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臣單謚“文”或“武”的有哪些人? 歷史上有沒有臣子單謚“武”的
從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對大臣的最高謚號,比較有名的如司馬光、范仲淹等死后都謚“文正”。
清代的謚號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類。清代權(quán)利核心機構(gòu)為軍機處,但軍機處給大臣上謚號時最高只能謚到“文忠”。一般情況下,只有為人臣者道德功業(yè)皆極其出眾,經(jīng)內(nèi)閣草擬由皇帝親賜這一無限哀榮。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后上謚號時皇帝對大臣的最終看法才可見端倪。有名的如晚清紅人李鴻章謚“文忠”,左宗棠、張之洞都謚“文襄”都沒有得到最高謚號。“生晉太傅,死謚文正”是明清之際千百萬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標(biāo)。
有清一代共有湯斌、劉統(tǒng)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謚“文正”。湯斌是康熙時期理學(xué)名臣,在朝以敢于爭議聞名,乾隆元年謚“文正”。朱珪、杜受田、李鴻藻、孫家鼐皆以帝師謚“文正”,曾國藩在清王朝風(fēng)雨飄搖之際率湘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挽狂瀾于既倒,位列同治中興名臣之首,謚“文正”當(dāng)之無愧。劉統(tǒng)勛是乾隆朝名臣,曾任首席軍機大臣,剛正不阿,功業(yè)非凡,為百姓所愛戴,最終得謚“文正”。只有曹振鏞乃一平庸之輩,謚“文正”一直為后世詬病。
明朝的謚法與清朝略有不同,武將謚號都以“武”始,如:徐達(dá)謚“武寧”。文臣如劉基、王守仁都謚“文成”。據(jù)本人所知,有明一代謚“文正”的有李東陽、謝遷、倪元潞,但還很不全面,歡迎朋友們補充。
單謚“文”的是文官最高的謚號了,單謚“文”的就王安石和韓愈,歷史上也只有這個兩個。
從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對大臣的最高謚號,比較有名的如司馬光、范仲淹等死后都謚“文正”。
文正:李東陽、謝遷、倪元璐(福王謚)、劉理順(福王謚)
文貞:楊士奇、徐階、錢象坤、范景文(福王謚)、繆昌期(福王謚)
文成:劉基、王守仁
文忠:曹鼐(初謚文襄)、楊廷和、張孚敬、張居正、葉向高、孫承宗、賀逢圣(皆福王謚)、陳子壯、吳貞毓(皆永明王謚)、馬世奇(福王謚)、堵允錫(永明王謚)
文端:陳以勤、高儀、王家屏、沈鯉、方從哲、劉一燝、何如寵(福王謚)、王直、吳一鵬、周經(jīng)、吳山、焦竑(福王謚)
文定:楊溥、蔣冕、李春芳、于慎行、申時行、沈淮、徐光啟、吳寬、王瓚、王道、陸樹聲、張邦奇、陳敬宗、何瑭、盛訥
文簡:黃淮、毛紀(jì)、許瓚、呂調(diào)陽、郭樸、李遜學(xué)、劉春、毛澄、孫承恩、張璧、翁正春、黃鳳翔、湛若水、董玘、許思溫、儀智、馬汝驥、周炳謨、劉曰寧、何孟春、馬京、陶望齡、穆孔暉
文懿:呂原、翟鑾、朱賡、趙志皋、劉宣、章懋、楊啟元、楊守陳、儲巏、諸大綬、翟景淳
