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簡介及詳細資料
基本信息
【 詞目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的典故【 讀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 注音 】ㄧ ㄇㄧㄥˊ ㄐㄧㄥ ㄖㄣˊ
【 簡拼 】ymjr
【 色彩 】褒義
【 結構 】主謂式
【 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于國家、集體
【 釋義 】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一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 近義詞 】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 反義詞 】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xiàn)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 歸類 】詞語,成語
【 年代 】東周
【 謎語 】1.警鐘(打一成語)2.鬧鐘(打一成語)3.一鳴驚人(打一字)謎底:鴿4.最大的叫聲
【 歇后語 】半夜里放炮;楚莊王猜謎語
【 成語正音 】一,不能讀作"yì"。
【 成語辨形 】鳴,不能寫作"嗚"。
【 成語辨析 】見"一舉成名"。
成語辨析
一舉成名和"一鳴驚人";都含有"一下子就使大家全都知道"的意思。但一舉成名表示"出了名";其途徑僅為"做某件事";"一鳴驚人"表示"做出驚人之舉";其途徑不限于做某件事;也可指說話等。
巴林石 一鳴驚人出處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成語示例
1.《韓非子·喻老》: "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 鳴將驚人 !"
2.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
3.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玉祥想 一鳴驚人 ,他來提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4 .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篇》:" 一鳴驚人 ,實在是出乎意外。
外語翻譯
【 英語 】to amaze the world with a single brilliant feat; to bee famous overnight; (Br) to set the world on fire; (Am) to zip across the horizon;surprise the people with one's first suess2. blockbusting
【 日語 】平凡(へいぼん)だと思(おも)われていた者(もの)が突然(とつぜん)目(め)ざましい成果(せいか)を上 (あ)げる
【 俄語 】с первых же шагов потрясти своими успехами
【 德語 】mit einem Erfolg die Welt überraschen
【 法語 】se faire soudain remarquer <s'illustrer soudainement>
成語典故
春秋楚莊王的故事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1)蒞政三年,無令發(fā)(2),無政為也(3)。右司馬御座(4),而與王隱,(5)曰'有鳥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飛不鳴,默然無聲(8),此為何名(9)?'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10);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11)。雖無飛,飛必沖天(12);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13),不谷知之矣(14)。'"處半年(15),乃自聽政(16),所廢者十(17),所起者九(18),誅大臣五(19),舉處士六(20),而邦大治(21)。舉兵誅齊(22),敗之徐州(23),勝晉于河雍(24),合諸侯于宋(25),遂霸天下(26)。 莊王不為小害善(27),故有大名(28);不蚤見示(29),故有大功(30)。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31)
楚莊王注釋
(1)楚莊王:(?~前591)春秋楚國國君,名叫熊旅,也作熊侶、熊呂。蒞: 統(tǒng)治;統(tǒng)領。政:政務。
(2)令:政令。發(fā):發(fā)布;發(fā)號。
(3)政:政績。為,作為。也:"亦"表示同樣。(4)右司馬:按照古代左主政、右主兵的習慣,右司馬一般指負責軍事兵員管理的武官(時任楚國右司馬伍舉)。御座:君王座駕。
(5)而:"來"表示目的關系。隱:精深;微妙。
(6)止:停留;停駐。阜:阜山(一則說是普通的土山丘)。
(7)翅:扇動翅膀。
(8)默然:沉默。
(9)名:名字。
(10)將:打算。以:為了。長:生長。
(11)觀:觀察。則:態(tài)度;準則。
(12)必:必將;必會。
(13)子:你。釋之:放心。
(14)不谷:"我"古代諸侯謙虛的自稱。"谷"在簡化前應寫作"谷",指稻谷。稻谷可供人食用,引申為"美好""善"。不谷即"不善""不好"之意。《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谷"。
(15)處:經(jīng)歷;經(jīng)過。
(16)乃:于是;就。自:親自。聽:聽取。
(17)所廢:廢除的(措施)。
(18)起:興辦。
(19)誅:誅殺。
(20)舉:推舉;引薦;提拔。處士:隱士。
(21)而:"因而;所以"表因果關系。邦:國家。
(22)舉:率領;帶領。齊:春秋齊國。
(23)敗:擊敗;大敗;打敗。之:代詞,代指齊國。
(24)于:"在;位于"表示動作行為在何處發(fā)生、出現(xiàn)或進行。河雍:今河南孟州市。
(25)合:會合;集合。宋:春秋宋國。
(26)遂:"終于,到底"表示最后的結果。(這里不能作"于是"或"順利地完成;成功"解釋)
(27)不為:不因為。小:小事。害善:妨礙好事。
(28)故:故此;所以。大名:好的名聲。
(29)蚤:指時間在先,和"遲"相對。見:通"現(xiàn)"。
(30)功:成績;勞績;功績。
