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故事素材
導語:勵志,我們都應該學會的,那么你了解哪些勵志的人物呢?他們的故事你是否了解了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勵志人物故事素材,歡迎大家參考!
勵志人物故事素材篇(一)
劉普林:貧窮讓我變得更富有
走在路上,你并不一定會認識他是甲乙丙丁中的哪一位,走近他,你卻不得不承認自己內(nèi)心的感動,這就是“自強之星”的魅力。他們并不需要誰仰望,但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學習。
對劉普林的采訪約得很迅速,因為幾天后他就要去湖北宜昌支教一個月,時間緊迫。臨行前的準備工作很繁雜,但劉普林還是很爽快地答應了采訪,我們約好第二天上午10點在武漢新東方學校中南總部見面。
采訪當日,他比約定的時間早到了半個小時,怯生生地站在記者工位前,小聲地打著招呼:“您好,我是劉普林。”然后他就羞紅了雙頰。 整個采訪過程中,他始終筆直地坐在椅子上,雙手不停地把玩著面前的一次性紙杯,還因為太緊張而不小心弄灑了杯中的茶水,局促不安的樣子一點都不像是一個曾經(jīng)接受過央視等多家知名媒體采訪過的新聞人物。
也許你并不認識劉普林,但你聽說過曾感動中國的“馬路孝子”吧?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這個在“重點高校”概念之外的大學,這里的學生很難和“榜樣”二字扯上關(guān)系,但劉普林就在這里,成為了值得同齡人的學習的對象,成為了201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出身寒苦,讓他更懂得體諒
劉普林出生在湖北武穴農(nóng)村的一個六口之家,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家境貧寒。父母為了維系家庭生活日常開銷相繼在他上小學和初中時外出打工,將他們姐弟幾個交給了年邁的外婆,從此劉普林開始了他的“留守”生涯。
初中正是活潑好玩的年紀,在結(jié)束一天的課業(yè)后,伙伴們總會相約著一起玩耍,他卻埋頭田間地里,翻地、插秧、除草、打谷、背柴、收肥??做著許多同齡人甚至聞所未聞的粗重農(nóng)活。每每看到同伴們有父母陪伴在旁,或時不時拿出一些他想要卻深知那些是以他的家境無法擁有的東西時,他都會在心里羨慕不已,但卻從來不抱怨。因為他清楚父母為了養(yǎng)家的辛苦,為了能夠能夠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他總是能省則省。在學校,他幾乎每頓飯都不超過三元錢,外出時,也是能步行絕不會坐車,哪怕是在太陽異常毒辣的盛夏中午。
這些對于生活優(yōu)越的大多數(shù)90后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可能是農(nóng)村的孩子都比較早當家吧,那時雖然情況不好,我也沒覺得有多苦。那些活也不是我一個人在做,家里哥哥姐姐都要干,他們比我大,做得肯定也比我多。”說起過去,他總會說,其實還好,多年來,他也早已習慣。
劉普林的母親是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因為體諒做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和不易,劉普林主動替母親掃街兩年,被媒體報道為“馬路孝子”。談及這個稱謂,他說:“其實并未做什么,我所做的只是作為一個兒子,作為一個有良心的人應該做的。我?guī)偷牟皇莿e人,而是生我養(yǎng)我的媽媽。”他再次用自己的行動驗證了一句古老的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自強自立,讓他變得富有
劉普林獲得過很多榮譽和稱號,原本他最自豪的是“湖北省自強不息優(yōu)秀大學生”榮譽稱號,他覺得這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所以,當他得知自己從全國五十多萬參與者中脫穎而出,和其他9位優(yōu)秀的大學生一起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時,深感意外。他也因此來到北京,和其他“自強之星標兵”一起參加座談,第一次見到“活的俞老師”,這些讓他感到非常興奮和激動。
