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的故事 李大釗的動人故事
★§蝶舞§★ 發(fā)表于 2005-3-10 18:52:00
掃雪·教歌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來到人間時,父親李任榮就因患肺病逝世;剛過周歲,母親周氏又因感傷過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釗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無兄弟,又鮮姊妹,為一垂老之祖父教養(yǎng)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時管教李大釗甚嚴,不準他外出去看賭博,更不許他罵人、打架,否則就要他接受大熱天上房頂舉著沉重的木杈翻麻等處罰。如此嚴格的家教,對李大釗的成長影響很深。
李大釗自己做父親后,從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啟發(fā),同樣對子女加以嚴格的教育。掃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實踐中的兩則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院子里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么冷,你還叫孩子們?nèi)哐莾霾×丝稍趺崔k?”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yǎng)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么也不會做。身體經(jīng)常活動,也會增強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動彈,就更怕冷了。”說完,他和孩子們拿了簸箕與掃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掃雪,一面對孩子說:“將來誰也不能當寄生蟲,誰要是不勞動,誰就沒有飯吃!”孩子們邊掃雪,邊聽父親講新奇的故事,一點也不覺得冷,反而是越掃越有勁……
孩子們漸漸長大,上學了。李大釗又非常注重用音樂來陶冶孩子的心靈,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樂,使孩子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個晚上,他稍有空閑,就將兒子李葆華、女兒李星華喊進書房,先要他倆將當時在學校學的歌唱給他聽,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喜歡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們親愛的孔德,啊,我們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園,你永是美麗的王國……”李大釗聽完歌,沒有一句夸獎,只是幽默地說:“北河沿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我天天到北大去,都從那里經(jīng)過,里面常泡著死豬、爛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說是孩子們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這個歌子太不現(xiàn)實了,這不是培養(yǎng)孩子們睜著眼睛撒謊嗎?”接著,他就教孩子們唱《國際歌》。他一邊彈琴,一邊用低沉的聲音唱著。他說,聲音不能太大,讓街上警察、暗探聽見,他們會把我們逮起來的。他不僅教孩子會唱,還把歌詞大意講解給孩子聽,并且用家鄉(xiāng)一位窮苦大伯一年辛苦到頭,全家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例子,幫助孩子領會歌詞的意義,加深印象……結果,沒教唱幾遍,孩子們都會唱了,而且深深地愛上了這首珍貴的歌!
讓家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李大釗的家教故事
我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李大釗 (1889 — 1927) ,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又是位著名學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對他一生的寫照。 李大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以使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長子李葆花 16 歲便參加革命,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qū)政委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等職;長女李星華,1932 年入黨,長期從事教育和民間文藝的研究工作 ,是我黨的優(yōu)秀干部。
李大釗早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并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是社會名流。但他生活儉樸,“冬——絮衣,夏——布衫”,一個大餅,一根洋蔥,常常是他的便飯,有人去他府上拜訪,見他的幼女炎華,身穿紅粗布小棉襖,外套藍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氣的,像個鄉(xiāng)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兒。有位親戚對此很不理解,有次問起李大釗,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點種”“莊稼人種地要點種,你當教授點什么種 ? ”親戚迷惑不解。�
解放后,樂亭縣第一中學師生訪問李大釗故居時,這個親戚向師生們談到這件事。一位老師聽后提議全體學生起立,他激動地說:“同學們,你們明白李大釗同志所說的‘點種'的意思嗎 ? 他的種子,就是革命的種,共產(chǎn)主義的種!我們要讓李大釗同志點的種,在我們心里開花結果。”直到這時,這位親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大釗所說的“點種”的真正含義。�
李大釗不僅在課堂上向?qū)W生灌輸真理,為革命事業(yè)培養(yǎng)“火種”,在家庭里,也教育子女要經(jīng)風雨、見世面,努力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他經(jīng)常帶領孩子去郊游,一同乘船、渡河、爬山,以鍛煉他們的膽量,開闊胸襟。�
有一年冬天,北京城雪花紛飛,大地披上了銀裝。李大釗對孩子們說:“雪下大了,你們快拿掃帚到院子里去掃吧 ! 要是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哇。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借雪吟詩,這比我小時候只能隔窗望雪作詩要好得多呀 ! ”
孩子們聽了,一陣歡呼雀躍,立即拿掃帚出門。孩子的外祖母和母親表示反對。外祖母說:“外面太冷,凍壞了孩子怎么辦 ? ”李大釗卻笑著說:“孩子們應當從小養(yǎng)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么也不會做。何況人只有經(jīng)常活動,身體才會有抵抗力。掃掃雪怎么會凍壞身體呢,呆在屋里不動彈,才更經(jīng)不起風寒呢 ! ”李大釗說完,就帶著兒女出了門。一邊掃雪,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干得熱火朝天。
