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具體來說,穴位養(yǎng)生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艾灸或者按摩穴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養(yǎng)生保健,也可以治療疾病,在我們身體中,有很多穴位是有治療疾病的作用的,而且對于健康的人來說,也是防未病的好辦法。
穴位養(yǎng)生的終極目的無非是消除疾病和益壽延年。在我們么個人的身體穴位中,有一些穴位是一些特殊的點和區(qū)域,通過一定方法的刺激,可以起到舒筋通絡和強身健體的作用。今天我們要說的八脈交會穴就是這樣的穴位。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對于身體的健康有著非同凡響的作用,下面我們就跟著掌門師兄來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十二正經和八脈?
八脈交會穴最早可以見到的典籍是宋子華的《流經八穴》,后被竇漢卿收于《針經指南》一書中,因竇氏擅用此八穴而名聲漸起,故后世又稱此八穴為“竇氏八穴”。在介紹八脈交會穴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二正經和八脈?說起十二正經,想必有過養(yǎng)生經歷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他們分別是:
1、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2、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3、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4、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以上的這十二條經絡被稱為十二正經,無論是艾灸、刮痧、拔罐還是其他中醫(yī)理療方式,大概都離不開這十二正經,由此可見十二正經對于我們的健康意義特別大。同時呢,在我們身體中,除了這十二正經,還有“奇經八脈”,這個奇經八脈對于養(yǎng)生也很重要。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人體是通過十二正經把五臟六腑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個是屬于淺層的,而說起深層的,那就是奇經八脈了。奇經八脈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氣血:當我們的十二經脈氣有余時,則蓄藏于奇經八脈;當十二經脈氣血不足的時候,則由奇經“溢出”及時給予補充。
而中醫(yī)所謂的八脈實際上說的就是奇經八脈。為什么叫奇經八脈呢?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別道奇行",因此被稱為"奇經八脈"。具體來說就是這八脈是: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和陽蹺脈。
什么是八脈交會穴 ?
八脈交會穴,又稱為“流注八穴”,“交經八穴”。剛才介紹了十二正經和八脈的概念,這八脈交會穴就很好理解了。八脈交會穴就是這十二正經和八脈相教會的八個特定腧穴,這八個穴位均分布于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部位。交會穴是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經脈相互交通、交會的穴位。
八脈交會穴有何作用?
八脈交會穴的治療范圍十分廣泛,僅《針經指南》中記載就可以治療200多種病癥,為什么有這樣的效果呢?這主要是由八穴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八脈交會穴就是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交匯的點,一旦你調整這八個穴位,就可以啟動奇經八脈和十二正經。這就好比江河一樣,小溪流有水了,大河才會滿,最后大海才有水。如果把十二正經比作是小溪的話,奇經八脈就是大海。
由此可見,這八脈交會穴有多重要了,經常艾灸八脈交會穴不僅能治療本經的病癥,還能治療與之相通的奇經八脈的病癥。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來看看八脈交會穴到底是哪幾個穴位吧!
八脈交會穴是哪8個穴位?