文肅:劉忠、趙貞吉、朱國禎、王錫爵、文震孟(福王謚)、呂大器(永明王謚)、王㒜、吳儼、王圖、何喬新、羅圮、錢習(xí)禮、謝鐸、劉瑞、徐善述、岳正
文毅:商輅、張治(初謚文隱)、張四維、何宗彥、倪岳、傅圭、羅倫、黃孔昭、郭正域、趙用賢、金聲(唐王謚)
文憲:彭時、費宏、陳于陛、宋濂、楊慎
文莊:邱浚、馬自強、張位、殷士儋(初謚文通)、羅欽順、王鴻儒、邵寶、歐陽德、汪俊、王一夔、葉盛、劉元震、吳悌、鄒守益、陳仁錫(福王謚)、蔡清
文敬:胡居仁
文裕:白鉞、陸深、黃佐、張元禎
文節(jié):廷機、李標(biāo)、莊昶、劉應(yīng)秋、舒芬、沈懋學(xué)(福王謚)、周鳳翔(福王謚)、胡守恒
文義:高榖
文靖:金幼孜、嚴(yán)訥、徐溥、劉健、賈詠、魏驥、王汝玉
文穆:胡廣、劉吉、成基命、許國、林釬、傅瀚
文昭:蕭維楨、江瀾
文恪:朱善、王鏊、朱國祚、鄭以偉、蔡國用、吳道南、耿裕、林燫、溫仁和、楊廉、孫升、余繼登、唐文獻(xiàn)、楊道賓、吳訥、丁士美、周子義、宋訥、魯鐸
文恭:孫如游、沈一貫、萬士和、程文德、劉鉉、羅洪先、張元忭、陳獻(xiàn)章
文襄:席書、桂萼、楊一清、方獻(xiàn)夫、高拱、唐龍、周忱
文清:薛瑄
文修:林俊
文康:萬安、梁儲、李時、顧鼎臣、苗衷
文潔:鄧以瓚
文敏:楊榮、余有丁、李國㚴、姚夔、李廷相、霍韜、董其昌、馮琦、徐縉、崔銑、鄒濟
文達(dá):李賢
文通:王一寧、費采、錢溥、李奎
文介:石珤(實謚文隱)、孫慎行、公鼐、劉儼
文安:李本、劉定之、王英、周洪謨、李杰、鄭賜、林瀚、劉龍
文烈:何騰蛟(永明王謚)、汪偉(福王謚)
文和:劉珝、尹直
文僖:張益、靳貴、黃珣、林廷機、黎淳、張升、顧清、倪謙、董越、陶大臨、陳升
文榮:袁煒
文愍:夏言、李默
文思:彭華
武寧:徐達(dá)
武毅:顧成、金朝興、高成、薛綬、陶瑾、王聰、朱永
武敏:孫鏜、和勇、安國
武惠:陸炳
武襄:蔡遷、沐昂、李旻、朱崇、楊洪、徐亨、朱謙、仇鉞、王效、劉文、柳珣、陳圭、周尚文
武順:鄧愈
武肅:潘毅、高顯、柳溥
武靖:李文忠、陳懋、陳王謨
武信:楊璟
武康:康茂才(《洲謚法考》作武義)
武莊:華高、胡大海
武壯:馬榮、梁震、耿再成
武桓:趙德勝
武愍:廖永安、朱勇
武烈:朱能
武勇:蔣貴、毛忠
武僖:王貴、陳友、周玉、沐琮
忠文:王祎(初謚文節(jié))、李時勉(初謚文毅)、李邦華(福王謚)
忠武:常遇春、劉榮、張玉(初謚忠顯)、薛祿、郭登、張慶臻、周遇吉(二人福王謚)
忠定:朱復(fù)、蹇義、韓文
忠烈:張輔、俞通海、徐忠、李如松、盧象升(福王謚)、孫燧、郭應(yīng)響、張允登、楊漣、張銓、王章(福王謚)、蔡道憲
根據(jù)南宋時期《四朝見聞錄》記載:本朝士大夫以忠節(jié)致死者,俱與謚法有“愍”字。趙忠定當(dāng)謚“愍”,其家子弟自列于朝,謂“愍”之一字實不忍聞,遂易謚“定”字。考亭先生太常初謚“文正”,考功劉公彌正覆謚,謂先生當(dāng)繼唐韓文公,又嘗著《韓文考異》一書,宜特謚曰“文”,且謂“本朝前楊億,后王安石,雖謚曰‘文’,文乎?豈是之謂乎?”旨從之。自后議諸賢謚,自周元公以下,俱用一字矣,如程正公、呂成公之類。
由此可見,所謂單謚文為至高,純屬無稽之談。
一代名臣、偉大的書法家顏真卿就這樣屈死賊手,享年76歲。顏真卿死后,三軍慟哭,皇帝廢朝五日,贈司徒,謚號“文忠"
咸同中興的名臣中,曾國藩謚號“文正”,胡林翼謚號“文忠”,紀(jì)曉嵐死后,謚號“文達(dá)”.
