《清平樂》黃庭堅描寫了什么時節(jié)的景色?
黃庭堅的《清平樂》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的景色。詩文如下:
清平樂·春歸何處
宋 ·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一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只好去問一問黃鸝。然而黃鸝的婉轉(zhuǎn)鳴聲,誰又能懂呢?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注釋
1、寂寞:清靜,寂靜。
2、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3、喚取:喚來。
4、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5、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
6、黃鸝(lí):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7、百囀:形容黃鸝宛轉(zhuǎn)的鳴聲。囀,鳥鳴。
8、解:懂得,理解。
9、因風:順著風勢。
10、薔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作品簡介
《清平樂·春歸何處》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這是一首感嘆時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詞,作者以凄婉的筆法,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體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時光的熱愛、眷戀、癡情和追求。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寫為主,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專寫其尋春,表達對春天的愛戀,所以全詞空靈蘊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詞,表現(xiàn)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下片惜春之無蹤影可以追尋。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語道破,結(jié)語輕柔,余音裊裊,言雖盡而意未盡。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構思巧妙,設想新奇,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
上片開首兩句“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以疑問句,對春的歸去提出責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為什么連個蹤影也沒有,一個“歸”字,一個“無行路”,就把春天擬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兩句,轉(zhuǎn)而詢問有誰知道春天的去處,要讓他把“春天”給叫喊回來。這是一種設想,是有意用曲筆來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詞情跌宕起伏,變化多端。
下片過頭兩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既然無人能知道春天的去處,看來只好去問黃鸝了,因為黃鸝是在春去夏來時出現(xiàn),它應該知道春天的消息。這種想象也極為奇特,極富情趣。
后兩句“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這是對現(xiàn)實的描述。上面想象春天蹤跡,也許黃鸝可以知道,然而嚶嚶鳥語,誰人能解?它不過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僅看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薔薇花那邊去了。于是春之蹤跡,終于無法找尋,而心頭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詞中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全詞構思新穎委婉,思路回環(huán)反復;筆情跳脫,風格清奇;語言輕巧,淡雅饒味;有峰回路轉(zhuǎn)之妙,有超軼絕塵之感。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十二月,黃庭堅至崇寧童年二月才過洞庭,五、六月間方抵達廣西宜州貶所。本首詞就是作于貶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寧四年)。同年九月黃庭堅便溘然長逝于宜州貶所。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字魯直,小字繩權,自號山谷道人,黔安居士、晚號涪翁、人稱黃太史、黃山谷、豫章先生、黃文節(jié)公。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始祖。
黃庭堅的作品在他生前已有結(jié)集,其中一部分為其自編手定,如他在中年時,曾經(jīng)將其舊作中劣者焚去三分之二以上,余下的編為《焦尾集》,后又改為《敝帚集》,是其較早的自編集,此外還有自編詩集《退聽堂錄》(又稱《退聽稿》)及經(jīng)他親自審定的《南昌集》。
徽宗時因元祐黨禁的緣故,黃庭堅的作品亡佚不少,直至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其外甥洪炎為主編,朱敦儒、李彤(李常之子,黃庭堅表弟)為輔助,將《退聽堂錄》以后的詩文編成《豫章黃先生文集》(又稱《內(nèi)集》或《正集》),即今《四部從刊》影印宋乾道刊本,此集的序文為《豫章黃先生退聽堂錄序》。此集編成后,編者之一的李彤又將此集以外的詩文(包括《退聽堂錄》以后的詩文及《南昌集》中黃庭堅自己刪去的400多篇詩及《豫章黃先生文集》未收入的詩文編成《豫章黃先生外集》十四卷,《焦尾集》《敝帚集》二集中的詩文多在其中。
淳熙九年(1182年),其重孫黃㽦搜得《文集》《外集》未載的黃庭堅詩文共868篇,合編為《豫章先生別集》十九卷,又根據(jù)《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別集》,另家藏舊稿、尺牘遺文、各處墨跡碑刻編成《山谷先生年譜》三十卷。自此黃庭堅作品結(jié)集基本成型,統(tǒng)一收入《山谷集》(其中內(nèi)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別集二十卷,詞一卷,簡尺二卷,年譜三十卷)。《內(nèi)集》即黃庭堅手定之《內(nèi)篇》,《外集》為邱浚藏本,《別集》為內(nèi)閣抄出宋蜀人所獻本,編于孝宗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
其集版本眾多,現(xiàn)有“臺灣中央圖書館”藏宋乾道刊本、南京大學及浙江大學藏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隆慶遞修本,四部叢刊影印宋乾道刊《豫章黃先生文集》三十卷本(即《內(nèi)集》或《正集》),清光緒二十年義寧州署陳三立重刻《山谷全書》本,今人有2001年版劉琳等校點的《黃庭堅全集》本。黃庭堅的詞集有《樂府》、《山谷琴趣外編》;書簡集有《書尺》。另外尚有《豫章先生遺文》《山谷老人刀筆》《山谷簡尺》三集。
《清平樂》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詞中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色,具體來說,是春日里的一個美好的早晨。在詞中,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象,如嫩綠的柳葉、燕子穿梭、桃花盛開等,來展現(xiàn)春天的美麗與生機。
《清平樂》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色,具體來說,是春日里的一個美好的早晨。在詞中,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象,如嫩綠的柳葉、燕子穿梭、桃花盛開等,來展現(xiàn)春天的美麗與生機。
但請注意,對于《清平樂》這首詞中具體景色的描繪,學術界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讀和觀點。
《清平樂》黃庭堅描寫了什么時節(jié)的景色?
