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文集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譯 (求范文正公文集敘 譯文) 謝謝
【譯文】
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
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這一年(我)考中選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jié)識范文正公。”這以后第三年,經(jīng)過許郡才認識了范公的二兒子現(xiàn)在的丞相范純?nèi)省S诌^了六年,才在京城見到范公的三兒子范純禮。又過了十一年,就與他的小兒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當官,都是一見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遺稿(給我),囑托我作序。又過了十三年,才能夠?qū)懗鏊鼇怼?/p>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jié)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樂毅這些人,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郡本來在鄉(xiāng)野之中就確立了,不是做官后學習的。淮陰侯在漢中見漢高帝,評論劉邦、項羽的長短,謀劃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劃,等到輔佐漢高帝平定天下,漢中的言論,沒有一樣不得到實現(xiàn)的。諸葛孔明隱居茅廬之中,與先主(劉備)評論曹操、孫權(quán),謀劃攻取劉璋,依靠蜀地的資本,爭奪天下,終身不改變他的見解。這難道是道聽途說嘗試著做而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問,為母親守孝,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太平的心愿,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天下人都傳誦它。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被提拔為執(zhí)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超出這本書的。他對于仁義禮樂,忠信孝悌,像饑渴的人對于飲食,想要片刻忘記都不可能。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即使是執(zhí)筆戲言,順著本性寫作,一定歸結(jié)到這種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誠,爭相師從他、尊崇他。
2. 《范文正公文集》序 的全文翻譯
慶歷三年,我剛八歲,開始進入鄉(xiāng)校讀書。一天,有一位從京城來的士人,拿出魯人石守道所作的《慶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老師閱覽。我從旁觀看,就能朗讀記誦詩中的詞句,并問先生詩中所頌的十一人是何許人?老師說:“小孩何必要知道他們呢?”我回答說:“這是天上的人嗎?那我就不敢了解;如果也是地上的人,為什么不能問!”老師覺得我的話不凡,便把他們?nèi)几嬖V了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都是人中豪杰啊。”當時我雖不完全明白,卻暗自記住他們了。嘉祐二年,我參加進士考試到達京師,才知范公去世,已經(jīng)安葬,歐陽公撰寫的神道碑、富弼作的墓碑銘也已傳出,我讀后悲痛地流下眼淚說:“我知道范公的為人。”大概有十五年卻不不能見他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的嗎?這一年我考中進士,才開始受到歐陽公知遇,經(jīng)過歐陽公的介紹又認識了韓琦、富弼二人,他們都以國家的杰出人才來接待我,說:“遺憾你沒能認識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過許州,才認識范公的次子、現(xiàn)在的丞相范堯夫。又過了六年,才在京師見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過了十一年,又與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為同僚。我們都一見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為范公遺稿作序。又過了十三年,才寫成這篇序文。唉!范公的功德,不需要文章而能昭顯,范公的文章,也不待序文而自能流傳。然而我所以不敢推辭而為范公遺稿作序,因為自從八歲懂得敬愛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他們?nèi)唤艹鋈宋铮叶嫉靡耘c他們交往,而惟獨沒能結(jié)識范公,我把這看作一生的遺憾。如果能在范公的文集中掛名,從而使自己成為范公最后的門下士,難道不是向來的愿望嗎?
