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脈交會穴的基本分類
2. 臨泣配外關,通帶脈及陽維脈,合于目銳眥、耳后、頰、頸,適用于頭面五官及關節(jié)的病癥。
3. 后溪配申脈,通督脈及陽蹺脈,能治療頭面五官及四肢腰背的病癥。
4. 列缺配照海,通任脈及陰蹺脈,合于肺系、咽喉、胸膈,有效治療口腔、五官、運動系統(tǒng)及內分泌疾病。
八脈交會穴既能治奇經病,又能治正經病。例如,公孫通沖脈,故公孫能治足太陰脾經的病,也能治沖脈的病。臨床上常采取上下相應的配穴法。如下肢的公孫配上肢的內關治療胃、心、胸部病證。上肢的列缺配下肢的照海治療咽喉、胸膈、肺等疾病。
八脈交會穴的取穴方法,實際也是根結本標的臨床應用,根據經脈氣血的交會相通關系,用以治療全身疾病;取穴操作方便,療效顯著。古代醫(yī)典關于八脈交會穴的記錄是經驗的總結,是一種歸納法。而“四陰同施”、“四陽同治”則是利用演繹法對配穴組合加以擴大。這種取穴法是否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配對取穴法,還有待于做大樣本臨床對照觀察才能印證。此外,八脈交會穴還可以結合天沖伏干、地支、九宮、八卦等應用,稱為飛騰散備攜八法和靈龜八法,是一種按時取穴治療疾病的方法。
腧穴中的特定穴……交會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并按特定稱號歸類的腧穴。可分為十類,即主要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五輸穴、原穴、絡穴、郄穴、下合穴、八脈交會穴,在背腰和胸腹部的背腧穴、募穴,在四肢、軀干部的八會穴以及全身經脈的交會穴。交會穴是指兩條以上經脈相交匯的部位,交會穴是相交經脈之...
打通奇經八脈方法
內關穴公孫穴 中醫(yī)認為,人體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xiàn)反酸、燒心、脾胃不和或暈車、暈船、惡心嘔吐等問題。 古時候的中醫(yī)把食道、脾胃統(tǒng)稱為胃,用橫膈把胃分為膈上和膈下。 八治療膈上和膈下的問題是脈交會穴中的內關穴與公孫穴。1、膈上-內關穴 八內關穴是指治療經脈交會穴上的穴位,是治療膈上問題的...
特定穴的定位及應用
特定穴位:中醫(yī)智慧的瑰寶<\/ 在中醫(yī)的經絡體系中,特定穴位如同一個個神奇的導航標志,它們包括五腧穴、原穴、絡穴、郄穴、下合穴、八脈交會穴、募穴、俞穴、八會穴和交會穴,每一種都承載著獨特的作用與定位。五腧穴:五行與臟腑的橋梁<\/ 五腧穴,井、滎、輸、經、合,如同五行的象征,代表著臟腑...
特定穴交會穴
在針灸理論中,有一種特殊的穴位被稱為交會穴。這些穴位是兩經或更多經絡交匯的地方。當說到一個特定的穴位,如果它主要歸屬于某一經絡,我們稱之為本經;而與其交匯的其他經絡,則被稱為他經。關于交會穴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針灸甲乙經》這部古老的文獻。這些穴位的分布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頭面部...
人體中的所謂的奇經八脈是指哪八脈?它們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其相通的意義,應當理解作是通過各穴本身所屬經脈而通向奇經八脈。后來將這種相通關系說成“交會”,所以稱作“八脈交會穴”。八穴始載于《針經指南》,《標幽賦》說的“陽蹺,陽維并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陽蹺、陽維、任、沖脈,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療作用而言。明...
特定穴的交會穴
交會穴是指兩經或數經相交會合的腧穴。其中主要的一經即腧穴所歸屬的一經稱為本經,相交會的經稱為他經。交會穴的記載,始見于《針灸甲乙經》。交會穴的分布多在頭面、軀干部位。交會穴不但能治本經的疾病,還能兼治所交會經脈的疾病。如關元、中極是任脈的經穴,又與足三陰經相交會,這樣既可以治...
