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太原有什么歷史名人 山西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郭淮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東漢末年,郭淮被舉為孝廉,先后任平原郡府丞、五官中郎將門下賊曹、丞相兵曹議令史、征西將軍司馬。

    征西將軍夏侯淵戰(zhàn)死時,郭淮收集殘兵,與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得以穩(wěn)定局勢。曹魏建立后,獲封關(guān)內(nèi)侯,又任鎮(zhèn)西長史。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多立戰(zhàn)功。

    正始元年(240年),擊退姜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嘉平二年(250年),升任車騎將軍,進封陽曲侯。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追贈大將軍,謚號“貞”。

    2、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jīng)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fù)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quán)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dān)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后,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fù)。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dān)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

    用于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fù)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于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xù)的重要支柱。久視元年(700年),拜內(nèi)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中宗復(fù)位后,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3、王昌齡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xùn)|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nóng)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dān)任博學(xué)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4、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5、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

    《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xué)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chuàng)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fēng)云會》。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太原



    1、閻錫山:清末民國時期重要政治、軍事人物,晉系軍閥的首領(lǐng)。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百川、伯川,號龍池,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人。日本陸軍士官學(xué)校第六期畢業(yè)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協(xié)軍校,中國同盟會會員。

    2、衛(wèi)青:字仲卿,河?xùn)|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wèi)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wèi)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zhàn)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zhàn)七捷,收復(fù)河朔、河套地區(qū),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wèi)青善于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用兵敢于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3、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循吏。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yè),全力耕作土地。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xué)士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4、霍去病:河?xùn)|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西漢名將、杰出的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wèi)青的外甥,善于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于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戰(zhàn)。

    十七歲初次征戰(zhàn)即率領(lǐng)八百驍騎深入敵境數(shù)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zhàn)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zhàn)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5、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國苦陘(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頗,戰(zhàn)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長平之戰(zhàn)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國軍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閻錫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衛(wèi)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于成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霍去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廉頗



    姬虞(前?-前?),史稱唐叔虞,周武王姬發(fā)幼子,周成王之弟。成王時,唐(今山西翼城西)人作亂,周公平亂,把唐封給他,并賜予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允許他在戎狄間立國。后其子燮父,徙居晉水旁,改稱晉侯,為晉國的始祖。

    廉頗(前?-前?),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戰(zhàn)國時趙國將領(lǐng),以勇敢善戰(zhàn)聞名于諸侯。

    天下王氏出太原。始祖太子晉,約生于公元前 565年,乃周靈王太子,本姓姬,名晉,字子喬,為黃帝第42世后人,曾避居太原。

    秦有上卿郝晏,相傳是子期的后裔,其孫郝瑗,任太原守,世居太原。
    西漢時以廉潔知名的郝子廉,太原人。
    東漢有郝絮,太原人,好危言高論。
    三國時魏有將軍郝昭,亦為太原人等等。
    隋、唐至宋、元時,郝姓人開始向今山東、四川、江蘇、浙江、河南等地發(fā)、分布。

    介子推 春秋時晉國人,晉公子重耳因家事內(nèi)爭,在出亡途中饑餓難行,無處覓食,從臣介子推曾割自己股熬湯奉君解饑。在外流亡19年后,重耳于公元636年返回晉國,即侯位晉文公。介子推隱居后,晉文公曾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介不出,母子相抱被燒死。過人為紀念介子推,每年清明節(jié)前二日不舉火,進冷餐。寒食節(jié)風(fēng)俗流傳至今。

    祁奚(公元前620-公元前532年)。字黃羊,大約生存于晉靈公至平公時代。春秋時晉國大夫,任中軍尉。公元前570年,請求告老,推薦了他的仇人解狐接替他的職務(wù)。不料,未及任命,解狐便猝然去世。祁奚又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當(dāng)時人稱“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后世也把他奉為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的楷模。閻名村北有祁奚父子墓。

    王允(137——192年),字子師,東漢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他出身于名門旺族的官僚家庭,飽受封建教育,從小好大節(jié),習(xí)經(jīng)傳,練騎射,立志報國,被同郡人介休郭泰譽之為“王佐才也”。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即位,任為司徒,后與呂布

