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么想著要長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嗎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上下五千年里歷史故事有哪些
(一)韓趙魏三家分晉
晉在春秋前期發(fā)生了幾十年的公族內亂,于是晉國君主采取不給公族子弟封地和官職的辦法.消除了公族內部對君位的威脅。但這樣一來,政權就漸漸落到卿大夫手中了。春秋中期以后,晉國已經是“政出家門”,由卿大夫主宰一切,國君成了傀儡,甚至被任意殺死或廢掉。“家門”主要是指智氏、趙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趙襄子執(zhí)政時趕走了范氏、中行氏,形成了四卿執(zhí)政的局面。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智家大夫智伯瑤是個非常有心計、野心的人,他總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一天,他把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請到家中喝酒,喝到中間便對三人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后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壓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瑤,也把土地、戶口讓了。智伯瑤又向趙襄子要土地,趙襄子可不答應,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yè),說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馬上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fā)兵攻打趙家。
趙襄王見形勢于己不利,決定退守晉陽(今太原市南晉源鎮(zhèn)一帶)以避敵鋒芒。公元前454年(晉哀公三年),智伯率韓、魏二家圍攻晉陽,鏖戰(zhàn)3個月,仍無法破城。于是改用長期圍困的辦法,決晉水灌向晉陽。圍困一年多,城中變?yōu)橥粞鬂蓢俺猎町a蛙”,灶膛成了青蛙的家園;城內人們只好“懸釜而炊”,吊起鍋子來做飯;糧食吃完,竟至“易子而食”。然而,“民無叛意”,依然協助趙襄子堅守。
智伯見趙氏指日可滅,躊躇滿志,帶著魏桓子、韓康子巡視水情,忘乎所以地說:“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魏、韓二人聽了這話,馬上聯想到自家的事,于是魏桓子用胳膊肘暗捅韓康子,康子踩了一下桓子的足背,二人心領神會,已包藏著反戈一擊的殺機。
智伯對韓、魏二家的動靜毫不在意,滿以為大功垂成,韓、魏二氏不足為慮。倒是他的臣屬中有個叫郄疵的人注意到一些端倪,但智伯始終不相信韓、魏兩家會反,郄疵自己想到個脫身避禍之計,請求到齊國出使去了。
趙襄子既與韓、魏二氏聯絡,約好里應外合,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扭轉了局勢,這時智伯仍蒙在鼓里。襄子在夜里派出軍卒殺死智伯守堤之吏,決開河堤,反使晉水沖向智伯軍中。趙軍從城中殺出,正面沖擊智氏之軍。智軍為水所淹,已亂作一團,韓、魏二家又從兩邊夾擊,大敗智軍,殺死智伯,盡滅智氏之族。智氏合族僅有一門因改為輔氏而得以保全。
前453年,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領地。趙襄子對智伯怨毒最深,還把智伯的頭顱涂上油漆,做了飲器。智伯的家臣豫讓發(fā)誓要為智伯報仇,多次行刺趙襄子,甚至不惜毀容易貌,變?yōu)榘]痢形狀,吞下火炭弄啞了嗓子,在街市上乞討為生,尋找機會。但是,終于沒有成功,遭擒而死。智伯的遺業(yè)只有這樣一位著名的刺客。
前437年,晉哀公去世,其子柳繼位,是為晉幽公。幽公之時,晉公室已毫無權威,幽公非但不能號令韓、趙、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見三家之君。公室只保留了絳(當為今山西侯馬市之新絳)與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二邑,其余的晉國土地全被三家瓜分。
(二)田單大擺火牛陣
樂毅助燕伐齊出兵半年,接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莒音jǔ)和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兩個地方。莒城的齊國大夫立齊王兒子為新王,就是齊襄王。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戰(zhàn)斗中受傷死了。
即墨城里沒有守將,差點兒亂了起來。這時候,即墨城里有一個齊王遠房親戚,叫做田單,是帶過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家守城。田單跟兵士們同甘共苦,還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屬都編在隊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欽佩他,守城的士氣旺盛起來了。
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了三年,沒有攻下來。
燕國有人妒忌樂毅,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能在半年之內打下七十多座城,為什么費了三年還攻不下這兩座城呢?并不是他沒有這個能耐,而是想收服齊國人的心,等齊國人歸順了他,他自己當齊王。燕昭王非常信任樂毅。他說:“樂毅的功勞大得沒法說,就是他真的做了齊王,也是完全應該的。你們怎么能說他的壞話!”