他說:“在此之前,我只聽說過俞老師,沒有見過真人。這是第一次見到他。雖然座談會很短,他又很忙,沒能跟他說上幾句話,覺得有點兒遺憾。不過,那天俞老師送了我?guī)妆緯一貋硪呀?jīng)看了兩本了,從字里行間我感覺他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受益良多。”劉普林說自己也有當代大學生特有的迷惘,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路要如何走。但在座談會上,聽了俞老師一席話和其他“自強之星標兵”的事跡,他感觸很多,并開始描畫起人生的藍圖,開始為了實現(xiàn)“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一所不大的房子,一家人能常常聚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的夢想而努力。
他說:“和其他那些‘自強之星標兵’相比,我總覺得很慚愧。因為他們身處逆境,卻仍不忘為了公益事業(yè)而奮斗,為了幫助他人而努力。而這之前我只是為自己家里做了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我想,如果自己都過得不好,又拿什么去幫助別人呢?”但因為在自己的成長路上受到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收到了這么多人的捐贈,他認為自己一定要為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們做點兒什么, 特別是成為了“自強之星標兵”后。
成為全國“自強之星標兵”后,除了榮耀本身帶來的興奮外,他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因為作為一個標兵,他是許許多多大學生學習的榜樣,他必須對那些以他為榜樣的人負責,這是作為一個標兵的責任。所以,他必須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這樣才能不負“自強之星標兵”的稱謂。
感恩前行,用行動回饋社會
其實,劉普林早就開始了“為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們做點兒什么”的行動。看到報紙上刊登了心臟病患兒需要捐款的事情后,他不僅身體力行地參與到義務賣報紙活動中,幫助患兒籌集醫(yī)藥費,還從自己每個月200元的微薄生活費中拿出20元來作為捐款。20元,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數(shù)字,但卻是他好幾天的生活費。
從2010年10月起,他每隔半年都會去義務獻血,到現(xiàn)在已累計獻血1500毫升。他說,因為覺得自己并不是最困難的,卻得到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忙,所以總想回報社會點兒什么。他還成立了一個雷鋒小組,用那些好心人捐贈給他的錢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并利用節(jié)假日,去貧困山區(qū)支教。
他希望將來通過自己的努力,除了能讓父母安老之外,還能為更多的人帶去幫助。他喜歡幫助別人的感覺,喜歡看到那些被幫助的人, 因他而有所改變,哪怕只是一時的情緒變化。幫助他人在他看來是付出,也是收獲,因為在付出的同時, 能收獲自身的存在感和滿足感。這些經(jīng)歷都將成為他人生的積淀寶貴的財富,回首時最美好的回憶。
貧寒,對于有的人來說是不幸的,因為它常常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劉普林即使沒有新衣服、沒有零食、沒有玩具,一年只能見父母一次,甚至長時間做著那些本該是大人來做的粗重農(nóng)活,也從未覺得那是多痛苦的事;因為出身貧寒,所以他更能夠體諒父母的不易和艱辛,而那些農(nóng)活也是他作為家庭一份子必須承擔的責任;也因為出身貧寒, 所以他比其他人更加懂得珍惜、感恩和回報,才讓我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人性中最美的光環(huán)。
物質(zhì)上的貧瘠并未能將劉普林打倒,反而讓他在精神上變得更加頑強、富有。看到這樣的劉普林,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懷疑,他的未來不會更好?