古人說:“樂則生矣。學至于樂,則自不已,故進也。”李大釗教育孩子,善于從孩子的特點出發(fā),循循善誘,寓教于樂,生動活潑,從不刻板生硬,更不打罵孩子,從而使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大釗家中堂屋的北墻上,掛著一張富有詩意的畫,畫中有位少女懷抱琵琶在演奏,各種飛禽走獸聞聲而來。李大釗十分欣賞此畫,他繪聲繪色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音樂的力量有多么大 ! 這個彈奏樂器的姑娘,只要手指輕輕撥動,就能引來美麗的孔雀、高傲的仙鶴、 兇猛的獅子老虎,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堂的鳥獸,他們一個個都被音樂陶醉了。人就更不用說 了。音樂不僅能陶醉人,而且還能鼓舞人心。”李大釗經(jīng)常教孩子們唱歌。有次,他教孩子們唱的是教堂里的一首贊美詩,其中有這樣幾句 :禾捆收回家,禾捆收回家,我們就要歡喜禾捆收回家。他邊唱邊講解:“你們看農(nóng)民們辛辛苦苦地種下東西,收獲的時候是多么喜歡呀 ! 他們忘記了辛苦,只有快樂。我們的革命也是一樣,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我們會像農(nóng)民把莊稼收回家一樣快樂呢 ! ”
李大釗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教孩子學音樂。有一次他帶著葆華、星華去拍賣行買回一架舊風琴,由他彈琴伴奏,孩子們合唱了一首校歌。唱完后,李大釗說:“北沿河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你們校歌里怎么說它是孩子們青年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 ? 這首歌的歌詞太不真實了,這不是培養(yǎng)孩子們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 ”他借此機會教孩子們唱《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還給他們講解歌詞的含義,講解從事革命的道理。這種家教,寓教于樂,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撒下了革命的種子。
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李大釗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意運用“尊重”這種“最有力量” 的方法。他注意研究兒童心理,根據(jù)孩子們心理、生理特點,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有一年夏天,李大釗從北京回河北老家歇暑假,給孩子們每人買回一包禮物——筆、墨、方 格字帖。孩子們很是高興,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寫了起來。
這次是李星華生平第一次臨帖寫大字,所以她左臨一張,看看不像,右臨一張,看看還是不像,氣得小臉發(fā)紅,直想哭出來。她放下筆,躲到后院里偷偷地抹眼淚。這時李大釗和妻子發(fā)現(xiàn)星華在哭,但摸不清她為什么哭。妻子正好張口問星華,卻被李大釗攔住了。他說。“ 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難揣摸的,你要是問她為什么哭,她不會告訴你的,你不要硬逼著問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顯地擺在那里了嗎 ? ”妻子莫名其妙。李大釗接著說:“我記得在一本什么書上看過: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手指,這個小女孩立即把傷口包了起來,生怕別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直到傷口長好了才給人看。你說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呢 ? 這就是女孩的一種好勝心,你明白了嗎 ? ”妻子這才恍然大悟。過了一會兒 ,李大釗把小星華叫來,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著星華寫的字帖微笑著說:“你的字寫得很好,有點像魏碑帖上的。因為這是你第一次臨帖,寫得還不大整齊,筆畫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字有的個兒大,有的個兒小,要是天天耐心練習,就一定會寫好的。你看,你哥哥寫得也不整齊呀,可是他不著急,沉得住氣,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把它慢慢地寫好。”
李大釗的話使星華受到很大鼓勵,同時也使她了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靜,容易急躁的缺點。從此,星華不僅天天練習寫大字,而且性情也變得比以前沉穩(wěn)多了。
建黨八旬紀念,禹域萬里新容。人間伏虎五十載,飛淚幾度告乃翁。念紅樓播火,桃李天下;瞻萬安公墓,激烈壯懷。嗚呼!張閥作霖,戕我先烈;三絞酷刑,黯兮慘粹。然前賢赳赳,后繼悠悠;先驅(qū)灑血,春滿神州。
特錄陳毅元帥悼詩,以祭國殤:
就義從容甚,大節(jié)凜不辱。人民柴市節(jié),浩氣貫長虹。
今年7月,是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82周年。在人們回顧那些風雨如磐的歲月時,首先當追念當初開天辟地、相約建黨的創(chuàng)始者,即“南陳北李”中的李大釗同志。
■ 陳獨秀來信問黨名,李大釗一錘定音:“叫共產(chǎn)黨!”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讀四書經(jīng)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開辦的永平府中學,兩年后考入剛剛開辦的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辛亥革命的爆發(fā),使他深受影響,開始有憂國憂民之心。畢業(yè)后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釗認真閱讀了日本早期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不過頭腦中還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國后投身新文化運動,先期辦報,又到中國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比較檢驗,并得知俄國革命勝利的消息后,終于從1918年起在思想上確立了共產(chǎn)主義信念,并認為只有這一真理能夠救中國。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自發(fā)舉行愛國游行,李大釗演講鼓動并奔走營救被捕者。翌年初他與陳獨秀商討了建黨事宜,并支持北大學生鄧中夏等組織了早期共產(chǎn)主義組織,外稱“亢慕義齋”(英文Communism,即共產(chǎn)主義的諧音)。同年春,陳獨秀來信詢問黨名是否稱“社會黨”,李大釗回信一錘定音:“叫共產(chǎn)黨!”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滬召開,李大釗因校內(nèi)同仁生計需他解決,未能赴會。翌年8月李大釗赴上海拜見孫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國民黨的建議并得到同意,成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牽線人。在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跨黨”身份的李大釗成為主席團五成員之一。同年親駕馬車率同志越出東北邊境,到莫斯科參加共產(chǎn)國際第五次大會,并參觀五個月。隨后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區(qū)委書記,被軍閥稱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緝。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風險,主持反帝大會后率群眾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請愿,遭軍警開槍屠殺。走在隊伍前列的李大釗頭部和手負傷,脫險后率北方區(qū)委機關避入蘇聯(lián)大使館旁邊的兵營,在那里領導反帝反軍閥的斗爭。
