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古人描寫水的詩句 古人描寫水的詩句有哪些?

    “水之潤下無孔不入;火之炎上無物不焚;雷之肅斂無堅不摧;風之肆拂無阻不透;土之養(yǎng)化無物不融!”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瀑布

    ● 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 唐·王勃《郊園即事》斷山:懸崖峭壁。畫障:貼畫的屏風。懸溜:懸流的瀑布。鳴琴:形容瀑布之聲。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銀河:天河。九天:天的極高處。極寫廬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飛泉的白,是寫瀑布的名句。充分展示詩人豪宕的胸懷。

    ●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傾瀉和潔凈:風吹不散,銀白如空。

    ● 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潈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專游廬山序》潈(cóng)射:噴射。壑:土溝。奇詭:奇妙怪異。描寫廬山香爐峰瀑布的奇觀。

    ● 水懸三尺,瀉階隅,滿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huán)佩琴筑聲。 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隅:角落。昏曉:黃昏、拂曉。練:白綢。環(huán)佩:身上飾玉。筑(zhù):弦樂器。描寫瀑布,繪聲繪色。

    ●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棄疾《沁園春》前兩句描寫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傾落,水花萬點;后兩句形容橫跨在溪流上的板橋如一彎新月。

    ● 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元·喬吉《雙調(diào)水仙子·重觀瀑布》飲澗:形容瀑布拱身之狀。連用三個比喻,極寫瀑布的動態(tài)。

    ● 自天飛下龍涎,走地流為一股泉,帶風吹作千尋練。 元·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練:白色絲物。想象、描寫、夸張,三管齊下寫瀑布的水勢、流速、顏色。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清·何紹基《山西》新晴:天剛放晴。

    大海

    ● 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莊子·秋水》尾閭(lǘ):傳說為海水排泄的地方。萬川入海,從來沒有停止過,海水也從來沒有滿溢過;海水排泄,也從來沒有干涸過。后人每用這句子說明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周而復始的。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三國·魏·曹操《觀滄海》碣石:指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的大碣山。何:那么。澹澹(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即聳。峙(zhì):挺立。這是作者窮追袁紹殘部路經(jīng)碣石時所作。描繪了海波蕩漾、山島聳立,木繁草茂的壯觀圖景,烘托他當時昂揚的氣概。

    ●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晉·樂府民歌《西洲曲》空綠: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卷起簾幕天穹自然顯得高遠,海水搖漾著空中的碧綠之色。境界壯闊動蕩,“搖空綠”三字,奇警。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圖景:春天潮水涌入長江,江海連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殘夜將盡,朝陽已從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氣息。作者為客日久,日復一日,年一復一年,歲月蹉跎,回鄉(xiāng)無日,送書無人,觸景傷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繪。

    ●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離西閣》旭日浮于滄海,眾星掛在銀河。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唐·李賀《夢天》齊州:中州,亦即中國。九點煙:我國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遠望如九點煙。一泓(hóng):一汪:繪出一幅壯觀的九州高空鳥瞰圖,可見作者氣勢不凡的胸懷和濃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濤聲孔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聲響,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最為壯觀。觸:碰、擊。兩句把勢大聲洪的江潮描繪得如在目前,使人驚心動魄。全詞是一幅精采的海邊觀濤畫。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唐·趙嘏《錢塘》中秋:錢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為壯觀,歷來譽為天下勝境。寫靜景的壯闊和動景的聲勢,都極為出色。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宋·蘇軾《望海樓晚景》一線:形容浪頭象一排白線涌來。指顧:指點顧盼,喻時間極短。寫江潮水初上的雄渾景色。李白《橫江詞》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之句,附錄于此,以供參照。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幾許:多少。渾:簡直。極寫江潮的高大。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宋·潘閬《酒泉子》潮水洶涌沖來的時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處都象迎接潮水的鑼鼓聲。兩句描寫錢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

    ●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懷空。 宋·陳師道《十七日觀潮》瑤臺:傳說中的神仙住所。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長虹從遼闊的沙灘上奔涌而來,又象天仙在瑤臺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瓊漿傾瀉而下。以豐富的想象,極狀錢塘江潮奔騰之急,聲勢之大,變化之速。

    ●江海不與坎井爭其清,雷霆不與蛙蚓斗其聲。 明·劉基《郁離子》坎井:指淺井。比喻寬宏大量者不與小人一般見識。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 清·陳恭尹《厓門謁忠祠》這是作者寫新會厓門懷古的詩。厓門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三名臣。觸景生情,懷古痛今,憂時傷國,溢于言表。

    ●地到盡時天不斷,人能來時鳥難過。 清·沈受宏《渡海》寫盡大海之遼闊。

    ● 白馬千群浪涌,銀山萬疊天高。 清·宋琬《西江月·錢塘門外作》此錢塘觀潮之作,以白馬奔騰,銀山萬疊形容潮浪洶涌壯觀。

    ●乾坤浮一氣,今古浸雙丸。 清·張照《觀海》乾坤:天地。浮:融。雙丸:指太陽、月亮。兩句寫大海的景觀,頗有哲理。

    ●海上波濤回蕩極,眼前洲渚有無中。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風翻水泛紅。 清·陳去病《中元節(jié)自黃浦出吳淞泛海》渚(zhǔ):水中陸地、小島。磨:摩擦。炙:烤。作者于1908年由上海乘船渡海赴汕頭,到廣東從事革命活動。沿途看到海中壯觀的景色:波濤翻滾、小島朦朧、云天如碧、海面泛紅。詩句的境界開闊、意氣豪邁。

