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過程及趨勢
在先秦時期,選官主要基于騎士身份和軍事功績。例如,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強調(diào)軍事功績的重要性。而到了西漢時期,察舉制和征辟制的出現(xiàn),使得選拔官員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漢武帝時期,孝廉成為官員選拔的重要途徑,士人通過考試成為官員,而征辟制度則自上而下地選拔官員。
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門第為選拔標準,反映了家族壟斷地位的強化。而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則打破了門閥制度,通過考試選拔官員,體現(xiàn)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宋元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發(fā)展,形成了鄉(xiāng)試、省試和殿試三個層次的考試體系,招生數(shù)量顯著增加。王安石改革科舉,注重實用性和政策能力,使科舉更加貼近實際需要。
明清時期,科舉制度趨于僵化,實行八股取士,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嚴格限制,這雖然為君主專制培養(yǎng)了忠誠的官員,但也嚴重制約了中國科技和思想的發(fā)展。
綜合唐。明。清。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
唐 完善自隋 三省六部制度 選官制度 廢除自魏晉以來的 九品中正制 門閥制度 完善了科舉制度 武則天時 設(shè)立 武舉 玄宗時 殿試 明 沿用六部制度 但廢除丞相 權(quán)力分給六部 解決了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爭斗 并開先例 設(shè)立 特務(wù)機構(gòu) 東.西廠 錦衣衛(wèi) 來監(jiān)視臣民, 還恢復了 分封制 大封同姓諸王 導致 靖難之役 ...
中國選官制度的沿革
2010-05-25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過程? 549 2012-01-18 論述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演變歷程 21 2015-10-09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是怎樣演變的 1 2018-01-24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過程及趨勢是什么? 16 2014-04-18 高中歷史—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9 2015-05-04 簡述中國古代的選...
歷史上有過幾個官員選拔制度?古代選官制度是如何發(fā)展的?
今天,校易搜帶給你歷史上的幾個官員選拔制度。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在古代,讀書人的夢想是學有所成后,用所學報效國家,造福一方。然而,在實現(xiàn)這一理想之前,他們必須經(jīng)過一步,即通過朝廷的選拔。這就是本文所說的選官制度的由來和不斷的變化。那么中國古代主要的官員選拔制度有哪些呢?他們是...
概括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特點
3、戰(zhàn)國時期 軍功爵制:一種主要用來獎勵軍功的爵位制度。特點:按軍功授爵,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4、漢代 察舉制:為了廣泛搜羅、管理人才,漢武帝令郡國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特點:由地方推選人才為官(自下而上的選官),而把任命...
中國古代中央官制的演變歷程
除卿事寮和太史寮外,王室還設(shè)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宮廷內(nèi)官,見于西周金文的有宰、膳夫、寺人、小臣、小子、小夫、守宮、御正、世婦、東宮等.西周的官制是在商代的“內(nèi)服”和“外服”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與商代不同的是,西周的官僚機構(gòu)更加龐大,職官的名目更加繁多,行政體制更加系統(tǒng).這種演變趨勢,反映了西周國家...
從社會發(fā)展分析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選官制度
從社會發(fā)展分析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選官制度 我來答 2個回答 #熱議# 直播| 一起見證OPPO Reno7系列正式亮相!CJSoung 2009-10-11 · TA獲得超過291個贊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2 采納率:0% 幫助的人:48.1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三國時期的爵位以及官職全列表 一.爵位: 皇帝...
先秦的選官制是什么,后來又是怎樣廢止的
整個先秦時期至少 有六種選官制度:選舉制、學仕制、軍功制、客卿制、考核制、世官制。 一、選舉制 選舉指采用推選與舉薦方式產(chǎn)生領(lǐng)導人,既包括原始社會的民主選舉即“賢能共主”,也包 括在夏商周時期官吏選拔時的舉薦。選舉制產(chǎn)生在原始社會,是古代最早的選官制度,僅先 秦時期前后就實行了幾千年。其大體分為...