勵志人物故事素材篇(二)
華人新首富李澤鉅:財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亞洲首富李嘉誠分家了!這個世界第九大富豪、華人首富,終被爆出分家方案。大兒子李澤鉅,正式接班李嘉誠,成為總市值達8521.02億港元的家族信托(lks unity)掌門人,而李澤鉅本人身家,也一躍增至2900億港元,成為華人新首富。二兒子李澤楷,分家后名下資產(chǎn)不到哥哥的1/20,不過李嘉誠表示會全力幫助李澤楷收購心儀的公司,而提供的資助金額,將會是李澤楷現(xiàn)有資產(chǎn)的“以倍數(shù)計算”。面對兩個兒子完全不一樣的分配方案,李嘉誠認為,兩兄弟在事業(yè)和財產(chǎn)上都沒有沖突。
消息一出,在網(wǎng)絡上迅速引起了高度關(guān)注。俗話說的好: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物價飛漲之時,缺少金錢或財富可以說是寸步難行。毋庸諱言,我們每個人對財富都是心向往之的,當然多少會令人滿足因人而異。對于財富的追求,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赴湯蹈火、前赴后繼;從著名的晉商到徽商,到當今的浙商、蘇商、閩商、潮汕商團等等,都在不斷地實現(xiàn)商業(yè)帝國的打造。
當一些人已經(jīng)擁有大量財富以致富可敵國之時,為什么還在不斷地孜孜以求、兢兢業(yè)業(yè)地追求財富的積累?富人成功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是怎樣的驅(qū)動力不斷地驅(qū)使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而為什么我們又常常看到富不過三代?以下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財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人為什么追求財富?——追求財富,是生存本能與自我實現(xiàn)之需要
從馬斯洛關(guān)于人的需要層次理論來說,滿足生理需要是人生存的基本要求,人只有在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才能從事工作和參加社會活動。特別在社會競爭激烈、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時代,人們對于財富的追求也就愈加激烈。而從弗洛伊德關(guān)于生本能與死本能的觀點分析,自我保護是生本能的功能之一,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對于財富的追求也可以說是人的本能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比較疑惑的是,為什么那些富豪們在擁有了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以后,還不能滿足自身對于財富的欲望,仍在想盡一切辦法努力使財富聚集,有人將這種心理歸結(jié)于人性的貪婪,在我看來,其實不然。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在滿足基本的需要之后,需要的層次會有所提高,更多的是出于對諸如社會地位、受到尊重,以及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滿足。
特別是當人生獲得巨大成功的時刻,會有一種高峰體驗的經(jīng)歷。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調(diào)查一批有相當成就的人士時,發(fā)現(xiàn)他們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過的一種特殊經(jīng)歷,“感受到一種發(fā)至心靈深處的顫栗、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由此獲得的人性解放,心靈自由,照亮了他們的一生。馬斯洛把這種感受稱之為高峰體驗。這也是有些人用盡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和人生體驗,如臺灣的“經(jīng)營之神”臺塑集團創(chuàng)始人王永慶,92歲高齡仍奔波世界各地親自參加商務活動,可惜的是,在美國出差期間終因心臟衰竭而客死異鄉(xiāng)。
為什么有些人會成為富人?——苦難的經(jīng)歷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縱觀中國第一代富豪們的創(chuàng)業(yè)史,大多具有草根創(chuàng)業(yè)、野蠻生長的共同特征。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時代背景給予了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良好的時代機遇,但是并不代表那個時代的人們都能成功。分析50、60后的成功人士,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大多是在貧窮的環(huán)境中成長,經(jīng)過歲月的磨練才最終在同類中脫穎而出的。即使像李嘉誠這樣的`亞洲首富,也是最初從學徒做起,起點之低與后來的成就之巨所形成的反差,不得不令人震撼!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苦難的童年經(jīng)歷,一方面如果后來的人格發(fā)展得到良好地引導會給人以巨大的發(fā)展驅(qū)動力,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不當,也會造成人格的頹廢,導致自暴自棄甘于平庸的境地。而那些最終成功的人,都是具有堅韌毅力、執(zhí)著追求的人。他們也成功地將困難的經(jīng)歷化作了巨大的成功、成就的原動力。正是因為經(jīng)歷過苦難,才會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fā)展機遇,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求發(fā)展機會,并善于捕捉機會。
誠然,中國的第一批富豪中也有眾多在后來的發(fā)展中由于自我膨脹、貪得無厭或不講規(guī)則觸犯法律底線者,他們或被卷入時代洪流淘汰出第一梯隊,或被法律制裁鋃鐺入獄。苦難的經(jīng)歷是把雙刃劍,是利是弊只有適度把握,善用這種財富才會創(chuàng)造更多更大的財富。
為什么富不過三代?——家庭教育方式是主導因素