■ 奉系軍閥使用進口絞刑機,對李大釗“三絞處決”,絞殺整整進行了40分鐘舊中國每逢戰(zhàn)亂,下野軍閥和政治家避入外國使館是常例。西方列強對中共領導人進入蘇聯(lián)使館卻實行兩重標準,鼓勵奉系軍閥張作霖破壞國際慣例闖入搜捕。事先曾有人報警,李大釗畢竟出身書生,對形勢險惡估計不足而未轉(zhuǎn)移。
1927年4月6日晨,北京軍警被東交民巷使館區(qū)的外國守軍放入,突襲蘇聯(lián)大使館,捕去李大釗等人。在獄中李大釗身受剝指甲等酷刑,仍堅不吐實。面對各界譴責及社會名流呼號營救,奉系軍閥竟于4月28日使用新從西歐進口的絞刑機殺害被捕的二十人,對李大釗特別使用“三絞處決”法以延長痛苦。絞殺整整進行了40分鐘。時年李大釗38歲。
李大釗是遺腹子,三歲喪母,既無兄弟,也無姐妹。這位著名的共產(chǎn)黨人臨刑前留下一張照片:寬闊的額頭很干凈,濃黑的雙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臉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滿是皺褶的灰布棉袍下,掛著又黑又粗的鐵鏈……
■ “南陳北李”發(fā)起創(chuàng)建中共黨組織,從一開始便是國內(nèi)最先進思想和文化的代表時勢造英雄,是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我們這個既有燦爛歷史又苦難深重的國度里,才誕生出李大釗這樣為長夜難明的赤縣撥云破曉的人物。先進思想從來產(chǎn)生于先進生產(chǎn)力的基礎上,而不可能出自太平天國、義和團那樣落后的土壤中。近代想救亡圖存的中國人用舊的思想武器奮斗屢遭挫敗,紛紛向國外尋求真理。八國聯(lián)軍的野蠻入侵,使清朝舊有體制接近崩潰,20世紀初科舉被廢,中國大地上出現(xiàn)以新學為主的洋學堂,李大釗恰恰成為第一代學生。當時國人見日本學西方能迅速富強,在日俄戰(zhàn)爭前后有數(shù)萬青年赴東瀛求學,李大釗也在其中。雖然日本侵略中國為禍最烈,不過中國留學生在那里接觸到先進的文化,并萌發(fā)了最早的理性的反帝革命思想。中國的新思想先驅(qū)最先看到的馬列主義著作,也是日文的譯本,李大釗又是其中最光輝的代表。李大釗在生產(chǎn)力發(fā)達的國度的所見,與神州故園的悲慘境遇形成強烈反差。歸國后他完全有條件躋身上層享受榮華,卻甘心舍棄一切,寧愿奉獻自身,也要點燃革命烈焰改造舊有的一切,如同希臘神話中竊來天火的普羅米修斯。
從時間表看,李大釗要早于陳獨秀,堪稱在中國播種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第一人。他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疾呼科學、民主,向陳腐的舊制度沖擊。“南陳北李”發(fā)起創(chuàng)建的中共黨組織,從一開始便是國內(nèi)最先進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并向后人昭示了中國社會前進的方向。
■ 在北大紅樓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釗、陳獨秀對毛澤東的態(tài)度是例外
1918年10月,李大釗在北大的同事楊昌濟教授(楊開慧之父)領著一位高個兒青年來到位于紅樓(位于東城區(qū)沙灘)的圖書館,想找份工作。首次交談,李大釗就感覺這位姓毛、名澤東、字潤之的青年言談、見識不平凡,同意安排他當助理員,月薪8塊大洋。毛澤東此后一面工作,一面旁聽哲學和新聞課,并總想找名流請教。可是據(jù)他后來向斯諾回憶說,“大家都不理我”,“他們都是些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
在北大紅樓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釗、陳獨秀對毛澤東的態(tài)度是例外。已是學界權威并已名滿天下的“守常先生”一向愿意提攜有志青年,他對這位只有中等師范學歷的屬員經(jīng)常登門請教,不僅有問必答,還經(jīng)常推薦新書,并介紹了胡適等名師。經(jīng)過接觸和深談,不少學者也感到這個操濃重湖南鄉(xiāng)音的圖書館助理員的志向見解非同常人,此后便樂于傾心與之交流。
李大釗長毛澤東四歲。剛到北京時,毛澤東通過李大釗的介紹和提供學習條件,開拓了視野,接觸到共產(chǎn)主義思想,并掌握了對各種流派比較鑒別的方法。后來李大釗長期主持中共北方工作,身邊匯聚著黨的建黨之初的第一代有為青年如鄧中夏、陳喬年、高君宇、何孟雄、陳毅等,盡管年齡相差并不很大,大家都將李大釗視為忠厚長者,平時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誨,有了內(nèi)部爭論和矛盾也請他排解。將李大釗稱為中國革命導師的導師,應是當之無愧。
■ 李大釗化裝成車夫,護送陳獨秀出城,兩人在京津路上商議建黨
自古燕趙多慷慨豪俠之士,李大釗也受此風熏陶。對親友、同志乃至身邊工友重信諾,遇困相助不惜解衣推食。妻子是年長他幾歲的家鄉(xiāng)婦女,沒有文化,留學歸來后李大釗身為文壇名流,有人勸將此糟糠之婦下堂,他斷然不肯,始終相敬相愛。社會上有不少仇視李大釗的軍閥政客和反動文人,卻無人攻擊他的私德。
1919年6月,被公認為五四運動領袖的陳獨秀被北京軍閥政府逮捕,李大釗聯(lián)絡各界群起營救。同年秋,陳獨秀表面上獲釋,卻被軟禁在家。李大釗與志同者研究,決定送他到上海發(fā)揮領導作用。因陳獨秀不會北方話,又受警探監(jiān)控,很難出城,李大釗決定親自護送。翌年1月,他化裝成趕車夫,拿出少年時在鄉(xiāng)下學來的本領,到陳獨秀寓所接其上了帶篷馬車。遇城門盤查,從容應對,隨后沿小路直奔天津碼頭。李大釗在路上一面趕車,一面與陳獨秀商議,應該建立一個共產(chǎn)主義政黨,兩人取得共識,并決定在南北分頭著手。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的第一篇,就在京津路上的馬車中寫成。1920年3月,共產(chǎn)國際派遠東局局長威金斯基來華與中國革命者聯(lián)絡,首先到北京找到李大釗,他們經(jīng)交談,就建立共產(chǎn)黨取得一致意見。隨后,李大釗介紹威金斯基去上海與陳獨秀相見,為正在籌劃中的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建立了國際聯(lián)系。同年5月1日,李大釗率北大師生、工友五百人舉行紀念國際勞動節(jié)大會,并在會上慷慨講演。會后又用兩輛汽車插上紅旗,到市內(nèi)散發(fā)傳單,黨的革命旗幟從此在中國大地上開始飄揚。李大釗奔走活動,常被暗探跟蹤,卻總是輕蔑地斥之為“狗”,毫無畏懼。他在北大月薪高達250塊大洋,除維持簡單家用外,都用于黨的經(jīng)費或在身邊扶貧。遇難時家無余財,妻女靠各界友好接濟。1933年清明節(jié)后,李大釗靈柩由北大師生送往西郊萬安公墓下葬,雖有如虎似狼的國民黨憲兵三團鎮(zhèn)壓,甚至向送殯隊伍開槍,市內(nèi)各界自發(fā)參祭者卻越聚越多,所舉花圈挽聯(lián)在西長安街連綿達一公里。可見李大釗品格風范長留人心!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yè)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目錄
個人簡介
主要貢獻
社會評價
個人簡介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在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讀書時的李大釗