    溪泉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杪(miǎo):樹梢。詩句描寫山上雨后從樹叢間噴出了百道飛泉的奇觀。詩中采用了“高遠”取景法,從一個適當?shù)母叨龋高^近處低處的繁樹茂林,看到遠處高處的巔崖懸泉,將二者“疊合”在一個平面上,造成了一種新鮮奇特之感。

    ●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唐·杜甫《詠懷古跡》群山不讓一條溪水奔流,把溪水攔在山間日夜喧鬧;待它來到前頭的山腳盡處時,溪流已變成堂堂的大水直奔山村。寫溪水到底是攔不住的,可比喻時代的潮流不可阻擋。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唐·杜甫《佳人》兩句的寓意眾說紛紜。按詩意是比喻“佳人”貞潔自守的節(jié)操。

    ●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唐·儲光羲《詠山泉》恬(tián)淡:安靜清淡。以山間的清泉比喻自己的安閑自得。

    ● 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唐·湘驛女子《題玉泉溪》紅樹:楓葉秋天變紅,故稱。彈夜弦:比喻溪水潺流之優(yōu)美音響。

    ●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 唐·杜甫《絕句六首》江水流動,月移石影;山溪空寂,云霧傍花。活畫出一幅清幽的月夜溪流圖。

    ● 積之涓涓,泄之浩浩。 宋·王安石《風俗》積;蓄。涓涓:形容水流的細長。泄:排泄。言簡意賅,積小泄大,說明累積難而消耗易,對人們治國、理財、治學甚有啟迪。

    ●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宋·蘇軾《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舞雩(yú)風:和暢的春風,指作者理想中的境界。這是作者被貶在海南時所作詩句,表現(xiàn)出隨遇而安的豁達情懷。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細流:指泉眼愛惜泉水,不愿多流一點。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詩句清新活潑,自然靈巧,是“誠齋體”的典型代表作。

    ● 溪聲夜?jié)q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宋·張耒《屋東》通:通透襲人之意。朝晴:拂曉天晴。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宋·辛棄疾《生查子·游雨巖》描繪沿溪行走時的倒影,體物入微,富于奇思妙想。

    ●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玉泉山》紅墻:指富貴之地。褒頌清泉,寧愿奔向江湖,也不為紅墻拘禁,有言外之意。

    ●卻笑溪聲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間。 清·趙愈《溪聲》忙底事:到底忙些什么事。借笑溪聲來嘲諷世俗--喜好喧鬧而不懂得享受山中的幽靜。

    ●夜深更飲秋潭水,帶月連星舀一瓢。 清·鄭燮《訪青崖和尚》寫秋水的妙句,妙在“帶月連星”,實在棋高一著。

    江河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詩經(jīng)·衛(wèi)風·河廣》葦:如蘆葦那么小的扁舟。杭:即“航”。誰說黃河寬?一葉扁舟就能渡過。

    ●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沚 《詩經(jīng)·邶風·谷風》涇(jīng):涇水,發(fā)源于寧夏六盤山。渭:渭水,發(fā)源于甘肅烏鼠山,與涇水合流后注入黃河。湜湜(zhí):水清的樣子。沚沚(zhǐ):止。涇與渭相比時才顯得渾濁,它不流的時候也是清的。作者以涇水作自比,以渭水比新人。自己并不丑,只是與新人相比,才顯得不美,成語“涇渭分明”源出于此。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南朝·梁·吳均《與宋元思書》湍:急流。甚:很象。奔:指奔馳的馬。

    ● 波流將月去,潮水共星來。 隋·楊廣《春江花月夜》將:帶。描寫“波流月,潮帶星”的景象,波光閃爍,星月交輝,形象生動,用詞精警。

    ●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唐·王之渙《出塞》孤城: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省敦煌縣,是古代從河西走廊通西域的重關(guān)。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當八尺或七尺。寫黃河水流的高遠,玉門關(guān)地勢的險要。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江:指漢江。天地外:形容江流之漫長。有無:若有若無、時隱時現(xiàn)。詩句景色朦朧,掩映動蕩,想象豐富,充滿浪漫色彩。

    ●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唐·李白《贈裴十四》落天:夸張手法形容黃河從高原山岳向平原低處的流向。寫:瀉。以大海喻胸懷,貼切形象。

    ●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天上:形容黃河之高,因它發(fā)源于高峻的昆侖山脈。描寫黃河源遠流長,水勢雄壯,奔騰而下,直瀉大海,一去不回,寄寓作者對歲月如流,年華不復返的感慨。

    ●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唐·李白《公無渡河》昆侖:指昆侖山,東段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發(fā)源地。龍門:在今山西河津縣,傳說夏禹治水至此。寫黃河沖決昆侖,咆哮而下,直奔龍門,顯示它洶涌澎湃,不可阻擋的聲勢。

    ●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 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觸:碰、擊。盤渦:旋渦。轂(gǔ):車輪的軸。秦地:華山一帶,古為秦國之地。雷:雷鳴。詩人極寫黃河奔騰萬里的聲勢。

    ●黃云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九道: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亦稱九派。雪山:形容波濤如雪似山。這是詩人俯瞰長江所看到的壯觀景色。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這是詩人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時寫下的千古絕唱。仰視則聞高山落葉的蕭蕭之聲,俯瞰則見長江駭浪的滔滔之勢,而葉落無邊,江流不盡,更顯得秋風的勁厲,秋色的蒼茫,秋聲的肅殺,擴大了畫面,增強了氣勢。作者悲秋的情調(diào),顯然如見。

