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落傍人眼底”的出處是哪里
“怕落傍人眼底”全詩
《謁金門(春恨)》
宋代 王平子
舊一紙。
小砑吳箋香細。
讀到別來心下事。
蹙殘眉上翠。
怕落傍人眼底。
握向抹胸兒里。
針線不忺收拾起。
和衣和悶睡。
作者簡介(王平子)
王平子,南宋吳郡(今蘇州)人。今存詞一首。錄如下:《謁金門·春恨》:“書一紙,小砑吳箋香細。讀到別來心下事,蹙殘眉上翠。怕落傍人眼底,握向酥胸兒里。針線不忺收拾起,和衣和悶睡。”詞寫一女子收到旅外情郎寄回書信時的心情和動作,表達了對遠方情人的深深思念。
關(guān)于巍山的詩句
卻是松梢霜水落,雨聲那得此聲清。 2. [雙調(diào)]慶東原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 那里也能言陸賈,那里也良謀子牙,那里也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黃金縷,碧玉簫,溫柔鄉(xiāng)里尋常到。青春過了,朱顏漸老,白發(fā)凋騷。則待強簪花,又恐傍人笑。暖日宜乘轎,春風(fēng)宜試馬,恰寒食有二百處秋千架,對人...
辛棄疾與青蛙有關(guān)的名句
1、名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2、出處: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3、全詩: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4、翻譯: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
關(guān)于讀書的對聯(lián)
1、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意思是比喻讀書刻苦認真,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讀書,而忘了一天過去了。出自:宋 陸游 《題老學(xué)庵壁》2、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譯文: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xué)習(xí),到老了后悔讀書少就太遲了。出自:唐 顏真卿 《勸學(xué)》3、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
關(guān)于童年的詩
童年的詩是描寫童年純真的詩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兒童都是一名詩人。”孩子的世界天然就是一個詩意盎然的世界!他們具有詩人的氣質(zhì)與情感,他們的心與詩的心最近。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既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鉞)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
關(guān)于詩意的詩句
出自:《詠雪》南北朝:吳均 譯文:微風(fēng)輕搖著庭院中的樹木,細細的飛雪落入竹簾的縫隙。雪花像霧一般在空中飄轉(zhuǎn)著,凝結(jié)于臺階好似落花堆積。看不見院中楊柳發(fā)芽迎春,只見桂枝上掛滿白色的雪花。淚下,愁情無人可以傾訴,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2、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望幾...
古詩詞中10個容易被誤解的名句
對此,宋代吳曾說:“落霞非云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dāng)七八月間,皆紛紛墮于江中,不究自所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鶩耳。”由此看來,“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種飛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飄落”的意思,“落”在句中與“孤”相對,意思當(dāng)相同或相近,是...
帶“人”的成語
薄命佳人 百年樹人 飽人不知餓人饑 避人耳目 步人后塵 傍人籬壁 傍人籬落 傍人門戶 逼人太甚 巴人下里 避人眼目 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百世一人 悲天憫人 不省人事 不恤人言 別有人間 不因人熱 不以人廢言 婢作夫人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百載樹人 不足為外人道 成敗論人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楚楚...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下一句是什么
幫助的人:1593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落日映射下的彩霞與孤鳥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出處是:唐代·王勃《滕王閣序》 我給大家節(jié)選了包含這兩句話的一段原文,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
朱自清散文集之《春》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fēng)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diào)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fēng)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diào)則輕松愉快、充滿活力。何以會如此?
關(guān)于春的詩句詩人和出處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fēng)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fēng)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fēng)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
相關(guān)評說:
宜川縣鉤頭: ______ 有張渭的《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王安石也有贊頌梅的詩《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等.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fēng),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
宜川縣鉤頭: ______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水光魚石之間是相互依托和相互映襯的 關(guān)系..因為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
宜川縣鉤頭: ______ “歐辰,洛熙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情……我承認曾經(jīng)喜歡過他,但是那是在和你結(jié)婚之前... 眼底確閃出點點晶瑩的淚光. “難道你認為,我真的是鐵石心腸的人嗎?” 她的淚光...
宜川縣鉤頭: ______ 那豆大的淚珠從明亮的大眼睛中滾落下來.縮句最簡應(yīng)為:淚珠滾落.【注】“下來”在句中作補語,要刪掉的.愿對你有所幫助!
宜川縣鉤頭: ______ 原文: 桃符仰見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yīng)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桃符怒,往復(fù)紛爭不已.門神解之曰:"我輩不肖,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二 譯文: 桃符抬頭仰視著艾草扎成的人形,罵:"你們這些什么野菜雜草,公然高居于我頭上!"艾人低頭俯視桃符應(yīng)聲說:"你已經(jīng)半截入土了,還想跟我爭什么高下啊?"桃符勃然大怒,于是兩人你一句我一語,吵個不停.門神終于忍不住了,勸解道:"咱們這類人都是不肖之徒,只配依傍在人家的門戶之上,何苦費工夫去爭那一口閑氣呢!"
宜川縣鉤頭: ______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
宜川縣鉤頭: ______ 傍讀音“bàng” 但是這句話的原句應(yīng)該是: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出處】: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宜川縣鉤頭: ______ 傍人門戶_成語解釋 【拼音】:bàng rén mén hù 【釋義】: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二:“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 【例句】:雖說咱們窮,究竟比他~好多著呢.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0九回
宜川縣鉤頭: ______ 梅花 王冕 林下見清真,草衣如野人. 開花冰雪里,豈是不知春? 梅花 王冕 清苦良自持,忘言養(yǎng)高潔. 夜靜月明多,開門滿山雪. 梅花 王冕 十月霜風(fēng)寒,山木俱摧折. 獨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梅花 王冕 故人江海去,相隔萬重云. 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