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白云多”的出處是哪里
“回首白云多”全詩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
唐代 杜甫
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
百頃風(fēng)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結(jié)子,接葉暗巢鶯。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
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
異花開絕域,滋蔓匝清池。
漢使徒空到,神農(nóng)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開坼漸離披。
旁舍連高竹,疏籬帶晚花。
碾渦深沒馬,藤蔓曲藏蛇。
詞賦工無益,山林跡未賒。
盡捻書籍賣,來問爾東家。
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
綠垂風(fēng)折筍,紅綻雨肥梅。
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
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
風(fēng)磴吹陰雪,云門吼瀑泉。
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
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
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棘樹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
野鶴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獨蒼蒼。
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
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瞝。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吳兒。
坐對秦山晚,江湖興頗隨。
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云。
將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
醒酒微風(fēng)入,聽詩靜夜分。
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
幽意忽不愜,歸期無奈何。
出門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後歌。
只應(yīng)與朋好,風(fēng)雨亦來過。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翻譯及注釋
翻譯
以前我不認(rèn)識來南塘的道路,今日才見識這里的第五橋。名貴的園林依傍著涔涔綠水,一叢叢野竹直上青霄。
仿佛與谷口的鄭子真舊日相交,一同游覽濠梁。平生為了尋找幽境勝景,從來就不怕路途遙遠(yuǎn)。
百頃水潭上春風(fēng)蕩漾,夏天里樹木千重,郁郁青青。樹上水果壓枝低,樹葉相連,隱蔽著鶯巢。
把活鮮的鯽魚切成銀絲煲膾,用碧水澗傍的香芹熬成香羹。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飯啊,哪里是在陜西的柁樓底下用餐呢?
戎王子花遠(yuǎn)來萬里,何年何月告別月支故土?異國絕域的珍貴花兒,如今在你的清水池塘四周滋生開放。
漢使張騫當(dāng)年都不曾把這花帶回,真是徒然到了月支一回,連神農(nóng)也不知道有這樣美妙的鮮花。可惜的是這鮮花經(jīng)過露凋雨打,真是綠肥紅瘦,日益消損。
高高的綠竹在舍旁連成一片,稀疏的籬笆下花兒凋零,落英繽紛。碾米的碾渦深深可以裝下駿馬,藤蔓彎彎足以隱藏蛇蟲。
我雖然工于寫詞作賦,可是沒有任何經(jīng)濟效益,估計去山林隱居的日子也不遠(yuǎn)了。不如把詩書典籍全賣了,和你一起隱居算了。
園中的水塘如滄江涌來,假山是開采的碣石堆成。風(fēng)兒吹折了綠筍,枝枝下垂;雨兒催肥了紅梅,朵朵綻開。
銀子做的指甲是彈錚所用,隨身佩帶的金魚小飾品可以用來換酒喝興致高昂,無須灑掃庭院,大家隨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
高高的山巖的石階上狂風(fēng)吹揚起白雪,細(xì)一看,原來是云門上流下的瀑布在怒吼。酒醒了就想在竹簟上睡上一覺,衣單天冷想穿綿衣。
山野的老人來看做客的我,并我送河魚,不要一分錢。此處淳樸可愛,不亞于陶淵明的桃花源。
小棗樹下一片灰蒙蒙的寒云色,茵蔯與春藕共香。生菜又脆又美味,坐在樹下的布單上吃生菜,頗感陰涼。
野鶴清晨即出,山中的精靈在白天都躲藏了起來。石林鄰近蟠龍水晶宮,方圓百里,茫茫蒼蒼。
回憶起游玩楊柳渚的情景,曾經(jīng)也在定昆池飛馬馳騁。醉來把玩青青的荷葉,狂歡之中把白巾小帽也給丟失了。
看到那撐船的小伙子就想起郢中的船夫,他們熟悉水性如同江南的吳兒。我們一直坐著飲酒,看斜陽落下秦山,游玩江湖興致依然不減。
你的床上書堆成山高,連接屋頂,階前庭院綠樹裊裊飄拂云煙。你身為將軍卻不好兵黷武,你的兒子真是塊讀書的料。
微風(fēng)吹來,恰好為你醒酒,靜夜無事,聽聽吟詩頌詞。你把細(xì)葛布衣掛在蘿薜藤上,中天涼月如秋水灑滿大地,一片雪白。
我一想到要回家的日期,心里就很不爽,卻也無可奈何,總不能一輩子作客。出得門來,溪中流水潺潺;回首一顧,山上白云婀娜,總也放不下留戀的情懷。
想這幾天燈前亂舞自娛,酩酊后的歌聲傾吐了我的心聲,可是有誰憐憫。只有老鄭老何你哥兒倆跟我知心知肺,我們約定,下次不管刮風(fēng)也好,下雨也好,一定舊地重游!