    ●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吳松半江水。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怎么得到。并(bīng)州:古九州之一,傳說所產(chǎn)剪刀著名。翦:剪。晉代索靖觀顧愷之繪畫,長嘆一聲:“恨不帶并州剪刀來,把松江半幅白練剪而歸去。”詩人以此贊美王宰的畫,典故隨手拈來,形象貼切,又毫無痕跡。

    ●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唐·韓愈《進學解》障:阻擋。回:挽。既:已經(jīng)。倒:傾瀉。愿意是作者借別人的話肯定他自己,好象阻攔百川使它向東流,挽回已倒下去的巨浪一樣。兩句境界博大,氣勢磅礴。后人每用來形容扭轉(zhuǎn)乾坤的巨大氣魄。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唐·白居易《長相思》汴(biàn):水:曾改道,流經(jīng)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泗水:由山東流入淮河,上游四源并流,故名。瓜洲:城名,在運河與長江匯合處,當時很繁盛。詩句描寫婦人登樓遠眺,觸景生情,思緒交織。

    ●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 唐·白居易《天津橋》眉月:指陰歷初三、初四。新月彎曲如眉,故稱。神女浦:地名。臉波:眼波。窈娘堤:堤岸名。以人的形象比喻景物,獨出心裁,惟妙惟肖。

    ● 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 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泮上》幢(chuáng):儀仗用的一種旗幟。練:白絹。俯視深潭,太陽象巨大的赤旗鋪在潭底;仰望高空,天面象長長的白練飄在峽頂。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野渡:郊野渡口。野渡晚雨后所見,流露出詩人任其自然,不進不退的處世哲學,與他“扁舟不系與心同”的心境是一樣的。

    ●河源怒觸風如刀,剪斷朔云天更高。 唐·溫庭筠《塞寒行》河源:黃河源頭。怒觸:黃河咆哮的景象。朔:北方。

    ● 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 唐·杜牧《漢江》染衣:形容江水之色映照衣裳。前兩句寫江面美色,后兩句嘆息自己在宦途中奔波消磨,看到悠閑的漁翁,更有無限感慨。意境含蓄委婉。

    ● 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云燒益州。 唐·李商隱《送崔玨往西州》吼:形容驚濤駭浪的聲音。巫峽:西起四川巫山縣,經(jīng)湖北巴東縣,綿延四十公里,由長江橫切巫山而成。燒:形容紅色云彩的燦爛。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帶。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唐·錢起《省試湘靈鼓瑟》人不見:指技藝超絕的湘水女神奏完曲子后隨風而去。數(shù)峰青:指女神離去后只見江邊幾座碧綠的山峰。一曲既終,伊人不見,余音仿佛還在江水之上和峰巒之間蕩漾。這樣描寫,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交融,情景歷歷,意與境和諧統(tǒng)一,余味不盡。

    ● 看白鳥,下長川,點破瀟湘萬里煙。 五代·張松齡《漁父》白鳥:鷺。下長川:指鳥沿著江流飛翔。瀟湘:湖南境內(nèi)的瀟水和湘江。煙:煙霧籠罩。

    ●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宋·李覯(gòu):《憶錢塘江》好是:最美的是。涵:容。返照:指江水反映夕陽,滿江通紅。水仙:水中女神。此與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都極寫水上殘陽之紅,各擅其妙。

    ●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宋·王安石《金陵懷古》練:白色綢子。簇:攢聚。征帆去棹:船只來來往往。背:形容迎風招展。矗:豎起。云淡:形容五彩的船只象籠罩在淡淡的云氣里。星河:比喻長江。鷺起:南京西南面的長江上有個白鷺洲,白鷺飛舞。畫圖難足:畫也畫不出那么好。描寫金陵一帶的長江晚秋景色,極為精采。

    ●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 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煙江壘嶂圖》稍:正。度:過。喬木:指樹林。一葉:比喻小舟的輕快。江吞天:指天色倒影在江上,水天一色。這是首題畫詩,虛實遠近處理得很好。

    ●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宋·蘇軾《百步洪》鷹隼(sǔn):鷹類的統(tǒng)稱。落:降落獵物。注:沖的姿態(tài)。柱:琴瑟之柱。用兔、鷹、馬、弦、箭、電珠七種疾馳的事物連喻洪水沖瀉,如明珠一串,把百步洪的態(tài)勢描繪得淋漓盡致。

    ● 十分瀲滟金尊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宋·蘇軾《有美堂暴雨》瀲滟(liàn yàn):水勢浩大的樣子。尊:即“樽”,盛酒的器具。羯鼓:用羊皮做的鼓。江水暴漲波光閃動象斟滿美酒,雨聲急促象千支木杖擂羯鼓。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指長江。風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以長江比喻時代洪流,既帶走千古歲月,也帶走千古風流人物。“淘盡”二字,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穿空:一作“崩云”。拍:一作“裂”。極狀赤壁的長江天險的景色。“亂石”為仰視的高峭石壁,寫造型;“驚濤”為俯視的奇險江岸,寫聲音;“堆雪”為遠望的洶涌波濤,寫色彩。詞句借亂石驚濤之景,抒豪放之情,襯托千古英雄人物的業(yè)績。

    ●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在今湖南省南部,于郴州城東,流主湘江。幸自:本自。瀟湘:即瀟水、湘水,合流后稱湘江。郴江原自繞郴山而流,為什么不甘寂寞而向北流下瀟湘去?暗示我今日被貶南方,無法北歸觸景傷懷,其何以堪!作者把無法排遣的愁苦渲泄到山水之中了。