3. 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譯
1.這是原文范文正公文集 序 蘇軾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
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
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
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
淮陰侯見高帝于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
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
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
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2.這是翻譯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
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
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
十五年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這一年(我)考中選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jié)識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
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jié)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樂毅這些人,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郡本來在鄉(xiāng)野之中就確立了,不是做官后學習的。淮陰侯在漢中見漢高帝,評論劉邦、項羽的長短,謀劃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劃,等到輔佐漢高帝平定天下,漢中的言論,沒有一樣不得到實現(xiàn)的。
諸葛孔明隱居茅廬之中,與先主(劉備)評論曹操、孫權(quán),謀劃攻取劉璋,依靠蜀地的資本,爭奪天下,終身不改變他的見解。這難道是道聽途說嘗試著做而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問,為母親守孝,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太平的心愿,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天下人都傳誦它。
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被提拔為執(zhí)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超出這本書的。他對于仁義禮樂,忠信孝悌,像饑渴的人對于飲食,想要片刻忘記都不可能。
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即使是執(zhí)筆戲言,順著本性寫作,一定歸結(jié)到這種天性。
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誠,爭相師從他、尊崇他。
4. 范文正公文集序的原文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
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
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
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
淮陰侯見高帝于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
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
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
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注】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軾: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5. 范文正公文集序全文翻譯
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這一年(我)考中進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jié)識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過許州,才認識范公的次子、現(xiàn)在的丞相范堯夫。又過了六年,才在京師見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過了十一年,又與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為同僚。我們都一見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為范公遺稿作序。又過了十三年,才寫成這篇序文。)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人家寫文章宣傳就能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jié)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樂毅這些人,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都本來在鄉(xiāng)野之中就確立了,不是做官后學習的。淮陰侯在漢中見漢高帝,評論劉邦、項羽的長短,謀劃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劃,等到輔佐漢高帝平定天下,漢中的言論,沒有一樣不得到實現(xiàn)的。諸葛孔明隱居茅廬之中,與先主(劉備)評論曹操、孫權(quán),謀劃攻取劉璋,依靠蜀地的資本,爭奪天下,終身不改變他的見解。這難道是道聽途說嘗試著做而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問,為母親守孝,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太平的心愿,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天下人都傳誦它。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被提拔為執(zhí)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超出這本書的。他對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長),像饑渴的人對于飲食,想要片刻忘記都不可能。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即使是執(zhí)筆戲言,順著本性寫作,一定歸結(jié)到這種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誠,爭相師從他、尊崇他。
6. 蘇軾寫《 序》的用意
當西夏元昊犯境,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隨夏竦經(jīng)略陜西,號令嚴明,羌人呼為龍圖老子。
旋拜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卒謚文正。
這篇序言,如敘家常一般,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了自己對范仲淹的傾慕之情。 《范文正公文集》序 蘇軾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
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
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
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
淮陰侯見高帝于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
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
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
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注】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 軾: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譯文 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
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 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
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這一年(我)考中進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
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jié)識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過許州,才認識范公的次子、現(xiàn)在的丞相范堯夫。
又過了六年,才在京師見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過了十一年,又與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為同僚。
我們都一見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為范公遺稿作序。
又過了十三年,才寫成這篇序文。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人家寫文章宣傳就能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傳。
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jié)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樂毅這些人,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都本來在鄉(xiāng)野之中就確立了,不是做官后學習的。
淮陰侯在漢中見漢高帝,評論劉邦、項羽的長短,謀劃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劃,等到輔佐漢高帝平定天下,漢中的言論,沒有一樣不得到實現(xiàn)的。諸葛孔明隱居茅廬之中,與先主(劉備)評論曹操、孫權(quán),謀劃攻取劉璋,依靠蜀地的資本,爭奪天下,終身不改變他的見解。
這難道是道聽途說嘗試著做而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問,為母親守孝,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太平的心愿,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天下人都傳誦它。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被提拔為執(zhí)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超出這本書的。
他對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長),像饑渴的人對于飲食,想要片刻忘記都不可能。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
即使是執(zhí)筆戲言,順著本性寫作,一定歸結(jié)到這種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誠,爭相師從他、尊崇他。
文言文 孫權(quán)勸學 的孫權(quán)是從什么角度勸呂蒙的?