注釋
①鄭廣文:即鄭虔。杜甫傾倒其三絕才華,又哀其不遇,二人交情極篤。《新唐書》、《唐摭言》、《唐才子傳》有傳。《全唐詩》存其詩一首。
②何將軍:名無考。趙汸曰:“何于鄭為舊交,因而并招及已。”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評析
此組詩共十章,當(dāng)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初夏,當(dāng)時杜甫與廣文館博士鄭虔同游何將軍山林,故作此組詩。以下是仇兆鰲《杜詩詳注》對組詩各章的評析。
首章領(lǐng)起,乃未至而遙望之詞。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鄭同游。自塘至橋,橋畔有園,園中有竹,層次如畫。谷口,指鄭。濠梁,指何。趙汸曰:何于鄭為舊交,因而并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輕赴人招也,說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興,為十首之綱。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勝。首二為綱,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風(fēng)潭。末乃觸景而念昔游。風(fēng)潭覆以夏木,見其蕭森可愛。朱鶴齡注:卑枝接葉二句,古人所謂疊韻詩。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飲,末云晚飯,蓋至暮而留宿矣。
三章,記林間花卉之奇。首記花名,次記花種。五六承異花,見其可貴。七八承滋蔓,憐其易謝。張騫不攜此種,故曰空到。《本草》弗載其名,故曰不知。《杜臆》開拆,頂露翻。離披,頂雨打。
四章,羨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寫景,下四敘情,上四以整煉為工,下四以蕭疏見致,俱有章法。沒馬是實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獻賦不售,故欲賣書買宅,乃憤激之詞。此云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見其次第。
五章,見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飲,在四句分截。言此間穿池壘石,特大地中剩水殘山耳,其勢之雄闊,足以破滄江而開碣石。烹筍摘梅,園中佳品。彈箏換酒,將軍豪興。故復(fù)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語近纖,五六太板。
六章,狀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樸,亦四句分截。風(fēng)磴而吹陰雪者,乃云門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蓋夏本無雪,飛瀑遙濺,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臥簟,而衣冷反欲裝綿,言夏日陰森也。野老看客,饋以河魚,即此見風(fēng)土淳樸,與他處不同。
七章,記山林物產(chǎn),而嘆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樹之陰,展食單而倍涼。次聯(lián)分頂,野鶴晨出,言其超曠,山精晝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內(nèi),獨見蒼蒼,甚言石林之高聳,非謂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聯(lián)絡(luò)。
八章,因水府而旁記游跡。上四實景,下四虛摹。山林勝游,留連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經(jīng)過。折荷脫巾,醉時狂態(tài)。刺船解水,走馬而思泛舟也。
九章,宿何園而記其韻事。上四見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屬賦,起不好武。次句屬比,起總能文。
十章總結(jié),乃出門以后情事。首二惜別之情,三四別后之景,五六回憶前事,七八豫訂重游。幽意不愜,為迫于歸期耳,兩句起勢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誰憐,無復(fù)林中豪興矣,故須再過以慰寂寥。朋好,指鄭廣文。錢謙益曰:八句之內(nèi),勢變多端,尺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yīng)毨铣伞币玻爬喜蝗菀追殴P如此。
“回首白云多”的出處是哪里
“回首白云多”出自唐代杜甫的《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回首白云多”全詩《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唐代 杜甫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百頃風(fēng)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結(jié)子,接葉暗巢鶯。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
“回首白云深”的出處是哪里
“回首白云深”出自宋代項安世的《二十六日慈竹二首》。“回首白云深”全詩《二十六日慈竹二首》宋代 項安世慈竹村村種,鞭行不出林。吾親在何許,回首白云深。《二十六日慈竹二首》項安世 翻譯、賞析和詩意《二十六日慈竹二首》是宋代詩人項安世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回首白云何處”的出處是哪里
“回首白云何處”出自宋代陳允平的《齊天樂(澤國樓偶賦)》。“回首白云何處”全詩 《齊天樂(澤國樓偶賦)》宋代 陳允平 湖光只在闌干外,憑虛遠(yuǎn)迷三楚。舊柳猶青,平蕪自碧,幾度朝昏煙雨。天涯倦旅。愛小卻游鞭,共揮談塵。頓覺塵清,宦情高下等風(fēng)絮。芝山蒼翠縹緲,黯然仙夢杳,吟思飛去。
“回首白云飛”的出處是哪里
“回首白云飛”出自宋代高吉的《胡不歸二首》。“回首白云飛”全詩《胡不歸二首》宋代 高吉客從暑中來,清風(fēng)入我戶。佩帶楚蘭香,囊癯湘蘺句。一笑忘形骸,百年示肺腑。烹鯉喚麹生,勞苦竹學(xué)處。遠(yuǎn)游焉倀倀,歸夢應(yīng)栩栩。回首白云飛,下有白發(fā)母。白發(fā)不堪剪,兒去定何所。頻頻占鵲喜,嗷嗷待鳥...
