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怎么能好好理解“止觀”的意思? 謝謝師兄師姐 佛教是宗教嗎
止觀:止屬定,觀屬慧,是定慧雙修之義。若就方法來說,止息妄念名止,或觀諸法空,或觀諸法假,或空假雙即,皆名觀。
人的生死問題
人的生死問題,就是人的生命從何處來,向何處去。佛教不講終極問題,只講生死問題。對于人來說,不管是凡是圣,生死都是前前無始。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生命,佛不回答這個問題。那么生命的未來又是怎么樣的呢?有兩種情況:如果輪回六道,那就生死無終;如果超凡入圣,生死就了結了。 對凡夫來說,生死是無始無終的;對圣人...
上座部佛教中的「止觀禪法」和「四念處」是什么關系
身念處中的入出息念就是一種重要的業(yè)處,修習入出息念即是修四念處中的身念處。同樣,修四界分別和三十二身分也是培育定力的方法,屬于四念處的一部分。四念處的修行是從所緣(觀照對象)的角度來分的,分為四大類,這四大類其實還是離不開五蘊的。身念處主要以色蘊為主,修止業(yè)處則以概念為...
從佛教的角度,別人罵你怎么辦?
佛教 :學佛人有障礙,不學佛的人障礙更大。對逆流要隨順,有時候有人來罵你、給你麻煩,你要隨順他。誰講誰,誰罵誰,都是一種緣分,他今天恨你,你就隨他去恨,自己更應該有則改之無則戒勉,不要讓別人看扁你,今天人家對你有不好的看法,你更應該好好地自律。要懂得連逆緣都是一種好事。
佛教的修觀和修定,不修定直接修觀可以嗎
為什么非要修禪定呢?所謂禪定就是止息雜念,使得心專注于一境。如果心的雜念太多,你又如何去現(xiàn)觀覺悟的境界的呢?所以說只修觀,不修定,如同只想蓋二樓,不想起一樓,這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覺悟的境界,也就是佛教智慧,來至于佛教的禪定,比如滅盡定才有漏盡通。不是自己理解沒有煩惱就能做到...
從佛教的角度說明下為什么多數(shù)人人好命卻不好?
南無阿彌陀佛!樓主您好!佛法講三世因果!今生好壞都是前世造作決定的,前世的因,今生遇緣而有果報!而今生的所作所為又是來世的因,到了來世再遇緣有不同的果報!所以大多數(shù)助人為樂,積德行善的人命運坎坷,是前世的不善因所致。而今生積德行善到了來世就會有好的果報了!簡單粗略闡述!詳細的...
如何以科學發(fā)展觀解讀佛教的基本教義
修學佛法的人,獨善其身是不夠的,應當積極投身于良好社會環(huán)境的營造之中,使更多的人有認清生命意義和得到快樂的機會,共同構建和諧社會。佛教重實踐,實踐的對象就是眾生,所以佛教是切實的“以眾生為本”。從這個角度來說,佛教的教理教義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也可相互闡發(fā)、相得益彰。因此...
...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這話怎么理解?
覺悟的人都是快樂的,所以沒有悲觀的人悟性更好這樣的說法。總的來說佛教提倡的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佛教經(jīng)典很多,教義很深,若要真的從中有所收獲就不能性急,先好好做人,才是最要緊的。不要著急有所得,有所悟,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少欲知足是避免痛苦的好方法,希望能稍稍解答你的疑惑 ...
怎樣理解佛教中的“無我”?
2、無我,小乘佛教是從,“緣起”的角度去理解的。無我,大乘佛教是從,“性空”的角度去理解的,合在一起叫做:緣起性空。3、無我分為觀身無我、觀受無我、觀心無我、觀法無我。從色身角度來說,身體只是各種元素有機排列組合而成,但是卻不能說一堆有機排列的元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人...
如何看待佛教?