中醫(yī)針灸常用的特定穴及臨床應用,背誦口訣總結!一定要看
(1)八脈交會穴與奇經八脈存在著特殊的交會關系,內關通于陰維,公孫通于沖脈,外關通于陽維,足臨泣通于帶脈,后溪通于督脈,申脈通于陽蹺,列缺通于任脈,照海通于陰蹺。八穴有調節(jié)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作用,治療范圍廣,可以主治全身疾病,作用顯著,為臨床所常用。 (2)奇經八脈有一定的循行路線和病候,當奇經發(fā)生...
【經脈知識】陽蹺脈
附注:手、足太陽,陽維脈與陽蹺脈交會穴。6、肩髃 功效機制:疏經利節(jié),祛風通絡、理氣化痰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于肩關節(jié),并與陽蹺脈相交會,故疏經活絡、通利關節(jié)的作用甚強,為治療上肢痛、麻、涼、癱諸疾要穴;此穴還具有祛風通絡、清熱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外感風邪或風與血分之熱相搏于...
人體穴位快速記憶法
十五絡穴歌:列缺偏歷肺大腸,通里支正心小腸;心包內關三焦外,公孫豐隆脾胃詳。膽絡光明肝蠡溝,大鐘絡腎膀飛揚。脾之大絡名大包,任絡尾翳督長強。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十六大腸小十七,膀胱俞與十九平。八脈交會穴:公孫沖脈胃心胸,...
十二經脈循行路線及穴位定位
八脈交會穴,通于陽蹺脈。 · 金門: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間,股骨外側凹陷中。 · 京骨:在足外側,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足太陽膀胱經的原穴。 · 束骨: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jié)(第5跖趾關節(jié))的后方,赤白肉際處。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 · 足通谷: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jié)(第5跖趾關節(jié))的前方,赤...
相關評說:
溫宿縣穩(wěn)定: ______ 1每天把14正經的穴位從頭到尾念一次,那個不熟悉的馬上復習、找個人在他身上取一下;這是基本功. 2主治按照我個人歸納,主要分為3類: (1)經脈主治:經脈所屬的臟的病變(腑的除外).如神門、大陵可治療心悸、心痛. (2)近治作...
溫宿縣穩(wěn)定: ______ 宋元時期的針灸家提出:四肢部列缺、后溪、內關、外關、照海、申脈、公孫、足臨泣八穴分別通向任、督、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沖、帶八脈.意指這些穴位分別能...
溫宿縣穩(wěn)定: ______ 本病屬于祖國醫(yī)學的“脅痛”范疇.《靈樞·經脈篇》說:“肝、足厥陰之脈……屬... 陽陵泉穴為足少陽膽經穴,為足少陽經合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及“筋會”,刺...
溫宿縣穩(wěn)定: ______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腧(shu4)脈、陽腧脈、陰蹻(qiao1)脈、陽蹻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 1.督脈 循行:①起于小腹內,...
溫宿縣穩(wěn)定: ______ 它們的作用很重要,治療上也常用到. 這四個都是奇經八脈,奇經八脈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陽蹻脈行于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蹻脈行于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于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于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陰陽維...
溫宿縣穩(wěn)定: ______ 此篇來源于明代 劉純> 八脈交會穴是指奇經八脈通于四肢,交匯于正經的穴位,共計八個雙穴,這八個穴位有四個再上肢的手腕附近,有四個在足踝以下,上下配合,兩穴位一組,同時使用.也稱八脈交會配穴法. 這幾句話其實就是 四組配穴 及其主治 .比如說 ,內關 公孫 主治心 胸少腹胃腸等病癥;足臨泣 外關主治目外眥,耳后,肩部,面頰 肝膽部病癥;后溪 申脈主治 目內眥 頸項耳肩脊中小腸膀胱等疾病;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喉嚨胸膈等病癥;這是因為陰維脈通于內關,沖脈通于公孫這兩脈合于心胸胃所以就治療心胸胃的疾病;任脈通于列缺陰蹺脈通于照海任脈陰蹺脈合于肺系 咽喉 胸膈 所以就治療 肺系 咽喉胸膈等病 ;余此類推.
溫宿縣穩(wěn)定: ______[答案] 八脈交會穴指十二經脈有8個腧穴與奇經八脈相能.相配方法是:外關配足臨泣,是手足少陽同各經相配,主治耳鳴、耳聾、目疾、偏頭痛、高血壓;后溪配申脈,也是手足太陽同名經相配,主治頭項痛、肩周炎等,同各經相配有上下一氣、同氣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