,1913年畢業(yè)后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戰(zhàn)亂動蕩的年代,艱辛備嘗的生活,使李大釗從小養(yǎng)成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沉穩(wěn)堅強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斗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著名愛國志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釗回國后,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jīng)濟學教授,積極投身于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fā)了李大釗,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為陣地,相繼發(fā)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名文章和演說,闡述十月革命的意義,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旗幟鮮明地批判改良主義,積極領導和推動五四愛國運動的發(fā)展,成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我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 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聚集了鄧中夏、高君宇、張國燾、黃日葵、何孟雄、羅章龍等一批具有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為建黨作準備。李大釗還在北京多次會見共產(chǎn)國際代表,商討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活動,擴大宣傳,發(fā)展組織,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chǎn)黨組織。“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qū)分部主任。在黨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釗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釗頻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產(chǎn)黨與孫中山會談,為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工作。19 李大釗
24年1月,李大釗作為大會主席團五位成員之一,出席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參加大會宣言的起草等,為實現(xiàn)國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會委員。此后,直接擔負國共兩黨在北方的實際領導工作。 在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qū)委組織和領導下,北方地區(qū)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1924年11月,北京開展聲勢浩大的支持孫中山北上、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斗爭;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fā)后,李大釗與趙世炎等人在北京組織5萬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爭;1926年3月,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領導并親自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三一八運動,號召人們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熱血,不分界限地聯(lián)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的聯(lián)合進攻,反對軍閥的賣國行為。 李大釗的革命活動,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他們下令通緝李大釗。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余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nèi)。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 在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志的一部分著作雖曾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tǒng)治下一直沒有能發(fā)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經(jīng)過增訂的《李大釗詩文選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萬字的《李大釗文集》。 李大釗同志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范。大釗同志和其他無數(shù)先烈光榮地倒下去了,但是他們的犧牲沒有使中國革命停止,相反,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血泊中繼續(xù)前進,直至獲得偉大的勝利。作為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大釗同志的業(yè)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追懷和崇敬。 為紀念李大釗同志,發(fā)揚他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將他和他的夫人趙紉蘭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靈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犧牲后,1933年由黨在白區(qū)的秘密組織將其安葬在萬安公墓內(nèi)。新中國建立后,在河北樂亭、北京等李大釗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相繼建立了李大釗的紀念館。1983年10月,李大釗烈士陵園在北京萬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領導親自參加,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1]
主要貢獻
李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 李大釗
