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北宋名相呂端》翻譯
呂端這個人儀表俊秀,處事寬厚忠恕,善交朋友,講義氣,輕錢才,好舍施。
呂端處事理政才華出眾,逐漸為宋太宗所喜愛和重用。早在呂蒙正為相之時,太宗就有重用呂端的想法。在太宗與別人商量,打算任用呂端為相對,有人反對重用呂端,其理由是呂端這個人“糊涂”。太宗根據(jù)自己多年體察,立即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實這個時候已堅定了任用呂端為相的決心。當心,太宗還作過一首釣魚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欲鉺金鉤深未達,磻溪須部釣魚人。這詩中的意思是說,對于任用呂端當宰相的事,已無可爭議,宰相這個職位非呂端莫屬。過后數(shù)日,太宗就讓呂蒙正改任參知政事,讓呂端當了宰相。
呂端任宰相后,辦事持重穩(wěn)當,公道而廉潔,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的好評。使太宗聽到的違章多是褒獎之辭,對呂端的印象當然就更好了。
呂端當宰相那一年是道元年(公元995年),是由參知政事的官位上改任宰相的,可當時呂端已經(jīng)是60歲的老人了。太宗曾后悔自己對呂端作用太晚了。
即使這樣,太宗也曾有過顧慮,為了平衡各方面的關(guān)系,特別是對寇準的使用,恐有呂端官居相位以后在寇準之上,使寇準心中不平,就采取了一個臨時過渡的辦法,作為權(quán)宜之訐。太宗讓時任參知政事的寇準與宰相呂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說,讓呂端和寇準隔日輪流執(zhí)掌相府大計,他倆平起平坐,太宗則從旁加以觀察。
當時送到朝中的奏折很多,而朝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意見,但是眾說紛云,沒有個統(tǒng)一的決斷性的意見,“惟端罕所建明。”經(jīng)過一段觀察之后,宮內(nèi)付出太宗的親手戒諭:“自今中公事必經(jīng)呂端詳?shù)模说寐勛唷薄_@一道諭旨,無疑是太宗對呂端的更大信任和重用。呂端感到事已至此,再謙讓也就不妥當了,于是他未加推辭欣然從命,履行公事。實際上這時呂端才真正成了名符其實的、有職有權(quán)的當朝宰相。以致數(shù)年后呂端的名聲遠揚,而且傳至后代,被稱為一代名相。“大事不糊涂”這句話,本是太宗多手體察呂端處事為人的一種無可辯駁的評價,而且也確實反映了呂端的人口和才干的真實情況。從歷史書籍中能找到的,能說明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事例有以下兩件事:
其一,太宗曾向呂端問過計策,說自從漢唐以來,有過封乳母為夫人的事情,要呂端拿個主意,如今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回答說:以前漢唐朝代跟現(xiàn)在不同,那個時候或者是因國大,或者是因為名聲好,才那樣做的,都是事出有因的。可以這么說吧,法無定法,禮無定制。呂端這番話使得太宗大開心竅。
其二,呂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幾年的時間,他就主動的奏請圣上將相位讓給了寇準,由寇準接任宰相,呂端自己又做了參知政事那個有相職無權(quán)的謀事官職。后來寇準也做了參知政事,按理說呂端在前,寇準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沒有什么爭議的。可是呂端支隊偏偏奏明圣上要求把自己列在寇準之后,并得到了恩準。呂端不計名利地位,遇事顧全大局,處事以清廉簡潔為原則,在當時傳為佳話。
有這樣的事實,加之平時呂端臨朝很少發(fā)表高談闊論,就有些人誤認為呂端是個糊涂人,然而宋太宗卻認為這都是一些小事,呂端只不過是“小事糊涂”罷了,遇有“大事不糊涂”
太宗的話是言出有據(jù)的。宋時,天下戰(zhàn)事此伏彼起,內(nèi)部也不夠統(tǒng)一。西夏李繼遷造反,攪得西部邊境不安,宋出兵攻夏。宋保安年逮住了李繼遷的母親,宋太宗本來想把她殺了。為此,宋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詢問他有何意見。當時,寇準沒有不同意見拿出來獻上。在寇準退朝的時候,被呂端瞧見。呂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謀劃當中。就讓寇準留步問個究竟。呂端問寇準:“太宗是不是提到找我呂端商量事情的意思?”寇準說:“沒有!”
