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不健康,應如何合理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何合理使用肥料,提高利用率
農民朋友在種植莊稼的時候,想要讓農作物活下來很容易,但是要種好,卻實實在在是件難事。這與在實際的種植管理過程中忽視應用科學本質有很大關系。在談精準施肥之前,有些關于作物的科學話題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下。
影響作物健康生長的關鍵因素
首先,必須要了解影響作物健康生長所必須的5 項關鍵因素:根部礦物質養(yǎng)分、根部水分、根系氧氣、葉面光合作用條件以及生長環(huán)境條件,這5 項關鍵因素又受許多次因素所影響,各次因素之間也存在著復雜的交叉影響。只有這5項關鍵因素對作物都是最適宜的,作物才能健康茁壯生長,這5項因素滿足的程度越高,作物越能穩(wěn)定存活。
例如,土壤酸化會影響氮肥的吸收和效率,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朋友就越容易施過多的氮肥,最終導致土壤微生物失衡,土壤更為酸化,甚至影響土壤的的物理結構,最終導致一連串的負面骨牌效應,最終導致作物衰弱而枯死。要解決問題,應該是從根本上找出抑制氮肥發(fā)揮作用的原因,而不是急著補充更多的氮肥。出現(xiàn)問題后急著找原因并解決問題,是我們生活中普遍的習慣性程序。可問題的關鍵在于,眼前的原因與對策是不是假象?眼前的對策還有什么衍生的問題?
病蟲害頻發(fā)生,應反思耕作的環(huán)境究竟怎么了?
第2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為了應對人口與經濟增長的需要,農業(yè)也受到了工業(yè)化形態(tài)的影響而進行了自我革命,一改過往農業(yè)的耕作模式,成為各國農業(yè)發(fā)展的主流。拜人類努力生產所賜,雖一時提高了生產效益、滿足了人們對糧食的所需,但也衍生出了許多難題,如耕地土壤惡化、農產品農藥化肥殘留超標、耕地流失、水源枯竭、農村衰落等一系列的問題。我國由于人口基數(shù)大,土地被頻繁壓榨,更早的面臨這些問題。
農業(yè)定義的“害蟲”,在自然界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特定昆蟲、微生物由于影響人類經濟收益,而被定義為病蟲害。病蟲害常發(fā)生于作物栽培中長勢弱或過于密植處,然而病蟲害實為農民的良師益友,并為生態(tài)系中資源回收、去弱留強的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究竟是哪些人為因素導致作物衰竭?
昆蟲、微生物等,隨時環(huán)伺人類密集栽培的作物,并在未征得農場主人同意下,恣行盜食與腐生。從生物學角度,它們只是發(fā)展生存本能,持續(xù)前仆后繼地執(zhí)行生命中的重要使命。
人類刻意種植的大面積作物原是不存在于自然的,自然界中的野地難見大面積單一植物長期存在。即使是生命力強韌的竹林也須挖筍抽竹,否則20 年內也將走向自然死亡。因此,作物被大自然借著“病蟲害”回收,當然合情合理,必須注意的是人類用于抵抗大自然力量的積極作為,常因無知與無度而走向不可逆的絕境。
安全、可追溯責任、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放在心上
農業(yè)不僅是供應糧食的產業(yè),農業(yè)也兼具物種保留、生態(tài)穩(wěn)定、農村文化傳承、社會安定、國家安全等功能。當人類只把農業(yè)聚焦于農作生產,農民在無意間會淪入工業(yè)化生產思維,持續(xù)不當?shù)匾匀藶橛绊懀屚恋爻掷m(xù)劣化。讓這幾項功能盡失,連原本追求的產量與品質也大不如以前。
面對全世界自由貿易競爭的潮流,只有不斷地自我提升,將農業(yè)的發(fā)展做到極致和無可取代,甚至能結合人文與觀光的農業(yè)型態(tài),才能不受自由貿易競爭的威脅。安全、可追溯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更是農業(yè)發(fā)展方向的必然要件。
農業(yè)發(fā)展中別僅以農法談生態(tài)優(yōu)劣
所有的耕作場地都可視為一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視其中物種的多元化與系統(tǒng)內化的資源再生循環(huán)狀況。作物若能融入耕作場地當?shù)氐纳鷳B(tài)系,才能穩(wěn)定生存并遠離農藥與污染。只要訂立目標與執(zhí)行計劃,各地的農業(yè)都有機會發(fā)展穩(wěn)定的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讓作物健康生長。
