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材料小故事40例
2.【湯斌識人的故事】某秀才偶然路過書店,見一少年正在數(shù)錢購買《呂氏春秋》這部書,不慎將一枚銅錢落在地上。秀才便偷偷用腳踩住,待少年離去后快速彎腰收入囊中。不想旁邊坐著一個老者,將這一切完全看在眼中,忽地站起追問此人姓名,然后冷笑而去。后來秀才得到江蘇常熟縣尉的官職,興沖沖地整裝去赴任,拿著拜帖拜見巡撫大人,但卻被告知,他已被彈劾,不用去上任了。秀才不解,傳話人告訴他,因為他“貪心”。此人愈發(fā)不解,懷疑是一場誤會。巡撫衙門的一席話,讓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汝不記昔年書肆中事耶?為秀才時,尚且一錢如命,今僥幸作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篋為紗帽下之竊賊乎?”你不記得當年書店中的事了?當秀才的時候,尚且視一文錢如命;如今僥幸做了地方官,你能不搜刮索賄,做一個戴紗帽的竊賊甚至劫匪嗎?此人這才醒悟當時問他姓名的老者,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巡撫湯斌,于是非常慚愧地辭官走了。
3.【于成龍清廉的故事】清代的于成龍為官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他任黃州知府時,當?shù)卦庥鲞B年饑荒,他一面向上司請求蠲免稅賦,賑濟災民,一面開展民間自救,自己常年以粗糠野菜為食,把節(jié)省的薪俸口糧用于救災,老百姓編歌贊道:“要得清廉分數(shù)足,唯學于公食糠粥。”后來于成龍官至兩江總督,依然是“布衣蔬食,半茹糠秕”“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稱他為“于青菜”。于成龍病逝時,部屬見其床頭舊箱里僅有綈袍一件、靴帶二條,瓦甕中粗米幾斤、鹽豆豉幾碗。康熙曾評價于成龍“居官清正,為古今廉吏第一!”
4.【胡壽安“青菜知縣”的故事】明代的胡壽安任新繁知縣時不但公務廉明,愛民如身,還抽空在后院的空地種滿蔬菜,補貼家用,招待客人,百姓感其清廉,稱他為“青菜知縣”。胡壽安平日居家穿粗布衣,吃粗米飯,睡紙蚊帳,在簡樸的生活中獲得一種別樣的愉悅,他為自己用的紙蚊帳寫了一首詩:“紫絲步障最奢華,臥雪眠云自一家,雪又不寒云又暖,扶持清夢到梅花。”胡壽安在信陽做官,任滿離任時行囊空空一擔輕,百姓相送“如悲親戚”,他題詩致謝道:“一官來此幾經(jīng)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神道有靈應識我,去時還似來時貧。”
5.【張堪“漁陽惠政”的故事】東漢時期,漢武帝任命張堪為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太守。當時成都富庶,錢財如山,但他秋毫未取,離開成都時,只乘一輛舊馬車,車上唯行囊而已。不久,朝廷又任命張堪為漁陽太守。他在任時秉公執(zhí)政,“捕擊奸猾,賞罰必信”,深得當?shù)厝嗣駩鄞鳌.斔岢鲆跐O陽地區(qū)大興水利時,眾多百姓響應,短期之內(nèi)便開出稻田八千多頃。百姓編了一首歌謠贊頌張堪:“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在漁陽任職8年,邊境安寧,社會穩(wěn)定,百姓生活富足,“漁陽惠政”因此而來。
6.【王世充因“口惠而實不至”的故事】《資治通鑒》記載,隋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在攻下洛陽后,被封為太尉。為展示自己有招納賢才、廣開言路的胸懷,王世充在太尉府外立了三塊牌子: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二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三求身有冤滯,擁抑不申者。看到這樣的三塊“廣告牌”,每天上書言事的多達數(shù)百人。王世充“悉以引見,躬自省覽,殷勤慰諭”,于是“人人自喜,以為言聽計從”。但事實上,王世充口惠而實不至,“下至士卒廝養(yǎng),世充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施。”輕諾寡信的王世充,漸漸失去了文官武將及百姓的信任,也為自己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7.【古代官員“言必信,行必果”的故事】明朝張津在浙江海寧譙樓上題過這樣一副對聯(lián):“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他主政期間,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清朝乾隆年間的鐵面御史錢灃也撰寫過一副對聯(lián):“愛半文不值半文,莫謂世無知者;作一事須精一事,庶幾心乃安然。”錢灃在擔任湖南學政時,曾前往各縣視察,按當時的“棚規(guī)”,學子要湊錢向?qū)W政致意,但錢灃一概不受;他當京官時,不飾車馬,只買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騾子當坐騎。
8.【古代官員正身直行的故事】唐代元德秀任地方縣令期間,立志以圣賢之風勤勉于政,堅持潔身自好、持身以廉,從不收受賄賂,過著“祿薄儉常足,官卑廉自高”的生活。他在魯山做縣令三年期滿離任時,只有一匹薄布,別無分文,百姓與之揮淚而別。唐人盧載在《元德秀誄》中贊曰:“誰為府君,犬必舀肉。誰為府僚,馬必食粟。誰死元公,餒死空腹。”北宋司馬光評價道:“德秀性介潔質(zhì)樸,士大夫皆服其高。”元德秀戒貪止欲、正身直行、造福百姓,堪稱清官典范。