關于八脈交會穴,中醫(yī)文化中就有一個關于他們的總歌訣,記住了這個歌訣,也就記住了這8個穴位了,這個歌訣就是: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帶脈外眥頰,外關陽維耳后繞;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連耳肩;列缺任脈行肺系,照海陰蹺膈喉嚨。
1、八脈交會穴之一:公孫穴
公孫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脾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沖脈。沖脈上至于頭,下至于足,貫穿全身,成為氣血的要沖,能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又稱"血海"。同婦女的月經有關。
在腳拇指跟后,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最酸脹的地方就是公孫穴了。公孫穴,是搞定痛經和脾胃疾患的首選溫陽大穴。因為它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lián)絡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沖脈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
2、八脈交會穴之二:內關穴
內關穴屬于十二正經的心包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陰維脈。陰維脈有“維系”全身陰脈的作用,主一身之里。
內關穴,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兩寸,是打開心結,養(yǎng)顏養(yǎng)心的美麗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zhèn)定止痛之功效。
3、八脈交會穴之三:足臨泣穴
足臨泣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膽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帶脈。帶脈,諸經之約也。怎么理解呢?帶脈繞身一周,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
足臨泣,又被稱為人體自帶的“小柴胡湯”,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側。為什么足臨泣穴有類似于小柴胡湯功效呢?因為足臨泣穴主升發(fā)人體少陽之氣,解散肝膽郁結之氣,經常艾灸可以解表散熱、疏肝和胃。
4、八脈交會穴之四:外關穴
中醫(y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外關穴屬于十二正經的三焦經之絡穴,,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陽維脈。陽維脈有“維系”人身陽經的功能。陽維脈聯(lián)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的作用。
“陽維為病苦寒熱”。少陽經樞機不利,會出現時冷時熱的癥狀。凡是熱病導致的頭痛、耳鳴、目赤腫痛,或兩側胸腹部疼痛、口苦咽干、牙痛、感冒頭痛等都可以取外關進行治療。同時外關穴也是瞬間恢復聽力的“聰耳神穴”。
5、八脈交會穴之五:后溪穴
中醫(y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后溪穴屬于十二正經的小腸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督脈。督脈主一身之陽氣。又稱陽脈之海。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掌指關節(jié)后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有過穴位養(yǎng)生經驗的朋友一定知道,后溪穴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對于調養(yǎng)頸椎病、慢性腰痛、背痛甚至是機體陽氣不足、督脈不通時效果是很顯著的。
6、八脈交會穴之六:申脈穴
中醫(y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申脈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膀胱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陽蹺脈。陰陽蹺脈主我們眼睛的開合,與睡眠相關。
申脈穴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申脈穴,是最體貼身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藥。因為申脈穴通陽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
7、八脈交會穴之七:列缺穴
中醫(y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列缺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肺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任脈。任脈,行于腹面正中線,總任一身之陰經,有被稱為:"陰脈之海"。任脈起于胞中,跟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列缺穴在腕橫紋上1.5寸處,《四總穴歌》中說“頭項尋列缺”,也就是說,列缺的主要作用是治療頭頸部疾病的,列缺穴”是調節(jié)脖子以上疾病的總穴,作用非常大,可以說是專治落枕、偏頭痛的隨身醫(yī)師。
8、八脈交會穴之七:照海穴
照海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腎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陰蹺脈。陰蹺脈可以控制眼睛的開合和肌肉的運動。陰蹺脈主陰氣,司下肢運動。
照海穴,是告別咽痛和失眠的強腎、降火妙穴。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另外,經常艾灸照海穴,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穴位按摩中的八交穴是什么
可能有兩種 您說的應該是1【八會穴】【臟,腑。氣。血。筋。脈。骨。髓】這八個、、他們對應的穴位應是章門,中脘。膻中,膈腧,陽陵泉,太淵,大杼,懸鐘。2【八脈交會穴】為;【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經氣相通的八個特定穴。即公孫、內關、后溪、申脈、足臨泣、外關、列缺。照海】公孫通沖脈、...
八脈交會穴的基本分類
古代醫(yī)典關于八脈交會穴的記錄是經驗的總結,是一種歸納法。而“四陰同施”、“四陽同治”則是利用演繹法對配穴組合加以擴大。這種取穴法是否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配對取穴法,還有待于做大樣本臨床對照觀察才能印證。此外,八脈交會穴還可以結合天沖伏干、地支、九宮、八卦等應用,稱為飛騰散備攜八法和靈龜八法...
八脈交會穴的主要內容
照海通過足少陰腎經循陰股入腹達胸,與陰蹺脈相通;列缺通過手太陰肺經循喉嚨,與任脈相通。其相通的意義,應當理解作是通過各穴本身所屬經脈而通向奇經八脈。后來將這種相通關系說成“交會”,所以稱作“八脈交會穴”。八穴始載于《針經指南》,《標幽賦》說的“陽蹺,陽維并督、帶,主肩背腰腿在...
八脈交匯穴
八脈交會穴是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經氣相通的八個腧穴,主要分布在肘膝以下區(qū)域。這些穴位因其特殊功能而聞名,常用于治療奇經和正經的疾病。例如,公孫穴既可治療足太陰脾經的病癥,又能治療沖脈的病癥。在臨床實踐中,醫(yī)生常采用上下相應的配穴方法,比如下肢的公孫穴與上肢的內關穴配合使用,以治療胃...