呂端心想口出:“邊關(guān)上平常的事情,不必讓我知道,若是有軍國大事,商量大的計策,我呂端身為當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寇準聽了呂端這番話,覺得這件事確實重大,就將方才太宗召見他是為了處置李繼遷之母的事情如實地告訴了呂端。呂端問寇準:“圣上打算怎么處置呢?”寇準回答:“圣上的意思是把她在保安軍北門外斬首示眾,打算用這種處置方法來鎮(zhèn)戒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們。”呂端聽到這個地方忙說:“若是這么處置了,可不是什么好辦法。”于是呂端又親自上朝動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母親的意見。他為了說服太宗,還用秦、漢項司欲殺邦之父的故事相勸說,他說:“李繼遷是個反叛之人,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能逮住李繼遷本人嗎?如果不能的話,不就結(jié)下了更大的冤仇了,不就更加堅定了他的反抗之心了嗎?”太宗聽了呂端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照你這么說,對李繼遷的母親該當如何處置呢?
呂端見太宗有了活話,便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他說:“以本人想到的不算高明的辦法,請圣上想想,是否把她放到延州那個地方去,派人好好護養(yǎng)著她,以此招睞李繼遷回心轉(zhuǎn)意,不再造反。這樣的話,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就降宋,但是,我們終究可以用他母親在宋來拴住他的心。至于他母親的生死大權(quán),還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里”。
太宗聽了呂端的這種深謀遠慮的想法,心里想?yún)味苏媸锹斆鬟^人。想我朝中有這么多大臣,沒有人提出過呂端這樣的高明意見,差一點誤了我的大事。于是,就采納了呂端的意見,將李繼遷的母親放在延州,并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病死延州。后來李繼遷也死了。李繼遷的兒子德明念在宋朝對侍他奶奶的情份上,就歸順了宋朝。宋朝待他也不差,讓他當了宋朝的下傳侍郎兼兵部尚書的官職,終于使夏歸宋。
還有更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擁立太子真宗繼位的問題上,發(fā)生的擁護和反對的斗爭。那還是宋增宗在世的時候,太宗的身體有病,就安排了后事,立真宗為太子,以備將來由他繼位,掃掌宋朝天下,并且讓呂端負責太子的學習和生活起居等項事宜。太宗病情嚴重的時候,朝中有一些內(nèi)侍和大臣,對太宗死后由誰來繼位發(fā)生分歧,甚至演變成一場宮庭斗爭。
朝中有個內(nèi)侍叫王繼恩,他嫉妒太子過人,怕太子繼位后對他不利。他就起了歹心邪意,聯(lián)絡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人告謀另立太子,以便讓他們認為合適的人繼承王位。
太宗的病不治而終。太宗駕崩了,但朝中不可一日無主。皇后命王繼恩召見呂端。呂端覺察到可能有什么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許他出入。然后自己急奔朝庭。呂端被召到朝庭以后,皇后對他說,現(xiàn)在皇上不在世了,按說立太子就是為了讓他繼承王位,這也是合乎情理,順理成章的事情,看看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聽罷皇后的話,就毫不猶豫地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xiàn)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么做違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對于這么事關(guān)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不能有什么異議后。”皇后聽了呂端的話,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王位。
太子真宗繼位后,第一次登殿時,垂簾接見朝群臣。當呂端率眾臣前來殿中晉見時,一看是這個樣子,寧是站在殿下不拜。當時皇后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尋思了一下說:“請把簾子卷起來,讓太子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楚了再拜。”這時皇后讓真宗照呂端所說的卷了簾坐上了正位。呂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的確實是太子無誤后,才率群臣跪拜,并且三呼萬歲。