于是燕昭王還真的打發(fā)使者到臨淄去見樂毅,封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這樣一來,樂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又過了兩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單一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個好機會,暗中派人到燕國去散布流言,說樂毅本來早就當上齊王了。為了討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沒接受稱號。如今新王即位,樂毅就要留在齊國做王了。要是燕國另派一個大將來,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來跟樂毅有疙瘩,聽了這個謠言,就決定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樂毅。樂毅本來是趙國人,就回到趙國去了。騎劫當了大將,接管了樂毅的軍隊。燕軍的將士都不服氣,可大伙兒敢怒而不敢言。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圍了好幾層。可是城里的田單,早已把決戰(zhàn)的步驟準備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國兵將聽到附近老百姓在談論。有的說:“以前樂將軍太好了,抓了俘虜還好好對待,城里人當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國人把俘虜的鼻子都削去,齊國人還敢打仗嗎?” 有的說:“我的祖宗的墳都在城外,要是燕國軍隊真的創(chuàng)起墳來,可怎么辦呢?” 這些議論傳到騎劫耳朵里。騎劫就真的把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齊國城外的墳都刨了。即墨城里的人聽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了。他們還在城頭上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要跟燕國人拼個死活。
田單還打發(fā)幾個人裝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給騎劫送去金銀財寶,說:“城里的糧食已經完了,不出幾天就要投降。貴國大軍進城的時候,請將軍保全我們的家小。” 騎劫高興地接受了財物,滿口答應。這樣一來,燕軍凈等著即墨人投降,認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單挑選了一千多頭牛,把它們打扮起來。牛身上披著一塊被子,上面畫著大紅大綠、希奇古怪的花樣。牛角上捆著兩把尖刀,尾巴上系著一捆浸透了油的葦束。一天午夜,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墻,把牛隊趕到城外,在牛尾巴上點上了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牛性子發(fā)作起來,朝著燕軍兵營方向猛沖過去。齊軍的五千名“敢死隊”拿著大刀長矛,緊跟著牛隊,沖殺上去。城里,無數的老百姓都一起來到城頭,拿著銅壺、銅盆,狠命地敲打起來。一時間,一陣震天動地的吶喊聲夾雜著鼓聲、銅器聲,驚醒了燕國人的睡夢。大伙兒睡眼蒙朧,只見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已經沖過來了。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了,哪兒還想抵抗呢?別說那一千多頭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隊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國軍隊自己亂竄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計其數。燕將騎劫坐著戰(zhàn)車,想殺出一條活路,哪兒沖得出去,結果被齊兵圍住,丟了性命。
齊軍乘勝反攻。整個齊國都轟動起來了,那些被燕國占領地方的將士百姓,都紛紛起兵,殺了燕國的守將,迎接田單。田單的軍隊打到哪兒,哪兒的百姓群起響應。不到幾個月工夫就收復了被燕國和秦、趙、韓、魏四國占領的七十多座城。
田軍把齊襄王從莒城迎回臨淄,齊國才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復過來。
(ps:為了慶祝田單巧布火牛陣的豐功偉績,齊國百姓制作一千個彩色“面牛”食品,既為犒勞勝利之師,也作祭奠亡牛之靈。這就是山東歷史名點“翻毛酥”的來歷。雖然今天山東“千層酥”與昔日“面牛”很不一樣,但是淵源自在。后來民間制作傳統美食多有改進,造型變化更大,但是人們食用千層酥時,會發(fā)現一層又一層的酥食,一圈又一圈的重疊,螺旋式地向中心紅點漸進,似乎可以聯想到當年千頭火牛沖鋒陷陣的情狀。)