當今輿論中簡單的二分法,把農業(yè)區(qū)分為崇高的有機農業(yè)與背載負面印象的普通農業(yè)。我們需要回頭檢討,這過程中是不是忽略每個人在其中的責任?是不是太懶了,只期待問題能瞬間解決?作物生長過程與孩子成長過程都是點滴累積與栽培,不似工廠生產線加班趕工可成就的,更不是人為硬力可雕塑的。有了以上思考,面對農業(yè)操作時,例如精準施肥,才能適當評估后執(zhí)行。
精準施肥,進階思考合理化施肥
化肥曾為農業(yè)發(fā)展帶來重大貢獻,卻也因為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造成重大的沖擊,讓化肥長期背負生態(tài)殺手的偏見。
為減緩生態(tài)沖擊,2015年我國提出了《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方案》,力求能合理化施肥,減少農藥化肥對環(huán)境的沖擊。但嚴格說來,在實際的種植耕作中,農民還是不免跟著感覺走、跟著鄰田走、跟著經驗走。
稍有肥料知識的人都知道,磷不容易被淋洗或移動,可用來當作農業(yè)施肥殘量的指標。研究表明,農業(yè)田間土壤磷含量50 ~ 200毫克/ 千克皆屬適當范圍,當田間土壤磷含量超過200 毫克/ 千克,意味著超量磷肥的浪費,以及農地土壤中正價養(yǎng)分的固定化,如鈣、鎂、鉀、銨、鐵、錳、銅、鋅,這些現(xiàn)象在當前重要農業(yè)產區(qū)處處可見。另外,磷礦開采時常伴隨重金屬,如砷、鎘,也可能成為磷肥中的有害雜質。
作物所需的礦物質養(yǎng)分,天然來源可能是土壤中的母質中,這些天然來源釋放的礦物質養(yǎng)分量與速率,肯定無法滿足人類栽培作物所需,因此人為施肥被視為提升產量與品質的重要手段。既然農業(yè)有施肥的需求,且不論化肥或有機質肥料都有生態(tài)沖擊的風險,談合理化施肥就不能僅限于化學肥料,也須把有機肥一并納入進來。
接下來以精準施肥進階詮釋合理化施肥,希望讓施肥朝向更精準、更恰好、對環(huán)境沖擊更少的方向發(fā)展,也帶來不同的思考角度。
關于精準施肥的最高原則,我認為在于:少即是多,真要給,只給作物所需,不需要的不給。更明確地說,當作物呈現(xiàn)養(yǎng)分缺乏時,應先想想還有沒有什么不必從外界投入物質或資源,卻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把施肥這項工作看做是改善作物缺肥時的最后選擇,也就是說當所有措施與方法都無效時,再考慮施肥這件事。
所有外來物質或資源,都必須謹慎考量后才能投入,否則下得去,卻擺脫不掉。很多農民朋友常面臨的難題都是這類習慣所養(yǎng)成,一旦習慣養(yǎng)成,環(huán)境也形成,怎么可能有某種神奇的產品,輕易地就能改善所面臨的長久困頓?
當肥料落土后,很快地與周邊環(huán)境發(fā)生物理、化學、生物反應,且可能影響深遠。過去,缺乏A元素直接補充A 元素的直線思維,在土壤品質日益衰退與氣候異常的當前越來越不可行。A元素的累積,不見得有效改善A元素的缺乏,甚至連帶影響B(tài)元素的有效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肥料拮抗作用和協(xié)同效應,并衍生更多問題。
即使發(fā)現(xiàn)施錯了肥料,也無法如同掃帚掃地,掃去塵土般地取出入土的肥料。在當下獲取肥料很方便的前提下,過量施肥的情況隨處可見。例如,常有農民擔心葡萄生長后期甜度不足、轉色不良,因此在葡萄生長后期施用大量磷、鉀肥。過量鉀肥常造成鈣的拮抗,衍生葡萄后期的晚腐病;過量磷的累積,也容易導致微量元素缺乏。
施肥,以提升土壤健康為原則
基于下列理由,精準施肥在當代有其時代性意義。大比例農地持續(xù)耕作,土地常不見缺乏養(yǎng)分問題,卻常有肥料利用率的問題。肥料的來源很多都是礦物質,既然是礦物質,礦產就不可能無止盡的開采,肥料成本必然看漲。因此,生產者可借精準施肥改善土壤品質,提升作物健康;不當施肥,除了金錢浪費、肥分累積與污染外,也會影響土壤健康,造成其他工時的浪費。
精準施肥須兼具考慮以下因素—
- 除了施肥,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改善缺肥問題?應優(yōu)先執(zhí)行。
- 肥料施用除了看待成作物礦質養(yǎng)分補給,更可能是提升土壤健康的良方。
- 肥料養(yǎng)分釋放時間與作物需肥時間是否接近。
- 肥料養(yǎng)分釋放空間與作物需肥空間接近。
- 其他肥料養(yǎng)分限制因素是否有待排除?
