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文言文卡片
《孟子》書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 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的翻譯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鄉(xiāng)(通:向”過去,從前.下同)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種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事情,哪有不采用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3.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
完整譯文如下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愿)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愿)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方法哪會不采用呢?采用這種做法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這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并非只是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沒有禮貌的 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的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的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的人)為了所認(rèn)識的貧窮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樣看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4. 【魚我所欲也】 這首 文言文 例題
例題2 閱讀《魚我所欲也》,回答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__________
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 辟:__________
③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
⑤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翻譯成白話文
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xùn)|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生命本是我喜歡的,(可我)喜歡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厭惡的,(可我)厭惡的東西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遇到)災(zāi)禍也不躲避呀。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開禍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茍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靠某種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干。這樣看來,喜歡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失掉罷了。
一碗米飯,一盅肉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餓死。(可是)惡聲惡氣地遞給人家,(就是)過路的(餓漢)都不會接受;踩踏過才給人家,討飯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對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區(qū)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只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認(rèn)識的貧困的人感激我嗎?過去寧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rèn)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做這種事:這種不符合禮義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
6. 古文 魚我所欲與也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wù)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āng)(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xiā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wéi)之;鄉(xiā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釋譯文】注釋 一、選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孟子》是記錄戰(zhàn)國時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散文家孟軻及其弟子萬章等人的政治、教育、哲學(xué)、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xiàn)存七篇。261章,3.5萬多字。
也是“四書”之一,是中國儒家經(jīng)典的書籍。 1.欲:想要,喜歡 。
2.熊掌:熊的腳掌,是極珍貴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
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jù)有幾樣?xùn)|西。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
舍生而取義者也,取:求取 4.茍得:不合理的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5.患:禍患,災(zāi)難。 6. 辟:通“避”,躲避。
7.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義。 8.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
者,……的辦法。 9.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0.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
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1.非獨:不單,不僅。
12.勿喪:不丟掉,不喪失。喪:丟失。
13.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14.豆:古代一種木制盛食物的器具,高足,上呈圓盤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5.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吃。
爾: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
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舍,后來餓死了。呼:吆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 16.蹴(cù)爾:用腳踢著給他。
蹴:用腳踢。 17.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認(rèn)為不值得,指不愿意接受。
18.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如果不辨別它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高官厚祿。萬鐘,這里指高官厚祿。
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鐘。則,連詞,這里表示假設(shè),意為如果。
辯,同“辨”,辨別。 19. 何加:有什么益處。
加:增加,指帶來好處。 20.奉:侍奉。
21.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rèn)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同“歟”,語氣助詞,譯為"嗎"。
讀"yú"。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2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鄉(xiāng),通“向”,原先,從前。
23. 已:停止。 24. 本心:天性、天良。
25.是故:因此 26.能:能夠 2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過。
譯文 孟子說:“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我)就舍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就舍棄生命而選擇道義。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事還有比死亡更討厭的,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令人討厭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辦法,有什么不能采用呢?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然而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有人不采納。
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討厭的事。不僅是賢明的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不丟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饑餓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樣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所認(rèn)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肯接受(一簞食,一豆羹),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肯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妻妾侍奉卻接。
7. 急求 的古文及翻譯
《魚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xùn)|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生命本是我喜歡的,(可我)喜歡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厭惡的,(可我)厭惡的東西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遇到)災(zāi)禍也不躲避呀.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開禍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茍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靠某種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干.這樣看來,喜歡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失掉罷了.一碗米飯,一盅肉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餓死.(可是)惡聲惡氣地遞給人家,(就是)過路的(餓漢)都不會接受;踩踏過才給人家,討飯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有人對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區(qū)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只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認(rèn)識的貧困的人感激我嗎?過去寧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rèn)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做這種事:這種不符合禮義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
8. 《魚我所欲也》全文及翻譯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是我所追求的,熊掌也是我所追求的,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只有舍棄魚而選擇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禮義也是我所追求的,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舍棄生命而選擇禮義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歡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事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采用這種方法就能夠生存下來,這樣看來,有這種方法卻不采用;采用這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這樣看來,有這種方法卻不采用。那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禮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是賢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四處游歷的人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被輕視而不肯接受。如果見了高位厚祿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處而喪義),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好處);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妻子與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嗎?(如果這樣做了,)這種做法就叫做喪失了天性。
《魚我所欲也》怎么快速背誦?
3、文言文看似變化多端,其實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要考查的知識點也就那么多,所以,在獲取新知識時,一定不要忘了前面學(xué)的,做到溫故知新,不斷總結(jié)學(xué)習(xí)經(jīng)驗為自己所用。yú ,wǒ suǒ yù yě ;xióng zhǎng ,yì wǒ suǒ yù yě 。èr zhě 魚 ,我 所 欲 也 ; 熊掌 ,亦 我 所...
初中文言文魚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譯
在古代中國,孟子在其名篇《魚我所欲也》中闡述了深刻的道德觀。他提出,當(dāng)面對魚(生存)和熊掌(道義)的選擇時,人們往往會選擇舍棄魚而取熊掌,因為道義被視為比生命更為珍貴。同樣,他強調(diào),在生和義不能兼得時,人們會寧可犧牲生命來堅守道義。孟子通過對比,指出生命雖寶貴,但人們追求的往往有...
語文文言文翻譯初三的(魚我所欲也)孟子的
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我)就舍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就舍棄生命而選擇道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
文言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及魚我所欲也練習(xí)題
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里,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
語文文言文翻譯(魚我所欲也)里的重要句子孟子的
《魚我所欲也》里的重要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生命本是我需要的,可我需要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茍且偷生的事。〕(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這樣看來,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
魚我所欲也翻譯朗讀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文言文簡介:文言文發(fā)展分為幾個階段當(dāng)人們使用“古代漢語”這個術(shù)語時,在不同的語境中賦予了它三個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漢語、上古漢語和文言.古代...
魚我所欲也中類比推理的句子是哪一句?
類比推理的例子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文言文中類比推理的例子很多,比如魚我所欲也里作者開頭寫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與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取義者也。歸納推理...
《魚我所欲也》比較常考的句子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4題。(10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
尋《魚,我所欲也》《論語》解釋
〔講解〕《論語》記孔子門人一般稱字,如對仲由稱“子路”,對端木賜稱“子貢”,對曾參獨稱“子”,因為此書是孔子二傳或三傳弟子所記,曾受業(yè)于曾參。“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義,不是確數(shù)。下述三事,這是巧合。朱熹認(rèn)為,重在為學(xué),“傳”指受之于師,“習(xí)”則熟之于己,...
魚我所欲也中的通假字有哪些種類及例句?
魚,我所欲也,在古文中,通假字的運用頗為常見。下面是一些例子:“得”,在文中通“德”,意為恩惠,表示感謝。如:“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與”,通“歟”,是一種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嗎”。例如:“所識貧乏者得我與”。“辟”,在文中通“避”,指躲避。例句:“...
相關(guān)評說: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魚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魚我所欲也(7037人評分) 8.3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譯文 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我)就舍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就舍棄生命而選擇道義.生命是我...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很高興為你服務(wù),如果答案滿意,請采納,謝謝!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只有舍棄魚而選擇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義也是我所追求的,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么只能...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原文 魚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gǒu)得也;...
定安縣多質(zhì): ______ 原文 魚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gǒu)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