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 古代中國選官制度
(2)演變: 初步實踐:戰(zhàn)國 確立:秦朝 鞏固:兩漢 完善:隋唐 加強:北宋 發(fā)展:元朝 強化并漸趨衰落:明清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無論哪個王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不外乎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調(diào)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革新機構(gòu),設(shè)官分職,集地方軍權(quán)、財權(quán)、行政權(quán)、司法權(quán)于中央);注重選官與監(jiān)督;改革地方組織制度;...
漢唐時期的選官制度是怎樣變化的?
三、對中國古代選拔人才制度的幾點認識1.在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歷代統(tǒng)治者為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和選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試和選官的制度。盡管在不同歷史時期,統(tǒng)治者選拔人才的標準及方法途徑不盡相同(主要有德才、門第之分),但它們有相同的歷史作用,即對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封建...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樣的演變趨勢?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在中央表現(xiàn)為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在地方表現(xiàn)為中央集團的不斷強化.此間雖偶有反復,然其總體趨勢不變.1、奴隸社會(1)奴隸制度的基礎(chǔ):奴隸主占有生產(chǎn)資料和奴隸(統(tǒng)治基礎(chǔ)是奴隸主,而非奴隸)(2)發(fā)展過程:夏建立,商發(fā)展,西周強盛,春秋瓦解(3)主要體現(xiàn)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禹建夏,死后傳...
相關(guān)評說: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 大致有春秋的“世卿世祿”制度.戰(zhàn)國的“仕進之途,唯辟田與勝敵而已”制,秦朝的軍功制度.漢代的察舉、皇帝征召、公府與州郡辟除、大臣舉薦、考試、任子、納資制度.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以后的科舉制.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答案]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綜述 1.禪讓制度: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的部落聯(lián)盟民主推選首領(lǐng)的制度.夏朝啟時取消. 2.世襲制度:我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爵位世代相傳的制度.由夏啟建立,貫穿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始終. ...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 最初是推舉制,到春秋戰(zhàn)國時是世襲制;秦朝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是皇帝直接任免;西漢實行察舉制和皇帝征召,東漢察舉盛行,豪門世族及聲望更加重要;三國兩晉南北朝主要是九品中正制,出身成為主要因素;隋后基本以科舉制為主. 這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中央集權(quán)制及君主專制的不斷完善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 選官制度 漢朝建立了一整套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其中,察舉即選舉,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察舉制,初期以“鄉(xiāng)舉里選” 為依據(jù),注重鄉(xiāng)里輿論對某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quán)威性,后期門第望族成...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 夏、商、周時代:“世襲制” 秦國:按軍功授爵,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 兩漢:漢朝建立了一整套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有察舉制和征辟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門第出身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 (1) 選官制度 世官制 察舉制 科舉制 實行時間 先秦時期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時期 依據(jù) 世 襲 才能、品德到門第 考試成績 備注 下層人士一般沒有參政機會 比較封閉.以官舉士,百姓不得參與. 中下層地主知識分了提供了機會. (2) ...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答案] 我管選官制度是從先秦時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繼承王位和官位,秦時有皇帝直接任命,漢朝實行察舉制,注重的是孝和廉,魏晉南北朝時采用九品中正制,注重的是門第,宋元之后采取科舉制,主要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加強君主的統(tǒng)治地位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 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化: 1.夏、商、周時代:“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 ,盛行于夏、商、周時代. 2.秦國:按軍功授爵,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 3.兩漢:漢朝建立了一整套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有察舉制和征辟制. 4.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門第出身. 5.科舉制:隋朝至清末(唐朝時期是科舉制的鼎盛時期).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 秦軍功爵制;兩漢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科舉制. 變化:軍功爵制以軍功為標準,察舉制以德行(孝廉)為標準,九品中正制以門第為標準,科舉制以學識能力為標準.
德令哈市等加: ______[答案] (1)第一問:材料中:漢朝的選官制度為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為九品中正制度;第二問:選官的發(fā)展趨勢可以由重視軍功、出身、品德到重視才能;選官權(quán)力由地方轉(zhuǎn)移到中央,中央集權(quán)不斷加強角度進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