    ●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柳永《八聲甘州》是處:到處。苒苒:即冉冉,逐漸推移的樣子。在秋風秋雨中,一切紅的綠的都已黯然失色,大自然把美好的景物一步步推向消亡;只有滔滔長江水,靜悄悄地向東流去。寫天地的無情,大江的永恒。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動兩潮來。 宋·趙抃《次韻孔憲蓬萊閣》蓬萊閣:在山東蓬萊縣北丹崖山上,下臨海岸。涵容:包容。百川入海,天地之大無所不包;早晚潮漲,海水浮動而來,境界壯闊生動。

    ●一江秋水浸寒空,漁笛無端弄晚風。萬里波心誰折得,夕陽影里碎殘紅。 宋·王杲《浪花》浸寒空:形容水天一色,深秋意寒。碎殘紅;形容浪花映晚霞。有人請王宗作詠物詩,以“浪花”為題,兼押“紅”字,他一揮而就。秋水、晚風、波心、殘紅層層渲染,句句扣緊主題。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悠悠:又長又遠的樣子。以無窮無盡、日夜奔流的長江比喻社會發(fā)展,是傳誦千古名句。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銀山:白浪如山。筆力雄邁,收句以小見大,咫尺千里。“放入”二字形象而有氣魄,使人們讀后胸懷廣闊,目光曠遠。與唐代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宋代蘇軾《南堂》“掛起西窗浪接天”,宋代周紫芝《凌敲(間囂)晚眺》“開窗忽擁大江來”,一樣筆法。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 宋·張炎《南浦·春水》不了:沖洗不掉的意思。古人曾說過:“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這里以云、山、花、香等到美不勝收的春景襯托出春水之美。作者因此詞,而得“張春水”之佳名。

    ●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銀山成雪片。 宋·楊萬里《池日移舟入江》波:浪。銀山:比喻雪白而高大的浪頭。極度的夸張和比喻,大氣磅礴。

    ●午夜江聲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門前。 元·鄭元祜《寄金山普衲》“推月上”既寫明月的升起,雙狀江濤之洶涌,極為精到。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明·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江:指長江。長江從群山中流出來,山勢與水流一樣,都向著東方。

    ●云開巫峽千峰出,路轉(zhuǎn)巴江一字流。 明·吳本泰《送人之巴蜀》云開:云開霧散,也有云霧劈開的意思。巴江:由四川巫山到湖北巴東一帶的長江。一字流:形容水路狹窄,兩岸山峰陡峭,當中如水流一線,用字警煉。

    ●落日千帆低不度,驚濤一片雪山來。 明·李攀龍《送子相歸廣陵》低:舟帆低垂。度:過。寫一個日暮驚濤驟起的場面。

    ●亙地黃河出,開天此一門。 明·顧絳《龍門》亙地:橫貫。此一門:指山西與陜西之間的龍門山。

    ●江水東流自朝暮,蘆花瑟瑟西風度。金戈鐵馬過江來,朱門大第誰能顧。 清·吳偉業(yè)《蘆州行》自:向。度:過。江水日夜向東流,西風蘆花秋瑟瑟;今日清兵過江,豪門大族都置國難于不顧了。借景抒懷。寫明亡之事,可見歷史與自然界一樣,都是無情的。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清·魏源《三湘棹歌三首》三湘:指湖南境內(nèi)的三條河流。語句明白曉暢,寓意頗有哲理,可作為事物不能兩全其美的一個佐證

    “水之潤下無孔不入;火之炎上無物不焚;雷之肅斂無堅不摧;風之肆拂無阻不透;土之養(yǎng)化無物不融!”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瀑布

    ● 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 唐·王勃《郊園即事》斷山:懸崖峭壁。畫障:貼畫的屏風。懸溜:懸流的瀑布。鳴琴:形容瀑布之聲。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銀河:天河。九天:天的極高處。極寫廬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飛泉的白,是寫瀑布的名句。充分展示詩人豪宕的胸懷。

    ●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傾瀉和潔凈:風吹不散,銀白如空。

    ● 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潈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專游廬山序》潈(cóng)射:噴射。壑:土溝。奇詭:奇妙怪異。描寫廬山香爐峰瀑布的奇觀。

    ● 水懸三尺,瀉階隅,滿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huán)佩琴筑聲。 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隅:角落。昏曉:黃昏、拂曉。練:白綢。環(huán)佩:身上飾玉。筑(zhù):弦樂器。描寫瀑布,繪聲繪色。

    ●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棄疾《沁園春》前兩句描寫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傾落,水花萬點;后兩句形容橫跨在溪流上的板橋如一彎新月。

    ● 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元·喬吉《雙調(diào)水仙子·重觀瀑布》飲澗:形容瀑布拱身之狀。連用三個比喻,極寫瀑布的動態(tài)。

    ● 自天飛下龍涎,走地流為一股泉,帶風吹作千尋練。 元·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練:白色絲物。想象、描寫、夸張,三管齊下寫瀑布的水勢、流速、顏色。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清·何紹基《山西》新晴:天剛放晴。

    大海

    ● 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莊子·秋水》尾閭(lǘ):傳說為海水排泄的地方。萬川入海,從來沒有停止過,海水也從來沒有滿溢過;海水排泄,也從來沒有干涸過。后人每用這句子說明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周而復始的。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三國·魏·曹操《觀滄海》碣石:指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的大碣山。何:那么。澹澹(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即聳。峙(zhì):挺立。這是作者窮追袁紹殘部路經(jīng)碣石時所作。描繪了海波蕩漾、山島聳立,木繁草茂的壯觀圖景,烘托他當時昂揚的氣概。