    密謀誅殺董卓,不久,為董卓部將李榷、郭汜所殺。故里修善村有王允衣冠冢,供后人憑吊。戲劇《鳳儀亭》即由他的故事敷演而成。

    常惠,西漢并州太原人。生卒年不詳,是活躍在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動家。隨蘇武到達匈奴后,分而治之,拘遣蘇武于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牧羊,囚笞常惠于官府牢獄,以繁重的苦役折磨他。直至漢昭帝繼位,匈奴與漢重新和好,匈奴單于才將不辱使命,十九載如一日的蘇武和常惠釋放,厚待以禮,送回漢朝。

    王昶《三國志•王昶傳》曰:“王昶字文舒,太原也。”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為魏王,明年,曹丕立為魏太子。曹丕為太子,王昶為太子文學(xué),遷中庶子。曹丕稱帝,王昶徙散騎侍郎,為洛陽典農(nóng),遷兗州刺史;曹睿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釐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fēng),而望治化復(fù)興,不可得也。乃著治論,略依古制而合于時務(wù)者二十余篇,又著兵書十余篇,言奇正之用,青龍年間奏之。

    孫楚(約218—293),西晉文學(xué)家,字子荊,太原中都(山西平遙縣)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孫資任魏驃騎將軍,父孫宏為南陽太守。孫楚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少欲隱居。四十余歲始作參鎮(zhèn)東軍事,后選衛(wèi)將軍司馬,官至馮翊太守。能詩賦,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孫馮翊集》,有賦十六篇,多半屬于詠物;雜文二十五篇,有對孔子的頌,有對管仲、樂毅、白起、韓信等人的贊。有詩,但僅存六首,其中《除婦服詩》,非常感人。《征西官屬送于陟陽候作詩》一篇,為孫楚名作,曾屢被鍾嶸、沈約等大批評家所稱引,被譽為“子荊零雨之章”,即指此詩“晨風(fēng)飄歧路,零雨被秋草”開始二句。

    孫盛(308-379),字安國,晉代太原中都(今平遙)人。西晉文學(xué)家孫楚之孫。父孫恂,潁川太守。孫盛十歲隨家族渡江,客居江東。著有《魏氏春秋》廿卷,《晉陽秋》卅二卷,文集十卷。世評《晉陽秋》為"良史","詞直而理正"。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對其見解深為敬重。當(dāng)某事需評議時,往往以"孫盛論曰"引其原說,表示贊同。關(guān)于三國時史事即有數(shù)處。

    孫綽(314—371),字興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縣)人。東晉著名玄言詩人。隱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性好山水,博學(xué)多才,有隱逸之志,游放十余年,作《遂初賦》以表達自己的情趣。后被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參軍,并補章安令。不久又征詔為太學(xué)博士,升為尚書郎。之后歷任建威長史,右軍長史、永嘉太守、散騎常侍領(lǐng)著作郎等職。官至延尉卿。明人輯有《孫廷尉集》。

    溫嶠 (288——329),東晉太原祁縣(今祁縣)人。初在并州為劉琨謀主,抵抗劉聰、石敦等異族侵略。明帝即位后,任中書令,很受朝士推崇。王敦專制朝政,他與庾亮平定蘇竣、祖約之亂。不久病故于武昌。會善村舊有“溫嶠故里”、“溫嶠絕裾處”兩座石牌坊。元代大戲劇家關(guān)漢卿根據(jù)溫嶠軼事,寫成雜劇《玉鏡臺》。
    祝英臺:東晉會稽上虞人(祖籍山西太原),小字九娘。女扮男裝,與會稽梁山伯同游學(xué)三年。后梁山伯知其為女兒身,欲娶為妻,而英臺已許配他人,遂郁悒而終。次年,英臺出嫁過山伯墓,其臨墓慟哭,墓地忽裂,遂與山伯同穴。宰相謝安上奏朝廷,封為義婦冢。

    王尊業(yè),生年不詳,卒于北魏武泰元年(528年)。祖籍太原(今太原市南),北魏著名文史學(xué)家。
    王尊業(yè)的祖父王慧龍,北魏時曾任龍驤將軍,父親任北魏中書令。出生于封建官僚之家的王尊業(yè),從小受儒家傳統(tǒng)教育,成年后以儀表清秀,擅長經(jīng)史而聞名。他在朝中初任著作佐郎,與司徒左長史、史學(xué)家崔鴻同修《起居著》。王尊業(yè)以文才譽滿京城,應(yīng)詔作《試殿伺宴詩》。王尊業(yè)在朝中名望很高,與中書令袁翻、尚書王誦共同指令黃門郎,被時人譽稱“三哲”。

