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渤海的詩句
關于渤海的詩句 1. 描寫渤海的詩句
(六州歌頭)黃帝頌 渤海居士馮志亮(作)茫茫天宇,飆燁五千秋。
云始作,濤初涌,肇神庥。冉清幽。
黃帝萬民撫,八方倚,三種蓺,得賓助,征涿鹿,剿蚩尤。浩瀚咸歸,百姓竭誠愨,教化傳流。
俯尊及海澨,仰敬至仙丘。恩潤博施,嗣延悠。
定桑興黼,立文字,烘釜甑,辨三光。繼華夏,承大統(tǒng),辟鴻茫。
聚族昌。滂沛中原土,滋萬代,固繽芳。
龍云起,圖騰降,九州蒼。斗轉星旋垂史,頌先祖、膜拜炎黃。
沃野揚旌纛,日月照圻疆。永駐馨香!六州歌頭,一百四十三字,前后片各八平韻。
又有于平韻外兼葉仄韻者,或同部平仄互葉,或平韻同部、仄韻隨時變換,并能增強激壯聲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會之妙。要以平韻為主,仄韻為副,務使“玄黃律呂,各適物宜”耳。
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韻)。 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韻)。
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韻)。
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韻)。
茫茫:廣闊深遠,空曠。 天宇:上下四方,天空,泛指天下。
飆燁:biāo yè,迅疾燦爛。 千秋:千年時間,形容時間很長。
肇:zhào,這里指開始,初始。 庥:xiū,庇護,覆蓋。
冉:慢慢地、漸漸地、逐漸。 清幽:指秀麗而幽靜,一般多指風景。
三種蓺:蓺讀yì,出自史記“蓺五種”,意為種植五種谷物,這里用“三”是指更多的意思,古代以“三”為最多。 涿鹿:相傳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此地。
賓助:這里指其它部落及諸侯的幫助。 浩瀚:形容水勢盛大、廣闊的,這里指天下、疆土。
咸歸:全部歸服。咸意為全部、都。
竭:盡、用盡、竭力。 誠愨:愨讀què,意為誠實、謹慎,誠愨是指誠樸、忠誠、心悅誠服。
教化:這里指文明。 海澨:澨讀shì,意為水邊,海澨指大海、四海。
仙丘:指三山,為傳說中神仙所住之地。 恩潤:恩惠德澤。
博施:普施、遍施。 延悠:有眾多的、很多的延續(xù)。
黼:fǔ,古代禮服上繡的半黑半白的花紋。這里指紡織。
釜甑:甑讀zèng,陶制品,古代炊具。釜是古代一種鍋。
三光:日、月、星。 鴻茫:同鴻荒,指邊遠荒僻之地。
滂沛:雨大貌、氣勢盛大,喻指恩澤廣大。 圖騰: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志和象征。
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 膜拜:古代的拜禮。
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 沃野:肥沃的田野,這里指中華大地。
旌纛:jīngdào,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 圻疆:千里疆域,這里指整個華夏。
在廣闊深遠的大地上,展現(xiàn)著五千年的燦爛與輝煌。這片土地在混沌初開時,天剛有云,地剛有水,就得到了天神的庇護和保佑。
漸漸地這里的景色變得秀麗且幽靜。此后軒轅氏降生,撫恤萬民,八方部落依附,又教百姓種植以得發(fā)展富足,并且得到諸多部落支持,而后出兵涿鹿,征討殘暴的蚩尤。
最終四海一統(tǒng),天下歸心,百姓對軒轅心悅誠服,拜為君,號曰黃帝,從此中華文化得以創(chuàng)造延續(xù)。黃帝的恩澤廣施,直至四海邊疆、三山五岳、神仙府邸。
子孫部及天下并得以廣泛延續(xù)。 黃帝之妃嫘祖始創(chuàng)蠶桑之術,使萬民得以衣裳;黃帝之臣倉頡創(chuàng)立文字,使文化能與傳承;黃帝教導百姓燒制陶瓷以作器皿;又教導萬民識別天象以作占卜。
華夏王朝繁衍,江山大統(tǒng)延續(xù),荒所愈加開辟。這匯聚了整個華夏民族的智慧,并得以昌盛。
黃帝恩澤著廣大土地,滋養(yǎng)萬代生息,中華文化得以繽紛綻放。天賜我中華,天亦賜我中華之文化,九州大地一片祥瑞的綠色景象。
時間慢慢的過去了,一切都成為歷史,但是我們不會忘記先祖,更不會忘記我們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沃野千里飄揚勝利旗幟,日月之光普照著整個中國,在這里永遠是宇宙最燦爛的地方!!。
2. 描寫渤海的詩句有哪些
《水調歌頭·渤海賣刀劍》年代: 宋 作者: 戴翼 渤海賣刀劍,河漢洗戎兵。
千金六月一雨,萬隴稼云橫。時節(jié)可人如許,天意開祥有在,申月岳生申。
五百歲初度,千萬戶歡聲。棟梁材,霖雨手,廟堂身。