    ●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晉·樂府民歌《西洲曲》空綠: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卷起簾幕天穹自然顯得高遠,海水搖漾著空中的碧綠之色。境界壯闊動蕩,“搖空綠”三字,奇警。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圖景:春天潮水涌入長江,江海連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殘夜將盡,朝陽已從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氣息。作者為客日久,日復一日,年一復一年,歲月蹉跎,回鄉(xiāng)無日,送書無人,觸景傷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繪。

    ●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離西閣》旭日浮于滄海,眾星掛在銀河。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唐·李賀《夢天》齊州:中州,亦即中國。九點煙:我國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遠望如九點煙。一泓(hóng):一汪:繪出一幅壯觀的九州高空鳥瞰圖,可見作者氣勢不凡的胸懷和濃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濤聲孔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聲響,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最為壯觀。觸:碰、擊。兩句把勢大聲洪的江潮描繪得如在目前,使人驚心動魄。全詞是一幅精采的海邊觀濤畫。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唐·趙嘏《錢塘》中秋:錢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為壯觀,歷來譽為天下勝境。寫靜景的壯闊和動景的聲勢,都極為出色。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宋·蘇軾《望海樓晚景》一線:形容浪頭象一排白線涌來。指顧:指點顧盼,喻時間極短。寫江潮水初上的雄渾景色。李白《橫江詞》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之句,附錄于此,以供參照。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幾許:多少。渾:簡直。極寫江潮的高大。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宋·潘閬《酒泉子》潮水洶涌沖來的時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處都象迎接潮水的鑼鼓聲。兩句描寫錢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

    ●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懷空。 宋·陳師道《十七日觀潮》瑤臺:傳說中的神仙住所。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長虹從遼闊的沙灘上奔涌而來,又象天仙在瑤臺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瓊漿傾瀉而下。以豐富的想象,極狀錢塘江潮奔騰之急,聲勢之大,變化之速。

    ●江海不與坎井爭其清,雷霆不與蛙蚓斗其聲。 明·劉基《郁離子》坎井:指淺井。比喻寬宏大量者不與小人一般見識。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 清·陳恭尹《厓門謁忠祠》這是作者寫新會厓門懷古的詩。厓門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三名臣。觸景生情,懷古痛今,憂時傷國,溢于言表。

    ●地到盡時天不斷,人能來時鳥難過。 清·沈受宏《渡海》寫盡大海之遼闊。

    ● 白馬千群浪涌,銀山萬疊天高。 清·宋琬《西江月·錢塘門外作》此錢塘觀潮之作,以白馬奔騰,銀山萬疊形容潮浪洶涌壯觀。

    ●乾坤浮一氣,今古浸雙丸。 清·張照《觀海》乾坤:天地。浮:融。雙丸:指太陽、月亮。兩句寫大海的景觀,頗有哲理。

    ●海上波濤回蕩極,眼前洲渚有無中。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風翻水泛紅。 清·陳去病《中元節(jié)自黃浦出吳淞泛海》渚(zhǔ):水中陸地、小島。磨:摩擦。炙:烤。作者于1908年由上海乘船渡海赴汕頭,到廣東從事革命活動。沿途看到海中壯觀的景色:波濤翻滾、小島朦朧、云天如碧、海面泛紅。詩句的境界開闊、意氣豪邁。

    溪泉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杪(miǎo):樹梢。詩句描寫山上雨后從樹叢間噴出了百道飛泉的奇觀。詩中采用了“高遠”取景法,從一個適當?shù)母叨龋高^近處低處的繁樹茂林,看到遠處高處的巔崖懸泉,將二者“疊合”在一個平面上,造成了一種新鮮奇特之感。

    ●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唐·杜甫《詠懷古跡》群山不讓一條溪水奔流,把溪水攔在山間日夜喧鬧;待它來到前頭的山腳盡處時,溪流已變成堂堂的大水直奔山村。寫溪水到底是攔不住的,可比喻時代的潮流不可阻擋。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唐·杜甫《佳人》兩句的寓意眾說紛紜。按詩意是比喻“佳人”貞潔自守的節(jié)操。

    ●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唐·儲光羲《詠山泉》恬(tián)淡:安靜清淡。以山間的清泉比喻自己的安閑自得。

    ● 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唐·湘驛女子《題玉泉溪》紅樹:楓葉秋天變紅,故稱。彈夜弦:比喻溪水潺流之優(yōu)美音響。

    ●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 唐·杜甫《絕句六首》江水流動,月移石影;山溪空寂,云霧傍花。活畫出一幅清幽的月夜溪流圖。

    ● 積之涓涓,泄之浩浩。 宋·王安石《風俗》積;蓄。涓涓:形容水流的細長。泄:排泄。言簡意賅,積小泄大,說明累積難而消耗易,對人們治國、理財、治學甚有啟迪。

    ●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宋·蘇軾《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舞雩(yú)風:和暢的春風,指作者理想中的境界。這是作者被貶在海南時所作詩句,表現(xiàn)出隨遇而安的豁達情懷。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細流:指泉眼愛惜泉水,不愿多流一點。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詩句清新活潑,自然靈巧,是“誠齋體”的典型代表作。

    ● 溪聲夜?jié)q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宋·張耒《屋東》通:通透襲人之意。朝晴:拂曉天晴。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宋·辛棄疾《生查子·游雨巖》描繪沿溪行走時的倒影,體物入微,富于奇思妙想。