(三)蕭何月下追韓信
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
項梁失敗后,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采納。
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抬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么殺掉壯士?”滕公聽他的口氣不凡,見他的狀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殺。同他談話,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還是不認為他是個奇才。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認為韓信與眾不同。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xiāng)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高興,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漢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里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回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漢王說:“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漢王說:“那么,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
當下漢王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今天任命一位大將,就象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難怪韓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漢王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四)周亞夫治軍嚴明
漢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文帝命宗正劉禮為將軍,屯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河內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守細柳(今陜西咸陽西南)。三軍警備,以防匈奴入侵。
漢文帝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都可直接驅車而入,將軍和他下面的官兵騎馬迎進送出。接著去細柳軍營,營中將士各個披堅持銳,刀出鞘,弓上弦,拉滿弓,持戰(zhàn)備狀態(tài)。文帝的先導驅車門下,不得人。
先導說:“天子就要到了!”守衛(wèi)軍門的都尉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等了不一會兒,文帝到了,又不得入營。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節(jié)詔告將軍:“我要入軍營慰勞軍隊。”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營門的守衛(wèi)士兵對皇帝隨從人員交代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車馬奔馳。”于是文帝的車便控著韁繩,慢慢走。到了營中,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說:“身著鎧甲的將士不行拜跪禮,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天子深受感動,改換了姿態(tài),靠在車前橫木上向軍隊敬禮。派人稱謝說:“皇帝鄭重的慰勞將軍。”
勞軍儀式結束后,出了營門,群臣都非常驚訝。文帝稱贊道:“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呢!以前過的霸上和棘門的軍隊,好象小孩子做游戲。那里的將軍遭襲擊就可成為俘虜。至于周亞夫,敵人能有時機冒犯他嗎?”文帝對亞夫贊美了很久。一個多月以后,三支部隊撤兵,文帝便任命周亞夫做中尉,負京城的治安。
(五)司徒王允計除董卓
董卓廢立皇帝后,大權獨攬,把殺人當兒戲。滿朝文武官員十分痛恨。有個叫伍孚的人,整日身藏一把匕首,-次乘董卓不備,抽出匕首便刺,被董卓躲過,正巧呂布趕來,殺了伍孚。
事后不久,司徒王允假說自己過生日,把朝中一些舊臣請到家中赴宴,秘密商議除掉董卓的計策。曹操獻計說:“聽說您有一口七寶刀,請將這把刀借給我,我明天去董卓家,詐說獻刀,乘董卓不注意,就一刀殺了他。”