9.【古代官員一心為公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晉國大將羊祜病重后,再三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杜預,事后卻焚燒薦稿。晉武帝問他:“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答道:“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據(jù)《宋史》記載,北宋宰相王旦,為官數(shù)十載,知人善任,舉薦賢才,不留私名,不受私請,朝中很多官員都是王旦推薦提拔,但都不知所薦者是誰。史書中稱,“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察可與言及素知名者,數(shù)月后,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獻之。觀才之所長,密籍其名,其人復來,不見也。”又載,“旦凡所薦,皆人未嘗知。旦沒后,史官修《真宗實錄》,得內(nèi)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薦云”。
10.【甄宇謙讓的故事】東漢時期,有個官吏叫甄宇,為人忠厚,遇事謙讓。有一年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只活羊。由于這批羊有大有小,分配時,負責人犯了愁。大臣們有人主張把羊殺掉,然后均分,有人主張抓鬮……這時,甄宇說:“分只羊有這么費勁嗎?我看大伙兒隨便牽只羊走算了。”說完,他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過年。而后眾大臣紛紛效仿,羊很快分發(fā)完畢。
11.【楊震克己自律的故事】“四知先生”楊震在治家方面同樣垂范后人,立起了清白家風。楊震說:“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從楊震到其子楊秉、其孫楊賜、其曾孫楊彪,“四世太尉,德業(yè)相繼”,代代“能守家風,為世所貴”。唐代詩人李白贊其:“四代三公族,清風播人間。”清心的生活貪欲少,清廉的家庭無煩惱。一人不廉,就會全家不圓。
12.【紂王奢糜的故事】《韓非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商紂王命人為自己做了一雙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因此感到大事不妙。箕子想到,用了象牙筷子就不會再使用粗碗,進而一定會用“犀玉之杯”,食“旄象豹胎”,著“錦衣九重”,居“高臺廣室”,“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果不其然,沒過幾年,紂王便建酒池肉林,設炮烙之刑,窮奢極欲,殘害忠良,以致身死國滅。箕子能從小小一雙象牙筷子,預見明日之禍,韓非子稱贊他“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13.【婁敬直言的故事】在漢高祖劉邦的征戰(zhàn)生涯中,曾發(fā)生過一次重大失誤,即“白登之圍”。據(jù)《史記》記載,當時,劉邦率軍親征入侵晉陽的匈奴,先后派遣十余批使者打探敵情,不料匈奴故意隱藏實力,令使者們都認為其不堪一擊。只有婁敬以“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的經(jīng)驗,從出使所見“羸瘠老弱”推測匈奴“伏奇兵以爭利”,提出不可出擊的建議,卻未被劉邦采納。結(jié)果漢軍因輕敵冒進,被困白登山七天后才僥幸脫險,婁敬也因忠直有遠見卓識,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14.【蘇軾自傲的故事】《警世通言》記載,蘇軾拜謁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兩句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想當然以為菊花在深秋盛開且耐久,怎會風吹花落“滿地金”?于是添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一日秋風過后,蘇軾看到自家后園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當初“不懂裝懂”耍小聰明給王安石續(xù)詩,不禁心生懊悔。
15.【鄭少谷交友的故事】明代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互相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nèi)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鄭少谷去世時,王子衡哀傷至極,為素未謀面的朋友千里奔喪。人與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時卻顯非常,患難與共、肝膽相照,既給人力量,又讓人溫暖。
16.【山云清廉的故事】明代文學家葉盛在《鄭牢論戒貪》中曾記載一則故事:將軍山云赴廣西總兵之職,到任后詢訪民情。山云問一耿直的老差役鄭牢:聽聞此地素尚貨利禮賄,我亦可貪否?鄭牢答曰:大人初到,如一潔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點墨,終不可湔也。山云點頭稱道,后鎮(zhèn)守廣西逾十年,廉潔操守始終不渝,成為一代清官。
17.【馮志圻自律的故事】《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道光年間,刑部大臣馮志圻酷愛碑帖書畫,但他從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視更是三緘其口,不吐露絲毫嗜好心跡。一次有位下屬獻給他一本宋拓碑帖,馮原封不動退回,有人勸他打開看看無妨。馮志圻卻認為,這種古物乃稀世珍寶,我一旦打開,就可能愛不釋手,不打開,還可想象它是贗品。“封其心眼,斷其誘惑,怎奈我何?”
