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唯美古詩大全(立秋節(jié)氣經(jīng)典詩詞35首)
01.《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盛唐著名詩人王維隱居于終南山時所作,是唐詩中不可多得的山水名篇。詩歌描寫了雨后黃昏的初秋景色,詩情畫意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
02.《新秋》
唐.杜甫
火云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fēng)。
幾處園林蕭瑟里,誰家砧杵寂寥中。
蟬聲斷續(xù)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嘆飛蓬。
《新秋》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詩。詩歌根據(jù)新秋時節(jié)的物候特征,描寫出了新秋黃昏到夜晚的蕭瑟景象,寫景細膩,狀物精妙;“欹枕初驚一葉風(fēng)”和“夜深搔首嘆飛蓬”,一驚一嘆,寫出了詩人在夏秋交替時的獨特感受,抒發(fā)了時光易逝、功業(yè)難成的苦悶之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03.《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風(fēng)似雨馀。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司空曙,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立秋是古代一年秋季的開始,但此時只有漸漸消暑的涼風(fēng)。蓮花是花果同期,蓮花盛開的時候,蓮蓬也已經(jīng)長成,這是花開果成報君知;柳枝開始落葉,但因夏季柳葉繁茂,落葉蕭疏后卻更顯瀟灑清秀。太陽已不復(fù)夏日的炎威,徐徐清風(fēng)像是帶著雨后的清涼。卷起珠簾,涼風(fēng)悄然而至;輕搖羽扇,已經(jīng)沒有炎夏的暑氣。芳草青青,燕子翻飛;河水澄澈,魚游淺水。
這首詩歌著意描寫了夏秋之交間的物候變化,刻畫出了秋意漸進過程中的早秋之美,值得慢讀細品。
附錄:《和王卿立秋即事》唐.司空曙
秋宜何處看,試問白云官。暗入蟬鳴樹,微侵蝶繞蘭。
向風(fēng)涼稍動,近日暑猶殘。九陌浮埃減,千峰爽氣攢。
換衣防竹暮,沈果訝泉寒。宮響傳花杵,天清出露盤。
高禽當側(cè)弁,游鮪對憑欄。一奏招商曲,空令繼唱難。
04.《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令狐楚,唐德宗貞元七年進士,唐憲宗元和年間官至宰相。擅詩文,才思俊麗,他的駢文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在當時被公認為三絕;其詩“宏毅闊遠”,長于絕句,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
這首立秋節(jié)氣詩,字里行間彌漫著中唐時期的凄苦與哀愁,目中所見,是“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的離愁與衰敗,恰逢“偏易悲”的立秋日,想起自己的“事國”無補、歸家無期,心中更加“苦校去年時”。詩歌融情于景,用字簡樸,情深意切,力透紙背,抒發(fā)了作者濃烈的憂患意思和家***懷。可與作者的《立秋日悲懷》相參閱。
附錄:《立秋日悲懷》唐.令狐楚
清曉上高臺,秋風(fēng)今日來。又添新節(jié)恨,猶抱故年哀。
淚豈揮能盡,泉終閉不開。更傷春月過,私服示無缞。
05.《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流火”,指“大火”星,仲夏處于正南方最高位置,立秋后開始西降。“商飆”,指秋風(fēng)。
這幾句詩是描寫立秋時節(jié)的特征:暑氣消褪,夏色已收,樹葉飄落,秋聲已動。用典古樸,風(fēng)格簡潔飄逸。一句“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將夏去秋來的漸進過程寫得生動有趣,回味雋永。
劉言史,唐代詩人,與李賀同時代,詩歌風(fēng)格亦接近;與孟郊友善,與李翱亦有交往。全唐詩存詩一卷。
06.《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李益以邊塞詩聞名,這首立秋詩為詩人失意時的悲秋之作。寥寥數(shù)字,以實喻虛,構(gòu)思精妙。慨嘆秋風(fēng)一起,萬物凋零,不由得想到人生的命運也是如此,歲月蹉跎,萬事成空。鏡子中的自己兩鬢斑白,黯然神傷,可還是要坦然面對肅殺的秋風(fēng),接受凋零的未來。
07.《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
唐.武元衡
風(fēng)入昭陽池館秋,片云孤鶴兩難留。
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
這首立秋詩是送別友人之作,也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寥的悲秋之情。