日邊褒璽已到,豈久試魚城。快上承明步武,展盡玉堂事業(yè),再使舊氈青。
公壽更天遠,鼻祖等長生。 《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年代: 唐 作者: 韓翃 少年結客散黃金,中歲連兵掃綠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漢家諸將盡傾心。行人去指徐州近,飲馬回看泗水深。
喜見明時鐘太尉,功名一似舊淮陰。 《送人之渤海》年代: 唐 作者: 貫休 國之東北角,有國每朝天。
海力浸不盡,夷風常宛然。山藏羅剎宅,水雜巨鰲涎。
好去吳鄉(xiāng)子,歸來莫隔年。 《秋宿青龍禪閣》年代: 唐 作者: 李洞 前山不可望,暮色漸沉規(guī)。
日轉須彌北,蟾來渤海西。風鈴亂僧語,霜枿欠猿啼。
閣外千家月,分明見里迷。 《暮春聯(lián)句九首》年代: 宋 作者: 許月卿 寸心元有雨,八面更當風。
精衛(wèi)海能涸,杜鵑天可通。君臣知有義,褒貶豈無公。
一展霹靂手,九吞云夢胸。狂瀾障川外,砥柱橫流中。
曷不身伊尹,空教口晦翁。主憂臣不辱,世亂孰為忠。
白日青天共,潢池渤海訌。居家移官理,憂國愿年豐。
今古心符節(jié),乾坤理勘同。普能知道大,院不慮途窮。
3. 關于馮志亮先生詩詞介紹,渤海詩詞集收錄的詩詞
(虞美人)又到清秋 作者:馮志亮(渤海居士) 凌花剪暮藤枝老, 春去秋來擾。
昔顏如雨已清蕭, 又嘆風吹孤葉落林梢。 西園依舊塵傾盞, 濁霧琴簫染。
亦曾凝望月幽彎, 可曉伊人垂淚盼君還? 虞美人是唐教坊曲。《碧雞漫志》卷四:“《脞說》稱起于項籍‘虞兮’之歌。
予謂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當時,非也。”又稱:“舊曲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屬‘中呂宮’,近世又轉入‘黃鐘宮’。”
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五十六字者為定格,五十八字者為變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韻)。 被寒霜催落的片片花瓣把夕陽的余光剪斷,樹枝和青藤都已干枯,又是一個秋天到了。
我昔日的容顏就像秋雨一樣越發(fā)蕭條憔悴,又開始和從前一樣嘆息這陣陣涼風把樹上僅有的幾片孤獨的葉子也給吹落了。 庭院還是當時你在的樣子絲毫沒有改變,只是塵埃已經落滿了酒杯,當年的琴和簫都已顯得陳舊。
此時此刻你也和我一樣在深夜凝視著凄涼不圓的月亮么?你可知道我每到此時都在這里落下思念的淚水期盼你的歸來么? 馮志亮先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信徒,對于中醫(yī)推拿,甚至催眠術都有比較細致的研究。并熱衷于研究文學歷史,喜好詩詞,被譽為“當代著名古體網絡詩人”。
著有渤海詩詞集,共收錄了馮先生所創(chuàng)的古體詩和長短句共三百余首。
4. 關于海的詩句和名言
1.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3.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4.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5.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6.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白居易《長恨歌》
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8.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 漢 · 漢樂府《長歌行》
9.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 魏晉 · 曹操《短歌行》
10.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 唐 · 李白《關山月》
11. 對于大海來說,陸地是可愛的,對于海岸來說,大海是可愛的。——拉科姆
12. 古老的大海是一片灰白而憂郁的原野。——布賴恩特
13. 大海再寬廣也要連著陸地。——哥爾斯密
14. 大海能沖刷掉人類的污垢。——歐里庇得斯
15. 大海把被它們分割的地區(qū)又連接起來。——蒲松齡
5. 關于大海的古詩及講解
觀滄海 [魏晉]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
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xiàn)較早的名作之一。 解說 《觀滄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