18.【楊震拒金的故事】東漢時期,楊震任東萊太守時,好友王密為報答提攜之情深夜懷金相贈,并說“暮夜無知者”。但楊震義正詞嚴駁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一身清廉的楊震后官至三公,“四知拒金”的典故也世代傳為佳話。
19.【張伯行謝禮的故事】清朝廉吏張伯行在福建巡撫任上,為謝絕各方饋贈,專門寫了一篇《卻贈檄文》,其中最廣為傳誦的兩句便是:“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張伯行一生清廉為官,兩袖清風,康熙皇帝評價其“操守為天下第一”,廣為百姓傳誦。
20.【侯鳴珂杖妻的故事】清代侯鳴珂在陜西為官多年,任孝義廳(今柞水縣)同知時,為了賑濟災民,自家生活節(jié)儉。其廳衙小吏不甘忍受無油粗飯,向百姓索要了十斤豬油,自食五斤,將剩下的五斤暗地里送給了侯鳴珂的夫人。侯鳴珂得知后大發(fā)雷霆:“刮民脂膏,如殺我父母。百姓倒懸,爾等安享清福,不堪造就。”當即將那小吏削職為民,下令其妻退還豬油,并以受賄罪杖責四十。其妻后悔莫及,侯鳴珂斥道:“知過并非無過,不杖四十,爾不會以此為訓!”侯鳴珂的“拒賄杖妻”,受到百姓大加贊頌,離任時送“仁德如春”大匾,近萬人含淚相送。
21.【岳飛報國的故事】一代名將岳飛,正是胸懷“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樣的遠大報國志向,而使他始終保持嚴格要求自己的動力,雖身處貪奢之風盛行的時代,卻一生不貪錢財、不好美色、不慕虛榮,終以精忠報國留名青史。
22.【創(chuàng)新思維的故事】楊振寧博士說過:美國氫彈之父泰勒幾乎每天都有10個新想法,其中9個半是錯誤的,但他不在乎。“每天半個對的新想法”積累起來,使泰勒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23.【司馬懿自控的故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大軍勞師遠征,軍需是大問題,所以急于與司馬懿大軍決戰(zhàn)。司馬懿看穿諸葛亮的弱點堅守不出:等待諸葛亮大軍糧草難以為繼,只能不戰(zhàn)自亂,被迫撤兵。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派人將女人服飾給司馬懿送去。司馬懿坦然受之。盡管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魯迅語),但七出祁山無功而返,與司馬懿高度的自控大有關(guān)系。
24.【愛因斯坦追求簡單的故事】愛因斯坦當年任教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年薪為一萬六千美元,他主動要求減至三千美元,人們大惑不解。他解釋說:“每件多余的財產(chǎn),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能給我以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簡單的生活,無論對身體還是精神,都大有裨益。”愛因斯坦在彌留之際立下遺囑:不發(fā)訃告,不搞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這樣,什么名譽、地位,統(tǒng)統(tǒng)都與他無關(guān)。可是,又有誰不承認他的蓋世貢獻、非凡成就呢!