無論古今還是中外,都普遍具有富不過三代的現(xiàn)象。原因固然復雜,且具有多方面的決定因素。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富裕家庭錯誤的教育方式是主導因素之一。
首先,富二代的生存背景與富一代有顯著不同,富一代基本都是白手起家,在創(chuàng)富的過程中有許多磨練自我的機會,而富二代基本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由于富一代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受過多的磨難,出于心理補償作用,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重復自己的老路,這樣無形中剝奪了富二代應該經(jīng)受磨練的機會,也間接剝奪了富二代成長的動力和精神追求。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有些富二代由于精神的空虛,將成長的動力轉(zhuǎn)移為追求不正常的刺激活動,如故意炫富、瘋狂飆車等等事件。當然,也有比較好的轉(zhuǎn)移成長動力的方式,比如將這種動力升華為追求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像國外諸多富豪那樣進行藝術(shù)品的收藏等等。
其次,當人們意識到富不過三代這個問題時,也有主動尋求解決方式,提早做好準備工作的富一代。比如李澤鉅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年輕時期就被父親李嘉誠安排進行許多商業(yè)鍛煉,因此可以順利的進行家業(yè)傳承。在大陸,目前富二代承接上一代家業(yè)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shù),諸如宗慶后之女宗馥莉、劉永好女兒劉暢、湯臣集團的湯子嘉、湯珈鋮等等,都在預備接下上一代的指揮棒。
再次,從總體上看,能夠成功承接上一代家業(yè)并能發(fā)展壯大的還是少數(shù)。由于成長的背景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很多富二代形成了心理學中的舒適區(qū)難以改變,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調(diào)整與適應新的環(huán)境,改變心態(tài),很難成功繼承和發(fā)揚上一代的功業(yè)。因為,沉溺于舒適區(qū)的人,會有很多負面效應。諸如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對現(xiàn)狀充滿著一定的滿意度,既沒有強烈的改變欲望,也不會主動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為,無非是為了保持舒適的感覺而已;沒有危機感,甚至產(chǎn)生自我麻痹感和優(yōu)越感。最終,就像溫水煮著的青蛙一樣,失去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敏感度,終將被淘汰。
作為亞洲首富的李嘉誠,著實有著自己的遠見,為了能使大兒子李澤鉅能夠順利接班,傳承家業(yè),多年前就開始著手培養(yǎng)布局,既言傳身教,又提供機會進行實踐鍛煉,但愿李澤鉅能夠不負眾望,再創(chuàng)家族事業(yè)的輝煌,成就華人商業(yè)的巨大成功。
勵志人物故事素材篇(三)
李嘉誠憶奮斗史:14歲時被說眼眸無神難成大器
我認為人最大的悲哀是無聊,患上漠不關(guān)心的冷淡癥,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鎖,在專業(yè)、行業(yè)和權(quán)力的高崗上,掌控龐大社會資源和機會,卻失去自重心,哪些沉醉在過往,滯留在今日,那些對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的借口大王,一定被社會唾棄和淘汰。
“無論別人如何看輕你,你都要做自己的行動英雄。”近日(11月22日),華人企業(yè)領袖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十周年慶上發(fā)表題為《行動英雄》演講,分享成功“秘籍”和人生感悟。
作為全球華人所敬仰的首富級人物,李嘉誠早年發(fā)家歷程卻是充滿艱辛。15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為了養(yǎng)活母親和三個弟弟,李嘉誠被迫中斷學業(yè),開始養(yǎng)家糊口。當過茶樓的跑堂、做過鐘表店的店員、跑過五金廠的推銷員。會看相的同鄉(xiāng)還曾認為他“眼眸無神,骨架瘦弱,未來恐難成大器”。
“未來跟明天是兩回事,天命和命運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來是自己在一生各種偶然性中,不斷選擇的結(jié)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驅(qū)動力,當你把思維、想象和行動譜成樂章,在科技、人文、商業(yè)無限機會中實踐自我;知識、責任感和目標融匯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運的藍圖。”
11月22日,香港長江實業(yè)董事局主席李嘉誠在北京出席長江商學院成立十周年慶典。中新社發(fā)廖攀攝
李嘉誠沒有向天命低頭,而是不斷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打造屬于自己的命運。當一家生活在戰(zhàn)亂、父親病故、貧窮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李嘉誠依然堅守唯一的信念: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也正是如此造就李氏的財富王國。
“回想過往,人生似夢非夢,七十年匆匆而去,那個同鄉(xiāng)看不起、瘦弱、無神的少年,一直憑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李嘉誠勉勵大家,我們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們謹守正知、正行、正念,并應高聲回應社會:我們一生未曾不仁不義、不善不正。那些掌控龐大社會資源和機會,卻失去自重心,對社會問題視而不見,是人最大的悲哀。
以下為現(xiàn)場講話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項兵院長、各位教授、同學、校友、朋友們:
下午好,今天很高興和大家共聚,一起慶祝長江商學院成立十周年。
我十四歲那年,一位會看相的同鄉(xiāng)對我母親說:你兒子眼眸無神,骨架瘦弱,未來恐難成大器。他安分守己,終日乾乾,勉強謀生是可以的,但飛黃騰達,怕沒有他的福分!