武元衡是唐中后期的著名詩人,狀元及第,官至宰相,因為力主清剿地方割據(jù)勢力,元和八年,被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武元衡的詩詞以詞藻綺麗著稱,時人評價和白居易齊名。
08.《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這是一首思念故人的詩作。白居易和元稹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著共同的主張,他們之間的友情深厚,詩詞交往頻繁,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長安,在立秋節(jié)寫給自己好友元稹(元九)的。
這首立秋詩,詩人運用重復(fù)字詞非常巧妙,首聯(lián)的“下”和“上”,用字精巧,朗朗上口;頸聯(lián)的“城”和“江”巧妙地使用了重復(fù)的字眼,蔚然成趣,頗有情致。整首詩歌融情于景,清新簡約,是不可多得的立秋節(jié)氣詩佳作。
09《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fēng)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飚起,閑境入幽情。
回?zé)粢姉Q,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
所思渺千里,云外長洲城。
秋夜是清幽有趣的,然不免涼意,不禁使人懷念故友,心里蒙上了一層掛懷與憂傷。秋天是一個思念的季節(jié),在這個立秋的夜晚,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友人。相別經(jīng)年,友人如今卻在遙遠的千里之外。
10.《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樂游原,一個浪漫而充滿詩意的地方(李商隱《登樂游園》:“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然而白居易的立秋日登樂游園卻充滿了英雄遲暮的悲秋之嘆。
此詩是白居易在立秋次日寫就,“獨行獨語”寫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回馬遲遲”寫出了詩人情感上的落寞,蕭瑟悲秋之感、孤獨寂寞之情,躍然紙上;結(jié)合詩人官場受挫功業(yè)難成的人生經(jīng)歷,令人不由嘆息。
11.《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jié)》
唐.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元稹的《詠廿四氣詩》是古代節(jié)氣詩歌中的典范之作,在詠物抒情的基礎(chǔ)上,更加注重詩歌的實用價值。
立秋節(jié)氣有時恰逢七夕,這首詩歌就是把詠秋和七夕結(jié)合在一起的佳作。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首聯(lián)寫的是節(jié)氣的自然轉(zhuǎn)換過程,不知不覺間,炎夏已經(jīng)過去,晚上涼風(fēng)習(xí)習(xí),秋天已悄然而至。涼風(fēng)至,立秋三候之一。“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不僅融入了七夕的美麗神話,更是秋夜里夜空澄澈、星河燦爛的如實寫照。“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寒聲,指的是寒蟬鳴;白露,指的是白露降;頸聯(lián)以簡潔的語言,描寫了立秋節(jié)氣的物候特征:立秋三候之“白露降”、“寒蟬鳴”。“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尾聯(lián)以葉落知秋的到來,勸導(dǎo)人們早作農(nóng)事安排,秋收冬藏,珍惜時光。
12.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立秋詩歌《秋詞》,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贊頌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積極向上、豁達樂觀的豪邁之情。
13. 《早秋客舍》
唐.杜牧
風(fēng)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xiāng)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在這首詩中,杜牧表達出對漁翁生活的羨慕之情,流露出對仕宦生活的不滿。