接著真宗對陰謀另立太子的那幾個奸侫,一一做了處置;貶李繼勛為使臣,到潯州;貶王昌齡為忠司馬;貶王繼恩為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在均州安置;一下子把這些人都從朝中除了名,流放到潯州,連帶家眷同出京城。兩年后王繼恩就死在了貶所。真宗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了。
真宗繼位后,每次接見朝中大臣,都對呂端很恭敬,肅然拱揖,不呼其名;因為呂端長得體大肥胖,宮庭臺階稍高一點的,真宗都特別關(guān)照有人扶他上去。遇有奉召到殿中商討軍國大事時間長了議論不休的時候,呂端卻能說出輕重緩急,并且條理分明,條條是道。呂端的意見每次都被真宗所采納。“宰相肚里能撐船”歷史上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典故,也是來源于對呂端氣量的一種贊譽。據(jù)傳呂端在相位的時候,曾遭奸臣陷害,被消官還鄉(xiāng)為民。呂端得旨后二話沒說,便和書章背上行囊,挑上書籍,離開京城上路向家鄉(xiāng)走去了。
呂端在路上行走數(shù)日,回到自家門口時,見家中正在設宴擺席大辦喜事,原來是為老弟結(jié)婚設宴,有不少當?shù)毓倮艉秃兰潊⒓痈把纭_@些人見呂相爺回來了,又是大禮參拜,又是重上厚禮,只弄得呂端哭笑不得。他見此情景只好當眾言明真相:“我呂端現(xiàn)在已被革職還鄉(xiāng)為民了!”誰曾想到,呂端的實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勢力眼的官吏和豪紳們個個百色突變,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視,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禮品離坐而走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正在這個時候,村外傳來了馬蹄聲聲,鞭聲脆震長空。原來是皇上派御史來給呂端下旨的。那御史騎馬直到呂端家門口,下馬便大聲喊道:“中端接旨!”只見呂端急率全家老細,跪在地上靜聽“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著,有各種各樣的猜想。唯有呂端本人心中有數(shù),猜出十之八九。只聽那御史宣旨道:“呂端回朝復任宰相,欽此!”全家人聽后三呼萬歲。
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紳,聞聽呂端又官復原職了,個個面紅耳赤,張目結(jié)舌,心中著實難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臉皮,回到呂府重新送禮賀喜,支吾其詞,聽不清說了何等言語。呂端對于這些勢力眼們的行為表面上無動于衷,可心中暗笑。
在那些官吏當中,自然少不了本縣那位七品知縣。他坐著轎子走后復返,忙跪在呂端面前,一邊像搗蒜棰子似的給呂叩頭,一邊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相父,我不是人,大人不怪小人過。”呂端的書童很是生氣,上前揪住那知縣說:“大膽狗官,竟敢戲弄我家相爺,摘去你的烏紗帽!”
書童此舉,嚇壞了那個知縣,他便雙手緊捂頭上的烏紗帽。呂端這時才上前拉隹書童道:“不要這樣!”收童很生氣地說:“相爺,像他這樣的勢力眼,不能饒恕!”
“小弟呀,此言差矣!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我們就應高興,不必懲罰他了。我們何必強迫別人做他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呂端說過這些話,感動得那位知縣非常內(nèi)疚,忙說:“相爺呀!相爺,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哪!來,相爺,兄弟的喜事咱們重新操辦,我給新娘抬轎子。”
呂端聞聽此言,心想,我倒看看知縣做何游戲。誰知那知縣真的讓新娘坐上花轎,他和三班衙役們抬著轎子,吹吹打打地沿村轉(zhuǎn)了一圈,弄得呂端只是大笑,笑這些勢力眼們的所做所為。可是從此“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就傳開了,一直傳至千年后的當今。“難不倒”的相爺呂端為宮40年,為相4年,不傲不貪,兩袖清風,也不與貪官污吏們來往。深得百姓稱道。因此,那些貪官污吏,屢屢想方設法算計他。
有一年春天的一日,風和日麗。宋太宗在御花園擺酒筵,宴請滿朝群臣。在鼓樂聲中文武百官,個個入席就坐,把酒舉盞。大家興致一時濃烈,奸臣王繼恩趁機在太宗面前捉弄呂端,想給他難堪,便說:“圣上,為助今日酒興,何不出幾個題,叫呂相爺答來?”