用現(xiàn)代話來粗淺的說,佛教,是一門解釋宇宙自然人生規(guī)律的教育學科,你若學得淺,可以幫助你過好這一輩子;你若學得深,可以讓你在過好這一輩子的基礎上,做好過下一輩子的準備。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說,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西游記的主題探究
更有的則認為是多主題的雜糅,包括人類死亡情結、大乘佛法取代小乘佛法、游戲動物王國。也有人認為《西游記》是根本沒有主題思想的,并認為這種探索是白費力氣的。以上是對《西游記》主題探究究進行綜述,從中可以看出,主題是前面的三大主題,也有不少其他角度的學說。總的來說,《西游記》的爭議是很大的,這在于其中包含...
相關評說:
遜克縣滲碳: ______ 涅槃,這是佛教專用名稱.只有阿羅漢和佛,才能入涅槃.阿羅漢是有余涅盤,佛是無余涅槃.修行人修止觀,如果能修成阿羅漢,臨終可以涅槃,永超生死.但修止觀,如果修的是菩薩行,那臨終就不是涅槃,而是換個地方繼續(xù)修菩薩行,菩薩以廣度眾生為己任,菩薩不入涅盤.
遜克縣滲碳: ______ 加拿大的卡爾加里塔高190.8米,總重量10884噸,地面以下基礎重6349噸(60%).這說明,最偉大的建筑都有最堅實的基礎.正如偉大的建筑需要堅固的基礎一樣,修習禪定也要建立在一個堅固的基礎之上.而這個基礎是什么?是修止.修...
遜克縣滲碳: ______ 持名,持咒,持戒,禮拜,供養(yǎng),發(fā)愿,懺悔,回向,止觀,都屬于洗練身心,密宗沒有必要去修,如果前面所說達到一定程度,自然什么都水到渠成了.
遜克縣滲碳: ______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總括起來,那就是“七佛通戒偈”的內(nèi)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五戒十善是一切戒的基礎,所謂五戒十善,五戒就在十善之中,明白了十善也就明白了五戒.十善的內(nèi)...
遜克縣滲碳: ______ 我參加過高月明老師的科學禪定課程,我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自己的認識.禪定眾所周知是一種學佛修行的方法,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中不可繞過的一環(huán).修習禪定應該向誰學?當然最穩(wěn)妥的是向佛祖學,佛祖已經(jīng)涅槃了.我們向誰學?最不容易出...
遜克縣滲碳: ______ 我想樓主應該是記憶或者輸入錯誤,佛教里面沒有“妙觀止”這樣的詞語,應該是“妙止觀”. 妙,屬于梵文意譯,是不可思議、絕待、不能比較者的意思.殊勝之經(jīng)典,稱作妙典(特指法華經(jīng));無法比較不可思議之法,稱作妙法(法華經(jīng)之美稱);深妙不可思議之道理,稱作妙理;不可思議之境界,稱作妙境;依妙因妙行而得之證果(佛果),稱作妙果. 止觀,為佛教重要修行法門之一.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貫注于特定之對象(止),并生起正智慧以觀此一對象(觀),稱為止觀,即指定、慧二法. 合起來的意思我想樓主知道,我不用多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遜克縣滲碳: ______ 藏傳佛教實用觀想秘法(節(jié)錄) 一.觀想的內(nèi)容與種類 觀想的建議 一般所謂的「觀想」,有許多不同解釋.漢字的觀想,西藏語一般稱為「sGom」,這個字的原意是「習以為常」. 平時我們對某一件事,想要讓它成為「習以為常」,對這件事...
遜克縣滲碳: ______ 修行佛法者,分出家和在家兩種,出家人專心修道,自然應當摒棄一切欲望,專心于道業(yè).在家人則不同,一面修道,一面要處理好在社會家庭中的關系,并且也要有足夠的資產(chǎn)來孝養(yǎng)父母,努力工作為國家社會服務,這是正當?shù)谋韭毐緲I(yè),也是佛所提倡的,你的情況不是很了解,你應當自己多學習佛法,看看佛是如何教導在家人生活和修行的,然后選擇合適你的方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