    王僧辯(?—— 555),南朝梁將領(lǐng)。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人。

    溫大雅(約572年——629年),字彥弘,唐初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家,其父溫君悠,北齊時即步入宦海,任文林館學(xué)士。入隋為泗州司馬,大業(yè)末謝病離任返歸原籍。在其父的教誨下,大雅并其兩個弟弟大臨(即溫彥博)、大有,自小飽讀經(jīng)史,及至長大成人,都以學(xué)識淵博、品行高尚、能文善寫而稱著。

    溫彥博,字大臨,生于北周建德二年( 573年),卒于唐貞觀十一年( 635年),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

    武士彟(577——635),唐朝大臣。武則天的父親。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

    王度 (585?——625年?),原籍太原祁縣(今祁縣)人,后遷絳州龍門(今河津縣),唐初著名小說家。

    武則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huo的女兒,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權(quán)術(shù)。

    王皇后(628?——655年),并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羅山令王仁佑的女兒,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狄仁杰(630-700),唐朝名相,太原狄村人。一生剛直不阿,政績頗豐,是武則天晚年最敬信的大臣,后世稱其為“狄梁公”。

    王翰(?-?),唐朝詩人,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涼州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為后人廣為傳誦。

    王之渙(688-742),唐朝詩人,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后遷居絳縣。其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登顴雀樓》最為人稱頌。

    王昌齡(698-約756),唐朝詩人,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所寫邊塞軍旅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

    王維(701-761),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盛唐時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與李白、杜甫并稱唐代三大詩人。16歲時寫下“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的千古名句。
    白居易生前,作文、寫詩署名時常常自稱為太原白居易。就是在朋友之間,也都稱之為"太原白公"。曾經(jīng)為太原白氏寫過傳記《太原白氏家狀二道》,其中提到了自己家族和名城太原的關(guān)系:白氏遠祖是秦朝名將白起,歷史上秦趙長平之戰(zhàn)中,他利用反間計,打敗趙國,坑殺四十萬趙卒。因為有大功于秦,被封為武安君。后來受人誣陷,賜死于杜郵。秦始皇醒悟過來,非常后悔,念其大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其子孫遂為太原人。天下白氏出太原,由此而來。

    白行簡(775——826年),字知退,大詩人白居易的弟弟。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客。
    關(guān)于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云生于德宗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干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李存勖(885~926) 中國后唐開國皇帝,軍事統(tǒng)帥。出生于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沙陀部人。唐河?xùn)|晉王李克用之子。善騎射,少時隨父出征凱旋,唐昭宗授檢校司空、隰州刺史。后梁開平二年(908),襲晉王位。

    石敬瑭(892-942),五代時后晉建立者,太原人。

    劉知遠(895-948),五代時后漢建立者,太原人。開運四年(947),稱帝于晉陽(今太原西南)。

    劉崇(895-954),五代十國時北漢建立者,太原人。

    王全斌,生于五代梁太祖開平二年( 908年),卒于宋太祖開寶九年( 976年),并州太原(分屬山西)人,是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將領(lǐng)。先后在后唐、后晉、后周任職。在宋初統(tǒng)一中國的過程中作出了貢獻。

    慕容延釗,字化龍,生于五代后梁開平二年( 908年)或貞明二年( 916年),卒于北宋乾德元年( 964年),太原(分屬山西)人,北宋初軍事將領(lǐng)。

    王溥(922-982),五代后周和北宋大臣字齊物。后漢乾佑進士,后周太祖時官中書郎,平章事。世宗時為參知樞密院事。恭帝時,加右仆射。北宋初,任宰相,進位司空。一生好學(xué),有藏書萬余卷,著《唐會要》100卷,《五代會要》30卷,開史學(xué)“會要”體例之始。

    郭守文(935~989),字國華,并州太原人。太祖建隆初為西頭供奉官。歷官西上閣門使、武州團練使。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拜宣徽北院使。端拱初,改南院使、鎮(zhèn)州路都部署。又為北面行營都部署兼鎮(zhèn)定、高陽陰雨路排陣使。端拱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見《小畜集》卷二八《郭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五九有傳。

