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誠信的文言文 關于誠信的名言文言文
一、南宋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
1、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譯文
陳太丘跟一個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
那人便發(fā)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二、戰(zhàn)國韓非子《曾子殺彘》
1、原文
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還,顧反,為女殺彘(豬)。”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譯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xiàn)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xiàn)實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三、南宋劉義慶《急不相棄》
1、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2、譯文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么可為難的。" 一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
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jīng)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哪里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于是就繼續(xù)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yōu)劣。
四、明代劉基《濟陽之賈》
1、原文
濟陽之賈人,渡河南亡其舟,棲于浮直之上,號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
淦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淦者日:“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日:“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日:“盍救諸?”漁者日:“是許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
2、譯文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來。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于是他們站在旁邊袖手旁觀,商人淹死了。
五、南宋范曄《范式字巨卿》
1、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2、譯文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成為眾多求學者之一,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返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二年后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約好了日期。
后來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范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jīng)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認真地相信他嗎?
張劭回答:范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范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翻譯: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成為眾多求學者之一,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返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二年后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約好了日期。后來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范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jīng)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認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范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范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曾子殺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還,顧反,為女殺彘(豬)。”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曾子殺豬>>
有關誠信的文言文
忠心如衣,誠信如裳,若有遠人,以誠相待。善行出于本心,名望不虛作,實則益人,更益己。言出必信,行必忠正,以誠待人,非但利人,更利己。以真為本,精誠至極,非真非誠,難以動人。內外相映,言行一致,為誠信之人。人失誠信,則名不顯達,百慮皆輸于一忘,百巧皆敗于一誠。助人需誠心...
關于誠信的文言文
1、《禮記-大學-修身》戰(zhàn)國黑翟: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譯文:意志不堅強,智慧就不會有境界,說話不誠信,做事就不會有好結果。2、戰(zhàn)國子思《禮記-中庸》: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譯文:天下只有最誠信的人和事能感化萬物。3、《酬崔五郎中》唐代李白: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譯文:...
文言文里做人要有誠信
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3、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與朋友交,言而...
關于誠信文言文
關于誠信的文言文,答案如下:誠信者,人之本也。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君子信而可親,信重于泰山。始終不移其誠,為貴人也。誠信之道,貫穿古今,至為重要。以下是對誠信相關文言文的 1. 誠信為人之根本:誠信是做人的基石。在任何時代,無論社會如何變遷,誠信始終被視為人的基本品質。一個人若失去...
關于誠信的文言文有哪些?
關于誠信的文言文如下:1、殺豬示信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
告訴我們要誠信的文言文
關于誠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之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 衛(wèi)鞅曰:“法之不...
關于誠信的文言文有哪些?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jù),做事有...
用文言文的描寫誠信的句子
1. 古文里關于誠信的名句 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 言顧行,行顧言。 ——《禮記》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禮記》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記》 言必行,行必果。 ——《墨子》 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茍》 失信不立。 ——《左傳...
誠實用文言文怎么說
可是說話不算數(shù),說話就是不講誠信;下了命令不去服從,說明命令是沒有誠信的.不講誠信的話,沒有誠信的命令,對于上級來說是敗壞品德,對于下級來說可能危及自身,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時候,講究道德的人也是不做的.。 3. 晏子誠實的文言文翻譯 折沖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zhàn)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 為了...
關于誠信的名言文言文?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篇》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后漢書·列傳·光武十王列傳》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說林訓》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左傳·僖公·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
相關評說:
龍口市螺栓: ______ .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 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暢泉,晉朝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頤,宋朝 .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 言忠信,行篤敬. --論語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賽羅,古羅馬政治家 誠實最好的政策. --弗蘭克林 希望對你有用~~
龍口市螺栓: ______ 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
龍口市螺栓: ______ 商鞅立木取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之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龍口市螺栓: ______ 1.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龍口市螺栓: ______ 1.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龍口市螺栓: ______[答案] 誠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龍口市螺栓: ______ .內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以信接人,天下信之--暢泉,晉朝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宋朝.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楊簡,宋朝言忠信,行篤...
龍口市螺栓: ______ 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①還,顧反②,為女殺彘③."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④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龍口市螺栓: ______ 一諾千金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一言九鼎 信,國之寶也,民之庇也
龍口市螺栓: ______ 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3、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