統(tǒng)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于危亡的邊緣。進入二十世紀,辛亥革命爆發(fā)、新文化運動涌起,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發(fā)生,使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曙光初現(xiàn)的變化。李大釗同志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東渡日本,就讀于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16年回國后,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改造舊中國的決心和激情,有力激發(fā)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xù)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銳的眼光,深刻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二十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chǎn)生劃時代的影響,也從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中國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傳十月革命的過程中,他自己的覺悟得到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zhuǎn)變?yōu)橐粋€馬克思主義者,并且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9年,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fā),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李大釗同志熱情投入并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和運動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發(fā)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tǒng)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的思想界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0年3月,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發(fā)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chǎn)黨組織。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李大釗同志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李大釗同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qū)黨的工作,在北方廣大地區(qū)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黨的委托,幾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同孫中山先生商談國共合作,為建立國民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xiàn)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fā)動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斗爭,猛烈沖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tǒng)治。 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社會評價
李大釗同志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和留下的思想遺產(chǎn)永遠不可磨滅,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已經(jīng)在 李大釗
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正因為如此,今天,我們更加感受到李大釗同志歷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價值的珍貴,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偉大。李大釗同志永遠是共產(chǎn)黨人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李大釗同志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青年時代,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李大釗同志表現(xiàn)出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對封建軍閥篡奪政權、新生的共和國有名無實的現(xiàn)狀,他不得不發(fā)出自己的“隱憂”和“大哀”。他憂國之所憂,哀民之所哀,下定決心為挽救“神州陸沉”、“再造中華”而努力奮斗。當日本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時,他大聲疾呼中國人民用臥薪嘗膽的精神進行抗爭。他因參加反日斗爭而被當時就讀的學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他認為,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學業(yè)微不足道。他始終把自己的學識與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正是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對社會、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促使李大釗同志奮不顧身、英勇戰(zhàn)斗。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時刻牽掛國家興亡、時刻不忘人民疾苦并為之奮斗的精神和風范,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提倡。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李大釗同志率先在中國介紹、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是二十世紀初中國的播火者。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他接受了他認為是真正能夠拯救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何其艱難,但他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tài),旗幟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時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國的導星”,并積極付諸行動。正是李大釗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艱辛努力,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使大批先進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密切結合,使中國工人階級發(fā)展成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自為階級。