25.【朱可夫臨危不懼的故事】“凡舉兵師,以將為命。”二戰(zhàn)期間,在一次戰(zhàn)斗的關(guān)鍵時刻,前蘇聯(lián)元帥朱可夫突然接到報告,說有幾十輛坦克不能用了。朱可夫忙問原因,部屬回答該坦克專用炮彈打完了。朱可夫不假思索地說:“這種坦克可以打我們野戰(zhàn)炮兵用的炮彈!”一句話讓這些坦克起死回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6.【八旗子弟享樂主義的故事】滿清“八旗兵”入關(guān)前曾是“威如雷霆、動如風發(fā)”的精銳之師,入關(guān)后不過百余年,便“三五成群,手提鳥籠雀架,四處閑游,甚或相聚賭博”,變得不堪一擊。“打天下”時勵精圖治,能征善戰(zhàn)、所向披靡;“坐江山”時貪圖享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最終自己打敗自己。
27.【法布爾奮斗的故事】法國昆蟲學家讓·亨利·法布爾有一句名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自己也始終身體力行這句話。法布爾一生清貧,童年時因家境貧寒而輟學,當過鐵路工人、賣檸檬的小販。雖然生活艱辛,但是他沒有放棄追求,始終堅持學習、堅持探索、堅持著述,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后世,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28.【拿破侖失敗原因的故事】1815年6月,拿破侖在滑鐵盧遭遇慘敗后總結(jié)戰(zhàn)敗教訓時感嘆:“好久沒有和士兵一起喝湯了!”即使像拿破侖這樣胸有韜略的人,一旦脫離了士兵,也會變成孤家寡人,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29.【趙概投豆的故事】北宋官員趙概在案頭擺放一個瓶子,以及黑白兩種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惡念,投一黑豆于瓶”。剛開始,黑豆甚多,但隨著他時時內(nèi)省、磨礪克制、改過遷善,瓶子中的白豆自然越來越多,黑豆越來越少。
30.【面對缺點的故事】面對自身缺點是及時改正,還是逃避掩飾,往往關(guān)乎人生的走向和個人的命運。春秋時期,秦穆公即位之初剛愎自用,不愿聽取他人意見,即便群臣反對,他依舊輕率派軍遠襲鄭國,結(jié)果全軍覆沒。面對慘敗,秦穆公主動公開認錯,痛改前非,克服自己固執(zhí)己見、獨斷專行的缺點,集思廣益、從諫如流,最終打敗了敵人。相反,東漢末年,稱雄冀州的袁紹,不聽謀士勸阻,貿(mào)然發(fā)動官渡之戰(zhàn),結(jié)果大敗。袁紹不但不承認自身剛愎自用的缺點,還文過飾非,將謀士斬殺,使得士氣渙散,最終走向了窮途末路。
31.【珍惜時間的故事】董必武詩言:“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任何一項偉大事業(yè),都是萬眾一心干出來的,都要靠千千萬萬人無怨無悔、傾情奉獻,匯涓滴細流而成江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盡管已89歲高齡,仍然堅守在科研一線;林俊德院士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還在為祖國的國防現(xiàn)代化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忠誠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揮員”楊業(yè)功傾盡一生為國鑄長劍,在彌留之際仍發(fā)出“一二一,出發(fā)”的口令。
32.【古迪納夫“恒心”的故事】2019年,古迪納夫等三位科學家因在鋰電池領(lǐng)域作出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值得注意的是,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古迪納夫已97歲高齡,是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長的獲獎者。古迪納夫年過半百才開始研究電池材料,并且他還患有閱讀障礙癥。這位老人講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有些人就像是烏龜,走得慢,一路掙扎,到了而立之年還找不到出路。但‘烏龜’知道,他必須走下去。”熟悉他的同行評價他:“不管做什么,他總是在開始不被人看好,卻能笑到最后。”
33.【黃旭華鉆研的故事】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甘愿選擇“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為了研制核潛艇,他遠離家鄉(xiāng)、荒島求索,深藏功名三十載;他從不服輸,堅持“頭拱地、腳朝天,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直到科研成功、“消失”30年后,黃旭華才見到93歲的母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母親最大的孝”,他一直用這句話來支撐自己。“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黃旭華的人生,是一塵不染、純粹純潔的人生,也是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人生。
34.【呂元膺識人的故事】唐代名臣呂元膺為東都洛陽留守時,經(jīng)常與門客弈棋。一次,屬下送來一摞要緊的公文,呂元膺遂放下棋子移步批閱。門客乘機偷換一子逆轉(zhuǎn)敗勢,他自以為做得神不知鬼不覺而暗自得意。不想?yún)卧咭寻岩磺锌吹们迩宄珔s裝作渾然不覺。次日,即準備了一份豐厚的盤纏送給他,請他到別處高就。所有人都不明就里,他也始終未解釋一個字。十年后,彌留之際的呂元膺才對子侄們道出原委:“易一著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跡可畏。”呂元膺以此告誡他們,交友一定要心明眼亮。偷換一個棋子,其實并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跡可怕。他為了贏,可以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倘若疏于鏡鑒,無異于以身伺虎,危不可言。