第二天,曹操帶著七寶刀,來到董卓的丞相府中,和董卓敘了-會兒,呂布外岀辦事,董卓側身向里躺在床上休息,曹操拔岀寶刀就刺。就在這-剎那,董卓從墻上鏡子中看到曹操拔到的動作,連忙翻身問道:“你要干什么?”恰好這時從外面?zhèn)鱽韰尾嫉穆曇簦懿偌敝猩牵f自己新得到一口寶刀,特來獻給丞相,董卓高興地收下,曹操急忙脫身而逃。
董卓心知大臣們對他不滿,更加小心提防,因而要殺董卓更加困難。司徒王允幾次謀殺董卓未遂,只好另想辦法。-天,他忽然想到董卓的干兒子呂布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董卓也貪戀女人,便想岀了-個讓他們父子間自相殘殺的妙計。王允有個干女兒,叫貂蟬,年方二八,能歌善舞,生得俊俏,人見人愛。王允將呂布請剄家中喝酒,酒中讓貂蟬岀來勸酒歌舞。呂布見了貂蟬十分喜愛,王允趁機說要把女兒嫁給呂布,呂布高興地走了。
幾天后,王允又將董卓請到家中喝酒,也在酒中也讓貂蟬岀來勸酒助興,董卓果然也被貂蟬迷住了。王允又表示愿將貂蟬送給董卓做小妾,董卓高興地帶著貂蟬回府去了。
董卓走后,呂布便來質問王允,王允故意說是董卓將貂蟬帶回府中,要擇良辰為呂布與貂蟬完婚。過了多日,呂布得知董卓將貂蟬留下做小妾,恨得入骨。貂蟬趁機挑撥呂布和董卓的關系,對呂布說:是董卓強迫自己嫁給他的。而她-面又對董卓說:“呂布經常來調戲我,請您為我作主。”這樣,董卓與呂布的關系越來越壞。呂布潛入董卓府后花園中的鳳儀亭,與貂蟬私會,被董卓撞見,二人由此交惡。王允見時機成熟,便將呂布請到家中,先同呂布談論董卓強占貂蟬之事,挑起呂布的怒火,后又同呂布共謀如何殺死董卓。此時呂布妒火燃燒,不論好歹,表示要親手殺死董卓老賊。
王允派人告訴董卓說:皇帝要讓位于他,請他進宮。董卓高興地攜呂布共進皇城。到了大殿上,只見王允等人率領一批士兵全副武裝在等他,發(fā)現形勢不對時,想跑也來不及了,急喊呂布保護自己,呂布乘機一戟殺了董卓。
(六)安史之亂與馬嵬坡兵變
公元736年,李隆基任用李林甫為相。李獨攬朝政,排斥異己,殘害正直的朝臣數百家,連皇太子也為恐懼,朝政日敗一日。玄宗又納兒媳(壽王李瑁之婦)楊玉環(huán),冊封為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開元24年至天寶年間,玄宗日益昏憒,政治愈加腐敗。
胡人安祿山,早有野心,但表面千方百計逢迎玄宗與貴妃,被貴妃認做干兒子,玄宗擢升為領兵大將,并封其為范陽(今北京西南)、盧龍、河東(今太原西南)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當時全國10個軍政大區(qū),安兼領三個),并為安在京中修建富麗的宅第,使其很快成了兵權勢力很大的權臣。
安祿山表面佯尊玄宗,暗地積蓄力量謀反。他以范陽為根據地,在城北筑雄武城,廣招兵馬,監(jiān)造武器,屯儲糧草,收養(yǎng)同羅、奚、契丹降者八千余人為義子,組成“曳落河”(壯士),整訓弓弩手數百人為家奴。公元755年二月,又求以蕃將32人代漢將,玄宗照準。
安祿山認為叛變時機成熟,于公元755年(天寶14年)十一月與部將史思明率兵15萬,從范陽起兵,長驅南下,直殺長安而來。沿途郡、縣多望風披靡,兵渡黃河攻占東京洛陽后,自稱起大燕皇帝。玄宗初聞安祿山反叛還不相信,后在大量諜報面前,強令在京養(yǎng)病的河北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率臨時湊起的雜牌軍8萬人據守潼關,防守關中東大門。平原太守顏真卿等起兵拒敵,阻安不能南下,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副將李光弼迅速出師河北,切斷了范陽至洛陽的聯系,安祿山被壓縮在幾郡的地域內,既不能西進潼關,又不得南下江淮,首尾不得相顧,形勢危急。
這時楊國忠心懷奸詐,怕哥舒翰回兵圖長安,力勸玄宗召令潼關守軍出擊收復洛陽,沿途使者相望于道,迫令潼關守軍出擊,這支由一病夫統帥的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毫無戰(zhàn)斗力,結果一觸即潰,全軍覆沒,長安的東大門被打開了,安祿山大舉進兵入陜。京師恐慌,宮廷震顫,一片混亂。唐玄宗這才親臨多年不曾去的勤政樓,召集群臣共謀,無人說話,楊國忠說“事已至此,不如暫避入蜀”,但在表面上還宣示要御駕親征。當晚,玄宗命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頓禁軍,選軍馬900余匹與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及親近宦官和楊貴妃姊妹、皇子、皇孫等,黎明打開北門,悄然向西逃去。
第二天,逃出一百幾十里地,來到馬嵬驛,士兵困乏不堪,突然嘩變,殺死了民憤極大的宰相楊國忠及韓、秦、虢國夫人,并包圍了驛館,請誅“禍根”楊貴妃,呼聲震天,懸楊國忠首級于驛門外。此時玄宗慌忙傳旨起駕,軍士不動,齊喊“不殺貴妃、誓不保駕”。玄宗強令玄禮說:“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快曉喻六軍,誰敢口出狂言,立即斬首。”陳玄禮說“軍中已亂,微臣如何彈壓”。