這一切,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展和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大釗同志對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而英勇獻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以科學態(tài)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跟歷史發(fā)展和時代進步潮流不斷探索的精神。李大釗同志比較早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而不是抽象的學理和不變的教條,研究馬克思主義必須研究它“怎樣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jīng)濟情形”,并在這個過程中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他強調(diào)正確認識國情非常重要,考慮中國的問題,是不能置國情于不顧的。他認為,這個國情問題,不可求于外人。他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后,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情況下的實際運用。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huán)境和我們的時代環(huán)境”。他強調(diào),社會主義“用以為實際的運動”時,它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zhì)”發(fā)生“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是要在運用中加以發(fā)展的。同時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離開人民本身,是萬萬作不到的”。因此,在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他重視工人階級在革命中的先鋒作用,直接從事工人運動;他重視農(nóng)民在革命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發(fā)動和組織農(nóng)民斗爭。李大釗同志有著在實踐中探索前進的強烈進取精神,所以當思想條件和組織條件逐漸成熟的時候,他毅然提出了應該組織一個“強固精密”的統(tǒng)一的“勞動家政黨 孫中山和李大釗
”即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張。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緊跟時代潮流,使李大釗同志當之無愧地成為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實際的先驅(qū)。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李大釗同志書寫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對聯(lián)。這幅對聯(lián),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釗同志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說過:“犧牲永是成功的代價”,“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正因為有這樣的境界,當面對生與死考驗的時候,他從容地選擇了為他認定的主義和事業(yè)獻出生命。李大釗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體現(xiàn)著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品格。他作風質(zhì)樸,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他堅持真理,待人寬厚,團結同志,正如后人所贊譽的,“沒有宗派氣,內(nèi)外從如云”。他一生儉樸清廉,淡泊名利。在北京大學任職期間,他經(jīng)常傾家紓難,接濟貧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動,以至學校發(fā)薪水時不得不預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庭生活無以為繼。他犧牲后遺體下葬,棺槨衣裳都是朋友幫助提供的。李大釗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偉大人格和崇高風范,將永載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史冊。 李大釗同志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壯麗的篇章。在李大釗同志等革命先烈為之獻身的道路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勇往直前,歷經(jīng)八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了亙古未有的歷史偉業(yè)。如今,一個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面對黨和人民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中國發(fā)展的美好前景,我們永遠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貢獻的革命先烈。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定信心,扎實工作,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全力完成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各項任務,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不懈奮斗![2]
我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李大釗 (1889 — 1927) ,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又是位著名學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對他一生的寫照。 李大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以使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長子李葆花 16 歲便參加革命,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qū)政委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等職;長女李星華,1932 年入黨,長期從事教育和民間文藝的研究工作 ,是我黨的優(yōu)秀干部。
李大釗早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并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是社會名流。但他生活儉樸,“冬——絮衣,夏——布衫”,一個大餅,一根洋蔥,常常是他的便飯,有人去他府上拜訪,見他的幼女炎華,身穿紅粗布小棉襖,外套藍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氣的,像個鄉(xiāng)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兒。有位親戚對此很不理解,有次問起李大釗,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點種”“莊稼人種地要點種,你當教授點什么種 ? ”親戚迷惑不解。�
