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滅虢的成語資料
【注音】:jiǎ dào miè guó
【解釋】: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消滅這個國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近義詞】假途滅虢
【押韻詞】萬象包羅、耳鬢斯磨、內(nèi)清外濁、采椽不斫、氣勢磅礴、汪洋浩博、公不離婆、牛溲馬勃、巧取豪奪、裝死賣活
【成語示列】你要注意他假道滅虢的把戲。
假道滅虢的意思
成語名字:假道滅虢 成語發(fā)音:jiǎ dào miè guó 成語解釋: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成語出處:《左傳 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成語繁體:叚道滅虢 常用程度:常用...
假道滅虢的成語資料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消滅這個國【結(jié)構(gòu)】偏正式【近義詞】假途滅虢【押韻詞】萬象包羅、耳鬢斯磨、內(nèi)清外濁、采椽不斫、氣勢磅礴、汪洋浩博、公不離婆、牛溲馬勃、巧取豪奪、裝死賣活【成語示列】你要注意他假道滅虢的把戲。
假道滅虢成語資料
這個成語叫做"假道滅虢",源自古代春秋時期的故事。"假"在這里意味著借,"道"是指道路,而"虢"則是指當(dāng)時的諸侯國,主要位于今天的山西平陸和河南三門峽地區(qū)。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策略,即表面上尋求合作,實際上卻借此機(jī)會消滅對方。在語言運用上,"假道滅虢"常常作為動詞或定語使用,用來警示人...
什么道什么虢的詞語有哪些
假道滅虢是一個成語,其中“假”意為借用,“道”是指道路,“虢”則是指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位于現(xiàn)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地區(qū)。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用借路為名,實際上卻要吞并對方國家的策略。《左傳·僖公二年》中有記載:“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這段記載描述了...
假道滅虢什么意思
意思是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成語注釋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成語故事:假途滅虢
假途滅虢 假:借。途:道路。虢(guó):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近義詞:假道滅虢 出處 《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jí)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guó)。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于虞,猶外府也...
假途滅虢的成語典故
』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xiàn)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呂氏春秋》 詳細(xì)簡介《左傳·僖公五年》記載: 晉國 向 虞國 借路去攻打 虢國 ,在滅 虢 后的回師途中,把 虞國 也滅了。后以“假途滅虢”泛指以向?qū)Ψ浇?..
借道滅虢的成語
假道滅虢,漢語成語,拼音是jiǎ dào miè guó,意思是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出自《左傳·僖公二年》。造句:一、就如美國洲際道路系統(tǒng)一般,羅馬可借道路防衛(wèi)廣闊的疆域。二、許多入境印度的外國投資都要借道這個離岸金融中心。三、最新數(shù)字顯示,大量的中國投資者借道英國進(jìn)行相應(yīng)投資,而...
假途滅虢怎么理解
哈嘍,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成語是【假途滅虢】;虢是指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意思是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出自《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成語故事的典故是這樣的,晉獻(xiàn)公想攻打虢國,但去虢國要經(jīng)過...
假途滅虢詳細(xì)簡介
在古代的歷史文獻(xiàn)《左傳·僖公五年》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晉國向虞國請求借道,表面上的目的是要攻打虢國,然而在消滅虢國后,晉國卻在返回途中不費吹灰之力地消滅了虞國。這個事件后來被概括為成語“假途滅虢”,意指用借道的名義,實質(zhì)上是實施消滅對方的計謀。在文學(xué)作品《三國演義》第五六回中,這...
相關(guān)評說: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唇亡齒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釋〗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guān). 〖出處〗《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 春秋時候,晉獻(xiàn)公想要擴(kuò)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假道罰虢 唇亡齒寒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假道滅虢 jiǎ dào miè guó 【解釋】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出處】《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消滅這個國 【近義詞】假途滅虢 【例句】你要注意他假道滅虢的把戲.【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獻(xiàn)公要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同時給虞國送去寶馬和貴重禮物.虞國國君貪財,大夫?qū)m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近鄰,它的滅亡必然會導(dǎo)致虞國滅亡.”虞國君主不聽勸諫,答應(yīng)晉軍過境,結(jié)果晉國滅掉虢國立即滅虞.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假癡不癲 癡:傻,呆.癲:瘋癲,癲狂.假裝呆傻,實際并不瘋癲.形容外表看似愚鈍,而心里卻十分清醒. 假公濟(jì)私 假借公家的名義,謀取私人的利益. 假力于人 借別人的力量做事. 假人假義 偽裝仁慈善良. 假仁假義 偽裝仁慈善良. 假...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小題1:①用 ②反,通“返”返回.(各1分,共2分) 小題1:晉獻(xiàn)公從虞國借道來攻打虢國. 小題1:成語:唇亡齒寒;假途滅虢(假道滅虢)(寫出任一個得1分,共1分) 示例一: 唇亡齒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關(guān)、利害相關(guān)的.示例二 ...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帶虢的成語 暮虢朝虞 滅虢取虞 假道滅虢 假途滅虢 滅虢取虞 [拼音] miè guó qǔ yú [釋義] 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wěn)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出處] 虢、虞:周朝國名.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xiàn)公假道虞國,出師伐虢國.滅虢后,又回師滅掉虞.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借刀殺人 【拼 音】:jiè dāo shā rén 【解 釋】:用別人的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別人去害人. 【出 處】:明·汪廷訥《三祝記·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為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招討使;以平(趙)元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示 例】:曹操為了奪取大權(quán)苦思冥想;終于找到一個~的辦法來除掉心腹大患.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成 語 假途滅虢 拼 音:jiǎ tú miè guó 解 釋: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出 處:《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用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消滅這個國家 示 例:此乃“~”之計也.虛名收川,實限荊州.(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近義詞:假道滅虢 造句:所以,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在電視媒體上打廣告或許是“假途滅虢”之計,而電視媒體給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打廣告或許就是“飲鴆止渴”.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自取滅亡、 大義滅親、 不可磨滅、 灰飛煙滅、 滅絕人性、 自生自滅、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 滅頂之災(zāi)、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天誅地滅、 殺人滅口、 旋生旋滅、 磨踵滅頂、 溺心滅質(zhì)、 聲銷跡滅、 兵強(qiáng)則滅
丹徒區(qū)鐵磁: ______ 問道于盲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直道而行 比喻辦事公正. 左道旁門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現(xiàn)泛指不正派的東西. 霸道橫行 猶言橫行霸道.指依仗權(quán)勢為非作歹. 倍道而行 加快速度,一天走兩天的行程. 倍道兼進(jìn)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進(jìn). 倍道兼行 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進(jìn),一天走兩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得道多助 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shù)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