(31)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原意"鑄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鐘)越晚成型,越好的音樂越寂靜無聲(或作"最好的音樂是沒有聲音")。"文中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白話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熊旅統(tǒng)治朝政三年,不發(fā)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只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么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tài)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經(jīng)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zhàn)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于使楚國稱霸天下。莊王不因為小事而妨礙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過早顯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戰(zhàn)國齊威王的故事
《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淳于髡者(1),齊之贅婿也(2)。長不滿七尺(3),滑稽多辯(4),數(shù)使諸侯(5),未嘗屈辱(6)。齊威王之時,喜隱(7),好為淫樂長夜之飲(8),沉湎不治(9),委政卿大夫(10)。百官荒亂,諸侯并侵(11),國且危亡,在于旦暮(12),左右莫敢諫(13),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14),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15),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16),賞一人,誅一人(17),奮兵而出(18)。諸侯震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一鳴驚人注釋
(1)淳于髡:人名,淳于,雙姓。者:這個人。
(2)贅婿:入贅的女婿
(3)長:身長;身高。不滿:不足;不夠。
(4)滑:狡猾,聰明。稽:通"機"機智;機靈。多:擅長。辨:辯解;辯論。
(5)數(shù):多次;數(shù)次。使:出使。
(6)未嘗:未曾;從未出現(xiàn)過。
(7)隱:隱語;謎語,話里有話。
(8)淫樂:過度享樂。
(9)沉湎:沉淪;沉浸。治:改正。
(10)委:委托;委派。
(11)并:同時。侵:入侵。
(12)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國家存亡,危在旦夕。
(13)莫:沒有。諫:進諫。
(14)止:停駐;停留。庭:庭院。
(15)則:舊。已:罷了;算了。
(16)乃:就。朝:召集;召見。
(17)誅:誅殺,誅滅。
(18)奮:發(fā);派發(fā)。
白話
《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淳于髡這個人,是齊人的贅婿。身高不足七尺,聰明機智擅長辯論,多次出使諸侯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統(tǒng)治時,喜歡話里有話,愛好過度享樂徹夜飲酒,沉淪不改,把政務委托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廢亂政,各諸侯國同時侵犯,國家存亡危在旦夕,齊王左右的人都不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對齊威王說:"國家里有只大鳥,停駐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飛又不鳴,大王知道這鳥是為什么嗎?"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就罷了,一飛直沖云霄;不鳴就罷了,一鳴震驚國人。"于是就詔見各縣令七十二人,獎賞一人,誅殺一人,發(fā)兵出城,各國諸侯感到驚恐,都歸還齊國被侵占的土地。齊王的聲威持續(xù)了三十六年。"
相關人物
楚莊王 (?-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zhàn)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伍舉 (?~?),春秋時期楚國人。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縣焦陂鎮(zhèn)),又稱椒舉(出自《冊府元龜●卷七百三十三》)。曾任春秋楚莊王時期負責軍事兵員管理的武職右司馬。
齊威王 (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與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齊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戰(zhàn)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為齊侯,于周顯王十七年(齊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稱齊王。
淳于髡 ,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具體生卒時間不詳,然與慎到、環(huán)淵、接子、田駢、騶奭同時,略長于孟子,主要活動在齊威王和齊宣王之際。淳于髡以博學多才、善于辯論著稱,是稷下學宮中最具有影響的學者之一。
成語后記
爭論
本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對戰(zhàn)國齊國的記載,但最早的藍本為戰(zhàn)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這或許并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后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
啟示
勸解要有藝術,不慢不急、不揉不剛,既要簡明扼要達到規(guī)勸的目的,又要讓對方自己考慮自身錯在哪里。這就是語言的藝術。
而被勸者,要懷著理智的心態(tài)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規(guī)勸,不能死不認賬,黑白不分,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對自己不是壞事。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一鳴驚人的簡介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是楚莊王和齊威王。一鳴驚人是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意思是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但卻一下子就做出驚人的成績。一鳴驚人的典故 一鳴驚人有兩個典故,一個是楚莊王,一個是齊威王。相傳,楚莊王在被質問不理...