“風(fēng)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客居他鄉(xiāng),對自然物候的變化更為敏感,所以的“驚秋”;“獨夜他鄉(xiāng)淚,年年為客愁”頷聯(lián)直抒胸臆,“獨夜他鄉(xiāng)”,“年年為客”,這怎么不教人發(fā)愁呢?“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頸聯(lián)仍抒情,在詩人看來,人離故土和葉辭舊柯是一樣的,一樣的無可奈何。“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尾聯(lián)蕩開一筆,寫對“自由”的向往。磻溪叟,同“磻溪老”,呂尚的別稱。傳說姜子牙曾在渭水之濱磻溪(今陜西寶雞境內(nèi))垂釣,故得磻溪叟之稱。后以此代指漁翁。杜牧這里是說,自己長年為仕途奔波,已身心俱疲,這日子過得還不如閑散自在的漁翁。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附錄:《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14.《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fēng)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立秋和七夕這兩個節(jié)日相距很近,時有重疊。李商隱這首寫在立秋的七夕情詩,典雅唯美,說牛郎織女的仙人之會,也要挑好日子,要挑最美的金風(fēng)玉露的時節(jié),成就最濃情的相會。李商隱是用典高手,金風(fēng)玉露,既是指清風(fēng)涼露,也是特指立秋和七夕這段最美的早秋時間。金風(fēng)玉露,良辰美景,是天地成全的無價佳期;碧落銀河,星光璀璨,微涼的秋夜更是比夏天多了一層颯爽高曠之美,就算是愛情,也帶著動人沉醉的醇厚滋味,更顯深沉清潤。
15.《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齊己為唐代末年的著名詩僧,與貫休、皎然、尚顏等齊名,其傳世作品數(shù)量居四僧之首。
這首詩歌寫的是夏秋之交的自然物候景象,夏天剛過去,秋天就來了;迎著早霞的露珠,透著絲絲涼意;傍晚的時候,云層遮掩的山峰,景色更加奇妙;壟上的禾苗半熟,原野上的草已開始微微枯萎。
詩人觀察入微,寫景細膩;詩歌文字簡潔,清雅有趣。
16.《立秋后一日與朱舍人同直》
唐.徐鉉
一宿秋風(fēng)未覺涼,數(shù)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徐鉉一生經(jīng)歷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是一個跨朝代的詩人。
立秋意味著暑意漸消、秋涼漸來,但夏秋之交畢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首詩歌立意精巧,準確地描寫了立秋節(jié)氣后暑氣未消的物候氣象,抒發(fā)了詩人靜候秋涼到來的無奈心情。
17.《漁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風(fēng)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云屏月帳。天滉漾。龍軿暗渡銀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況。玄蟾烏鵲高樓上。
回首西風(fēng)猶未忘。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悵。
七夕這一天,閑來無事在湖頭遠眺,云朵微風(fēng)已經(jīng)有了秋天的感覺。天空更藍更高更廣闊(滉漾),薄云沒有遮住月亮。高貴的織女坐的車此時正忙著渡過銀河吧。不免回想起20年前的今天,也是一個七夕日,喜鵲們跟今天一樣忙著去搭鵲橋。過去的種種思緒無法忘懷,追憶那些已經(jīng)失去的事,只留下眼前的惆悵。
秦觀,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代表作品有《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等。
18.《立秋》
宋.王十朋
節(jié)物催吾老,天涯見立秋。
涼微金尚伏,暑熾火初流。
家遠思嘗稻,年衰怯戴楸。
歸耕期已近,河漢望牽牛。
“立秋”并不是說秋天的“氣候”已經(jīng)到來了,“立秋”指的僅僅是天文學(xué)意義上秋季的開始。“涼微金尚伏,暑熾火初流。”,寫的正是立秋節(jié)氣的這一氣候特征:代表秋天的“金”氣尚在蜇伏中,秋涼尚微;標志著清秋的“大火西流”才剛剛開始,暑氣仍熾。
王十朋,南宋時期大臣,政治家、文學(xué)家。
19.《立秋前四日夜泛舟至跨湖橋》
南宋.陸游
短楫追涼十里來,夜深卻御便風(fēng)回。
離離蒲葉先秋老,裊裊萍花帶露開。
陌上歌呼簪稻穗,橋邊燈火賣官醅。
時平樂事知何限,未嘆流年兩鬢催。
陸游的這首立秋詩,描寫了秋夜的景色,感慨歲月流逝的悲秋之情。頷聯(lián)“離離蒲葉先秋老,裊裊萍花帶露開。”,用菖蒲和浮萍來刻畫立秋景色,對偶工整,描寫精致,為描寫初秋景致的佳句。
20.《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問月亭》
宋.楊萬里
雨后林中別樣涼,意行幽徑不知長。
風(fēng)蟬幸自無星事,強為閑人報夕陽。
立秋后一日,雨后黃昏的時候,詩人在林中漫步,感受到秋意的清涼,隨意所之,越行越遠;忽然聽到風(fēng)中的蟬鳴,不由得悲秋之情涌上心來,為自己的無所作為感到寂寥孤獨。這首立秋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功業(yè)未成的落寞之情。
楊萬里,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一起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大家,他創(chuàng)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被譽為一代詩宗。
