謚號文正的人有哪些?
謚號文正的人有:
1、杜受田:
杜受田,字錫之,號芝農(nóng),山東濱州人。為咸豐皇帝之師。杜受田死后,咸豐皇帝萬分悲痛。靈柩抵京,咸豐皇帝親往杜宅祭奠,撫棺痛哭,并賜陀羅經(jīng)被一襲,賞銀五千兩治喪。追贈杜為太師大學士,謚號“文正”。
2、曹振鏞:
曹振鏞乾隆四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少詹事、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以平定喀什噶爾功績晉封太子太師,旋晉太傅,并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卒謚“文正”,入祀賢良祠。
3、朱珪:
乾隆四十一年,朱珪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乾隆四十五年,督福建學政。乾隆四十九年,內(nèi)閣學士。乾隆五十一年,禮部侍郎。
乾隆五十九年以后,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wù)。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diào)北京。嘉慶十一年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帝謚“文正”。
4、劉統(tǒng)勛:
雍正二年,劉統(tǒng)勛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翰林院編修,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和東宮詹事等。乾隆帝繼位,歷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運總督、太子太傅兼陜甘總督、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國史館總裁。
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去世,時年七十五,獲贈太傅,謚號文正。
5、湯斌:
湯斌,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人,清朝政治家、理學家暨書法家,官至工部尚書,卒謚文正。湯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實踐朱學理論的倡導者。
所到之處體恤民艱,弊絕風清,政績斐然,被尊為“理學名臣”。于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病逝于工部尚書任上,終年61歲。乾隆元年,乾隆帝賜予湯斌謚號“文正”。
謚號文正的人有哪些
劉統(tǒng)勛官至軍機大臣,為政四十余載清廉正直,敢于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聞訊慨嘆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謚號文正。5、湯斌 湯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清朝政治家、理學...
除了曾國藩,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人死后謚號“文正”。
李鴻藻(1820—1897),字蘭孫,直隸高陽人,光緒二十三年以病乞假,卒謚文正,贈太子太傅。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容卿、蟄生,別號澹靜老人,謚文正,壽州人,咸豐九年一甲一名進士,卒年八十有二,贈太傅,謚文正。陳永華(?—1680),福建同安人,明亡時剛中秀才,后參加鄭成功軍,為...
文正謚號有多少人?
人數(shù):整個宋朝獲得文正謚號的有李昉、王旦、王曾、范仲淹、司馬光、黃中庸、蔡卞、鄭居中、蔡沈九人;元朝有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賈居貞六人;明朝有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劉理順等五人;清朝有湯斌、劉統(tǒng)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等八人。如果再...
文正謚號有多少人?
文正謚號的人有如下:1、朱珪:朱珪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與其兄朱筠,時稱“二朱”。祖籍蕭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遷黃閣河村。隨父朱文炳由蕭山僑居順天大興縣,遂入籍順天府。嘉慶十一年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帝謚“文正”。2、劉統(tǒng)勛:劉統(tǒng)勛字延清,號爾鈍,青州府諸城縣人。
謚號文正的有哪些人?
謚號文正的人物有范仲淹、李昉等。謚號是對一個人一生貢獻的榮譽稱號,用以表彰其品德和功績。在中國歷史上,得到“文正”這一謚號的人物并不多,這一謚號代表著對其文化成就和正直品性的高度認可。范仲淹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以直言敢諫、品行高潔著稱。他在政治領(lǐng)域推行一...
文正謚號一共多少人
中國歷史上獲得文正謚號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陳康伯、蔡沈、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賈居貞、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劉理順、湯斌、劉統(tǒng)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共二十九人。1、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
謚號文正的人有哪些?
謚號文正的人有:1、杜受田:杜受田,字錫之,號芝農(nóng),山東濱州人。為咸豐皇帝之師。杜受田死后,咸豐皇帝萬分悲痛。靈柩抵京,咸豐皇帝親往杜宅祭奠,撫棺痛哭,并賜陀羅經(jīng)被一襲,賞銀五千兩治喪。追贈杜為太師大學士,謚號“文正”。2、曹振鏞:曹振鏞乾隆四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讀...
歷史上謚號文正公的大臣有哪些
1、王旦,生于957年,北宋人,字子明。太平興國進士,真宗時入相,進太保,天禧元年卒,壽六十一,追封魏國公,謚文正;2、王曾,生于978年,青州益都人,字孝先。咸平中取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成為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享年六十一歲,贈侍中,謚文正;3、鄭居中,生于1051年,字達夫,北宋...
除了曾國藩,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人死后謚號“文正”。
晚清時期,左宗棠深受個人喜愛。北宋文學家李?P(925-996),字明遠,謚文正;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縣人,太平興國進士,謚文正;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人,連中“三元”的狀元,謚文正;蔡卞(1048-1117),字元度,興化仙游人,謚文正;鄭居中(1051-1123),謚文正;范仲淹(989~...
文正謚號有多少人?
28個,文正這個謚號是宋朝才有的,宋朝9人,元朝6人,明朝5人,清朝8人。1、宋朝: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2、元朝: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賈居貞。3、明朝: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劉理順。4、清朝:湯斌、劉統(tǒng)勛、朱珪、曹振鏞...
相關(guān)評說:
建平縣伺服: ______ 【明會典】記載,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諡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正、貞之后,依次與【文】搭配的字為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jié)、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 在眾多的諡號之中,【文正】居於首位,難怪明清時代的朝臣諸公要為謀取這一榮譽大動心思.例晚清重臣張之洞,自恃功冠群僚,當他得之曾國藩死后獲諡【文正】大感不平,憤憤然道:「如滌生(曾國藩字滌生)者,也能諡【文正】,那我又該得諡如何?」可憐他那料得到自己身后,竟然僅得諡【文襄】,不但遠比不上曾國藩的【文正】,而且比李鴻章的【文忠】還低了十多級.
建平縣伺服: ______ 文謚包括:武成、武平、武安、武桓、武義、武翼、武毅、武勇、文忠、文肅、文莊、文德、文宣、文靖、文景、文貞、文簡、文達、文通、文裕、文隱、文悼、文恵;武謚包括:武成、武平、武安、武桓、武義、武翼、武毅、武勇、忠武、莊武、英武、宣威、明威、定遠、鎮(zhèn)遠、綏遠、云麾、忠靖. ...
建平縣伺服: ______ 一個,曾國藩,謚號文正
建平縣伺服: ______ 在唐宋以前謚號中可以看出褒貶的,褒則稱為上謚,貶則稱為下謚.上謚如:“文”,表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后來用在臣子身上又有表示科舉出身之意.“景”代表安家和國.下謚如:“煬”表示“好內(nèi)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楊廣...
建平縣伺服: ______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后親友私謚靖節(jié) 高適字達夫、仲武,世稱“高常侍”,謚號忠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謚“文”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
建平縣伺服: ______ 蘇軾(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追謚號“文正”.
建平縣伺服: ______ 中國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確切人數(shù)應(yīng)是17位. 唐代三名 1、崔元翰,博陵安平人.名鵬,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禮部侍郎于邵.試題《白云起封中賦》等.崔元翰是中國第一個“連中三元”...
建平縣伺服: ______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稱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國宛三戶人(今... 逝世后封楚國公,謚號“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子范純?nèi)收茏跁r為宰相,范...
建平縣伺服: ______ 文哲大師 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 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謚號“文正”.漢族,祖籍陜西彬州(今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