《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
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
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郁郁蔥蔥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注釋 (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現(xiàn)在河北昌黎。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動蕩的樣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
峙,挺立。 (8)蕭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9)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陽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漢:銀河。 (13)幸:慶幸。
(14)甚:極其。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
幸,慶幸。至,極點。
(17)詠:歌吟 (18)詠志:即表達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詠志:以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最后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是為了配樂歌唱而加上去的。 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二首。
詩詞鑒賞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
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
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
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
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6. 關于大海的古詩還有那些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 張九齡
2.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唐 錢起
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
4.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唐 岑參
5.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唐 岑參
6. 水何澹澹,山島聳峙。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曹操《觀滄海》
大 海[詩一首] 我躑躅來到海邊 身后留下腳印淺淺 我默默地凝望你 感受著大海博大的胸懷 大海也無語地關注著我 給我力量,給我信念 大海冷漠 因為激情在燃燒 大海沉默 因為心在咆哮 大海孤獨 為了給我熱鬧 大海痛苦 為了讓我微笑 拂面的微風是你耳畔的細語 和煦的陽光是你溫情的雙眼 我無言 你無語 人海兩重天 你不屬于我 我不擁有你 一切盡在回眸間 我悄然離去 沙灘無垠 了無牽掛 大海啊 我在你眼里 你在我心中 【步出夏門行】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幸甚至哉。歌以言志。 【和劉西曹望海臺詩】謝朓 滄波不可望。望極與天平。往往孤山映。處處春云生。差池遠雁沒。颯沓群鳧驚。囂塵及簿領。棄舍出重城。臨川徒可羨。結網庶時營。 【秋晨羈怨望海思歸詩】沈約 分空臨澥霧。披遠望滄流。八桂曖如畫。三桑眇若浮。煙極希丹水。月遠望青丘。 【望海詩】祖珽 登高臨巨壑。不知千萬里。云島相接連。風潮無極已。時看遠鴻度。乍見驚鷗起。無待送將歸。自然傷客子。 【望海詩】隋煬帝楊廣 碧海雖欣矚。金臺空有聞。遠水翻如岸。遙山倒(文苑作到。)似云。斷濤還共合。連浪或時分。馴鷗舊可狎。卉木足為群。方知小姑射。誰復語臨汾。 【奉和望海詩】 虞世基 清蹕臨溟漲。巨海望滔滔。十洲云霧遠。三山波浪高。