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見解是密宗的見解
什么樣的見解是密宗的見解
德蘭根迥活佛開示
摘自 解脫之路
堪布慈誠羅珠曾經(jīng)對此問題有比較清晰的開示。他說,密宗的見解指中觀理論,一切法空性,原本清凈等觀點。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歸納為兩條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圓滿次第。下面分別對其進行簡略說明:
1、生起次第
顯宗也認為,八地菩薩眼中的外器世間(即山河大地)是很清凈的。怎樣的清凈呢?彌勒五論的《經(jīng)莊嚴論》里講過,菩薩到八地時,開始轉識成智,當其五根識(眼識、耳識等)轉化成智慧以后,所見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礫,而是琉璃珍寶等等……,其實,在人們心中所謂“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凈的,但因為人們喜歡琉璃等珠寶,才將清凈剎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寶的樣子,這是針對人們的喜好而言的。實際上,在菩薩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現(xiàn)象、非常清凈的現(xiàn)象:所聞是妙法音聲,所飲是甘露……,當然,凡是言詞所能傳遞的,都屬于分別念的范疇,都無法真實地表達菩薩的境界。
佛得知他的想法后,便反問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這是日月的過失,還是盲人的過失呢?舍利子回答說:是盲人之過,而非日月之咎。因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說道:娑婆世界的本體永遠是清凈的,但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樣,始終無法看見。
此時,一位從其他佛剎來至娑婆世界聽法的菩薩說道:我現(xiàn)在所見到的這個佛土就是清凈的。舍利子不以為然,就反駁道:此佛土是不清凈的!于是他們二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佛以神通顯示了娑婆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等諸佛剎土一樣,十分清凈莊嚴。
之后,佛陀告訴大眾:我的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
此經(jīng)是純粹的顯宗經(jīng)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來清凈”的說法,可見本來清凈的觀點,并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同樣,雖然顯宗也談到了世界的本來清凈,卻無法令八地以下的修行者親身感受到這種境界。但是,因為密宗有更直截了當?shù)摹⑸鸫蔚诘男薹āT诹酥f法本來清凈之后,用生起次第的方法,就可以令不清凈的現(xiàn)象逐漸消失,而深切體會到這種清凈。凡夫修生起次第,也可以達到其最高頂點:在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后,外面的一切自然顯現(xiàn)為佛的清凈剎土,這是密宗普通修行人都可以現(xiàn)量看到的境界。
2、圓滿次第
圓滿次第可以分為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格魯派和薩迦派大多數(shù)圓滿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圓滿次第,也就是氣脈明點的修法,如時輪金剛中的氣脈明點修法。
這個比喻說明,雖然可以用顯宗《入中論》、《中論》里的推理方法來推翻我執(zhí),但是進展很慢、效果不是很好,從凡夫修到真正證悟空性的一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祗劫(無數(shù)大劫),這是一個漫長得連天文數(shù)字都無法表述的時間概念。
然而在密宗里,卻可以通過修氣脈明點,快速地證悟空性。為何能夠快速證悟呢?因為我們的心和肉身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通過對氣脈明點的調節(jié),就可以使心發(fā)生決定性的改變。
在觀修生起次第時,確實可以見到一切外境、眾生皆為佛的壇城。通過圓滿次第證悟空性以后,雖然佛的壇城依舊存在,卻能了達這一切并不是實有,而是如夢如幻的。這就是修圓滿次第的意義所在。
無相圓滿次第主要是指大圓滿,時輪金剛等續(xù)部中也有一部分。無相圓滿次第是指不借助于觀想以及修氣脈明點,而直接證悟空性的修法。它與顯宗的證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講,顯宗就如觀想頭痛,僅能依靠推理來證悟空性。而密宗,特別是大圓滿,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剛剛發(fā)菩提心、剛剛進入密乘不久,不必經(jīng)歷無數(shù)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幾個月、幾年的時間內(nèi),就可以去感受、體會空性。顯宗的空性是理論上、字面上的概念,而密宗的空性卻是切身的體會,所以進步神速。
大圓滿中既包含了無相圓滿次第,也含攝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圓滿的生起次第不是通過觀想佛像,而從外面看到本尊壇城,而是藉由禪定,從內(nèi)心向外發(fā)出佛的壇城。這是沒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純凈的一種佛的壇城。
觀想唐卡雖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凈的顯現(xiàn),但還是有造作的成分,因為唐卡畢竟是人畫的。譬如,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唐卡的上半部分,而使唐卡的上半部分較亮、下半部分較暗,并以此唐卡為對境而作觀想。當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后,所顯現(xiàn)的本尊或者壇城也會上半部分非常亮、下半部分很模糊。