解放后,樂亭縣第一中學師生訪問李大釗故居時,這個親戚向師生們談到這件事。一位老師聽后提議全體學生起立,他激動地說:“同學們,你們明白李大釗同志所說的‘點種'的意思嗎 ? 他的種子,就是革命的種,共產(chǎn)主義的種!我們要讓李大釗同志點的種,在我們心里開花結果。”直到這時,這位親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大釗所說的“點種”的真正含義。�
李大釗不僅在課堂上向?qū)W生灌輸真理,為革命事業(yè)培養(yǎng)“火種”,在家庭里,也教育子女要經(jīng)風雨、見世面,努力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他經(jīng)常帶領孩子去郊游,一同乘船、渡河、爬山,以鍛煉他們的膽量,開闊胸襟。�
有一年冬天,北京城雪花紛飛,大地披上了銀裝。李大釗對孩子們說:“雪下大了,你們快拿掃帚到院子里去掃吧 ! 要是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哇。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借雪吟詩,這比我小時候只能隔窗望雪作詩要好得多呀 ! ”
孩子們聽了,一陣歡呼雀躍,立即拿掃帚出門。孩子的外祖母和母親表示反對。外祖母說:“外面太冷,凍壞了孩子怎么辦 ? ”李大釗卻笑著說:“孩子們應當從小養(yǎng)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么也不會做。何況人只有經(jīng)常活動,身體才會有抵抗力。掃掃雪怎么會凍壞身體呢,呆在屋里不動彈,才更經(jīng)不起風寒呢 ! ”李大釗說完,就帶著兒女出了門。一邊掃雪,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干得熱火朝天。
古人說:“樂則生矣。學至于樂,則自不已,故進也。”李大釗教育孩子,善于從孩子的特點出發(fā),循循善誘,寓教于樂,生動活潑,從不刻板生硬,更不打罵孩子,從而使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大釗家中堂屋的北墻上,掛著一張富有詩意的畫,畫中有位少女懷抱琵琶在演奏,各種飛禽走獸聞聲而來。李大釗十分欣賞此畫,他繪聲繪色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音樂的力量有多么大 ! 這個彈奏樂器的姑娘,只要手指輕輕撥動,就能引來美麗的孔雀、高傲的仙鶴、 兇猛的獅子老虎,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堂的鳥獸,他們一個個都被音樂陶醉了。人就更不用說 了。音樂不僅能陶醉人,而且還能鼓舞人心。”李大釗經(jīng)常教孩子們唱歌。有次,他教孩子們唱的是教堂里的一首贊美詩,其中有這樣幾句 :禾捆收回家,禾捆收回家,我們就要歡喜禾捆收回家。他邊唱邊講解:“你們看農(nóng)民們辛辛苦苦地種下東西,收獲的時候是多么喜歡呀 ! 他們忘記了辛苦,只有快樂。我們的革命也是一樣,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我們會像農(nóng)民把莊稼收回家一樣快樂呢 ! ”
李大釗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教孩子學音樂。有一次他帶著葆華、星華去拍賣行買回一架舊風琴,由他彈琴伴奏,孩子們合唱了一首校歌。唱完后,李大釗說:“北沿河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你們校歌里怎么說它是孩子們青年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 ? 這首歌的歌詞太不真實了,這不是培養(yǎng)孩子們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 ”他借此機會教孩子們唱《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還給他們講解歌詞的含義,講解從事革命的道理。這種家教,寓教于樂,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撒下了革命的種子。
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李大釗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意運用“尊重”這種“最有力量” 的方法。他注意研究兒童心理,根據(jù)孩子們心理、生理特點,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有一年夏天,李大釗從北京回河北老家歇暑假,給孩子們每人買回一包禮物——筆、墨、方 格字帖。孩子們很是高興,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寫了起來。
這次是李星華生平第一次臨帖寫大字,所以她左臨一張,看看不像,右臨一張,看看還是不像,氣得小臉發(fā)紅,直想哭出來。她放下筆,躲到后院里偷偷地抹眼淚。這時李大釗和妻子發(fā)現(xiàn)星華在哭,但摸不清她為什么哭。妻子正好張口問星華,卻被李大釗攔住了。他說。“ 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難揣摸的,你要是問她為什么哭,她不會告訴你的,你不要硬逼著問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顯地擺在那里了嗎 ? ”妻子莫名其妙。李大釗接著說:“我記得在一本什么書上看過: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手指,這個小女孩立即把傷口包了起來,生怕別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直到傷口長好了才給人看。你說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呢 ? 這就是女孩的一種好勝心,你明白了嗎 ? ”妻子這才恍然大悟。過了一會兒 ,李大釗把小星華叫來,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著星華寫的字帖微笑著說:“你的字寫得很好,有點像魏碑帖上的。因為這是你第一次臨帖,寫得還不大整齊,筆畫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字有的個兒大,有的個兒小,要是天天耐心練習,就一定會寫好的。你看,你哥哥寫得也不整齊呀,可是他不著急,沉得住氣,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把它慢慢地寫好。”
李大釗的話使星華受到很大鼓勵,同時也使她了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靜,容易急躁的缺點。從此,星華不僅天天練習寫大字,而且性情也變得比以前沉穩(wěn)多了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來到人間時,父親李任榮就因患肺病逝世;剛過周歲,母親周氏又因感傷過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釗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無兄弟,又鮮姊妹,為一垂老之祖父教養(yǎng)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時管教李大釗甚嚴,不準他外出去看賭博,更不許他罵人、打架,否則就要他接受大熱天上房頂舉著沉重的木杈翻麻等處罰。如此嚴格的家教,對李大釗的成長影響很深。