太宗一聽,倒覺合乎本意,便喚過呂端道:“朕來問你,當今何處酒好?”
“杏花村酒最好。”呂端脫口而出從容笑答。
太宗又問:“何以見得呢?”
呂端笑答:“有唐詩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時酒價每升多少銀兩呢?”太宗追問到這個地方,眾人都為呂端捏著一把汗,惟恐呂相爺答不出來。可王繼恩卻心中暗喜,他想,這回看呂端怎么回稟圣上。可是呂端卻顯得輕松坦然。他先是看了一下眾人,然后不慌不忙地向太宗沉吟道:“這酒價嗎—”他故意頓住了以后的話。王繼恩借機接過話茬說:“呂相爺因何不往下說了呢?”
呂端看了王繼恩一眼,從容地說出:“唐時酒價每升30元錢。”
王繼恩聽后又覺有縫可鉆,就機說道:“啟稟圣上,呂端他分明在欺騙圣上,相隔一百多年的酒價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太宗問道:“呂愛卿你且說來。”
呂端很坦然地說:“唐時酒價每升30元錢,絕無差錯,臣記得杜甫有詩:‘速來相見欽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太宗大喜道:“杜甫詩真可稱為一代史書也!呂愛卿,你呀,一代奇才呀!”
眾人聽得呂端如此熟讀唐詩,又如此切題,個個翹起了大拇指。可是王繼恩仍不死心,又出花招,想把呂端灌醉,讓他酒后丟丑,好讓圣上加罪于他,便請圣上為呂端換大酒杯飲酒。太宗依了王繼恩,讓呂端換大杯。呂端本來酒已差不多了,卻喚道:“告官家換大杯飲酒!”
呂端話音剛落,王繼恩又覺有縫可鉆,乘機挑唆道:“萬歲,呂端借酒氣誣蔑圣上為官家,還不問罪?”
未等太宗問話,呂端對太宗道:“啟稟圣上,為臣沒有醉酒,也沒有犯上,只是引經(jīng)據(jù)典讓圣上心悅一番罷了。”王繼恩又添油加醋地追問呂端:“你稱圣上為官家,還不是犯上?”
此時,呂端已是怒不可遏,指著王繼恩說道:“你這個人,因何連稱圣上為官家都不知道,還配在朝為官嗎?”
太宗忙道:“呂愛卿,快給朕講來!”
呂端便慢條斯理地說:“臣記得在蔣濟萬機里說過‘三后官天下,五帝家天下’。連三皇五帝都稱官家,我稱圣上為官家,并無過錯呀!”
太宗聽后點頭稱是,眾人也十分嘆服。王繼恩覺得事情不妙,便偷偷溜之乎也。太宗又舉杯與呂端暢飲,眾人也紛紛向呂端敬酒。都說:“真是難不倒的呂相爺呀!”
在真宗為帝之時,實相呂端久病不僡。真宗為了解除呂端的勞累,下了一道詔書,免法了呂端每日朝拜的禮儀。有事靠書信溝通視事。并授以太子太保,卒后贈司空。呂端在世66年。
北宋王朝的歷代宰相是誰?
太祖朝 宰相六人:范 質(zhì)、王 溥、魏仁浦、趙 普、薛居正、沈義倫 太宗朝 宰相九人:趙 普、薛居正、沈義倫、盧多遜、宋琪、李昉、呂蒙正、張齊賢、呂端 真宗朝 宰相十二人:呂蒙正、張齊賢、呂 端、李 沆、向敏中、畢士安、寇 準、王 旦、王欽若、丁 謂、李 迪、馮 拯 ...