長瀾疑浴日。連島類奔濤。神游藐姑射。睿藻冠風騷。徒然雖觀海。何以效涓毫。 【春日望海】李世民 披襟眺滄海,憑軾玩春芳。 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 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斷行。 懷卑運深廣,持滿守靈長。 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 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 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圖王。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楊師道 春山臨渤海,征旅輟晨裝。 回瞰盧龍塞,斜瞻肅慎鄉(xiāng)。 洪波回地軸,孤嶼映云光。 落日驚濤上,浮天駭浪長。 仙臺隱螭駕,水府泛黿梁。 碣石朝煙滅,之罘歸雁翔。 北巡非漢后,東幸異秦皇。 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場。 龍擊驅遼水,鵬飛出帶方。 將舉青丘繳,安訪白霓裳。 【奉和春日望海】許敬宗 韓夷愆奉贐,憑險亂天常。 乃神弘廟略,橫海剪吞航。 電野清玄菟,騰笳振白狼。 連云飛巨艦,編石架浮梁。 周游臨大壑,降望極遐荒。 桃門通山抃,蓬渚降霓裳。 驚濤含蜃闕,駭浪掩晨光。 青丘絢春組,丹谷耀華桑。 長驅七萃卒,成功百戰(zhàn)場。 俄且旋戎路,飲至肅巖廊。 【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王維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xiāng)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劉長卿 朐山壓海口,永望開禪宮。 元氣遠相合,太陽生其中。 豁然萬里馀,獨為百川雄。 白波走雷電,黑霧藏魚龍。 變化非一狀,晴明分眾容。 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 蓬島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偶聞真僧言,甚與靜者同。 幽意頗相愜,賞心殊未窮。 花間午時梵,云外春山鐘。 誰念遽成別,自憐歸所從。 他時相憶處,惆悵西南峰。 【雨中望海上,懷郁林觀中道侶】錢起 山觀海頭雨,懸沫動煙樹。 只疑蒼茫里,郁島欲飛去。 大塊怒天吳,驚潮蕩云路。 群真儼盈想,一葦不可渡。 惆悵赤城期,愿假輕鴻馭。 【登石城戍望海寄諸暨嚴少府】皇甫冉 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 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 詎能知遠近,徒見蕩煙霄。 即此滄洲路,嗟君久折腰。
7. 描寫渤海的作文
五一放假了,我去大連旅游,經過了一覽無際的渤海。
我和爸爸上了船,五分鐘后,船緩緩地動了,慢慢悠悠的離開了港口。
我走上甲板,聞見一股淡淡的魚腥味。我向海面望去,真是“無風不起浪”,現(xiàn)在沒有一點風,海面上也風平浪靜,沒有一點浪的痕跡,船平靜的航行在海面上。
我走到船尾,看見幾只海鷗在船尾上空徘徊,它們應該是在等待被螺旋槳卷上來的小魚吧,我拿起面包渣喂它們,它們開始還很懼怕,過了一會,便飛到我找手啄食來了,啄的我癢癢的。我望了望四周,在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條線,聽爸爸說,那叫“地平線”,那線上有無數(shù)的船只來來往。我趴在船邊的護欄上,低著頭往下看。藍天的顏色把海水映成了淺藍色的,美麗極了。
太陽漸漸的落下了。這時的海水變綠了。太陽只剩半個了,朝霞映在海面上,讓我想起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句詩句。
天越來越暗,海水逐漸的由黃變紅。太陽走完了他一天的路程,海水黑了下來。這時候,起風了,冰涼的海風吹著我,感覺涼絲絲的。海上也起浪了,浪上映著燈光,在黑色的水面上若隱若現(xiàn)。
突然,船停了,眼前閃出了各種各樣的燈光,原來,大連到了。
描寫渤海的詩句?
8、少遲獸猘渤海盜,當復蚊浮高陽徙。——出自方岳《次韻徐宰雪句》9、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出自蘇軾《送喬仝寄賀君六首》10、循良渤海遂,平理潁川霸。——出自李昴英《送廣帥趙平齋當選暨解印趨朝》11、念昔渤海時,南皮戲清沚。——出自南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阮瑀》...