李大釗自己做父親后,從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啟發(fā),同樣對子女加以嚴格的教育。掃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實踐中的兩則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院子里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么冷,你還叫孩子們?nèi)哐莾霾×丝稍趺崔k?”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yǎng)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么也不會做。身體經(jīng)常活動,也會增強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動彈,就更怕冷了。”說完,他和孩子們拿了簸箕與掃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掃雪,一面對孩子說:“將來誰也不能當寄生蟲,誰要是不勞動,誰就沒有飯吃!”孩子們邊掃雪,邊聽父親講新奇的故事,一點也不覺得冷,反而是越掃越有勁……
孩子們漸漸長大,上學了。李大釗又非常注重用音樂來陶冶孩子的心靈,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樂,使孩子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個晚上,他稍有空閑,就將兒子李葆華、女兒李星華喊進書房,先要他倆將當時在學校學的歌唱給他聽,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喜歡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們親愛的孔德,啊,我們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園,你永是美麗的王國……”李大釗聽完歌,沒有一句夸獎,只是幽默地說:“北河沿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我天天到北大去,都從那里經(jīng)過,里面常泡著死豬、爛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說是孩子們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這個歌子太不現(xiàn)實了,這不是培養(yǎng)孩子們睜著眼睛撒謊嗎?”接著,他就教孩子們唱《國際歌》。他一邊彈琴,一邊用低沉的聲音唱著。他說,聲音不能太大,讓街上警察、暗探聽見,他們會把我們逮起來的。他不僅教孩子會唱,還把歌詞大意講解給孩子聽,并且用家鄉(xiāng)一位窮苦大伯一年辛苦到頭,全家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例子,幫助孩子領會歌詞的意義,加深印象……結果,沒教唱幾遍,孩子們都會唱了,而且深深地愛上了這首珍貴的歌!
有關李大釗的小故事
這時候,李大釗的學名叫李耆年,字壽昌。谷家私塾的單子鰲先生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能夠健康長壽。十多年后,他自己改名叫大釗,字守常。釗者刀也,李大釗改名自勉,志在守正篤實、循道致遠,用大刀鏟除一切不平。二、擇校的故事 離開永平府中學堂后,李大釗“感于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
李大釗小時候的故事 20到50字之間
大釗同志從小讀書異常勤奮、刻苦。在幼年時,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詩著稱于鄉(xiāng)里。七歲時,祖父送他到附近黃瓜口村的一位塾師單子鰲那里讀書。當時,讀書是為了應試科舉,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一類,入學之始,還要先讀一段蒙學。大釗同志跳過了蒙學階段,一入學就和較大的孩子們一起讀“四書”。這些宣揚孔...
惜時如金的李大釗的故事
苦難深重極了.有一回,李大釗聽先生講太平天國的故事.他不等先生講完,便大聲喊:"我要學洪秀全,*清朝皇帝!"一時間,嚇得黃先生忙去捂學生的嘴,生怕張揚出去有殺身之禍.老先生深知大釗有志于救國,便在暗中鼓勵他好好學習.后來大釗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清政府辦的北洋法政學校,走出了山鄉(xiāng),去尋找救...
關于李大釗廢寢忘食的故事
李大釗的故事:一年冬天,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院子里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么冷,你還叫孩子們?nèi)哐?要是凍病了可怎么辦?”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yǎng)成吃苦的習...
李大釗小時候的英雄故事135字
大釗同志的家鄉(xiāng)一帶,由于外出經(jīng)商的人多,消息比較靈通。幼年時,他就聽到了鴉片戰(zhàn)爭等痛心的歷史故事。五歲上,發(fā)生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十一歲那年,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冀東各地也普遍建立了義和團的組織。不久,八國聯(lián)軍侵至樂亭附近,占據(jù)了昌黎、灤州等地。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和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
李大釗的故事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yè)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
李大釗的英雄事跡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余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nèi)。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
李大釗的故事 100字以內(nèi)
實現(xiàn)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fā)動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斗爭,猛烈沖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tǒng)治。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李大釗的事跡50字
李大釗的事跡 1、社會黨逃離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在校期間與同學郭須靜一起加入中國社會黨,畢業(yè)后到北京參加中國社會黨活動。同月中國社會黨領袖陳翼龍被殺,社會黨被查封,李大釗逃離北京,避難于家鄉(xiāng)樂亭縣的祥云島,后得到天津紳士孫洪伊的資助,赴日本留學。2、發(fā)《警告全國父老》抗袁...
李大釗簡介,關于他的故事
作為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大釗同志的業(yè)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追懷和崇敬。 為紀念李大釗同志,發(fā)揚他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將他和他的夫人趙紉蘭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靈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犧牲后,1933年由黨在白區(qū)的秘密組織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