孫權(quán)是從朋友、長者而非王者的角度來勸呂蒙讀書的。他先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進一步開導,現(xiàn)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一、原文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
三年級文言文《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百科-司馬光砸缸 3. 司馬光砸缸 文言文 故事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 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
語方法司馬缸砸缸文言文
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shù)上。 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4. 司馬光砸缸 文言文的全文 原文: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課后
1.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答案 原文: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釋文: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春秋》,非常喜...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第一段講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百科-司馬光砸缸。 6.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群兒戲于庭...
司馬光砸文言文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百科-司馬光砸缸 5.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解釋 原文: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群兒戲于庭...
文言文司馬光砸缸教案及設計意圖
1. 司馬光砸缸 文言文 故事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 ...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shù)上。 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
文言文司馬光砸缸繁體字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百科-司馬光砸缸 4.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解釋 您好! 原文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古人讀書方法文言文和譯文
5. 古人談讀書三則文言文分別出自哪里 《古人談讀書》是三則關(guān)于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從《論語》、《訓學齋規(guī)》、《曾文正公全集》中提取出來的古人讀書的方法。 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朱熹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古人寫讀書的文言文
另外還要運用文言文,在實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譬如春秋時期諸侯會見的話都要誦一段詩經(jīng).親朋好友聚會有即興賦詩.另外還有對聯(lián)、壽辭什么的.總之,到了能運用的階段就可以闡述自己的思想、觀點,表達個人情感了,寫出屬于自己的文集了,進而流傳后人,譬如《史記》《左傳》.當然有些人自己也不寫,而是弟子或他人記錄下來的,...
相關(guān)評說: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 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 ——蘇軾《范文正公文集敘》 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達到)天下太平的心愿(意圖),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 慶歷①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②,軾從旁竊... “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選自宋·蘇軾《范文正公文集敘》) [注釋]①慶歷:宋仁宋年...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范仲淹,謚 文正 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 這是以他的謚號 來命名的 稼軒長短句----辛棄疾 ,字幼安 號稼軒 南宋愛國詞人 與蘇軾為豪放派代表 這是以他的 號來命名的 柳河東文集----柳宗元 ,字子厚 河東(今山西)人 世稱柳河東 杰出的散...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答案] 范仲淹在南都學舍讀書時,煮粟米二升,作成濃粥一器,經(jīng)過一宿就凝結(jié)了;用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切斷數(shù)十莖蔥蒜來吃它當飯.南都留守有個兒子也在學,回去告他父親,以公家廚房里的美好食物送給范仲淹,范放在那里不理會,...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 A《范文正公文集》是北宋時刻印的范仲淹詩文集.文正公是世稱,算是謚號吧 《王右丞集》是唐代王維的作品集,右丞是官職 《稼軒長短句》是宋辛棄疾的作品集,稼軒是辛棄疾的號 B《臨川先生文集》是宋王安石的作品集,王安石自號臨川先生 《柳河東集》是唐柳宗元的作品集,世稱柳河東 《昌黎先生集》是唐韓愈的作品集,世稱韓昌黎 C自號,官職,世稱 D自號,官職,世稱 這個世稱和謚號差不多,且A,C,D中都含有官職,所以綜上,選B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以天下為已任,發(fā)憤讀書,有時晚上讀書讀到疲倦了,就用冷水沖...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答案] 古代文化常識 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 死后加謚“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為《范文正公集》;歐陽修謚號“文忠”,其作品集為《歐陽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 范文正公讀書南都學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shù)十莖啖之.留守有子局學,歸告其父,以公廚寶饋,公置之,既而悉以敗矣. 留守子曰:“大人聞公清苦,遺以食物,而不下筋,得非以相浼為罪...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 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 范文正公守桐廬,始于釣臺建嚴先生祠堂,自為記,其歌詞云:“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既成,以示南豐李泰伯.泰伯讀之三嘆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將名世某妄意輒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語,于義甚大,于詞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擬換作'風'字如何?”公凝坐頷首,殆欲下拜.
韶關(guān)市可靠: ______ 范文正公文集----范仲淹,謚 文正 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 這是以他的謚號 來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