    ●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玉泉山》紅墻:指富貴之地。褒頌清泉,寧愿奔向江湖,也不為紅墻拘禁,有言外之意。

    ●卻笑溪聲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間。 清·趙愈《溪聲》忙底事:到底忙些什么事。借笑溪聲來嘲諷世俗--喜好喧鬧而不懂得享受山中的幽靜。

    ●夜深更飲秋潭水,帶月連星舀一瓢。 清·鄭燮《訪青崖和尚》寫秋水的妙句,妙在“帶月連星”,實在棋高一著。

    江河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詩經(jīng)·衛(wèi)風·河廣》葦:如蘆葦那么小的扁舟。杭:即“航”。誰說黃河寬?一葉扁舟就能渡過。

    ●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沚 《詩經(jīng)·邶風·谷風》涇(jīng):涇水,發(fā)源于寧夏六盤山。渭:渭水,發(fā)源于甘肅烏鼠山,與涇水合流后注入黃河。湜湜(zhí):水清的樣子。沚沚(zhǐ):止。涇與渭相比時才顯得渾濁,它不流的時候也是清的。作者以涇水作自比,以渭水比新人。自己并不丑,只是與新人相比,才顯得不美,成語“涇渭分明”源出于此。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南朝·梁·吳均《與宋元思書》湍:急流。甚:很象。奔:指奔馳的馬。

    ● 波流將月去,潮水共星來。 隋·楊廣《春江花月夜》將:帶。描寫“波流月,潮帶星”的景象,波光閃爍,星月交輝,形象生動,用詞精警。

    ●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唐·王之渙《出塞》孤城: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省敦煌縣,是古代從河西走廊通西域的重關(guān)。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當八尺或七尺。寫黃河水流的高遠,玉門關(guān)地勢的險要。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江:指漢江。天地外:形容江流之漫長。有無:若有若無、時隱時現(xiàn)。詩句景色朦朧,掩映動蕩,想象豐富,充滿浪漫色彩。

    ●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唐·李白《贈裴十四》落天:夸張手法形容黃河從高原山岳向平原低處的流向。寫:瀉。以大海喻胸懷,貼切形象。

    ●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天上:形容黃河之高,因它發(fā)源于高峻的昆侖山脈。描寫黃河源遠流長,水勢雄壯,奔騰而下,直瀉大海,一去不回,寄寓作者對歲月如流,年華不復返的感慨。

    ●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唐·李白《公無渡河》昆侖:指昆侖山,東段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發(fā)源地。龍門:在今山西河津縣,傳說夏禹治水至此。寫黃河沖決昆侖,咆哮而下,直奔龍門,顯示它洶涌澎湃,不可阻擋的聲勢。

    ●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 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觸:碰、擊。盤渦:旋渦。轂(gǔ):車輪的軸。秦地:華山一帶,古為秦國之地。雷:雷鳴。詩人極寫黃河奔騰萬里的聲勢。

    ●黃云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九道: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亦稱九派。雪山:形容波濤如雪似山。這是詩人俯瞰長江所看到的壯觀景色。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這是詩人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時寫下的千古絕唱。仰視則聞高山落葉的蕭蕭之聲,俯瞰則見長江駭浪的滔滔之勢,而葉落無邊,江流不盡,更顯得秋風的勁厲,秋色的蒼茫,秋聲的肅殺,擴大了畫面,增強了氣勢。作者悲秋的情調(diào),顯然如見。

    ●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吳松半江水。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怎么得到。并(bīng)州:古九州之一,傳說所產(chǎn)剪刀著名。翦:剪。晉代索靖觀顧愷之繪畫,長嘆一聲:“恨不帶并州剪刀來,把松江半幅白練剪而歸去。”詩人以此贊美王宰的畫,典故隨手拈來,形象貼切,又毫無痕跡。

    ●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唐·韓愈《進學解》障:阻擋。回:挽。既:已經(jīng)。倒:傾瀉。愿意是作者借別人的話肯定他自己,好象阻攔百川使它向東流,挽回已倒下去的巨浪一樣。兩句境界博大,氣勢磅礴。后人每用來形容扭轉(zhuǎn)乾坤的巨大氣魄。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唐·白居易《長相思》汴(biàn):水:曾改道,流經(jīng)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泗水:由山東流入淮河,上游四源并流,故名。瓜洲:城名,在運河與長江匯合處,當時很繁盛。詩句描寫婦人登樓遠眺,觸景生情,思緒交織。

    ●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 唐·白居易《天津橋》眉月:指陰歷初三、初四。新月彎曲如眉,故稱。神女浦:地名。臉波:眼波。窈娘堤:堤岸名。以人的形象比喻景物,獨出心裁,惟妙惟肖。

    ● 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 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泮上》幢(chuáng):儀仗用的一種旗幟。練:白絹。俯視深潭,太陽象巨大的赤旗鋪在潭底;仰望高空,天面象長長的白練飄在峽頂。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野渡:郊野渡口。野渡晚雨后所見,流露出詩人任其自然,不進不退的處世哲學,與他“扁舟不系與心同”的心境是一樣的。

    ●河源怒觸風如刀,剪斷朔云天更高。 唐·溫庭筠《塞寒行》河源:黃河源頭。怒觸:黃河咆哮的景象。朔:北方。

    ● 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 唐·杜牧《漢江》染衣:形容江水之色映照衣裳。前兩句寫江面美色,后兩句嘆息自己在宦途中奔波消磨,看到悠閑的漁翁,更有無限感慨。意境含蓄委婉。