我媽媽剛剛失去丈夫不久,這番話令她多心酸。媽媽把失望放在一旁,安慰和鼓勵我,說:“阿誠!天命難算,上天一定會厚待善良、努力的人。再艱難,只要一家人相依一起就不錯啦。”我當然相信母親,但我更相信我自己!我請媽媽放心,我內(nèi)心相信,只有自己雙手創(chuàng)造的未來,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運。
當年我們一家生活在戰(zhàn)亂、父親病故、貧窮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抬頭白云悠悠,前景一片黯愁,仰嘯問天,人情茫如風影,四方?jīng)]有回應。我唯一的信念——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
在我眼中,未來跟明天是兩回事,天命和命運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來是自己在一生各種偶然性中,不斷選擇的結(jié)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驅(qū)動力,當你把思維、想象和行動譜成樂章,在科技、人文、商業(yè)無限機會中實踐自我;知識、責任感和目標融匯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運的藍圖。
你成功追求自我,前途光明遠大,你下一階段的追求是什么?你的價值取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們活著又是為了什么?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今天依然活在悲慘、孤寂、貧病的絕望之谷,承擔社會的責任,是不是我們的義務?
我認為人最大的悲哀是無聊,患上漠不關(guān)心的冷淡癥,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鎖,在專業(yè)、行業(yè)和權(quán)力的高崗上,掌控龐大社會資源和機會,卻失去自重心,哪些沉醉在過往,滯留在今日,那些對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的借口大王,一定被社會唾棄和淘汰。
有能力的人,要為人類謀幸福,這是任務。歷史中有很多具有創(chuàng)意、有抱負的人和群體,同心合力,在追求無我中,推動社會改革進步。天地之間有一不可衡量、永恒價值的元素,只有具使命感的人才能享有的。這不是秘密,可惜,三歲小孩知道的事,不是人人做得到。回想過往,人生似夢非夢,七十年匆匆而去,那個同鄉(xiāng)看不起、瘦弱、無神的少年,一直憑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各位同學,你們活在機遇的時代,在這片充滿機會的大地上,我深信你們的成就一定比我更高、更好,能量一定比我更大,我們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們謹守正知、正行、正念,應該可以高聲回應社會:我們一生未曾不仁不義、不善不正。我盼望,為下一代建立和守望未來,是每一位長江商學院同學的承諾,讓我們一起共勉,同塑更美好的世界,世世代代能再尊嚴、自由和快樂中,活出我們民族的精彩。
勵志人物故事素材
導語:勵志,我們都應該學會的,那么你了解哪些勵志的人物呢?他們的故事你是否了解了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勵志人物故事素材,歡迎大家參考! 勵志人物故事素材篇(一) 劉普林:貧窮讓我變得更富有 走在路上,你并不一定會認識他是甲乙丙丁中的哪一位,走近他,你卻不得不承認自己內(nèi)心的感動,這就是“自強之星”...