春秋是,晉國重臣魏犨,謚號為 魏武子 是晉文公著名的武將
古代名臣單謚“文”或“武”的有哪些人?
劉統(tǒng)勛是乾隆朝名臣,曾任首席軍機大臣,剛正不阿,功業(yè)非凡,為百姓所愛戴,最終得謚“文正”。只有曹振鏞乃一平庸之輩,謚“文正”一直為后世詬病。明朝的謚法與清朝略有不同,武將謚號都以“武”始,如:徐達(dá)謚“武寧”。文臣如劉基、王守仁都謚“文成”。據(jù)本人所知,有明一代謚“文正”的...
單謚文的名臣
歷史上,單謚為“文”的名臣眾多,涵蓋了多個朝代。從先秦到明清,這些人物在各自的時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周代,孔圉、公子鮑、周公旦、荀寅、秦文公、季孫行父、晉文侯仇、晉文公重耳、陳文侯圉、曹文侯壽、楚文王貲、趙武、齊文侯赤、虢文公、魯文侯賈、燕文公時、魏文侯都是單謚為“文”...
歷史上有沒有臣子單謚“武”的
王濬、陳慶之 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宋書》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nóng)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西晉時期名將。王濬出身于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學(xué)多聞,美姿貌。早年不謹(jǐn)細(xì)行,后來變得豁達(dá)有大志,徐邈遂將女兒嫁給王濬。最初擔(dān)任河?xùn)|從事。泰始八年(272年),轉(zhuǎn)任...
謚歷史上謚“文正”的有哪些人?
謝遷(1449-1531),字子喬,浙江余姚人。明成化11年(1475),謝遷應(yīng)試,得中狀元,授修撰職。明孝宗時,以少詹事入內(nèi)閣,參預(yù)機務(wù),隨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輔政時天下皆稱之為賢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辭歸。卒謚文正,著有《歸田稿》。劉理順(1581?-1644),字復(fù)...
中國古代單謚一個“武”字的人有哪些??
1. 曹操,其謚號為魏武王,后尊稱為魏武帝。2. 司馬炎,晉朝開國皇帝,謚號武皇帝,被尊稱為晉武帝。3. 李雄,十六國時期成漢國的建立者,謚號武皇帝,通常稱為成漢武帝。4. 石虎,五胡十六國時期后趙的第三位皇帝,謚號武皇帝,被稱作后趙武帝。5. 劉裕,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創(chuàng)立者,謚號武皇帝,...
我們古代卒謚“文”的名臣有哪些?
(此人得謚文正不知是本謚,還是元明兩代追謚或加謚的,尚待考,也請知之者指點)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人。死后70年,南宋乾通6年,追贈太師,謚文正。 金 虞仲文字質(zhì)夫,武州寧遠(yuǎn)人也,仕為遼相。歸金,授樞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國公。年五十五卒,謚文正...
中國歷史上謚號“文正”的大臣有哪些?
(此人得謚文正不知是本謚,還是元明兩代追謚或加謚的,尚待考,也請知之者指點) 蘇軾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人。死后70年,南宋乾通6年,追贈太師,謚文正。 金 虞仲文 字質(zhì)夫,武州寧遠(yuǎn)人也,仕為遼相。歸金,授樞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國公。年五十五卒,謚...
歷朝歷代真正能擔(dān)得起謚號“文正”的臣子有幾人呢?