35.【吳隱之與“貪泉”的故事】晉朝官員吳隱之,在赴廣州刺史任上路經(jīng)“貪泉”,人稱飲“貪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無比。他酌而飲之,并寫下詩句:“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后來,吳隱之被稱為晉代第一良吏。事實證明,清與不清,不在外物,而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
36.【古人家風的故事】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范仲淹給家人提出了“自立、讀書、清儉、行善”八字家風,范氏后人代代恪守,出了狀元、進士數(shù)百名。還有,像孔子的“詩禮庭訓”、諸葛亮的“誡子格言”、司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訓》等,一直規(guī)范、鼓舞著后人立身處世、成長成才。其中的諸多精華,值得發(fā)揚光大。
37.【蘇軾“房梁掛錢”的故事】蘇軾在40多年的為官生涯中,十分注重節(jié)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又將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份,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還要仔細權(quán)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蘇軾還把節(jié)余下來的錢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38.【王溥“不受一衣之贈”的故事】明代官員王溥,洪武年間在擔任廣東參政時,胞弟從家鄉(xiāng)前去探望他,恰好與王溥的屬官同船。屬官為討王溥歡心,送其弟一件布袍。王溥知道這件事后很不高興,讓弟弟將布袍送還原主,并說:“一衣雖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漸也。”王溥任官多年,“笥無重衣,庖無兼饌”,深得百姓敬重。后來他蒙冤被捕,屬官和百姓紛紛贈給他路費和禮物,他都謝絕不受,表示自己豈能因為患難而改變心志。后來朝廷查明王溥無罪,釋放回鄉(xiāng)。
39.【范仲淹“慎終如始”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題名,考中進士。不久,被任命為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司理參軍,負責刑獄方面的事務。司理參軍是個品級不高的官,俸祿不多,這時的范仲淹在經(jīng)濟上也很拮據(jù)。拮據(jù)到什么程度呢?范仲淹任滿后,離開廣德軍時,“貧止一馬”,可是一路上吃住也需要用錢,他最后將馬賣了,徒步而歸。由此可見,范仲淹在司理參軍任內(nèi),雖生活上有困難,但絕無以權(quán)謀私之舉,他對自己的職責慎之又慎,對自己的清譽慎之又慎。范仲淹后來官至參知政事,主持變法,權(quán)力很大,但廉潔奉公不改,這點有史為證,《宋史》云:“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后世之人,不僅吟誦著他在《岳陽樓記》里的警世名句,而且景仰他一生的廉儉,稱頌他是“大忠偉節(jié),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師于來者。”
40.【陸贄“慎初”的故事】唐代宰相陸贄為官清廉,與藩鎮(zhèn)大員交往,向來一塵不染。唐德宗擔心他“清慎太過”,恐怕會妨礙公務,對他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皆拒絕,恐事情不通”,建議他若不接受貴重禮物,細小物品如靴鞭之類,受亦無妨。陸贄卻不以為然,認為“賄道一開,展轉(zhuǎn)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目見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與交私,何能中絕其意!是以涓流不絕,溪壑成災矣。”由小禮物到大禮物,由便宜的禮物到貴重的禮物,貪得無厭,最終,“貨賄上行,則賞罰之柄失;貪求下布,則廉恥之道衰。”鞭靴看似微小,卻能導致欲望的多米諾骨牌倒下,第一塊骨牌倒下,接下來所有的骨牌也難不倒下。陸贄認為遏制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慎初”,把貪欲扼殺在萌芽階段。
寫材料小故事40例
37.【蘇軾“房梁掛錢”的故事】蘇軾在40多年的為官生涯中,十分注重節(jié)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又將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份,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還要仔細權(quán)...
幽默小故事大全40字
狗熊一把把小白兔抱進懷里:“我的好娘子。”說完就吹燈了。 縣長講完以后,主持人說:“咸菜請香腸醬瓜!” (翻譯:現(xiàn)在請鄉(xiāng)長講話!) 鄉(xiāng)長說:“兔子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譯:同志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不要醬瓜,我撿個狗屎給你們舔舔... (翻譯:不要講話,我講個故事...