    楊業(yè)(?-986),北宋將領(lǐng),太原人。是廣為傳誦的“楊家將”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

    呼延贊(?-1000年),并州太原人,是北宋有膽有勇、性格剛強的著名武將。

    楊延昭( 958——1014),北宋將領(lǐng)。本名延朗,楊業(yè)子,稱楊六郎。

    寇準(961-1023)字平仲,華州(今陜西渭南)人。另有一說是并州榆次人

    楊文廣(?——1074),字仲容,太原人,楊業(yè)之孫,楊延昭之子。

    米芾(1051-1107),北宋書畫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并稱宋四家。

    郭文振 金朝太原人,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進士,官至遼州(山西樂平、昔陽)刺史、中都(北京)副留守。興定四年(1220)三月,金宣宗封文振晉陽公。正大年間卒于衛(wèi)州。郭文振懷抱經(jīng)世之才,生逢金元亂世,雖難實現(xiàn)報國安民之志,但治世之才,御敵之志,深為世人稱道。

    郭若虛,北宋畫家,太原人。著有《圖畫見聞錄》。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韓巖村人。他是700多年前我國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xué)家,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xué)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xué)上承前啟后的橋梁。

    喬吉(約1280-1345),也稱喬吉甫,冀寧路陽曲(今太原市)人。元代著名的劇作家、戲曲理論家。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太原清徐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古典小說家,撰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演義》、《三遂平妖傳》、《殘?zhí)莆宕费萘x》等。

    王瓊(1459-1532),太原人。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與于謙、張居正并稱為明代三重臣。

    傅山(1607-1684),清初學(xué)者。先世居大同,后徙于忻州,逮至其曾祖傅朝宣移居太原陽曲(今太原)西村。博通經(jīng)史、諸子、佛道、醫(yī)藥之學(xué),亦工詩文、書畫、金石,尤以音韻見長。

    戴廷拭(1618-1691)。明末清初杰出的民族主義者、學(xué)者和藏書。家明亡,建立丹楓閣,交結(jié)顧炎武、傅山等,以反清復(fù)明為政治目的。“一時名滿天下”,一生著述很多,現(xiàn)僅有《半可集》傳世。

    閻若璩(1636-1704),清初著名學(xué)者,清代漢學(xué)(或考據(jù)學(xué))發(fā)軔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山西太原人。著有《日知錄補正》、《孟子生卒年月考》、《潛丘札記》等。

    孫嘉淦(1682——1753),字錫公,清代太原府興縣(今興縣)入。清代大臣,敢于直言爭辯,扶正祛邪,不畏權(quán)貴,處理多起冤案。

    康基洲(?—— 1779),清代太原府興縣(今興縣)人。清代地方官。他在任上“辦官事如家事”,善于調(diào)查研究,權(quán)衡利弊,找出原因,定出措施。在引水灌田、興學(xué)育人、拯救女嬰等方面都有政績。

    孔祥熙(1880——1967),山西太原府太谷縣人,早年經(jīng)營錢莊。畢業(yè)于耶魯大學(xué)。

    廉頗和藺相如,
    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王允,貂蟬
    王通,王維,王勃,白居易,武則天,狄仁杰,楊玉環(huán)

    1狄仁杰 2王允 3楊憲 4荀彘 5王江寧 6郭淮 7王昌齡 8白居易 9羅貫中
    我只知道這些,喜歡記的關(guān)注!

    姓原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原 軫:又稱先軫,春秋晉中軍主帥,標準讀書人出身,據(jù)說好學(xué)不倦,熟讀《詩經(jīng)》,最輝煌戰(zhàn)績是輔佐晉文公城濮一戰(zhàn),創(chuàng)造我國戰(zhàn)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例,一舉奠定晉國的中原霸主地位。當(dāng)然入選十大儒將之列。原 憲:字子思,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是孔門中的一個賢者,以安貧樂道而著稱。他...