皇帝不肯輕易給人。宋朝得文正謚號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不知是本謚還是后來加謚)等九名。 元朝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吳澄、耶律楚材、許衡、廉希憲。明武宗的時候,大學(xué)士李東陽要死了,大學(xué)士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為謚號擔(dān)憂,楊一清就向他表示,...
古代名臣謚號都有哪些?
武桓:趙德勝 武愍:廖永安、朱勇 武烈:朱能 武勇:蔣貴、毛忠 武僖:王貴、陳友、周玉、沐琮 忠文:王祎(初謚文節(jié))、李時勉(初謚文毅)、李邦華(福王謚)忠武:常遇春、劉榮、張玉(初謚忠顯)、薛祿、郭登、張慶臻、周遇吉(二人福王謚)忠定:朱復(fù)、蹇義、韓文 忠烈:張輔、俞通海、徐忠、...
中國古代單謚一個“武”字的人有哪些??
謚?謚號?曹操,他的謚號是武皇帝,因為是曹魏的,因此后人一般稱呼為魏武帝。司馬炎,晉朝第一位皇帝,謚號武皇帝,一般稱呼為晉武帝。李雄,十六國時期成漢的建立者。他的謚號也是武皇帝,一般稱呼他為成漢武帝。石虎,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后趙的第三位皇帝。謚號武皇帝,一般稱呼為后趙武帝。劉...
相關(guān)評說:
龍海市并行: ______ 劉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歷時期的內(nèi)閣首輔,輔佐萬歷皇帝朱翊鈞開創(chuàng)了“萬歷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人.
龍海市并行: ______ 汲黯(?-前112年),西漢名臣.字長孺,濮陽(今河南濮陽)人.漢景帝時因為父親的原因任太子洗馬.漢武帝時期,初為謁者,后來出京做官為東海太守,有政績.被召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為人耿直,好直諫廷諍,漢武帝劉徹稱其為“社稷之臣”.主張與匈奴和親.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園數(shù)年,召拜淮陽太守,卒于任上
龍海市并行: ______ 皇帝成長計劃2名臣培養(yǎng)哪個厲害?名臣要怎么選?游戲中名臣有很多的,而且每位... 這應(yīng)該算是最出類拔萃的了吧,文99,武90;還有很多文是諸葛亮99智力90武力,其...
龍海市并行: ______ 有,李衛(wèi),字又玠,安徽碭山人,清代名臣.李衛(wèi)康熙年間入朝為官,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李衛(wèi)深受雍正皇帝賞識,歷任浙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乾隆三年病逝,謚敏達(dá). 雍正四年(1726),內(nèi)閣學(xué)士、禮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
龍海市并行: ______ 鳴鶴村 駕車路線:全程約2.0公里 起點:慈溪市鳴鶴加油站 1.從起點向正南方向出發(fā),行駛30米,右前方轉(zhuǎn)彎進(jìn)入羅鳴南路 2.沿羅鳴南路行駛700米,右轉(zhuǎn)進(jìn)入鳴興西路 3.沿鳴興西路行駛1.1公里,到達(dá)終點(在道路左側(cè)) 終點:鳴鶴古鎮(zhèn)
龍海市并行: ______ 百家姓》是一本關(guān)于中文姓氏的書,成書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fù)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而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xué)好記.《百家姓》與...
龍海市并行: ______ 三國蜀漢,姜維;三國東吳,周瑜;這兩人都是文人出身的武將.然后是南宋的時候比較多,放翁陸游,武穆岳飛,還有就是辛棄疾.
龍海市并行: ______ 謚號 敬天 昌運 建中 表正 文武 英明 寬仁 信毅 睿圣 大孝 至誠 憲皇帝
龍海市并行: ______ 太宗用魏征.秦王用商鞅.很多的.武則天用狄仁杰
龍海市并行: ______ 楊億是宋朝的.晚唐沒有. 宋·李頎《古今詩話》載:“楊文公(億),數(shù)歲不能言... 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謚文.《宋史》、《東都事略》、《名臣碑傳琬 琰集》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