贊美渤海的詩句
大海[詩一首] 我躑躅來到海邊 身后留下腳印淺淺 我默默地凝望你 感受著大海博大的胸懷 大海也無語地關注著我 給我力量,給我信念 大海冷漠 因為激情在燃燒 大海沉默 因為心在咆哮 大海孤獨 為了給我熱鬧 大海痛苦 為了讓我微笑 拂面的微風是你耳畔的細語 和煦的陽光是你溫情的雙眼 我無言 你無語 人海兩重天 ...
渤海的詩詞渤海的詩詞是什么
渤海的詩詞有:《送人之渤海》《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渤海的詩詞有:《題渤海高夫人行實》《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注音是:ㄅㄛ_ㄏㄞˇ。詞性是:名詞。拼音是:bóhǎi。結構是:渤(左右結構)海(左右結構)。渤海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
關于海的美好詩句
1、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唐.王之渙《登鸛雀樓》2、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唐.李白《行路難》3、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唐.王維《使至塞上》4、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
帶“渤”的詩句大全
“渤”開頭的五言詩句 1、渤海三千里,泥沙幾萬重。——出自唐·駱賓王《浮槎》2、渤澥流東鄙,天臺壓屬城。——出自唐·薛能《送浙東王大夫》3、渤海賣刀劍,河漢洗戎兵。——出自宋·戴翼《水調歌頭》4、渤澥東南界,西北倚昆侖。——出自宋·程珌《水調歌頭》5、渤海人無事,荊州客獨安。——...
描寫大海的詩句
2. 天涯共此時:即便身處海角天涯,人們也能共同欣賞這輪明月。詩句表達了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有著共同的情懷和美感。詩句四:無邊渤海寬,天高任鳥飛。解釋:1. 無邊渤海寬:描繪了大海的遼闊無邊,展現(xiàn)出大海的壯闊。2. 天高任鳥飛:借助天空的廣闊來比喻大海的遼闊自由,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境界的...
浪淘沙 北代河詩句
5、秦皇島:三面環(huán)海,是渤海灣一個不凍良港,現(xiàn)已設為市,相傳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6、汪:指水勢大,深且闊。7、誰邊:何處,哪里。8、往事:過去的事,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東征烏桓古代部族名、經過碣石山時寫下《觀滄海》一詩之事。9、越:越過。10、千年:...
曹操《觀滄海》原詩翻譯及賞析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注釋 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得勝回師時經過此地。3.滄:通“蒼”,青綠色。4.海:渤海。5.何:多么。6.澹澹(dàn dàn...
觀滄海詩句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在北征烏桓時,面對著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詩歌一開始就點明了觀海的地點和方向,“東臨碣石”,即面對著渤海,...
觀滄海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該詩中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于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于地質變動,沉于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蕩狀...
相關評說: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請看清朝道光皇帝的一首《姜女祠》: 當年抗節(jié)塞門風, 凄慘孤芳付海東. 一點靈犀通冥漠, 想也他合兩心同. 這首詩雖然描寫了孟姜女喪夫的悲慘身世,也表現(xiàn)出一種同情心,然而,作者卻用浪漫的手法想像孟姜女與丈夫到“冥漠”的仙境...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 曾經:曾經歷過.曾,副詞.經,經歷. 滄海:古人通稱渤海為滄海. 除卻:除了...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浪淘沙一首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被白居易稱作“詩豪”.他的許多作品,立意新穎,思想深刻;七言絕句受到民歌的啟發(fā),寫得明快清...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1、別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別董大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高...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出處: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滄海:古人通稱渤海為滄海. 除卻:除了.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隱喻愛情之...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Y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 原來的碣石山在現(xiàn)在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著渤海.水何澹澹六句“水何澹澹,...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離 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在經歷了大海的浩瀚,在沒有別的水可以讓我感到同樣的心境. 在...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 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滿,詞中多為愛情的歌頌,離別相思與傷春悲秋的嘆息雖時有流...
順河回族區(qū)開槽: ______ 全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