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十法界的佛菩薩不住一真法界
沒有成佛之前,心有分別,才有十法界的分別。成佛后,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為什么十法界的佛菩薩不住一真法界
”須菩提回答:“不會,世尊!因為莊嚴佛土,不是真正的莊嚴,這只是名稱上的莊嚴。”佛說:“因此,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當生起清凈心,不應住于色相生心,不應住于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當無所住而生其心。”接著,佛用了一個比喻,說:“譬如有人,身體如須彌山王,你認為這身體是...
為什么十法界的佛菩薩不住一真法界
十法界,其實就是一真法界。不過,成佛后才能體驗到這個境界。沒有成佛之前,心有分別,才有十法界的分別。成佛后,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報身佛不在一真法界,它在極樂世界對吧?
不對,一真法界無處不在,就是諸佛法身,還是一切眾生和世界之根,離開法界就不存在眾生和世界。報身佛在極樂世界(或者其他凈土世界),世界在虛空,虛空在法界(法身)如有用,請采納
一真法界是什么意思
一真法界,佛法里也叫“真如”、“涅磐”、“法身”、“本來面目”,就是那平靜的水面,就是“無為法”,這個時候沒了任何的波動現(xiàn)象。沒有了光波,沒有了聲波,沒有“色受想行識”一切波動。整個世界就像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描述的一片空寂,但這片空寂里卻能生出萬物,“道 之 為 物 , 惟 ...
若有心住,則為非住 通俗點是什么意思?哪位高師幫下忙 謝謝了!
意思是:你不是住在一真法界。如果你不舍聲聞、緣覺、菩薩、佛果,你就不住在一真法界。如果你不舍人天福報,一定住六道輪回。出自:《金剛經(jīng)》原文:“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釋義:住相其實是...
一真法界是什么
【一真法界】唯一真實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諸佛平等的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有非空,離名離相,無內(nèi)無外,唯一真實,不可思議,謂之“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出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
什么是一真法界?
一者唯一,真者真實,唯一真實的法界,叫做一真法 界,也就是真如法性。真如法性,從本以來,不生不 滅,非有非空,離名離相,無內(nèi)無外,唯一真實,不 可思議,謂之“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釋?
一真法界,源自華嚴經(jīng),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核心意義在于“一”與“真”。這里的“一”指的是無二,即在法界中,所有事物都是一體的,沒有差別。而“真”則意味著不虛妄,即法界中的事物都是真實的,而非虛假。一真法界之所以被稱為法界,是因為它能夠包容和融合所有事物,沒有界限和隔閡...
佛法界與一真法界的區(qū)別?
佛法界有障礙,一真法界毫無障礙。佛有妄想的習氣即在佛法界,這點習氣如果也沒有了就入一真法界。十法界眾生包括佛如果沒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得了清靜心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與十法界是一不是二,它們同時存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
一真法界的簡介
一,即無二;真,即不妄。交徹融攝,故稱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nèi)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故稱一真法界。即一法界,指唯一無二,絕對平等之真如理體;亦即天臺宗所稱之諸法實相,大乘起信論所說之真如門。又作一心法界、獨一法界、一真無礙...
相關評說:
金昌市力偶: ______ 阿彌陀佛! 從理上講,極樂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并無區(qū)別.佛在經(jīng)典里告訴我們,“一切唯心造”.極樂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都是我們的心里變現(xiàn)出來的,宇宙、六道、十法界,...
金昌市力偶: ______ 是佛教術語,將佛和眾生分為十大法界.2113十界分別是指: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項稱為六凡,后四項稱為四圣,5261合稱為六凡四圣.佛陀最初在...
金昌市力偶: ______ 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因此,如能真實現(xiàn)觀法界本為真心所造,能現(xiàn)觀此真心出生萬法的微妙運作;則是了知“三世一切佛”的人,這樣的人,必定是明心見性具足,乃至進入初地的菩薩.而這個“...
金昌市力偶: ______ 出自《華嚴經(jīng)》 …… 于諸惑業(yè)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于一切眾生樂; 如是經(jīng)于剎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于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
金昌市力偶: ______ 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佛菩薩不在這三界之內(nèi),在菩薩法界和一真法界. 不過按照佛教的說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陀把所有眾生都看成是佛,眾生都是未來佛,佛過去也是眾生,佛與眾生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區(qū)別就在于“迷悟”之間,“迷”的就是眾生,“悟”了就是佛.所以,三界眾生也應該屬于佛教.
金昌市力偶: ______ 是的,佛是這樣說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佛指過去佛、現(xiàn)在佛、未來佛.我們都是未來佛,和佛菩薩同一個法身,也叫“真如本體”.
金昌市力偶: ______[答案] 這是金剛經(jīng)的心中心.蕅益大師說:'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也就是說,這一句話可以包括本... 臨濟禪師所說的'歷歷孤明'.(此處的'孤'字、'獨'字,可與一真法界的'一'字同參.)都是指示所生的心.蕅益大師又...
金昌市力偶: ______ 唯一真如,佛佛相通,一切佛皆是一佛.
金昌市力偶: ______ 阿彌陀佛 不能.層次相去甚遠,不適宜. 佛、菩薩是盡虛空遍法界最高的境界. 堂口供的是天仙、地仙等等皆是六道眾生、生死凡夫.與佛菩薩的境界相差天壤之別. 佛菩薩以因果教化眾生是最究竟之法,堂口仙家趨吉避兇只在眼前求利益,終究逃不出因果.
金昌市力偶: ______ “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是臺宗基本教義之一.《摩河止觀》卷五中說:“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成百法界,一界具三十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同書又設問云:”問:“一念具十法為作念具?(即作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