    ● 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云燒益州。 唐·李商隱《送崔玨往西州》吼:形容驚濤駭浪的聲音。巫峽:西起四川巫山縣,經(jīng)湖北巴東縣,綿延四十公里,由長江橫切巫山而成。燒:形容紅色云彩的燦爛。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帶。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唐·錢起《省試湘靈鼓瑟》人不見:指技藝超絕的湘水女神奏完曲子后隨風而去。數(shù)峰青:指女神離去后只見江邊幾座碧綠的山峰。一曲既終,伊人不見,余音仿佛還在江水之上和峰巒之間蕩漾。這樣描寫,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交融,情景歷歷,意與境和諧統(tǒng)一,余味不盡。

    ● 看白鳥,下長川,點破瀟湘萬里煙。 五代·張松齡《漁父》白鳥:鷺。下長川:指鳥沿著江流飛翔。瀟湘:湖南境內(nèi)的瀟水和湘江。煙:煙霧籠罩。

    ●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宋·李覯(gòu):《憶錢塘江》好是:最美的是。涵:容。返照:指江水反映夕陽,滿江通紅。水仙:水中女神。此與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都極寫水上殘陽之紅,各擅其妙。

    ●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宋·王安石《金陵懷古》練:白色綢子。簇:攢聚。征帆去棹:船只來來往往。背:形容迎風招展。矗:豎起。云淡:形容五彩的船只象籠罩在淡淡的云氣里。星河:比喻長江。鷺起:南京西南面的長江上有個白鷺洲,白鷺飛舞。畫圖難足:畫也畫不出那么好。描寫金陵一帶的長江晚秋景色,極為精采。

    ●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 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煙江壘嶂圖》稍:正。度:過。喬木:指樹林。一葉:比喻小舟的輕快。江吞天:指天色倒影在江上,水天一色。這是首題畫詩,虛實遠近處理得很好。

    ●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宋·蘇軾《百步洪》鷹隼(sǔn):鷹類的統(tǒng)稱。落:降落獵物。注:沖的姿態(tài)。柱:琴瑟之柱。用兔、鷹、馬、弦、箭、電珠七種疾馳的事物連喻洪水沖瀉,如明珠一串,把百步洪的態(tài)勢描繪得淋漓盡致。

    ● 十分瀲滟金尊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宋·蘇軾《有美堂暴雨》瀲滟(liàn yàn):水勢浩大的樣子。尊:即“樽”,盛酒的器具。羯鼓:用羊皮做的鼓。江水暴漲波光閃動象斟滿美酒,雨聲急促象千支木杖擂羯鼓。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指長江。風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以長江比喻時代洪流,既帶走千古歲月,也帶走千古風流人物。“淘盡”二字,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穿空:一作“崩云”。拍:一作“裂”。極狀赤壁的長江天險的景色。“亂石”為仰視的高峭石壁,寫造型;“驚濤”為俯視的奇險江岸,寫聲音;“堆雪”為遠望的洶涌波濤,寫色彩。詞句借亂石驚濤之景,抒豪放之情,襯托千古英雄人物的業(yè)績。

    ●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在今湖南省南部,于郴州城東,流主湘江。幸自:本自。瀟湘:即瀟水、湘水,合流后稱湘江。郴江原自繞郴山而流,為什么不甘寂寞而向北流下瀟湘去?暗示我今日被貶南方,無法北歸觸景傷懷,其何以堪!作者把無法排遣的愁苦渲泄到山水之中了。

    ●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柳永《八聲甘州》是處:到處。苒苒:即冉冉,逐漸推移的樣子。在秋風秋雨中,一切紅的綠的都已黯然失色,大自然把美好的景物一步步推向消亡;只有滔滔長江水,靜悄悄地向東流去。寫天地的無情,大江的永恒。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動兩潮來。 宋·趙抃《次韻孔憲蓬萊閣》蓬萊閣:在山東蓬萊縣北丹崖山上,下臨海岸。涵容:包容。百川入海,天地之大無所不包;早晚潮漲,海水浮動而來,境界壯闊生動。

    ●一江秋水浸寒空,漁笛無端弄晚風。萬里波心誰折得,夕陽影里碎殘紅。 宋·王杲《浪花》浸寒空:形容水天一色,深秋意寒。碎殘紅;形容浪花映晚霞。有人請王宗作詠物詩,以“浪花”為題,兼押“紅”字,他一揮而就。秋水、晚風、波心、殘紅層層渲染,句句扣緊主題。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悠悠:又長又遠的樣子。以無窮無盡、日夜奔流的長江比喻社會發(fā)展,是傳誦千古名句。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銀山:白浪如山。筆力雄邁,收句以小見大,咫尺千里。“放入”二字形象而有氣魄,使人們讀后胸懷廣闊,目光曠遠。與唐代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宋代蘇軾《南堂》“掛起西窗浪接天”,宋代周紫芝《凌敲(間囂)晚眺》“開窗忽擁大江來”,一樣筆法。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 宋·張炎《南浦·春水》不了:沖洗不掉的意思。古人曾說過:“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這里以云、山、花、香等到美不勝收的春景襯托出春水之美。作者因此詞,而得“張春水”之佳名。

    ●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銀山成雪片。 宋·楊萬里《池日移舟入江》波:浪。銀山:比喻雪白而高大的浪頭。極度的夸張和比喻,大氣磅礴。