- 施用肥料后是否將衍生其他問題?
- 肥料組成成分是否具拮抗或協(xié)同效果?
- 肥料施用須伴隨執(zhí)行的其他改善工作。
- 土壤肥力分析常作為施肥參考,但其結果只代表采樣樣品的肥力成分,無法評估土壤的其他生物性質或物理性質。
- 施肥內容不見得一成不變,有適當持續(xù)修正的可能性。
- 若人為能力不如預期的精準,不妨尊重自然土壤的機制,讓土壤恢復化育良好的樣貌。例如,改善深層排水,讓氧氣通達更深層,讓有機質合理提升( 可維持3% ),讓有效土層增厚、微生物相多樣化。土壤中的水分、礦物質養(yǎng)分、溫度、酸堿值緩沖性自然提升。作物與土壤會維持密切的精準運行,無須費太多心。
上述多項考量因素,如何落實在實際田間呢?以常見蔬菜溫室大棚栽培為例,固定設施讓大型耕犁機無法下田翻耕,這些蔬菜田區(qū)土壤在深度30公分就會有犁底層,加以土壤長期有機質不足,土壤團粒結構不良,氧氣、水分的通透性很差,對蔬菜根系、土壤環(huán)境產生許多不健康的逆境。
有專家指出,土壤壓實將縮限水稻根長、密度,并減少根重量。也就是說壓實與通氣逆境將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也有專家提出,根系土壤孔隙水飽和與壓實問題,將導致土壤中二價錳離子(Mn2+)對作物根系毒害風險升高,以及土壤中氮元素脫氮揮發(fā)。
關于常見蔬菜溫室大棚缺氧條件狀況,尤其是大雨過后或灌溉之后,土壤缺氧導致4 類狀況:
- 硝化作用不良,作物缺乏硝態(tài)氮。即使土壤中有一點點硝態(tài)氮,也會很快地被淋洗流失。
- 錳中毒。
- 脫氮揮發(fā)。
- 根系逆境,例如單純缺氧或硫化氫、甲烷的傷害。
這些原因都會讓作物生長遲緩,如萎蔫等,農民朋友常常急著施肥,但所施用的肥料必然無法被有效利用。無法被作物有效利用的肥料,將持續(xù)累積固定在土壤中。許多土壤檢測報告中顯示,地面就是個肥料庫,但葉片植株依然營養(yǎng)不良,就是鐵證。
過量累積的肥料也會提高土壤的電導度(EC值),造成土壤微生物相的單調化,使土壤生物性結構持續(xù)惡化,也為日后難控的病蟲害埋下伏筆。然而,過量累積的肥料卻可讓雜草得到充足的養(yǎng)分,施用除草劑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程序,惡性循環(huán)從此開始運轉。
針對前前面所說的蔬菜種植中的常見狀況,該如何執(zhí)行精準施肥?肯定只有依循科學,才有根本解決的機會。提出以下對策—
- 首先,應優(yōu)先改善排水不良的問題,避免大雨過后或灌溉之后的缺氧情況,前面所說的4種缺氧狀況才會得到改變。
- 當根系逆境解除,肥料利用率得以提升,必需施肥量才有可能降低。因此,施肥前應確認施肥的必要性,葉菜類作物可善用葉面施肥方式,有效管控肥料供應。
- 改善排水不良的問題,作物根系就有可能深扎根,水分利用率也會提高,可減少不必要的灌溉,搭配減少地面施肥,雜草生長速率將會減緩,連帶除草劑也可以少用。
-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決定哪種肥料該節(jié)制、哪種肥料該增加,并持續(xù)追蹤與修正。
- 常見氮、磷、鉀過量,必需減少施用量。
- 適當補充粗纖維腐熟有機肥,或輪作豆科綠肥作物。
- 土壤弱存在酸化或堿化的問題,必需通過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如果是酸化,可以施用石灰等物質加以改善;如果有土壤堿化問題,可借由生長期間施用生理酸性肥料逐步改善。
由于化肥取材方便,加上在實際施用時并沒有落實科學化評估施用量,因此衍生出許多作物生長不良、病蟲害現(xiàn)象,甚至是農產品安全的問題。
肥料過量是污染,施用量應管制
不論是化學肥料或有機質肥料,即是有利作物生長的物質,但同時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污染。歐洲因土地廣闊,河川蜿蜒而流速慢,上游國家的污染物,可能成為下游國家的夢魘。為避免爭端與環(huán)境安全的共同利益,歐洲聯(lián)盟成員國對于農地土壤的每年磷肥用量均嚴格規(guī)定。
例如,愛沙尼亞規(guī)定,須有完整使用紀錄才可施用磷肥;牲畜糞便或其他有機質肥料施用量,每年磷肥不得超過1.6千克/ 畝。雖然可使用化肥補充磷的需求,但也得在規(guī)范范圍內,這些規(guī)范同時考量作物需求、土壤質地、良好農業(yè)規(guī)范(GAP)等;并依土壤磷指數(shù)高低,訂定化學磷肥施用上限。又例如,德國規(guī)定農地土壤磷含量至少6 年測定1 次。磷肥施用量必須計算總量進出平衡;硝酸鹽殘留也有管制。
