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
孟 子的故事:孟子刻苦學習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也叫孟子。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么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么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后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后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孟子的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孟子的故事:孟子休妻的故事
據(jù)《大戴禮記》記載:戰(zhàn)國時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從外面突然闖進來,瞧見她姿勢不雅,頓時無名火起,立即跑到母親面前告狀。他說:“老婆對我無禮,我今天非把她趕出家門不可!”
孟母問:“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剛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態(tài)真叫難看,這是對我無禮,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須休了她!”孟母聽這話有點蹊蹺,繼續(xù)追問道:“你說說,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滿有理由地回答:“這都是我親眼所見,我剛才一推門看……”
“別說了,我聽明白了。”孟母問明了情況,大聲斥責兒子說:“這分明是你無禮,不是你妻子無禮!”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氣。孟母接著解釋說:“不是有這樣幾句俗話嘛:‘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管是進誰的門,都要事先敲一下門,或者大聲地咳嗽一聲,好叫人家知道有人來了。不能乘人不備,來個突然闖入。這是常人都懂得的禮貌規(guī)矩。可你倒好,到你妻子的燕私之處,進門前不敲門,不聲不響地往里闖,見了你妻子蹲著,你得趕緊先退出去一會兒,你卻還在看,這叫你妻子怎么辦?這不正是你無禮嗎?怎么能說是你妻子無禮呢?”
孟子沒有想到,母親恰恰從同一事情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批評雖很尖銳,但是句句有根有據(jù),于是孟子趕緊認錯。
孟子的故事:一暴十寒的典故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許多家學派,他們各自堅持自己的主張,并到各國游說,宣傳自己的學說。這些人不但學問高深、知識豐富,而且能言善辯,往往能說服執(zhí)政者改變主意。
孟子是當時有名的一位辯士,他幫助齊王施政,看到齊王昏庸、沒有主見、輕信小人讒言,很不滿,就不客氣地對齊王說:“大王,您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很容易生長的植物,但如果把它放在太陽底下曬一天后,再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上十天,它還能存活嗎?我在大王身邊的.時間很短,即使您接受我一些好的建議,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但只要我一離開,那些奸臣就會在您面前唱反調,哄騙您,大王又常常輕信他們的讒言,這樣怎么能讓我有成就呢?”
他又作了一個比喻:“下棋是件小事,但如果不專心,同樣學不好。奕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高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非常專心學習下棋,處處聽從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心不在焉,一直想著用箭射空中的天鵝。同一個老師,同時學習,但兩人的成績卻相差很多。這不是他們的智力不同,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孟子用了兩個比喻告訴齊王,做事情要有恒心、要專心,否則是不會成功的。
郯子的生平故事
可是,郯子的父母卻不是這樣。他們從小就對郯子進行嚴格的管教.無論是穿衣吃飯、坐臥玩耍,還是讀書寫字、待人接物,時時刻刻都注意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杜絕一切惡習。 在嚴父慈母的關懷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長大了,從一個稚嫩的小童,變成了一個棒小伙子。父母親年事已高,地里的活兒已經干不...
教育孩子的國學經典故事
在我國歷史上傳 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視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體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別傷心,到處求醫(yī)。聽說鹿乳能治好雙親的眼疾,他便披著鹿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舉箭射他,他趕緊大叫,并將實情相告。獵人聽后非常感動,想 給他弄來鹿乳,并護送他出山。 智慧小語:《...
適合男孩子聽的睡前故事
適合男孩子聽的睡前故事范文如下:故事一:小松鼠搬新家。一只小松鼠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住在一起。時間長了,可是小松鼠覺得這么多人住在這么小的房子里太小了,也太吵了。他想一個人住,于是,他出發(fā)了,他想找一個比較安靜又寬敞的地方,做自己的新家。小松鼠走呀走呀,看見了前面有一座...
石榴子的民間故事
石榴開花六月里紅,大閨女嫁人十月里生,子子都是飽飽粒(寶寶哩),喊聲親娘疼死個人。——民歌石榴子十月里落生,死了娘。無娘的孩子,田埂埂上的草,踐踐踏踏也長得好。野地里跑,煤渣渣里滾,晃眼七歲了。爹說,該上學啦!拉著石榴子去學校。學校里,一色的赭石粉的紅墻,墻上刷著白晃晃的...
孔子的子是什么意思的故事
然而,孔子并沒有放棄對人類的希望和教育的追求。他仍然堅信,只要教育得當,人類可以變得更加善良和智慧。他的思想和學說被后人傳承并發(fā)揚光大,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的子雖然沒有繼承他的思想和學說,但他們的故事卻成為了對后人的警示,提醒我們要珍惜教育和追求真正的價值。
孟子的故事
孟 子的故事:孟子刻苦學習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也叫孟子。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么這么早就放學了?&rdquo...
郈成子的寓言故事
郈成子的寓言故事 郈成子的寓言故事,在現(xiàn)代教育中,我們除了讓孩子在學校接受老師的教育之外,很多父母開始注重家庭教育,往往采用一些古時候的名人們的寓言故事,下面我分享了郈成子的寓言故事。郈成子的寓言故事1 春秋后期,魯國大夫成子和衛(wèi)國的大夫右宰谷臣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那年,郈成子...
慈溪當今有哪些孝子、孝孫的故事
其中分為:孝子孝女故事(1-37個)、慈愛孝友故事(38-50個)、慈善仁愛故事(51-70個)、忠孝廉潔故事(71-82個),共計82個故事。 1、漢孝子董黯(題目是暫命名,下同)董黯,字叔達,一字孝治,生后漢時。家貧少孤,事母盡孝,采薪供養(yǎng),甘果美味,奔獻于母,母甚肥悅。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聞...
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殺豬的故事50字概括
曾子殺豬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因為他的孩子一直哭鬧,妻子就和孩子許諾,等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xiàn)...
易牙蒸子的真實故事
一次桓公對易牙說:“寡人嘗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無心的戲言,而易牙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一心想著賣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歡心。國君何等尊貴,絕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來他看見自己4歲的兒子,選了用自己兒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鮮嫩無比...
相關評說: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社會心理學故事. 孟子是東周時期鄒國人,他曾經到齊國,力勸齊宣王實行王道,但齊宣王總是以自己道德不高來搪塞. 一天,齊宣王看到一個人拉著一頭牛,從門前走過,看起來這頭牛很害怕,瑟瑟發(fā)抖,眼里流著淚.齊...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答案]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為了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搬了三次家.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答案] 1、安富尊榮:謂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習俗,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 2、抱關擊柝:謂守門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祿薄之吏.語出《孟子?萬章下》:“辭...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 孟子(Mencius)(前385年?-前304年?)名軻,字子輿,一字子車,子居,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著有《孟子》一書.有《孟子》七篇傳世,為儒家經典...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答案] 孟子上學后久了感到厭倦,然后逃學,最后孟母非常生氣,拿剪刀把快織好的布剪了.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廢.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 1 孟子出世 2 孟母三遷教子 3 孟母斷機 4 赴魯游學 5 孟子學堂 6 孟子師徒游嶧山 7 天下國家 8 人本性善 9 “四德”與“四端” 10 舍生取義 11 告子到鄒訪孟子 12 飲食男女 13 孟子游齊 14 一鳴驚人的齊威王 15 稷下學宮 16 孟子向威王進諫 17 ...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許我把她休了.”孟母說:“什么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孟母問:“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說:“我親眼看見...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 12.孟母三遷(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 1、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
路橋區(qū)圓柱: ______ 孟子休妻 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與母親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一天,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叉開腿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許我把她休了.” 孟母說:“什么原因?” 孟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