這說明,這種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雖然有造作,但它卻能控制我們對不清凈的執(zhí)著。譬如,洗手用的香皂自身并不干凈,終究要被洗掉,但我們卻可以用它來洗凈雙手。同樣,這種生起次第雖然有造作,但造作的東西也可以推翻許多不清凈的現(xiàn)象,所以暫時可以利用它。
然而,大圓滿卻不是這樣。修大圓滿時,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觀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為一切萬法的本性永遠離不開空性,也永遠離不開現(xiàn)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時,現(xiàn)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發(fā)出來,那便是純潔而無有造作的佛之壇城。大圓滿沒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后卻達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勝的目的。所以,大圓滿修法涵蓋了一切生圓次第的修法。
以上內(nèi)容,介紹了生圓次第的概念。雖然密宗各大派別的修法異彩紛呈、各有千秋,但所有修法都可歸納于生圓次第的修法當中。
以上所講的,是密宗一般的修法次第。因為環(huán)境、時間等各種因素,我們的修行不一定會按照以上順序進行,而往往是在出離心、菩提心等一系列加行修完以后,直接進入大圓滿的修法。因為大圓滿法,并不是專供出家人,或者高僧大德的修法。即使是像你們這樣的居士,在加行基礎打好之后都可以修,你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修大圓滿。
可以先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的眼中,佳肴和糞便有區(qū)別不?自己的父母與他人的父母有區(qū)別不?在修行高的人看來,山石和金子沒有差別,地獄與壇城沒有分別。如果可以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保持這樣的清凈心,惡念自然與智慧是沒有分別的,此凡夫已非凡夫。可是如果沒有這樣的修行,僅僅是對清凈觀的概念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并不能切身做到,此時,惡念仍舊是惡念,智慧仍舊是智慧。
那就要看眾生在修行的根器上是否有高低之分。佛教認為眾生是平等的,但是眾生各有其業(yè)障、因緣,修行的根器也是不一樣的,有清凈的,有比較不清凈的。佛法針對不同根器的眾生有不同的教法傳出,所以有佛法具“八萬四千法門”度眾生之說。此處佛經(jīng)所說也必有其針對性和所強調的意義。學佛者在覺悟到應該懺悔時,就應誠心發(fā)心懺悔,懺悔漸至清凈,起心動念、造作惡業(yè)的狀況也會逐漸改善,不必過份憂慮。德蘭根迥活佛開示
什么是密宗?(二)
像對一些有信心的老年人而言,即使沒有精通佛教理論,只是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圣號,照樣也可以獲得往生。但對分別念較重的知識分子來說,這種方法就不太實用了。因為他們在自己邪慧的驅使下,會造各種各樣的罪業(yè),此時就必須用藏傳的中觀、因明、俱舍等法門來調伏他們的分別念。來講,修密宗的人都要...
什么是迷宗佛法?
后世許多學派繼承龍樹的想法,并加以開展。最著名的三大學派,包括中觀派、瑜伽行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都提出自己的見解,形成大乘佛教重要的討論課題之一。佛教的一切義理都在中觀義中,中觀義理是佛教的綱領。以下文字,可謂概括了佛法意思的大概: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能說是...
密宗到底是哪些東西需要保密?
其實,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都包含咒里面,因為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都能救護我們的煩惱。二、密宗的見解(一)顯密見解的差異密宗概貌本來也可以按基道果的分類方式來講,但我認為,如果從見解、修行、行為、果這四個方面來講應該更恰當、更清楚一些,大家相對來說也好記一些。這次我們準備在初學密者能夠接受的...
通過學習什么是密宗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通過學習什么是密宗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是密宗的保密性。根據(jù)查詢相關信息得知,學習密宗的課程了解到其見解、修行、行為、果位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隨便公之于眾,具有保密性,使其珍貴。
密宗密法是什么
密宗通過兩種方法快速、順利地救度眾生,與顯宗相比,其速度更快、更順利,因此被稱為“咒”。我們通常認為咒是口念的咒語,例如金剛薩埵心咒等,但實際上,咒(“曼扎”)的含義遠不止于此,包含著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等。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都能救護我們的煩惱,這些內(nèi)容都非常深奧,一般人...
什么是密宗密宗在哪四個方面超勝顯宗
關于密宗的特點,誠如《三相燈論》所云:“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是為利根故,極勝秘密乘。”頌詞中的“一義”,是指密宗與顯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標上沒有差別,都承認通過最初發(fā)菩提心、中間積累二大資糧,最后能現(xiàn)前色身與法身雙運的佛果。然而,在見解、修行、行為、根基方面,密宗確實超勝于...