因此,我們國家也可以參考歐洲國家的辦法,對肥料的使用量應該進行嚴格管制,只有這樣,做到精準施肥,才能在促進作物生長的同時,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沖擊和威脅,以期達到可持續(xù)的農業(yè)發(fā)展。
土壤不健康,應如何合理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施肥,以提升土壤健康為原則 基于下列理由,精準施肥在當代有其時代性意義。大比例農地持續(xù)耕作,土地常不見缺乏養(yǎng)分問題,卻常有肥料利用率的問題。肥料的來源很多都是礦物質,既然是礦物質,礦產就不可能無止盡的開采,肥料成本必然看漲。因此,生產者可借精準施肥改善土壤品質,提升作物健康;不當施肥,除了金錢浪費、肥分...
施肥正確方法
- **條施與穴施**:對于行播或穴播作物,可采用條施或穴施的方式,將肥料集中施于根系附近,提高肥料利用率。5. 有機肥與化肥配合使用 - **有機肥為主**:優(yōu)先使用畜禽糞便、堆肥、綠肥等有機肥料,它們不僅能提供全面營養(yǎng),還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生物活性。- **化肥為輔**:在有機肥基礎...
保護土壤的三種方法
1. **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過度使用化學肥料會導致土壤結構破壞、養(yǎng)分流失和環(huán)境污染。通過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土壤酸化和鹽漬化的風險,保持土壤的生物活性和肥力。2. **推廣有機肥料**:使用有機肥料如堆肥、綠肥和動物糞便等,不僅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還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
如何修復改良土壤?秘訣都在這里!
對于物理性不良的土壤,我們需改善排水和保水機制,比如增設排水系統(tǒng),同時增施有機物質,調整土壤結構,以增強土壤的適應力。營養(yǎng)元素的失衡是作物生長的隱形殺手,避免單一化學肥料的過度施用,要根據(jù)作物需求和土壤測試結果,采用合理的施肥策略,保持元素間的平衡。定期的土壤檢測和診斷是保持土壤健康的關...
簡述土壤養(yǎng)護的主要方法 如何改善土壤
1、合理使用化學肥料;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根據(jù)土壤、作物的缺肥情況來定,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不能為了產量過度施肥。最好是能夠做到測土施肥,這樣能做到氮磷鉀比較精準的投入。2、增加有機肥料的投入。土壤的肥力好不好要看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有多少,施入有機肥可以補充土壤有機質。有機...
怎樣改良土壤,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 合理使用化學肥料:在施用化肥時,要根據(jù)土壤和作物的具體需求來確定施肥量,避免過量施用。實施測土施肥,確保氮、磷、鉀等營養(yǎng)元素的精準投入。2. 施入有益生物菌肥料:通過引入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的團粒結構,增加土壤的離子交換能力,減少土壤的相對密度,從而增強農作物與土壤有機質的接觸...
合理施肥的原則是什么?
首先,有機肥與無機肥的合理搭配是關鍵。有機肥提供全面的養(yǎng)分,改良土壤結構,作底肥使用,肥效穩(wěn)定持久。而無機肥則根據(jù)植物需求精準施用,如追肥,以滿足特定階段的營養(yǎng)需求。有機肥還能調節(jié)土壤酸堿性,避免速效磷和鐵素被土壤堿性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其次,不同樹種需施用不同類型的肥料。落葉...