人體特效穴位之郄穴、八脈交會穴、八會穴基本信息
人體的健康與穴位息息相關,其中郄穴、八脈交會穴、八會穴是中醫(yī)中特別重要的三個概念。由張永臣編著的《人體特效穴位》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其ISBN號為9787030286086,于2010年9月1日首次發(fā)行,單次印刷,共計125頁。該書以平裝形式呈現,采用了標準的16開本設計,適合醫(yī)學愛好者和專業(yè)人士查閱。郄...
人體中的所謂的奇經八脈是指哪八脈?它們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后來將這種相通關系說成“交會”,所以稱作“八脈交會穴”。八穴始載于《針經指南》,《標幽賦》說的“陽蹺,陽維并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陽蹺、陽維、任、沖脈,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療作用而言。明代劉純《醫(yī)經小學》卷三載有八穴的歌訣:“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
誰能詳細解釋下八脈交會穴歌?
此篇來源于明代 劉純<< 醫(yī)經小學>> 八脈交會穴是指奇經八脈通于四肢,交匯于正經的穴位,共計八個雙穴,這八個穴位有四個再上肢的手腕附近,有四個在足踝以下,上下配合,兩穴位一組,同時使用。也稱八脈交會配穴法。這幾句話其實就是 四組配穴 及其主治 。比如說 ,內關 公孫 主治心 胸少腹...
特定穴八會穴
八會穴,是中醫(yī)理論中精氣匯聚的特定穴位,它與人體的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生理功能密切相關。這些穴位在《難經·四十五難》中有詳細的記載,如腑會穴太倉(中脘),位于胃經,對應于脾的功能;臟會穴季脅(章門),是脾經的募穴,反映了五臟與脾的關系。氣之會穴膻中,位于兩乳內,是心...
八脈交會穴的中醫(yī)應用(2)
這是對八脈交會穴治療范圍的高度概括。以上分析可見,八脈交會穴中無手足陽明、足厥陰、手少陰四經經穴,而單用此八穴也能治療這四臟的病證,分析其理:(1)治療肝之疾。八穴中雖無穴位與肝經直接相關,但手厥陰心包經與足厥陰肝經同氣相求,且行于胸脅,內關實具疏肝行氣之功,能治肝氣郁結之...
既是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的是
3.常用腧穴:中府、尺澤、孔最、列缺、太淵、魚際、少商。其中太淵:位于腕掌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主治咳嗽、氣喘、乳脹、咽喉痛、手腕痛;列缺:位于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主治咳嗽、氣急、頭項強痛、牙痛,既是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少商:位于拇指橈側指甲角旁約0....
相關評說:
蒙自縣圓柱: ______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的交會點,都在肘膝以下,稱八脈交會穴.因其是金元時代竇漢卿所創(chuàng),故又稱“竇氏八法”.其歌訣如下:
蒙自縣圓柱: ______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八脈 指的就是 奇經八脈 交會穴 就是以上八個穴位
蒙自縣圓柱: ______ 后溪穴.后溪穴:人體的一個大穴,別看在一個很小的位置,但它是人體的一個大穴,它是八脈交會穴.所謂八脈交會穴就可以和人體的其它血脈溝通的.它是跟后背的督脈相通,所以來講,后背上的督脈上的一些疾病,都可以通過按摩這個后溪穴來治療.督脈有腰椎間盤突出、腰痛病,督脈連著大腦,所以有一些神志方面的病,就是經常恐懼、憂慮,神志不清或者記憶力很差,都可以通過調節(jié)后溪穴來得到解決,所以后溪穴這個穴位非常重要.另外后溪穴對于治療落枕、肩膀痛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這個穴位非常深,需要把指甲剪平,然后使勁往里一按往上一推,一定要推進那個骨縫當中去才有效果.
蒙自縣圓柱: ______ 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經八脈呢?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
蒙自縣圓柱: ______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腧(shu4)脈、陽腧脈、陰蹻(qiao1)脈、陽蹻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 1.督脈 循行:①起于小腹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