21.《立秋.其一》
南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fēng)賀立秋。
炎熱的三伏天令人心情煩躁生愁,在暑氣中,心思難定,有漂泊不定之茫然感;又思及人生大半光陰流逝。幸而秋節(jié)將至,秋風(fēng)解暑氣,令人神清氣爽,驅(qū)散憂愁。
附錄:《立秋.其二》南宋.范成大
折枝楸葉起園瓜,赤豆如珠咽井花。
洗濯煩襟酬節(jié)物,安排笑口問生涯。
22.《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南宋.高觀國
不肯樓邊著畫船,載將詩酒入風(fēng)煙。
浪花濺白疑飛鷺,荷芰藏紅似小蓮。
醒醉夢,喚吟仙。先秋一葉莫驚蟬。
白云鄉(xiāng)里溫柔遠,結(jié)得清涼世界緣。
立秋前一日,作者在西湖游賞,白鷺、紅蓮,俱是美景。詩人在游覽中,對即將到來的秋天,心懷喜悅,因為有清涼世界就要來了。
高觀國,南宋中期詞人,與史達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詞亦齊名,時稱“高史”。大概是一位以填詞為業(yè)的吟社中人。為“南宋十杰”之一。有詞集《竹屋癡語》。
23.《立秋有感》
南宋.白玉蟾
流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彈冠。
方旦喜無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只如許,不覺鼻頭酸。
這首立秋詩,語言直白,用典活潑,表達了對歲月無情、光陰荏苒的感慨和無奈。
白玉蟾,原名葛長庚,南宋中后期的著名道士,道教南宗宗派創(chuàng)立者;天賦聰慧,學(xué)識淵博,精通儒釋道三教,工于詩詞,書法繪畫無不精通,對后世影響深遠。其七絕詩《早春》被收入傳統(tǒng)蒙學(xué)經(jīng)典《千家詩》。
24.《立秋》
南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傍晚時分,乳鴉聲漸漸散去,只有屏風(fēng)空虛寂寞地佇立在屋中;夜晚秋風(fēng)習(xí)習(xí),頓覺枕邊清新涼爽,就像有人在床邊用絹扇在扇一樣。睡眠中聽見外面秋風(fēng)蕭蕭,可是醒來卻什幺也找不到,只見落滿臺階的梧桐葉,映照在朗朗的月色中。
這首詩寫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物候的變化,語言簡潔,意蘊悠長。
劉翰,南宋詩人,曾游于張孝祥、范成大之門,以詩名時。楊萬里對其評價甚高,曾稱: “南渡以來,詩家有尤、蕭、范、陸,稍后有姜夔、劉翰。”
25.《重疊金.壬寅立秋》
南宋.黃升
西風(fēng)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西風(fēng)半夜來臨吹翻了羅扇,說明季節(jié)有了細微的變化。蛩(qióng),指蟋蟀。蟋蟀的叫聲傳入夢鄉(xiāng),竟然心里生出一絲幽怨,秋天已悄然而至。初試碧藕已經(jīng)有點兒微涼的感覺,嬌艷香濃的鮮花上也已經(jīng)有了露珠的痕跡。茂密的竹子上已經(jīng)有冰涼的感覺,這樣的天氣,鴛鴦已不能水里過夜了。又是五更鐘響的時候,井臺旁,梧桐樹上,聽到烏鴉的啼鳴,聲聲皆是秋天已來到。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物候細微變化的描寫,刻意營造出初秋特有的蕭瑟氛圍,融情于景,回味悠長。
黃升,字叔旸,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活躍于南宋理宗時期,生平不詳。以詩受知于游九功,與魏慶之相酬唱。嘗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及《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各十卷,合為《花庵詞選》,為宋人詞選之善本。別著《散花庵詞》。
26.《立秋》
南宋.釋道璨
碧樹蕭蕭涼氣回,一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占秋事,早有牽牛上竹來。
立秋了,在詩人眼中,這是最美的初秋。一年最舒心的時候,就是在這樣清風(fēng)徐來的初秋,思過往,望將來,重啟生命的活力。在盛開的木槿花下,忽然看到牽牛花已經(jīng)滿滿地纏繞在竹枝上。牽牛暗示著七夕佳節(jié),竹子諧音滿足,這是豐收和團圓的象征啊。秋未深,心已滿。
釋道璨,南宋時期僧人,字無文,俗姓陶,南昌(今屬江西)人。活躍于理宗、淳祐年間。
27.《秋夜雨.和韻劉制幾立秋夜觀月,喜雨》
宋.吳潛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來正是雙絕。
雷公驅(qū)電母,盡收卷、十分袢熱。
三更又報初秋了,少待他、西風(fēng)凄冽。
靈司話頭莫說,且唱飲、劉郎一闋。
詩人享受秋涼之際,企盼秋雨的到來。全無悲秋的戚戚之情,全是直言直語,率真可愛。
吳潛,南宋中晚期名臣,工詞,詞風(fēng)近于辛棄疾,作品多抒發(fā)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diào)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28.《立秋》