這時高力士奏道:“貴妃誠無罪,但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愿陛下三思。將士安則陛下安。”,又說:“軍士已把驛亭圍了,若再遲延,恐有它變”。玄宗見眾怒難犯,忍痛賜楊貴妃自縊身死于馬嵬坡前,隨處用土掩埋,玄宗即逃往蜀郡去了。皇太子李亨北上到了寧夏靈武,繼位稱帝,是為唐肅宗。他重新集聚力量,開始對安祿山進行反攻。
安史之亂,使唐王朝走向衰敗,府庫空虛,人口銳減,當時死難、逃亡的有600萬戶,長安劫后余生的不足三分之一,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七)千古遺臭兒皇帝
唐明宗在位的時候,他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是他兒子李從珂,一個是他的女婿、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兩個人都驍勇善戰(zhàn),但又互不服氣。至李從珂做后唐皇帝(即唐末帝)之后,兩人終于鬧到公開破裂的地步。
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擋不了,晉陽十分危急。有個謀士桑維翰給他出個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討救兵。那時候,耶律阿保機已經死去,他的兒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國主的位子。桑維翰幫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給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國主做父親,并且答應在打退唐軍之后,把雁門關以北的幽云十六州獻給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動遭到他的部將的反對。部將劉知遠說:“您向契丹求救,稱臣還說得過去,拜他做父親未免過份;再說,答應給他們一些金銀財寶還不要緊,不該割讓土地。”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不肯聽劉知遠的勸阻,便派桑維翰帶了這些賣國條件去見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來想向南擴張土地,聽到石敬瑭提出這樣優(yōu)厚的條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萬精銳騎兵去救晉陽。石敬瑭從晉陽城出兵夾擊,把唐軍打得大敗。
耶律德光來到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稱做父親,還請教契丹兵為什么這樣快就能打敗唐軍。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馬上表示十分欽佩,捧得耶律德光滿心歡喜。耶律德光經過一番觀察,覺得石敬瑭的確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對石敬瑭說:“我奔波三千里,來救你們,總算有個收獲。我看你的外貌和氣度,夠得上做個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石敬瑭稱帝后,立刻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帶兵南下攻打洛陽。唐末帝李從珂接連打了幾次敗仗,被契丹的聲勢嚇破了膽,意志消沉,成天邊喝酒邊哭泣,等待滅亡,哪兒還有反抗的勇氣。石敬瑭的兵還沒進洛陽,唐末帝已經在宮里燒起一把火,帶著一家老少投在火里自殺了。
石敬瑭攻下洛陽,滅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國號叫晉,建都汴。這就是后晉高祖。石敬瑭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國主稱做“父皇帝”,自己稱“兒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進貢帛三十萬匹外,逢年過節(jié),還派使者向契丹國主、太后、貴族大臣送禮。那些人一不滿意,就派人責備石敬瑭,石敬瑭總是恭恭敬敬,賠禮請罪。晉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員傲氣十足,說了許多侮辱性的話。使者受了氣,回到汴京,把這些事傳了開去。朝廷上下都覺得丟臉,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護,做了七年可恥的兒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兒石重貴即位,就是晉出帝。晉出帝向契丹國主上奏章的時候,自稱孫兒,不稱臣。耶律德光就認為對他不敬,帶兵進犯。契丹兩次進犯中原,在晉朝軍民的奮力抵抗下,遭到慘重失敗。但是到了最后,由于漢奸的出賣,契丹兵打進汴京,晉出帝當了俘虜,被押送到契丹。后晉就滅亡了。
(八)阿骨打滅遼建金(滅遼三大經典戰(zhàn)役)