密宗的五部大論叫什么
重視《現(xiàn)觀》,總和一切佛法的見行,安立整個佛法修行的次序。實際上,五部大論也不是一個準確的稱呼,并非只有五本教材,而是五個龐大的學科。例如學習中觀時不止要學入中論,同時還涉及中論根本頌、入行論般若品、四百論等等。而在此之前還需要打下宗義學的基礎,了解不同宗派的見解差異,
佛教各宗派主張的不同是什么
凈土宗:佛教凈土宗是以念誦佛號以達到投生于西天凈土為修行方式。修習凈土宗不需要很復雜的過程,基本要求就是每天念誦佛號。以上兩個佛教宗派是中國本土佛教,也就是完全中國化的佛教宗派。密宗:佛教密宗的修行方式以秘法為特征。這種修行方式以師徒相傳為主要形式,不為外人所知。所以稱為密宗。密宗主要...
密宗屬于藏傳別圓的哪個,屬于小乘還是大乘?
一般來說是小乘,因為密宗是依佛陀的修行來修行,但是正信的佛教無大小乘之說,八宗皆可通關。
佛教分‘律、教、禪、密、凈’五宗,教宗是什么
5. 凈土宗專注于念佛,特別是持誦“南無阿彌陀佛”,以求往生凈土。盡管不同宗派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和側重點,但實質上,所有宗派都是佛法的方便示現(xiàn),是平等無二的。對于哪個宗派最高的問題,這通常是個人偏好和主觀見解的體現(xiàn)。實際上,佛法本身并無高下之分,它強調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相關評說:
英陽18261796796: 西藏密宗佛教是大乘還是小乘佛教 -
興國縣徑向:
______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西藏密宗喇嘛教之間的詳細區(qū)別是什么?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和佛陀觀等方面有許多不同看法.所謂“乘”,有“乘載”或“道路”之意.大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印度佛教內(nèi)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
英陽18261796796: 什么是密宗?密宗和禪宗的區(qū)別
興國縣徑向:
______ 佛教按流傳時間和地域分為小乘、大乘、金剛乘. 小乘佛教的修行目標是阿羅漢、辟支佛. 大乘修行道路是菩薩道,目標是成佛. 密宗是就是佛教金剛乘,倡導即身成佛. 禪宗是釋迦文佛在靈山法會上拈花一笑,教外別傳于大迦葉尊者的心地法門,由菩提達摩傳至漢地發(fā)揚光大,五祖之后神秀在北,慧能在南分為頓、漸兩支,其后屢經(jīng)演化,傳承至今.由近代虛云和尚一身兼嗣五宗法脈,再次將其發(fā)揚光大. 禪宗的修行提倡由心悟道、見性成佛,其秘密處與藏地密宗的最高修法,大圓滿、大手印不分軒輊.
英陽18261796796: 有沒有人能詳細的解釋下密宗和禪宗的區(qū)別啊 -
興國縣徑向:
______ 【 禪宗 】 以禪那為宗的宗派.因此宗偏重于修心,以心傳心,直傳佛祖的心印,故又名佛心宗.【 密宗 】 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張三密相應,所謂三密,即身語意三密,就是手結印,口念咒,意作觀想,靠三密加持,可以即身成佛.其實法門無量都是因眾生的根器不同而設立,目的是消除妄想、分別、執(zhí)著,顯發(fā)本有的佛性.“方便有多門,歸原無二路.”
英陽18261796796: 透徹的見解叫什么見,確定的見解叫什么見 -
興國縣徑向:
______ 灼見 定見
英陽18261796796: 《圣者言教》第二十五課(十四)為什么佛教為 -
興國縣徑向:
______ 《圣者言教》第二十五課(十四)為什么佛教為最究竟的善法 針對不同根機,無上竅訣大圓滿分為方便教授與真實教授.龍樹菩薩曾經(jīng)說過:“在執(zhí)受自宗派見解以回遮他人見解時,必須站在果中觀之上;但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依...
英陽18261796796: 《楞嚴經(jīng)》是是密教部的,那我要是看了就算是盜法,是不是? -
興國縣徑向:
______ 1.《楞嚴經(jīng)》雖屬密教部,但人人可讀,而且看了功德無量. 2.密宗之“密”,僅僅是指特殊的修行“儀軌”,以及師徒相傳的“口訣”,不是指流通的密教部的佛經(jīng).佛教早期,一切佛祖言教人人可修學,根本就不分任何宗派. 3.密宗經(jīng)典,廣為流傳的有很多,大家熟悉的有《楞嚴經(jīng)》、《大光明經(jīng)》、《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寶篋印陀羅尼經(jīng)》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