寫材料必備的40個歷史故事,收藏!
寫材料必備的40個歷史故事,收藏!01兩手只要兩匹絹后魏自太和遷都之后,國家殷富,庫藏盈溢。一日,胡太后賜百官負絹,要求量力自取,大多朝臣亦能稱力而去。唯有章武王元融和陳留侯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蹶倒傷踝。太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小故事40字大全
1、一位農(nóng)夫請了工程師、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來,想用最少的籬笆圍出最大的面積。工程師用籬笆圍出一個圓,宣稱這是最優(yōu)設計。物理學家將籬笆拉開成一條長長的直線,假設籬笆有無限長,認為圍起半個地球總夠大了。數(shù)學家好好嘲笑了他們一番。他用很少的籬笆把自己圍起來,然后說:“我現(xiàn)在是在外面。
需中國歷史故事 40篇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jié)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guān)中,然后東渡黃河...
短的數(shù)學小故事
5、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發(fā)現(xiàn)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
20個歷史小故事
歐亞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的前身)1937年首次招聘空姐的條件是:年齡20—25歲之間、體貌端正、身高1.5米—1.7米之間、體重40—59公斤,能講國、粵、英語,讀寫中英文。由于條件限制,1938年1月才有6名合格。1948年中航空姐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也才20多人。1992年中國開始出現(xiàn)證券市場、股票交易。1917年...
數(shù)學趣味小故事20字54句
數(shù)學趣味小故事20字54句1、過了一會兒,陳景潤在圖書館學到了他不知道的東西,高興地走到理發(fā)店。然而,他經(jīng)過外語閱覽室,發(fā)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新書,非常有趣。2、真正的數(shù)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
跪求40例古今中外的作文事例,話題不限
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fā)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jīng)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jīng),終于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
關(guān)于雷鋒的小故事(50字)急急急!!!
1、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fā)現(xiàn)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答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相關(guān)評說: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1今天下午,家里來了客人,媽媽帶我到菜場里買菜.菜場上人山人海,情急之下我來到路邊的一個賣菜的小攤上買菜.攤主是個老爺爺,一看就知道是位飽經(jīng)風霜的地道老農(nóng)民. 媽媽上前問了價錢,便開始與他談價格.可賣菜的 人斤斤計較,...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學習需要勤奮.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無數(shù)與勤奮有關(guān)的事例歷來為人們稱道,車胤“螢入疏囊”是勤奮;孫康“雪映窗紗”是勤奮;匡衡“鑿壁偷學”是勤奮;蘇秦“懸梁刺股”是勤奮;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使他...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把失敗寫在背面 有一個年輕人,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賽車手.他在軍隊服役的時候,曾開過卡車,這對他熟練駕駛技術(shù)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退役之后,他選擇到一家農(nóng)場里開車.在工作之余,...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第1個故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fā)現(xiàn)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 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秦始皇統(tǒng)治中國時期.為了防御北方入侵,秦朝征集大量民工修筑長城.不料長城合攏處數(shù)段倒塌,役夫死傷無數(shù).秦始皇聽信了師之言,認為修筑長城截斷了龍脈,所以城墻才無法合攏.乃下令捉拿與秦始皇同庚的姑蘇范杞良,企圖把他埋在...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故事一: 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在她們貧窮的家里,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后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 糕,是她最大的快樂.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jīng)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小狐貍已經(jīng)到了上學的年齡了,很想去上學.可是,動物學校的山羊校長卻冷冷地說 :“你們狐貍太狡猾,動物學校不收狐貍學生.你還是回去吧!”小狐貍傷心極了,一邊哭著一邊向小樹林跑去. 小狐貍跑著跑著,一不小心,把路旁滿滿的一筐松果撞翻了,松果滾得滿地都是.小狐貍看看四周沒有動靜,拔腿就溜.跑了一陣子,小狐貍忽然想起山羊校長的話,他又趕忙往回跑.只見松鼠媽媽正在忙著拾滾落在地上的松果.小狐貍的臉頓時變...
東昌府區(qū)離合: ______ 詩人張籍離開家鄉(xiāng),風塵仆仆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間秋姑娘就降臨人間,樹葉枯黃,都紛紛落了下來.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無比凄涼、悲哀,張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鄉(xiāng),懷念那些鄉(xiāng)親父老、親朋好友. 張籍想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