成語一鳴驚人的典故
一鳴驚人,是指一位不出名的人干出卓越的光輝成績使世界驚異起來;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藍本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成語舉例】這家企業(yè),建立五年來一直平平淡淡,可今年竟然能夠躋身浙...
一鳴驚人簡介及詳細資料
1.《韓非子·喻老》: "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 鳴將驚人 !" 2.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3.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玉祥想 一鳴驚人 ,他來提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4 .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篇》:" 一鳴驚人 ,實...
一鳴驚人的最短簡介30字
楚莊王疏于朝政,沉溺于聲色犬馬當中,伍舉向楚莊王進諫,使楚莊王幡然醒悟。此后勤奮治國,三年之后,成為霸主。所以古語有云:“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的故事 簡介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羽鳴驚人形容誰
成語“一鳴驚人”故事中的楚莊王,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wěn)住事態(tài),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里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他在位2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
一鳴驚人是關于誰的典故?
成語“一鳴驚人”故事中的楚莊王,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wěn)住事態(tài),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里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他在位2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
什么鳴驚人的成語
1、意思是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出自《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這則成語源于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fā),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
楚莊王三個典故
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這鳥又是什么鳥?楚莊王是聰明人,回答到:這鳥不簡單,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鳴驚人。之后就是楚莊王大刀闊斧的改革了,效果顯著。這個就是一鳴驚人的來歷。3、問鼎中原:九鼎的故事:大家也知道...
一鳴驚人是什么意思?成語出處及詳細詞語解釋
注音一式 ㄧ ㄇㄧㄥˊ ㄐㄧㄥ ㄖㄣˊ 漢語拼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出處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釋義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
相關評說:
鞏義市可靠: ______ 齊威王在位時,喜歡猜謎語,好徹夜宴飲,作樂無度,陶醉于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諸侯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而齊王身邊的左右大臣都不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來規(guī)勸齊威王,說:“都城中有只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只鳥是怎么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就罷了,一飛起來就直沖云霄;不叫則已,一叫就會讓人震驚.”于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發(fā)兵御敵,各國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維持了三十六年.
鞏義市可靠: ______ 楚莊王一鳴驚人 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tài)度.這只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放心吧,你不一定了解我啊.”
鞏義市可靠: ______ 對于“一鳴驚人”這個成語故事大家都不陌生,那下面我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成語的大致內容:戰(zhàn)國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可是他不用心的處理國家大事反而是每天尋酒作樂,大夫就給他講了個皇宮的大鳥不叫的故事,...
鞏義市可靠: ______ 【一鳴驚人解釋】: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近義詞:一舉成名 一步登天 名滿天下 反義詞:身敗名裂 臭名遠揚 丟人現(xiàn)眼 1. 十年間他一直默默無聞,后來一部作品使他一鳴驚人.2. 他平時不露聲色,關鍵時刻卻往往一鳴驚人.3. 我國體育代表團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便一鳴驚人,奪得了15枚金牌.4. 張老不敢旁鶩數(shù)十年,終于一鳴驚人.5. 運動會上,平常少言寡語的李偉一鳴驚人,一舉奪得三項冠軍.6. 他初出茅廬就一鳴驚人,果是英雄出少年!7. 羅納爾多希望一鳴驚人,并幫助葡萄牙贏得德國世界杯.
鞏義市可靠: ______ 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fā)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鞏義市可靠: ______ 頭懸梁,錐刺骨——蘇秦 鑿壁偷光——匡衡 退避三舍——晉文公 圍魏救趙——孫臏 ... 10、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
鞏義市可靠: ______ 周楚王一鳴驚人
鞏義市可靠: ______ 一鳴驚人 (常用漢語成語) 一鳴驚人,讀音:yī míng jīng rén,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出自 《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已:罷.) 【詞目】一...
鞏義市可靠: ______ 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但一下就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鞏義市可靠: ______ “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平時默默無聞,一下子做出了驚人的事情.這句成語出自春秋時的一個故事.“落井下石”: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