南宋.方岳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fēng)清。
一涼轉(zhuǎn)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這首立秋詩,貌似是在寫詩人尋找創(chuàng)作詩歌的思路,其實這個過程的描寫就是一首絕妙的詩詞,“藕花香冷”、“梧桐夜雨”、“水風(fēng)清”、“夜雨聲”,構(gòu)成了一幅清雅自然的新秋景致;用詞清新婉約,風(fēng)格含蓄雋永,把立秋的景色描繪得出神入化。
方岳,南宋著名詩人,工于詩,多描寫田園風(fēng)光,質(zhì)樸自然。其詞多抒發(fā)愛國憂時之情,風(fēng)格清健。
29.《立秋》
南宋.王镃
西風(fēng)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
自汲井花調(diào)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南宋詩人王鎡的這首立秋絕句,觀察入微,描寫精妙,立秋后,西風(fēng)起,吹皺紗衣,梧桐落葉,飄落井欄,清晨汲水歸來后,發(fā)現(xiàn)頭上落滿了秋葉,仿佛是秋日給予的俏皮裝扮,充滿了生活趣味。
王镃(生卒年不詳),字介翁,號月洞,處州平昌縣(今浙江遂昌縣湖山鎮(zhèn))人,南宋詩人,宋亡,遁跡為道士,隱居湖山,與同時宋遺民尹綠坡等人結(jié)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稱“月洞先生”。
30.《立秋》
元.方回
暑赦如聞降德音,一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梧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熾熱的夏天要過去了,即將到來的涼爽秋天牽動著萬人的心。雖然門前的梧桐還未落葉,但是寒蟬已經(jīng)感受到秋意開始鳴叫了。天上的牛郎織女也將要在這樣美好的時期相見,不知我是否也能得幸,被天子垂愛?
方回,元朝詩人、詩論家。南宋理宗時登第,任嚴州知府。后舉城降元,被授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于杭州、歙縣一帶講學(xué)。有《桐江集》、《桐江續(xù)集》、《瀛奎律髓》等作品存世。
31.《立秋》
明.夏云英
秋風(fēng)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這首詩歌用淺白的語言,勾勒一幅深宮初秋的生活小景:秋風(fēng)攜帶著秋雨,吹過了南樓。立秋這一夜,的確比以往更涼快一些。香爐里的沉香已消散,火星已滅。侍女們閑暇時間自顧自彈奏著箜篌。整首詩歌沒有一個字說到“愁”字,但卻仍然能夠感受到深宮閨怨的淡淡哀傷。
夏云英(1395~1418年),明宮庭才女,主要傳世作品有《端清閣詩》、《法華經(jīng)贊》等詩集。《中國人名大辭典》記:“夏云英,明莒州女子,年十三歲被選為周憲王宮女,姿色絕倫,琴棋音律,剪裁結(jié)簇,一經(jīng)耳目,便皆雋妙。”
32.《舟中立秋》
清.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云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饑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施閏章,清初政治家,工詩詞文學(xué),詩以辭清句麗見長,號“宣城體”,與高詠主持東南詩壇數(shù)十年。與宋琬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有《雙溪詩文集》《愚山詩文集》等十余種存世。
33.《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納蘭性德
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zhuǎn)清商。
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炎涼。
等閑瞥眼,甚絲絲、點點攪柔腸。
應(yīng)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
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
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荷裳。
被風(fēng)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
從此羈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螀。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送別本就傷感,而又偏在“立秋夜雨”之時,這就更“愁上加愁”了。整首詞貼合著“立秋”和“夜雨”展開鋪敘,傷離怨別之意,悲涼凄切之情,表達得更為細密深透。
納蘭性德,清代著名詞人,與“陽羨派”陳維崧、“浙西派”朱彝尊合稱“清詞三大家”。納蘭詞的題材主要集中在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等方面,詞風(fēng)清麗婉約、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被近代學(xué)者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著有《通志堂集》《側(cè)帽集》《飲水詞》等。