有關(guān)勵志的人物素材小故事
有關(guān)勵志的人物素材小故事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鶴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吃瓜群眾1718 2022-10-20 · TA獲得超過2407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165 采納率:100% 幫助的人:37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有很多的名人故事都是可以用作寫作的素材的,一起來看看吧。
現(xiàn)代勵志人物素材精選
現(xiàn)代勵志人物素材有哪些,我整理了相關(guān)信息,來看一下!現(xiàn)代勵志人物素材 王文卓:“去教像我一樣的孩子”在過去一次朱雀杯陜西古箏大賽現(xiàn)場,一位父親抱著女兒上臺。他輕輕地把女兒放在椅子上,用絲帶把女兒固定好,然后扶著古箏琴架的腿,讓古箏停在女兒夠得著的高度。這一幕讓現(xiàn)場的觀眾驚呆了。...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100字左右
高中作文勵志人物素材積累(一) 物理學家安培 物理學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腦子里考慮到一個題目,就向前面一塊“黑板”走去,隨手從口袋里掏出粉筆頭,在“黑板”上演算起來。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動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題還沒有做完,他不知不覺地追隨在“黑板”的后面計算。“...
勵志人物素材摘抄100字
勵志人物素材有很多,我們可以運用到議論文中,我整理了相關(guān)信息,來看一下!勵志人物素材摘抄100字 《馬云》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chuàng)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jīng)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2022高考作文名人勵志事例素材
2、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yè)上的巨大成功。2022...
2022高考作文萬能經(jīng)典人物素材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xiāng)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臥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2022高考作文名人勵志故事 1、 松下剛剛陷入事業(yè)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
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5篇
在屢屢碰壁后,從沒有學過電影制作的孫憲平生第一次當起了導演,和同伴們邊摸索邊制作,長達400多個小時的素材每天翻來覆去地看,根據(jù)素材,劇本有了,一個...只要堅持,小人物同樣也會成就人生大奇跡。 名人勵志小故事4 蕭煌奇:你們都是我的眼睛 1976年蕭煌奇帶著先天性的白內(nèi)障出生,他來到這個世界,卻不知這個...
關(guān)于青春奮斗的名人素材精選
青春需要勵志,我們要了解一些勵志的人物,學習其精神對我們的成長很重要。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青春勵志的名人素材,供大家參閱!名人青春奮斗故事 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并...
名著中的勵志人物事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對聯(lián)引用項羽的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雪恥的歷史故事,表現(xiàn)了蒲松齡的雄心壯志,和寬闊胸懷。從此之后,蒲松齡專心讀書寫作,常常讀寫到深夜,上床后仍要拿起書看上幾頁,也有時通宵不眠...
相關(guān)評說: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名人勵志小故事 1、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xiāng)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fā)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1.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guān)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名人勵志故事(一):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于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于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忙下,最后見到了真的...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陽光正熾,這里有很多動物雜亂的腳印,便開始驅(qū)趕它們.這只羚羊快速向前跑去,把自己想象成是大角羚羊,而大角羚羊的最后一絲體力也消耗殆盡.此刻,又吃了幾口干糧.而大角羚羊又渴又餓.薩爾斌和族人看準了一只肥大的羚羊,一是...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1、畫荻教子 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典故:北宋時候,有個杰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數(shù)學天才——高斯的故事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于德國布倫茲維克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格爾恰爾德·迪德里赫先后當過護堤工、泥瓦匠和園丁,第一個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從小雙目失明,又聾又啞,她靠用手觸摸、用嘴嘗味、用鼻嗅聞,來熟悉周圍黑暗沉寂的世界.看起來那局限之大她簡直無可奈何.你怎么去教一個聽不見的人?她不會說話,你怎么知道她需要什么?她既看不見又聽不見...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兩歲便失去父親,母親貧困無依,就改嫁到長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別了慈母,到南都學舍不分晝夜地苦讀,5年中間竟沒有解開衣服好好地睡過覺.有時困倦已極,便用冷...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雙子座張柏芝 不像莫文蔚或梁詠琪有好的家世背景,還可以念大學,享受學生的青春生活,張柏芝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而老爸的黑道背景,更讓她的成長歷程受盡折磨.原來,張柏芝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因為母親三次改嫁,她與弟弟是同母...
豐滿區(qū)耐用: ______ 勵志小故事《用膝蓋行走的鋼琴家》 她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出生于韓國一個不幸的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個下肢癱瘓的傷殘軍人,曾經(jīng)為了止痛服用了10年的嗎啡,母親懷孕時根本不知道,出門旅行時服了暈車藥,所以她出生時身體嚴重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