    關(guān)于原姓的歷史名人
    原公浦(1934年5月-2021年8月22日),山東掖縣人。1959年任機械加工班班長。親手加工了原子彈的核心部件,因加工的最后關(guān)鍵三刀,又被親切的稱為“原三刀”。2020年1月15日,原公浦被授予中國核工業(yè)功勛獎?wù)隆?021年8月22日6時57分,87歲的原子彈“功勛工人”原公浦,因病醫(y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

    原姓的歷史名人
    原黯(?-前651年)姬姓,名黯,字息,本為原氏,稱原氏黯、荀叔,翼城縣息城人,春秋時代晉國大夫。晉武公滅翼國後,任武公大夫。晉武公滅荀國 (今山西襄汾縣荀董村)後,以荀國舊地賞賜原氏為邑,原氏從此以荀氏,史稱荀黯、荀息,晉國荀氏始祖。晉武公逝世后,其子詭諸繼位,即為晉獻公...

    元朝時期有哪些名人
    3、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xué)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

    歷史名人有哪些
    3、孟子,名軻,字子輿(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4、莊子(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中期哲學(xué)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

    浙江籍的歷史名人
    浙江名人~~~`文人:魯迅(1881——1936),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詩人。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xiāng)人。巴金(...

    中國歷史名人都有誰啊?
    東漢: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寇恂、賈復(fù)、耿弇、段熲、三國:諸葛亮、陸抗、鄧艾、張飛、呂蒙、張遼、關(guān)羽、周瑜、陸遜、晉南北朝:杜預(yù)、陶侃、慕容恪、宇文憲、謝玄、王猛、王鎮(zhèn)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羊祜、韋孝寬、王晙、王濬、吳明徹、隋朝:楊素、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裴...

    中國歷史名人名字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

    吳氏歷史名人 原來有他們
    1、吳起:吳起(前440年-前381年),衛(wèi)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說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nèi)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后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

    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tǒng)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并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相關(guān)評說:

  • 鄧跡19618171265: 關(guān)于太原的名人及其成就
    戶縣主提: ______ 李世民 開創(chuàng)了唐朝盛世
  • 鄧跡19618171265: 歷史上有哪些唐姓名人? -
    戶縣主提: ______ 有:唐休璟、唐儉、唐慎微、唐寅、唐順之等. 1、唐休璟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陜西興平)人,唐朝宰相、名將. 唐休璟早年以明經(jīng)擢第,歷任營州戶曹、豐州司馬、安西副都護、西州都督、衛(wèi)尉卿...
  • 鄧跡19618171265: 西安和太原哪個好啊 -
    戶縣主提: ______ 太原有2500年的歷史,出過很多國寶級的歷史名人,明清時期的全才傅山先生,武則天時期的相爺?shù)胰式艿鹊?還是好多朝代的都城,比如北齊.趙匡胤建立宋朝最后攻打下來的是北齊都城太原.后來他當(dāng)了皇帝,聽算命的說太原是個出龍脈的...
  • 鄧跡19618171265: 唐朝到清朝有哪些名人
    戶縣主提: ______ 唐朝名人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xùn)|聞喜人. 裴行儉(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溫大雅(?——627)...
  • 鄧跡19618171265: 山西在唐朝的時候有那寫名人了?
    戶縣主提: ______ 太宗李世民人稱太原公子,按史書寫的,他出生在太原. 武則天 以上是皇帝 名將有尉遲恭、薛仁貴、張 巡 名相有溫彥博、裴 炎、狄仁杰、裴 度 著名文人有王 勃、王 維、王之渙、王昌齡、宋之問、溫庭筠、柳宗元 其他著名大臣有裴寂、裴行儉、裴矩、劉文靜
  • 鄧跡19618171265: 姓羅的名人歷史上有哪些? -
    戶縣主提: ______ 【歷史名人】 羅貫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xiàn)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
  • 鄧跡19618171265: 《學(xué)與問》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 -
    戶縣主提: ______ 1、匡衡 匡家世代務(wù)農(nóng),但匡衡卻十分好學(xué),勤奮努力,由于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他曾拜當(dāng)時的博士學(xué)習(xí)《詩經(jīng)》.由于勤奮學(xué)習(xí),他對《詩》的理解十分獨特透徹. 當(dāng)時儒學(xué)之士曾傳有“無說《詩》,匡鼎來....
  •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色老99久久九九爱精品| 一级国产在线观看高清| 无码AV片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 中文字幕变态另类日韩激情|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