黃庭堅的《清平樂》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的景色。詩文如下:清平樂·春歸何處宋 · 黃庭堅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譯文春天回到了哪里?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一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
黃庭堅的清平樂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
《清平樂·春歸何處》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佳作,此詞以凄婉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消逝的深切惋惜與懷念。上片開篇便描繪了春天的離去,詞人將春擬人化,既點出了尋春、惜春的意圖,又透露出對春天的眷戀與傷感。隨后,詞人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春天悄然離去的痕跡,用浪漫的情懷表達了對春天的無限依...
黃庭堅的清平樂所寫的季節(jié)是什么
1、春去夏至,應該是夏天。2、《清平樂·春歸何處》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這是一首感嘆時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詞,作者以凄婉的筆法,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體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時光的熱愛、眷戀、癡情和追求。3、上片寫春天的歸去。作者將春擬人化,起句發(fā)問,既點明尋春、惜春旨意,又透...
清平樂黃庭堅寫的是什么時節(jié)?
作者寫的應是初夏時節(jié),表現(xiàn)了強烈的惜春之情。北宋黃庭堅《清平樂》原文: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譯文:春天回到何處?留下一派清靜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歸去之處,請叫它仍舊回來的我同住...
黃庭堅的清平樂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
《清平樂·春歸何處》是宋代文學巨匠黃庭堅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春天離去的深切惋惜。全詞充滿了對美好時光的眷戀與追求,體現(xiàn)了詞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與深情。詞的上片,作者以擬人化的手法,將春天描繪成一位需要尋覓與珍惜的存在。這不僅點明了尋春、惜春的主題,...
清平樂宋黃庭堅古詩的意思?
清平樂是宋代詞人黃庭堅的一首著名古詩。這首詞主要描繪了春天消逝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光流逝的感慨。一、春歸何處 詞的首句“春歸何處”,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春,本是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但此處卻問春歸何處,透露出一種尋找無果的失落...
王庭堅寫了清平樂是什么季節(jié)?
清平樂·春歸何處 宋代: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只好去問一問...
清平樂春歸何處寫的是什么時節(jié)?
《清平樂·春歸何處》寫的是“春末夏初”時節(jié)。一、原文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二、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誰也不...
清平樂春歸何處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時節(jié)從哪一詞可以看出來?
寫的是晚春時節(jié)。可以從最后一句看出來:“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這句意思是:黃鸝的婉轉(zhuǎn)鳴聲沒人能懂,它便隨風飛過了薔薇花叢。其中的關鍵詞是“薔薇”。薔薇的花期多在谷雨節(jié)前后,按三春來算,早春(孟春)立春、雨水,仲春驚蟄、春分,晚春(季春、暮春)清明、谷雨。谷雨過后就要進入...
清平樂黃庭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黃庭堅的這首《清平樂》以春天為背景,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同時通過表達惜別和惆悵之情,展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在詞中,作者運用了生動的描繪手法和象征意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讀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內(nèi)心世界。具體來說,詞的上片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下片則表達了作者的惜別...
相關評說:
平潭縣凸輪: ______ 秋季 從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看出來的
平潭縣凸輪: ______ 《清平樂·春歸何處》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這是一首感嘆時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詞,作者以凄婉的筆法,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體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時光的熱愛、眷戀、癡情和追求
平潭縣凸輪: ______[答案] 1.擬人(或比擬)將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處,喚其歸來同住,最終難見其蹤影,將自然季節(jié)描寫得生動活潑,寄托了詞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無法與春住”的無奈,妙趣橫生. 2.這兩首作品均抒發(fā)了對春光易逝的無奈、惆悵之情.歐詞借傷花而...
平潭縣凸輪: ______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平潭縣凸輪: ______ 清平樂.晚春 黃庭堅 〔題考〕 【松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上乘照夜白游賞,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diào)﹞詞三章.上命梨園子弟,約格調(diào),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
平潭縣凸輪: ______ 名稱: 清平樂(春歸何處) 作者: 黃庭堅 正文: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 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
平潭縣凸輪: ______[答案] 黃庭堅《清平樂?晚春》清平樂?晚春 [宋]黃庭堅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吹過薔薇.這首詞是從《白香詞譜》里看來的.評析里說,宋代...
平潭縣凸輪: ______ 李煜與黃庭堅的《清平樂》賞析 清平樂 [南唐]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賞析】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個皇帝.他有書畫、音樂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