34.《立秋》
清.乾隆
通閏立秋早,況在深山中。
蟲鳴莎底急,風(fēng)來樹上雄。
益覺秋信佳,曠覽極長空。
白帝有神權(quán),素宇無纖蒙。
匪惟契靜懷,更用占祥農(nóng)。
35.《蒼梧謠.立秋》
清.張玉珍
其一
秋。一葉飄來便是愁。良宵靜,況見月當頭。
其二
秋。觸怵離心著處愁。風(fēng)來也,獨是下簾鉤。
作者以極簡的語言,勾勒出大家閨秀的深閨秋怨,描寫出女性視覺下的細膩情感,抒發(fā)了傷春悲秋、離愁別恨、孤獨寂寞的惆悵之情,語言溫婉細膩,風(fēng)格清麗可人。
張玉珍,清代詩人。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幼穎悟,九歲能詩,及長又擅填詞,耆宿吳自華諸公皆相推許。著有《得樹樓集》,又有《晚香居詩抄》四卷、《晚香居詞》二卷,今尚存。
立秋唯美古詩大全(立秋節(jié)氣經(jīng)典詩詞35首)
武元衡的詩詞以詞藻綺麗著稱,時人評價和白居易齊名。08.《立秋日曲江憶元九》唐.白居易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這是一首思念故人的詩作。白居易和元稹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著共同的主張,他們之間的友情深厚,詩詞交往頻繁,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
立秋古詩詞經(jīng)典(立秋節(jié)氣二十六首古詩詞)
1、立秋夕涼風(fēng) [唐] 白居易 裊裊檐樹動,好風(fēng)西南來。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飖開。披襟有余涼,拂簟無纖埃。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臥,體適心悠哉。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蟬迎節(jié)又換,雁送書未回。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
立秋的古詩詞大全超唯美的詩句
立秋的唯美詩句 1.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劉禹錫《秋風(fēng)引》2.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3.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李白《南軒松》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李商隱《柳》5.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賀鑄《眼兒媚·蕭蕭江...
立秋古詩名句大全(立秋的絕美詩句)
立秋后自京歸家 唐 · 李郢 籬落秋歸見豆花,竹門當水岸橫槎。松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燈對絳紗。盡日抱愁跧似鼠,移時不動懶于蛇。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新秋 唐 · 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立秋節(jié)氣古詩詞
1、1立秋作者劉言史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2立秋作者王十朋節(jié)物催吾老,天涯見立秋涼微金尚伏,暑熾火初流家遠思嘗稻,年衰怯戴楸歸耕期已近,河漢望牽牛立秋后。2、1立秋宋朝·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2立秋前一日覽鏡唐朝...
立秋的優(yōu)美詩詞
關(guān)于立秋的優(yōu)美詩詞相關(guān)如下:1.《立秋》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2.《立秋》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fēng)情。一涼轉(zhuǎn)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3.《連夜書》獨倚西樓夜?jié)u深,下弦月欲近觜參。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4.《秋日后》住處近山...
立秋著名唯美詩句(贊美立秋的唯美古詩)
元稹: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jié)【唐】元稹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fēng)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其大意是:立秋過后,刮風(fēng)時人們會感覺到?jīng)鏊藭r的風(fēng)...
