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見過鼻行獸 誰有鼻行獸的資料?
這類動物最早是在一名叫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的德國詩人在他的詩中寫到了一種‘用鼻子走路的動物’,這件事情是真的。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正確的譯法應該是摩爾根斯坦,Christian Morgenstern, 1871-1914)是德國的一個打油詩詩人,他在1905年創(chuàng)作了一首名為Das Nasobem(The Nasobame)的詩。因為我不懂德文,這里附上這首詩的英文譯文: Along on its proboscis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accompanied by its young one. It is not found in Brehm It is not found in Meyer Nor in the Brockhaus anywhere. ’Twas only through my lyre we know it had been there. Thenceforth on its probosces (above I’ve said the same) accompanied by its offspring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很明顯,這只是一首詼諧式的打油詩,這種名叫nasobame的動物完全是詩人的編造。不過,摩根茨坦的詩因為通俗幽默,在德國一度十分流行,很多德國人都可以背出幾首,所以這種想象中的動物形象后來竟被一些人信以為真,也是有可能的。 可能正是利用了這種心理,1957年,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一位動物學教授Gerolf Steiner化名為Dr. Harald Stümpke,在德國出版了一本名為Bau und Leben der Rhinogradentia的書。為了使人相信確有Dr. Harald Stümpke其人,還裝模作樣地用真名為這本書寫了后記。在這本書中,Gerolf Steiner煞有介事地編造了Rhinogradentia這個“學名”來為這類動物命名(可以翻譯成“鼻行目”或“鼻行類”),把它放在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里作為一目,和靈長目、食肉目之類并列,并劃分為“14科193種”,一一給以命名和分類學上的詳細描述,還配了黑白線條圖,這倒頗增加了它的蠱惑性。祝大星那篇文章的東西,比如“挪威人在1941年首次發(fā)現(xiàn)”(而且這個挪威人還是從日本人的集中營里跑出來的)、“哈伊艾愛群島(Hi-Yi-Yi Is.)”、 “1950年代被美國人的核彈炸沉”(那個挪威人也便和他發(fā)現(xiàn)的鼻行動物一同遇難了)之類就全部來自于這本荒誕不經(jīng)的偽“專著”。 此書于1967年由Leigh Chadwick譯為英文,由自然歷史出版社(Natural History Press)出版,題為The Snouters: Form and Life of the Rhinogrades,又給這種想象中的動物起了snouter這個諢名。此書以后又譯為日文等,成為全球性的科學謊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google搜搜Rhinogradentia或snouter等詞,了解更詳細的情況。如果你懂德文就更好了,因為這個謊言本來就是德國人編的,德語的介紹網(wǎng)頁比英語的更多。)
第一次聽說,沒見過
這個真的不知道。
誰見過鼻行獸
鼻行獸是一個著名的科學玩笑,是一個編造出來的物種,下面有網(wǎng)上關于這個有趣的騙局的敘述:這類動物最早是在一名叫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的德國詩人在他的詩中寫到了一種‘用鼻子走路的動物’,這件事情是真的。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正確的譯法應該是摩爾根斯坦,Christian Morgenstern, 1871-1914)是德國...
探秘奇特的鼻行動物
鼻行動物的發(fā)現(xiàn) 鼻行動物棲息于南太平洋的哈伊艾愛群島,該島遍生熱帶植物,分布著許多特異的生物群落。1941年,瑞典人諭姆維斯特登上哈伊艾愛群島,在島上他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從未見過和聽說過的怪物,它們頭朝下用鼻子走路。他的這一發(fā)現(xiàn)轟動了科學界。不久后國際生物考察團來到此島,專門考察這些怪物。在...
有一只腳的動物嗎?
有,在1930年左右在太平洋的一個孤島上人們發(fā)現(xiàn)一種沒有四肢,只有一個鼻子的動物,它靠鼻子走路(跳),鼻子是它唯一工具,它們被稱為鼻行獸,個體數(shù)量極少,遺憾的是,這座小島在1942年二戰(zhàn)中被毀于戰(zhàn)火,小島從世界上消失了,鼻行獸也遺憾的滅絕了......
幫我做個鼻行獸的調查,你們覺得這個鼻行獸是真是假!順便寫出為什么!謝謝...
在這本書中,Gerolf Steiner化名為Dr. Harald Stümpke,為鼻行動物編造了Rhinogradentia這個“學名”(可以翻譯成“鼻行動物目”或“鼻行獸”),把它放在哺乳動物家族里,作為一個“新目”,并劃分出“14科189種”。這本書做的十分精致,Gerolf Steine教授充分發(fā)揮了身為生物學家的知識和才華,詳...
大部分動物都是正著走的,螃蟹是歇著走的,什么動物是倒著走的?_百度知...
頭朝下,用4個鼻子走路. 在島上,科學家共發(fā)現(xiàn)14科189種鼻行獸.遺憾的是,1957年美國在南太平洋進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試驗讓群島沉入海中了,整個鼻行類也隨之消失了.從1941年發(fā)現(xiàn)到1957年滅絕,鼻行動物展現(xiàn)在人類眼前僅僅只有短短16年,連一個活標本也沒留下.所幸的是,動物學家哈拉爾特·施頓普凱留...
相關評說: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除鯨等少數(shù)動物外,哺乳動物一般都是有4條腿,靠這4條腿奔跑覓食,逃避敵害.可是想不到世界上竟還有一類不用腿走路卻用鼻子步行,大頭朝下面尾巴朝天的怪物,在動物學上把它們叫做“鼻行動物”. 鼻行動物棲息于南太平洋的一群古...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鼻行動物.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形態(tài)如此奇特,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就是“鼻行類動物”.如今這種奇異的動物早已因人類的過錯而滅絕,我們只能從早年科學家的記述中去一睹它們的“尊容” 鼻行動物的故鄉(xiāng)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奇形怪狀遠遠超出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群另類的精靈在動物分類學上被稱為“鼻行類動物”. 另外,在海洋深處還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怪異動物.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有,在某個島上,后因西方國家在島上進行核試驗導致其滅絕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鴨嘴獸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有,在1930年左右在太平洋的一個孤島上人們發(fā)現(xiàn)一種沒有四肢,只有一個鼻子的動物,它靠鼻子走路(跳),鼻子是它唯一工具,它們被稱為鼻行獸,個體數(shù)量極少,遺憾的是,這座小島在1942年二戰(zhàn)中被毀于戰(zhàn)火,小島從世界上消失了,鼻行獸也遺憾的滅絕了....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有,在1930年左右在太平洋的一個孤島上人們發(fā)現(xiàn)一種沒有四肢,只有一個鼻子的動物,它靠鼻子走路(跳),鼻子是它唯一工具,它們被稱為鼻行獸,個體數(shù)量極少,遺憾的是,這座小島在1942年二戰(zhàn)中被毀于戰(zhàn)火,小島從世界上消失了,鼻行獸也遺憾的滅絕了....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類動物是胎生哺乳動物,僅就目前所知,它們擁有一個很大的家族,共有14科189種,在生物進化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它們的祖先很可能是一些食蟲類動物,在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鼻行類動物的最大特征是它們的鼻子構造極為特殊,有的種類只有...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形態(tài)如此奇特,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就是“鼻行類動物”.如今這種奇異的動物早已因人類的過錯而滅絕,我們只能從早年科學家的記...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蝸牛
新會區(qū)基圓: ______ 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奇形怪狀遠遠超出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群另類的精靈在動物分類學上被稱為“鼻行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