“故鄉(xiāng)煙水白云多”的出處是哪里
“故鄉(xiāng)煙水白云多”出自明代沈愚的《郊居秋晚有懷蘇雪溪》。“故鄉(xiāng)煙水白云多”全詩《郊居秋晚有懷蘇雪溪》明代 沈愚半生蹤跡嘆蹉跎,對景其如感慨何。浮世交游黃葉散,故鄉(xiāng)煙水白云多。樹銜斜日低臨海,風(fēng)送歸鴻早度河。念爾貂裘猶在客,后時應(yīng)賦《式微》歌。《郊居秋晚有懷蘇雪溪》沈愚 ...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寇準(zhǔn)的《詠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zhǔn)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lán)天,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寇準(zhǔn)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gòu)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
“江西回首白云深”的出處是哪里
“江西回首白云深”出自宋代項安世的《次韻江陵王撫干送行》。“江西回首白云深”全詩 《次韻江陵王撫干送行》宋代 項安世 江西回首白云深,磊石山邊問水程。少日經(jīng)行嗟老大,壯心零落笑平生。官曹無計逃寒冷,書冊惟堪記姓名。悔不早師王處士,藥爐琴軫自關(guān)情。《次韻江陵王撫干送行》項安世 翻譯...
“回首唯白云”的出處是哪里
“回首唯白云”出自唐代劉長卿的《奉使新安自桐廬縣經(jīng)嚴(yán)陵釣臺宿七里灘下寄使院諸公》。“回首唯白云”全詩 《奉使新安自桐廬縣經(jīng)嚴(yán)陵釣臺宿七里灘下寄使院諸公》唐代 劉長卿 悠然釣臺下,懷古時一望。江水自潺湲,行人獨惆悵。新安從此始,桂楫方蕩漾。回轉(zhuǎn)百里間,青山千萬狀。連岸去不斷,對...
回首白云低是什么意思?
回首白云低,這個詞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一句話。回首即是回頭看,表示回憶過去。白云低指的是天空中的白云,形容天色黃昏,白云低垂于地,寓意著離別的悲傷。這句話意味著人生在世,充滿著離別之苦,回憶過去時,感慨萬千,而天氣的變化也像人生一樣變幻莫測。回首白云低,也可以理解...
“白衣回首白云鄉(xiāng)”的出處是哪里
“白衣回首白云鄉(xiāng)”出自宋代馮時行的《牟元禮挽章》。“白衣回首白云鄉(xiāng)”全詩 《牟元禮挽章》宋代 馮時行 淚注瓊瑰事可傷,白衣回首白云鄉(xiāng)。兩三遺冊新詩在,四十余年素業(yè)荒。學(xué)海驟乾千頃浪,儒林舊剪一枝芳。風(fēng)流未寄三題草,光焰誰家萬丈長。不作人間金榜客,應(yīng)為天上玉樓章。詼諧未見車公品,...
相關(guān)評說:
周寧縣自由: ______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北宋 寇準(zhǔn) 《詠華山》 寇準(zhǔn)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注釋: 齊:平齊,即一般高,一樣高. 回首:回頭,低頭看. 譯文: 站在華山頂山,只有藍(lán)天在我們的頭頂
周寧縣自由: ______[答案] 1《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zhǔn)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 2-望岳,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該詩描繪了 泰山 雄偉磅礴的氣象.
周寧縣自由: ______ 回首白云低上一句:舉頭紅日近 出自:《詠華山》[作者] 寇準(zhǔn) [全文]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周寧縣自由: ______ 宋朝的寇準(zhǔn)
周寧縣自由: ______[答案] “任他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天都峰(黃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華山
周寧縣自由: ______ 《詠華山》寫的是(宋 )朝宰相( 蔻準(zhǔn))七歲時詠詩一事,他詠的這首詩是:_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周寧縣自由: ______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zhǔn)七歲時的詠詩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詠華山》是一首“文藏詩”,也就是把一首詩包含在一個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對“詩”的意境的啟發(fā). 寇準(zhǔn),字平仲,華州下郅人.有《巴東集》.《全宋詞》收其詞四首.宋太宗時進士,真宗時官至宰相.他的詞留存到今天的有四首,都是傷時惜別之作,而且寫得情致纏綿.
周寧縣自由: ______ 一千年太久,只爭朝夕!
周寧縣自由: ______[答案] 1 會當(dāng)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 泰山 】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華山 】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廬山 】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天門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敬亭山
周寧縣自由: ______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zhǔn)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寇準(zhǔn)在與先生爬華山時情不自禁吟誦出的.原文: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首詩沒有直接寫山,而都是比較來反襯,華山之高,據(jù)記載,寇準(zhǔn)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zhǔn)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zhǔn)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首詩只寫了華山的一個特點----高,每一句都表現(xiàn)了這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