出河店大捷:女真3700人遼國10萬人
阿骨打起兵后,經過寧江州戰(zhàn)役后,女真兵由2500人增加到3700人。1114年,在出河店(今吉林前郭旗八郎鄉(xiāng)塔虎城),遼國集結10萬人準備消滅女真兵,當時兩軍的比例是1比27人。
阿骨打面對強敵并沒有退避,而是決定在敵人還沒有完全集結之前,出其不意發(fā)起進攻。當時正是隆冬季節(jié),天寒地凍。阿骨打用女真人最相信的薩滿教夢卜之說來穩(wěn)定和鼓舞軍心。阿骨打說:“我剛躺下,就有人搖我的頭,如此一連三次,于是我得到了神的暗示,他說我們連夜出兵,必能大獲全勝,否則定有滅頂之災!”
聽了他的話,士兵士氣頓長,三千多鐵騎乘風踏雪,直撲出河店。第二天拂曉,趕到出河店近旁的鴨子河北岸,并派精兵猛打正在破壞冰面的遼兵。遼兵沒有料到阿骨打軍隊來得如此之快,措手不及,紛紛潰敗。此役女真俘獲的遼兵和車馬、糧草不可勝數。 這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之一。出河店大捷之后,各路女真兵紛紛歸來,女真兵力已經超萬。
黃龍府之戰(zhàn):“圍點打援”攻陷黃龍府
黃龍府是遼朝重要的國庫之所在,也是遼國的經濟命脈。阿骨打建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占據黃龍府。但是黃龍府外城防御完善,內城守備堅固,若要強攻硬取,一旦遼兵增援就會腹背受敵。經商議,阿骨打采取常勝將軍完顏婁室的意見,“ 圍點打援”,圍住黃龍府,掃清其外圍,殲滅救援軍隊。
黃龍府外圍被掃平后,阿骨打率兵直搗黃龍府。當時的黃龍府被圍困數月,守將耶律寧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惶惶不可終日。阿骨打一聲令下,金軍如潮水般推著各類攻城器械涌至城下,人人奮勇殺敵。遼兵一觸即潰,耶律寧見大勢已去,棄城而逃。此役表現了女真人勇奪智取的特質與鋒芒。
護步答岡之戰(zhàn):金軍2萬人遼軍70萬人
得知黃龍府失守的消息,遼天祚帝率70萬大軍,幾乎傾其全部兵力,企圖一舉消滅新生的金政權。當時金太祖只有 2萬人,兩軍比例是1比35,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不可思議的對抗戰(zhàn)。
阿骨打認為,雖然遼兵數十倍于我,又來勢洶洶,但卻是烏合之眾,庸將怯兵,不足為懼。若是主動出擊,成功有望。他為鼓舞軍心,在眾將士面前仰天大哭,說:“當初,我領你們起兵,是為了咱們不再受遼欺壓,讓女真人有個屬于自己的國家。不想,天祚帝不肯容我,親自來征討。我們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拼以死戰(zhàn),轉危為安;另一條是你們抓我一個,獻給天祚帝,殺我一族,投降契丹,或許能轉禍為福。”將士們聽罷無不泣下,決定與遼軍決一死戰(zhàn)。
兩軍交戰(zhàn)后,金軍將士個個沖鋒在前,殺出一條條血路,遼兵如潮水般,退潮又漲潮。正當兩軍打得正酣時,遼朝內部出現政治紛爭,另立政權,天祚帝放棄這消滅金軍千載良機,回軍自救,阿骨打抓住良機,緊追猛打,終于在護步答岡追上遼軍,與遼軍短兵相接,左右包抄,遼軍大敗。
此役顯示出阿骨打超常的膽略和杰出的軍事才能,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此戰(zhàn)之后,曾在北中國不可一世200多年的大遼國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
2.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他通過疏導河流、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為后世奠定了治水的基礎。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氣。三.春秋戰(zhàn)國時期 3. 烽火戲諸侯 這是關于周朝的故事,描述了周幽王為了博取美人一笑,頻繁點燃烽火戲弄諸侯,最終導致國家滅亡。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政治斗爭和道德...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150字左右就行了
3、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zhí)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匯總5篇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2 魏惠王也學秦孝公的樣,要找一個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錢招徠天下豪杰。當時有個魏國人叫龐涓的來求見,向他講了些富國強兵的道理。魏惠王聽了挺高興,就拜龐涓為大將。 龐涓真有點本領。他天天操練兵馬,先從附近幾個小國下手,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后來連齊國也給他打敗了。打那時候起...