立秋節(jié)氣古詩詞
1、《立秋》作者:劉言史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2、《立秋》作者:王十朋節(jié)物催吾老,天涯見立秋。涼微金尚伏,暑熾火初流。家遠思嘗稻,年衰怯戴楸。歸耕期已近,河漢望牽牛。.立秋后一日與朱舍人同直[唐]徐鉉一宿秋風(fēng)未覺涼,數(shù)聲宮漏日猶長。林泉無計消殘暑...
立秋唯美古詩大全(有關(guān)立秋的詩詞)
立秋日金-史肅畏景流庭過,涼飔即坐來。物隨時共換,人覺老相催。憩蝶依叢穩(wěn),嘶蟬抱樹哀。玉簪香好在,墻角幾枝開。立秋日二首(其一)明-郭之奇炎光未息夏,悲籟已鳴秋。何須問梧葉,客緒自悠悠。立秋夜望月二首(其二)明-釋函是云開山月入潭靜,照見千山山月清。潭月照山山照水,不分明...
立秋的經(jīng)典古詩詞
立秋的經(jīng)典古詩詞,分享如下:1、《立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2、《立秋》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3、《立秋》夏云英 秋風(fēng)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4、《立秋》方岳 ...
相關(guān)評說:
涇川縣角接: ______ 立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涇川縣角接: ______ 立秋: 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 詩句: 1.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 2.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3. 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 4. 七挖金,八挖銀(秋耕重要性). 5.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涇川縣角接: ______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涇川縣角接: ______ 1 《立秋》朝代:宋代 作者: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2 《立秋》朝代:唐代 作者: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3 《立秋》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暑赦如聞...
涇川縣角接: ______ 一、《立秋》 杜甫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二、《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三、《立秋》 [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三伏帶一秋,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 四、《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五、《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 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涇川縣角接: ______ 《立秋前一日覽鏡》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立秋日》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心中舊氣味,若校去年時. 《落葉》 齊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見諸鄰. 世上誰驚盡,林間獨掃頻. 蕭騷微月夜,重疊早霜晨. 昨日繁陰在,鶯聲樹樹春. 《落葉》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 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紅葉》吳融 露染霜干片片輕,斜陽照處轉(zhuǎn)烘明. 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里情. 幾夜月中藏鳥影,誰家庭際伴蛩聲. 一時衰颯無多恨,看著清風(fēng)彩剪成.
涇川縣角接: ______ 《一葉落》 唐 白居易 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里.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煩躁的暑熱還未退去,秋季的寒涼已經(jīng)偷偷的來了.此時的夏季的繁華與秋季的蕭條,卻是相互依存的.或許有繁華就必定會蕭條吧.蕭冷的秋季的樹林里,一片樹葉忽然委委不然的落了地.請不要說樹葉只有這些落了地,我想秋季真正的蕭條才從現(xiàn)在開始吧! 秋風(fēng)落葉,景物蕭索.觸景懷人,能不勾起往事的回憶!“思量著”,余味無限,耐人尋思.這首小詞借景抒情,睹物思人.“畫樓月影”,“落葉西風(fēng)”,意境優(yōu)美,情韻綿長,表達了作者對于往事的回憶以及對于秋季的感慨.
涇川縣角接: ______ 立秋【作者: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作者:王镃】 西風(fēng)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自汲井花調(diào)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立秋日作【作者:乾隆】 已識山中早晚涼,今朝況復(fù)立秋當.如何午熱為孤注,疑是金官讓末光. 桐葉庭邊想影落,草蟲砌下覺聲楊.農(nóng)占晴雨紛如訟,歷驗原來亦鮮償.
涇川縣角接: ______ 落葉 葉一落 秋天就快走了 落葉是冬的請貼 葉一落 陽光就淡了 落葉是陽光浸泡的茶葉 葉一落 雪花就快來了 落葉是雪花的表姐 該走的走了 該分別的分別 該恬靜的恬靜 該書寫的書寫 該來的將來 該迎接的迎接
涇川縣角接: ______ 宋代陸游寫關(guān)于立秋的詩 《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立秋的的詩句(一) 《詩經(jīng)》 瓠葉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