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沉沉春酌”的出處是哪里
“清夜沉沉春酌”全詩
《水調(diào)歌(送敬則赴袁州教官)》
宋代 林正大
人笑杜陵客,短褐鬢如絲。
得錢沽酒,時赴鄭老同襟期。
清夜沉沉春酌,歌語燈前細雨,相覓不相疑。
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
問先生,今去也,早歸來。
先生去后,石田茅屋恐蒼苔。
休怪相如滌器,莫學(xué)子云投閣,儒術(shù)亦佳哉。
誰道官獨冷,袞袞上蘭臺。
《水調(diào)歌(送敬則赴袁州教官)》林正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diào)歌(送敬則赴袁州教官)
人笑杜陵客,短褐鬢如絲。
得錢沽酒,時赴鄭老同襟期。
清夜沉沉春酌,歌語燈前細雨,相覓不相疑。
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
問先生,今去也,早歸來。
先生去后,石田茅屋恐蒼苔。
休怪相如滌器,莫學(xué)子云投閣,儒術(shù)亦佳哉。
誰道官獨冷,袞袞上蘭臺。
中文譯文:
人們笑話我,杜陵的旅客,
穿著短褐,鬢發(fā)如絲。
得到一點錢來買酒,
就赴約和鄭老師同心共飲。
清夜沉沉,春天的酒宴,
歌聲和燈光,細雨間綿綿,
我們互相尋找,沒有疑慮。
忘卻自我,我變得像你那樣,
痛飲著,真正是我的老師。
問你,今后離去,
請早日歸來。
你離開后,石田的茅屋恐怕長滿青苔。
別怪相如只注重外表修飾,
不要像子云一樣,輕率地跳進閣樓,
儒家學(xué)問也是很好的。
誰說官職孤寂冷落,
你身著華麗的袍服,登上蘭臺。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林正大寫給袁州的教官敬則的送別之作。詩人以自嘲的態(tài)度表達了自己“杜陵客”的身份,被人嘲笑卻能與鄭老師共同品酒,忘卻自我,培養(yǎng)學(xué)問,真正成為了老師的學(xué)生。詩人希望敬則能在外任職多年后能早日歸來,不讓身居高位的官員忘記自己的儒學(xué)修養(yǎng)。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xiàn)了詩人與敬則的師生情誼和對儒家學(xué)問的追求。詩中平實的場景與深刻的哲理相結(jié)合,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通過對敬則的送別,詩人也間接地對官員的虛華和遺忘儒學(xué)的現(xiàn)象提出了警醒。這首詩通俗易懂,意境深遠,既展現(xiàn)了友誼之美,又提出了人們應(yīng)該珍惜知識和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李白和杜甫的詩
清夜沈沈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 焉知餓死填溝壑。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 孔丘盜跖俱塵埃。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 卷216_18 「醉歌行」杜甫 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總角草書又神速, 世上兒子徒紛紛。
杜甫的四句詩
譯文:錦官城里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fēng)飄去,一半飄入了云端。這樣的樂曲只應(yīng)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4、《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譯文:當(dāng)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shù)。沒有想到,...
關(guān)于和風(fēng)細雨的詩句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譯文 京城的街道上空絲雨紛紛,雨絲就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小草鉆出地面,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勝過了綠楊滿城的暮春。3、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
請給我解釋一下杜甫“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原文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二、譯文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三、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了解杜甫的基本文學(xué)常識(名、時、地、評、作)。
清夜沈沈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 焉知餓死填溝壑。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 孔丘盜跖俱塵埃。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卷216_18 【醉歌行】杜甫 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總角草書又神速, 世上兒子徒紛紛。
誰知道杜甫早年寫的詩
清夜沈沈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卷216_18 「醉歌行」杜甫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總角草書又神速,世上兒子徒紛紛。驊騮作駒已...
關(guān)于清的詩句有
9.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10。 17。 日夕氣清,遇以濯吾足.了然不覺清心魂 12,涉暑經(jīng)秋霜。離昆鳴清池.清露晨流 13.雪清玉瘦 14。 山澗清且淺,含薰待清風(fēng)。 15。 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16,悠然其懷。 18.月寒江清夜沉沉 11。 10.關(guān)于清代的古詩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
誰有比較有名的詩詞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但覺… ·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須。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 ·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雁聲遠過瀟湘去...
關(guān)于清字的詩句
1、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2、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3、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4、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李白《長歌行》5、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
詩句狂風(fēng)暴雨幾時休的下句是什么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劉長卿 別嚴士元 清夜沈沈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杜甫 醉時歌 細雨輕煙籠草樹,斜橋曲水繞樓臺。夕陽高處畫屏開。——歐陽修 浣溪沙 漁父。漁父。江上微風(fēng)細雨。——蘇軾 調(diào)笑令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黃庭堅 鷓鴣天 ...
相關(guān)評說: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造句: 賑災(zāi)之物經(jīng)裁取后分給災(zāi)民. 這件房子的房租等裁取之后再定. 老師對學(xué)生的提議,經(jīng)裁取后選出優(yōu)秀的支撐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 釋義 裁取猶酌取.謂裁度而取用之.《三國志·吳志·薛綜傳》:“縣官羈縻,示令威服,田戶之租賦,裁取供辦.” 宋 蘇軾 《上皇帝書》:“當(dāng)部送者,量遠近裁取,以三月刻納,不取其息.” 明 李東陽 《封太孺人楊母熊氏墓志銘》:“手自織辟,畜雞豚,易錢谷,為朝夕費.裁取自給,馀悉致京師為旅資.”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這首詩全春山之靜.“靜”被詩人強烈的感受到了.為什么呢?是由于“人閑”,也就是人靜.人靜緣于心靜,所以覺察到桂花的墜落. 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襯托出春澗的幽靜. 鳥鳴澗,是一處風(fēng)景極優(yōu)美的地方.澗,是山澗...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答案] 是“鳳止高梧,蟲吟小榭” “鳳止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講的是吳敬梓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他不擅持家,散盡千金,導(dǎo)致晚年窮困潦倒.這由“鳳”變“蟲”的經(jīng)歷,成為了時人眼中的“敗家子”、“子弟戒”.作者輕描談寫的,大有看破富...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滕王閣序 作者:[唐]王勃 豫章(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踏莎行 寄見陽倚柳題箋,當(dāng)花側(cè)帽.賞心應(yīng)比驅(qū)馳好.錯教雙鬢受東風(fēng),看吹綠影成絲早.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zhèn)長閑.人生何事緇塵老.[校訂]底本原無副題,此據(jù)張刻、袁刻、汪刻本補.[箋注]倚柳句:劉過《沁...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唐“安史之亂”后,一年春初,李白歷時月余,方到達四川成都之杜工部草堂,兩人均高興無比. 一日,二人花間小酌,李白見此處幽雅無比,興之由來,吟一上聯(lián): 和風(fēng)自南來,聽黃鸝紫燕,音韻優(yōu)雅,分明幾句有聲詩朗吟於茅屋窗外. ...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濟南七十二泉詩趵突泉渴馬崖前水滿川,江心泉迸蕊珠圓.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獨稱第一泉. 金線泉水紋浮綠影搖金,倒挽銀河百尺深.中有錦魚三十六,碧波蕩漾任浮...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清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簡析】: 詩人所寫的是色彩斑斕的離...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 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 心積和平氣,木應(yīng)正始音. 響余群動息,曲罷秋夜深. 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其他的實在是木有啊
新北區(qū)磨床: ______ 詩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