還有什么想著要長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嗎
雖然我不太理解您為什么不直接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在線閱讀,也不太肯定您所指的想著要長的故事,但我仍會盡我之力告訴您一些也許《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收錄的歷史故事,希望可以幫到您。 (一)韓趙魏三家分晉 晉在春秋前期發(fā)生了幾十年的公族內亂,于是晉國君主采取不給公族子弟封地和官職的辦法.消除了公族內部...
150子小故事
一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150字左右就行了 1、神農辨藥嘗百草 神農辨藥嘗百草的故事,是一則著名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后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 有一次他見鳥兒銜...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 、大禹治水、哪吒鬧海、女媧造人、開天辟地、普羅米修斯盜火、牛郎織女、白蛇傳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內容越多越好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內容越多越好 我來答 4個回答 #熱議# 該不該讓孩子很早學習人情世故? 錢佳磊 2011-04-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納率:0% 幫助的人:0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注 展開全部 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zhàn),孫臏大敗魏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
上下五千年故事
上下五千年故事:朋黨亂朝政 正當唐文宗處心積慮地要除掉宦官時,朝中的大臣們卻結成“朋黨”,明爭暗斗地吵得不可開交.所謂“朋黨”,就是官僚們?yōu)榱藸帣鄪Z利而結成的派別.一派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他們大多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另一派以李德裕為首,他們大多是父祖輩做官的公卿子弟.兩派在政治主張方面并沒有...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
我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發(fā)生過無數轟轟烈烈的事件,也涌現出許多叱咤風云的人物。把這些歷史事件和風云人物介紹給讀者,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參考資料 本社主編.中華上下五千年.北京:中華戲劇出版社,2010 ...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故事要概括出來
050 劉邦和項羽: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天下,展開長達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051 巨鹿大戰(zhàn):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大敗秦軍。052 劉邦進咸陽: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053 鴻門宴:劉邦在鴻門宴上,險些被項羽殺害。054 蕭何追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使韓信成為漢朝的重要將領。055 楚漢相爭: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天下,...
相關評說: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神話】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于五千年...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而在這歲月的流逝過程中,我們國家也沉淀了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而這每一種文化都代表著人類智慧的結晶.其中十二生肖便是其中的...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上下五千年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這2個故事50個字不可能寫出來故事的劇情好意義呀 荊軻刺秦王 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全部占領了趙國的國土,進軍向北侵占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滿溢著喜慶和吉祥的春節(jié)是每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難以割舍的符號,它不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鮮最特殊的一天,還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又叫陰歷(農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答案]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里面有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驚心動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無窮.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幾個故事我印象最深.比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劉備三顧茅廬...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傳說..是五千年..但是現在考證無法證實這個說法.
寬城區(qū)絞孔: ______ 古人傳遞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 ... 古代信息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