宋朝歷任宰相都是誰
累官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他二度為相,被時人稱為“癭相”。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病逝,追贈太師、中書令,謚號“文穆”。因主導編纂《冊府元龜》而知名。4、文彥博 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
歷史上姓呂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1、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zhàn)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扶植秦國質(zhì)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去世...
宋真宗趙桓:北宋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
即位之初,任用李沆、呂端等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戰(zhàn)派宰相寇準的勸說下,御駕親征,挫敗遼軍于澶淵,最后達成“澶淵之盟”,實現(xiàn)宋遼百年間和平。 在位后期,任用王欽若、丁謂為相,劉皇后也逐漸干政。此外,他沉溺于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加深。乾興元年(1022...
宋、寇準之后的宰相是丁謂還是包拯?
是王旦吧。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王旦自幼好學,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淳化二年(991年),任右正言、知制誥,并被封為禮部郎中、兵部郎中。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4年之中連續(xù)晉升,初為中書舍人,后為參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年),加封...
京p99999廊坊誰的車
2016年8月,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yè)500強"中排名第172位。2020年1月9日,胡潤研究院發(fā)布《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yè)》,榮盛控股以市值800億元位列第80位。2020年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榜單發(fā)布,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19名,營業(yè)收入20563698萬元。
《北宋名相呂端》文言文翻譯
《北宋名相呂端》文言文翻譯 節(jié)選... 節(jié)選 展開 我來答 3個回答 #熱議# 「捐精」的篩選條件是什么?CXBHZJH 2014-0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納率:0% 幫助的人:4.8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他的父親呂琦,是兵部侍郎。呂端年少時聰敏愛學習...
文言文《北宋名相呂端》翻譯
文言文《北宋名相呂端》翻譯 5 不要解釋,要翻譯... 不要解釋,要翻譯 展開 2個回答 #熱議#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為會感染淋病?策士吧問道鬼谷 2013-08-09 · TA獲得超過1.4萬個贊 知道大有可為答主 回答量:1104 采納率:100% 幫助的人:338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原文出自《...
文言文翻譯:北宋名相呂端。
呂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宋太祖)開寶年間被授職為參知政事。當時趙普主持中書省,曾經(jīng)說:“我觀察呂公向皇上奏事,得到嘉獎不曾高興,遇到挫折不曾害怕,也不表現(xiàn)在言談話語中,真是宰相的氣度啊。”太宗想要用呂端為相,有人說:“呂端為人糊涂。”太宗說:“呂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
求呂端傳的翻譯
,字易直(公元935-1000年),幽州安次(現(xiàn)廊坊安次區(qū))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學上進,終成大器。一代名相 在距今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宋太宗、真宗皇帝當朝的年代里,為臣兩代的呂端,從一名州縣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樞密直學士,朝中宰相和參知政事,官居天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呂端這個人儀表...
相關(guān)評說:
新市區(qū)基礎(chǔ): ______[答案] 【原文】 子夏為莒父①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 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注釋】 ①莒父:魯國邑名.《山東通志》認為在今山東高密縣東南. 陽文】 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長官,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
新市區(qū)基礎(chǔ): ______[答案] 王粲字仲宣,是山陽郡高平縣人.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認為他不同常人.當時蔡邕才學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權(quán)重,經(jīng)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進來,年齡...
新市區(qū)基礎(chǔ): ______ 1、原文:běimíngyǒuyú,qímíngwéikūn.kūnzhīdà,búzhīqíjǐqiān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lǐyě.huàérwéiniǎo,qímíngwéipéng.péngzhībèi,búzhī里也...
新市區(qū)基礎(chǔ): ______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新市區(qū)基礎(chǔ): ______[答案] 原文: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譯文: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呆在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