如何在土里施肥
液施時需注意控制肥液濃度和施用量,避免燒根或浪費。總之,在土里施肥時應根據(jù)作物種類、生長階段及土壤條件選擇合適的施肥方法。同時,注意有機肥與無機肥的配合施用以及氮、磷、鉀等養(yǎng)分的平衡供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進作物健康生長和高產穩(wěn)產。
控施肥哪個好
4. 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精準施肥技術可以根據(jù)作物的具體需求提供適量的營養(yǎng),使作物生長更加健康,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同時,合理的養(yǎng)分供應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進一步保障農產品的安全。綜上所述,精準施肥技術在控制施肥方面表現(xiàn)出色,不僅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還能提高...
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應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從農業(yè)污染、農業(yè)技術、耕...
1. 為了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是關鍵措施之一。過量使用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土地退化和水體污染,因此,推廣精準施肥和生物農藥,以及實施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保護土壤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的有效途徑。2. 改進灌溉技術同樣重要。傳統(tǒng)的大水漫灌不僅浪費水資源,還可能導致土壤鹽堿化。而...
相關評說:
博白縣蝸桿: ______ 改良土壤的六種主要方法: 1.有計劃地輪作換茬.合理安排不同蔬菜,并盡量考慮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堿性等. 2.定期進行土壤消毒. (1)藥劑法.可用福爾馬林拌土或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殺菌. (2)日光法....
博白縣蝸桿: ______ 近幾年國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現(xiàn)代農業(yè)要求的科學的化肥施用技術是測土配方施肥,也就是根據(jù)耕地肥力狀況,按照栽種的作物品種、不同生長期對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制定化肥的配比,確定施用數(shù)量、時間和方法.具體措...
博白縣蝸桿: ______ 有時,不適當?shù)姆柿夏軐χ参镌斐蓚?甚至能引起病害.肥料溶液的濃度可由測定其電導率來決定.電導率計,通常也稱為可溶性鹽度測試儀.無論在灌溉水中,肥料溶液中,還是種植基質溶液中,它都可以用來測定溶液中鹽離子的濃度....
博白縣蝸桿: ______ 施肥是草坪養(yǎng)護管理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與修剪和灌溉一起,被稱為草坪三大基本管理措施.合理施肥可為草坪草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維持草坪正常的顏色、密度和活力,不易受病、蟲、雜草的危害;增強抗性(如抗旱、抗病等).因此,了...
博白縣蝸桿: ______ 延胡索的施肥原則是 施足基肥,重施冬肥,巧施苗肥. ①施足基肥.延胡索生長期短,從出苗到植株枯死80~90天時間.在種植前必須施足基肥.在翻耕后的畦面上每667米2施腐熟豬欄肥2500~3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然后將肥料翻入土...
博白縣蝸桿: ______ 復合肥具有養(yǎng)分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狀好等優(yōu)點,對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的高產穩(wěn)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它的養(yǎng)分比例總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種類、數(shù)量和比例...
博白縣蝸桿: ______ 不合理施肥通常是由于施肥數(shù)量、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等不合理造成的.常見的現(xiàn)象有: 一、表施式淺施.氮肥易揮發(fā)、磷肥易流失或難以到達作物根部,表施式淺施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應施于種子或植株側下方15cm以...
博白縣蝸桿: ______ 生長季節(jié)施肥,休眠季節(jié)不要去給它用肥料.有好多花卉是有一個休眠期,休眠期它會停止生長,這個時候根系不生長,吸收養(yǎng)分的功能是非常弱的,處于一個休眠的狀態(tài). 只需要保證盆土的微微濕潤,它就能夠安全的度過休眠期.如果在休眠...
博白縣蝸桿: ______ 合理施肥的施肥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其他肥料為輔,以多元素復合肥為主,單元素肥料為輔;以施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禁止垃圾肥、城市污泥在蔬菜上施用,盡量限制化肥的施用,如確實需要施用化肥,應有限度、有選擇地施用. 施用...
博白縣蝸桿: ______ 合理施肥是我國古代施肥技術中的一個基本措施.早在宋元時代,在施肥問題上我國已一再強調要“用糞得理”,也就是現(xiàn)代所說的合理施肥.什么才叫合理施肥呢?合理施肥是指肥料種類的選擇是否適合土壤的性質,以及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時間、施用方法是否適當?shù)鹊? 南宋陳旉在《農書》中說:“相視其土之性質,以所宜之糞而糞之,斯得理矣,俚諺謂之糞藥,以言用糞猶用藥也.”指出施肥要因土而異,要看土施肥,元代王禎也強調合理施肥,他在《農書》中說:“糞田之法,得其中則可”,“若驟用生糞及布糞過多,糞力峻熱,即燒殺物,反為害矣,”這是指施肥的量要適中,施用的肥料要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