    ●午夜江聲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門前。 元·鄭元祜《寄金山普衲》“推月上”既寫明月的升起,雙狀江濤之洶涌,極為精到。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明·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江:指長江。長江從群山中流出來,山勢與水流一樣,都向著東方。

    ●云開巫峽千峰出,路轉(zhuǎn)巴江一字流。 明·吳本泰《送人之巴蜀》云開:云開霧散,也有云霧劈開的意思。巴江:由四川巫山到湖北巴東一帶的長江。一字流:形容水路狹窄,兩岸山峰陡峭,當中如水流一線,用字警煉。

    ●落日千帆低不度,驚濤一片雪山來。 明·李攀龍《送子相歸廣陵》低:舟帆低垂。度:過。寫一個日暮驚濤驟起的場面。

    ●亙地黃河出,開天此一門。 明·顧絳《龍門》亙地:橫貫。此一門:指山西與陜西之間的龍門山。

    ●江水東流自朝暮,蘆花瑟瑟西風度。金戈鐵馬過江來,朱門大第誰能顧。 清·吳偉業(yè)《蘆州行》自:向。度:過。江水日夜向東流,西風蘆花秋瑟瑟;今日清兵過江,豪門大族都置國難于不顧了。借景抒懷。寫明亡之事,可見歷史與自然界一樣,都是無情的。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清·魏源《三湘棹歌三首》三湘:指湖南境內(nèi)的三條河流。語句明白曉暢,寓意頗有哲理,可作為事物不能兩全其美的一個佐證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描寫水的古詩句有哪些
    描寫水的古詩句有哪些具體如下:一、古詩句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春江潮水連海平...

    描寫水的古詩句
    7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74、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描寫山或水的古詩句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2、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宋琬《江上阻風》 3、青山如黛遠村東,嫩綠長溪柳絮風。

    關(guān)于李白描寫水的詩句
    1、水紋愁不起,風線重難牽。——李白《對雨》2、廣漢水萬里,長流玉琴聲。——李白《獻從叔當涂宰陽冰》3、水橫洞以下淥,波小聲而上聞。——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4、征帆飄空中,瀑水灑天半。——李白《瑩禪師房觀山海圖》5、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李白《游泰山六首》6、飛流...

    贊美水的詩句自己寫
    贊美水的詩句自己寫如下:1、生命離不開水因為有你,小草才挺直了腰。因為有你,花兒才張開了笑臉。因為有你,禾苗才抬起了頭。因為有你,地球才充滿了勃勃生機。2、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4、水無色無味,但是它純潔,就好象少女的雙眸清澈見底。5、三月...

    關(guān)于水的重要的詩句
    幫助的人:30.8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1.描寫水重要的詩句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jīng)•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

    形容水溫柔的詩句
    1. 關(guān)于水的溫柔的詩句 關(guān)于水的溫柔的詩句 1.描寫水清澈的詩句 1、《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唐代杜甫 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 譯文:秋天的河水清凈徹底,人坐在水邊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洗滌和凈化,忘卻心中的一切憂愁與煩惱,以達到與天地合一的境界。 2、《山居秋暝》——唐代王維 明月松間照,清...

    描寫水的詞語和詩句
    1.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 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2.三碗水 胡秉言 潑來冷水和汗水,孤獨無助苦淚水。只有喝下三碗水,鮮花掌聲定相隨。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望廬山...

    古代描寫水的經(jīng)典詩句
    水,看似柔順無骨,卻能變得氣勢滾滾,波涌浪疊,無比強大,下面是古代描寫水的經(jīng)典詩句,歡迎閱讀: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2、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毛澤東《沁園春·長沙》3、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古人描寫水的詩句
    唐·白居易《長相思》汴(biàn):水:曾改道,流經(jīng)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泗水:由山東流入淮河,上游四源并流,故名。瓜洲:城名,在運河與長江匯合處,當時很繁盛。詩句描寫婦人登樓遠眺,觸景生情,思緒交織。●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 唐·白居易《天津橋》眉月:指陰歷初三、初四。新月彎曲如眉,故稱。

    描寫水的詩句大全
    描寫水的詩句大全有《春江花月夜》、《暮江吟》、《念奴嬌·赤壁懷古》。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

    相關(guān)評說:

  • 寇爽18598869156: 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guān)寫水的詩句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2.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 寇爽18598869156: 古人對水的無孔不入的描述的詩句
    廣寧縣機械: ______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寇爽18598869156: 贊美水的詩,我急需!!!!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日出江花...
  • 寇爽18598869156: 古代詩歌中寫水的句子不少,請你舉出兩例,課內(nèi)課外不限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很美啊
  • 寇爽18598869156: 有關(guān)于水的詩句、成語和公益用語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詩中水 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飲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細水長流 順水推舟 山青水秀 山窮水盡
  • 寇爽18598869156: 古代詩歌中描寫山水的詩句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王維的《終南山》太乙近天...
  • 寇爽18598869156: 關(guān)于水的詩句.有詩名和作者的.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 寇爽18598869156: 關(guān)于水的詩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問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淥水曲 李白 淥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蘋. ...
  • 寇爽18598869156: 古代詩歌中寫水的句子不少,請你舉出兩例,課內(nèi)課外不限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很美啊
  • 寇爽18598869156: 描寫水的詩句 -
    廣寧縣機械: ______ 年代:唐 作者:張若虛 作品: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 成人亚洲欧美久久久久| 噼里啪啦在线看免费观看直播| 亚洲精品AⅤ中文字幕乱码| 乳女教师欲乱动漫无修版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2020国产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亚洲午夜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