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舉的教育是什么時候提出的?
第一,軍國民教育——即體育,身體是德育、智育的物質(zhì)基礎。(背景:甲午戰(zhàn)敗,東亞病夫的稱號,教育者認為失敗原因和身體素質(zhì)有很大關系,如吸鴉片等;加之清政府重文輕武的教育傳統(tǒng),導致國家被列強侵略,蔡元培希望在教育中加入軍事教育,即強兵。因此,軍國民教育是物質(zhì)基礎。)
第二,實利主義教育——即智育(背景:蔡元培把實利主義教育,也就是經(jīng)濟發(fā)展當做富國強兵的手段,他認為除了要有軍事實力,武力也更需要財力的支持。但是人民失業(yè),國家貧窮,因此除強兵以外就是要富國。曾經(jīng)考過一句話:“普通教育應該以人民生計為普通教育之中堅。”)
第三,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背景:軍事體育和實利主義教育雖然是“強兵富國”之道,但是僅有兩者還不夠。如果僅有兩者,則強兵富國不只不能受其利,反而會受其害。比如即使國富兵強,仍然會出現(xiàn)強凌弱,智欺愚等現(xiàn)象,應當提倡西方自由、民主和博愛的思想,即發(fā)展良好品德。因此,公民道德教育是軍國民教育和實利主義教育的根本和中心。)
第四,世界觀教育(背景:可以理解為價值觀念,為什么提出呢?當時的年輕人因為連年戰(zhàn)敗,不再信仰傳統(tǒng)文化,而去相信基督教等,比如列強大炮打過來,跪地祈求上天,非常愚昧。同時,蔡元培受康德哲學的影響,認為世界有現(xiàn)象世界和實體世界兩者,前者是實際存在的,即我們的現(xiàn)實實現(xiàn),是由智育、德育和體育構成的,而后者是擺脫現(xiàn)實世界,完全超脫的自由的,是應當追求的精神世界。所以他認為即使有了經(jīng)濟、軍事和道德,但這些都是現(xiàn)實世界獲得的幸福,精神世界仍然是匱乏的,應當進行世界觀教育。因此世界觀教育的地位是將德智體三育合而為一,是其他各育的結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第五,美感教育——即美育。(背景:蔡元培認為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是輔助德育的。美育是實體世界和現(xiàn)象世界之間的橋梁,兼有二者的特點,通過美感教育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實現(xiàn)世界觀教育。因此在北大,蔡元培親自開設《美學》課程,來提高中小學美育的地位,所以蔡元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的人。)正因如此,他認為美感教育與宗教具有同等的性質(zhì)和作用,但美育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于是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觀點。
五育并舉的內(nèi)涵及意義
法律分析:1、五育并舉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一種思想主張。2、“五育”并舉的教育就是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符合當時歷史發(fā)展要求的,是對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
提出五育并舉的教育家是誰
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勝利后不久,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當時五育并舉的內(nèi)容是: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對比之下,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五育并舉內(nèi)容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尤其是隨著雙減政策的持續(xù)實施,素質(zhì)教育越來越被重視,而五育并舉恰是素質(zhì)...
...在《對于教育方針之總見》中提出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其中超越政治...
【答案】:C 這道題學生首先要記清楚蔡元培的五育并舉是哪五育。同時,蔡元培將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看作是維護國家發(fā)展的根本教育,就是屬于政治的教育。而世界現(xiàn)教育和美育是超 越政治的,是體現(xiàn)人性本質(zhì)色彩的高境界的教育。
學校五育并舉是哪五育?
在學校教育中,五育并舉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理念,它涵蓋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五個方面。這一概念源于辛亥革命后的歷史變革時期,南京臨時政府為應對封建教育體系的革新,提出了這一教育方針。當時,盡管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但教育改革尚在初步階段,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教育宗旨。教育觀念的演變是一...
蔡元培的五育并舉思想是指什么?
蔡元培在民國初年提出了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目的是為了養(yǎng)成共和健全之人格。第一個教育是國民軍國民教育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二是實力主義教育加強教育國民經(jīng)濟之間的關系加強職業(yè)訓練。一三是公民道德教育是傳統(tǒng)文化與資產(chǎn)階級思想并重第四是世界觀教育是。蔡元培獨創(chuàng)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最高的境界。我國...
什么是五育并舉?
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一種思想主張。具體意思:1、軍國民教育 清末由國外傳出,蔡元培認為,這并不是一種理想社會的教育,然而在中國,卻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2、實利主義教育 蔡元培認為實利主義...
學校五育并舉是指什么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并舉,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五育”并舉的教育就是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符合當時歷史發(fā)展要求的,是對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
五育并舉是誰提出的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并舉,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
五育并舉三全育人指什么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1912年2月間蔡元培發(fā)表了著名的教育論文《對于新教育之意見》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了五育并舉的思想。要使資產(chǎn)階級對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夠深入、健康地開展,迫切需要在統(tǒng)一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盡快地確定一個反映資產(chǎn)階級要求的教育宗旨,來規(guī)定資產(chǎn)階級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要求。
五育并舉是指什么
④世界觀教育:要用一種科學的世界觀,豎立在青年一代的頭腦中,從根本上轉(zhuǎn)變其世界觀。⑤美感教育: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確立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美育的地位列入德育、智育、體育三者之間,從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角度看待美育的意義。2、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是蔡元培在《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中提出,他...
相關評說:
普安縣直徑: ______ 智德體全面發(fā)展的觀點最早誕生于以下哪個地區(qū) A、 古希臘 B、 古代中國 C、 古巴比倫 D、 古印度 答案A~ 「五育」,也就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包含有;德丶智丶體丶美丶勞五大項.港澳臺的「五育」則是;德丶智丶體丶群丶美五大項. 五育最初是由古希臘時期開始發(fā)展,當時的重要城邦雅典提出的教育包括;體育丶德育和「繆斯」教育,后者大體上包括了現(xiàn)代的智育和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