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又自號( )( )( ) 袁枚又自號什么 ?(有三個)

    袁枚

    袁枚生平簡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fā)現(xiàn)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chuàng)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chuàng)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fā)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后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 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并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系是雙峰并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fā)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tǒng)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江蘇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湖上雜詩

    【內容】:

    葛嶺花開二月天,

    游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游人異,

    不羨神仙羨少年。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馬嵬驛[1]

    【內容】:

    莫唱當年長恨歌,[2]

    人間亦自有銀河。[3]

    石壕村里夫妻別,[4]

    淚比長生殿上多![5]

    【注釋】:

    [1]馬嵬驛:即馬嵬坡,在陜西省興平縣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里,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2]長恨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關于唐玄宗、楊貴妃愛情悲劇的敘事長詩,側重于同情。

    [3]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這兩句說: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4]石壕村: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篇《石壕吏》中的一個村莊,村里有戶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石壕吏》的歷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亂,即《長恨歌》寫到的那個時候。

    [5]長生殿:華清宮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楊貴妃有感于牛郎織女被銀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離。這兩句說:象石壕村那樣的夫妻決別數(shù)也數(shù)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譯文: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象石壕村那樣的夫妻決別數(shù)也數(shù)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清代性靈詩派的倡導者,生性疏淡灑脫不喜作官,于壯年辭官,隱居隨園,優(yōu)游自得,不復出仕。一生致力文學,所為詩文,天才橫溢,尤工駢體。所著《隨園食單》,對于茶葉方面的評述頗為獨到,是位知茶愛茶的品茶評茶專家。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世稱隨園主人,浙江錢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袁枚英才早發(fā),十二歲入縣學,二十四歲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學士史貽直見他所寫策論后,稱贊他是賈誼再世。袁枚歷知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由于賢能愛民,政績甚佳,深得百姓愛戴。然而他生性疏淡,雖身居廟堂,卻心系山林,加上他認為做官是為人民增進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聽差,遂于三十三歲即辭官。好友錢寶意作詩頌贊他:「過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領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應。」他亦作一幅對聯(lián):「不作高官,非無福命只緣懶;難成仙佛,愛讀詩書又戀花。」(自嘲)聯(lián)中表明他「愛書如愛命」的讀書志趣及無意于官場中汲汲營營。在《詠筷子》詩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對世人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來、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諷刺。

    重修隨園舊制 致力文學著述

    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即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荒廢已久,袁枚購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因此稱為「隨園」。他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致:「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羅。」如此詩情畫意,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墻,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lián)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袁枚以文學為終身事業(yè),是清代的文學家,性靈派創(chuàng)作理論的提倡者。性靈即性情也。他以為「詩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無詩。」又說:「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他認為詩歌是內心的聲音,是性情的真實流露。文章以駢體最為擅長,頗得六朝體格,享文章之盛名數(shù)十年。其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討厭矯情,卻極重情義,其友沈鳳司死后,因無后嗣,袁枚每年為他祭墳,三十年未曾間斷,對友人的情義深重,令人感動。
    袁枚致力為文,著述頗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隨園食單》……。其中《隨園食單》是一部有系統(tǒng)的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著作,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雜素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等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他開宗明義地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后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此篇可作為飲食通則,而戒單云:「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此篇正好與須知單互為表里。
    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單」一篇,此篇對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評述,此外還記載著不少茶制食品,頗有特色。其中有一種「面茶」,即是將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醬、牛乳等佐料,面中散發(fā)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經過茶葉熏過的火腿,肉色火紅,肉質鮮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個對茶、對飲食有相當研究的人。

    游歷名山勝景 品遍佳泉好水

    六十五歲以后,袁枚開始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臺、雁蕩、四明、雪竇等山,安徽游過黃山、江西廬山、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喜愛品茶的他自然嘗遍各地名茶,并且將它一一記載下來。他描寫常州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說:「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銀針、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評述。
    此外還寫下許多茶詩,如《試茶》詩:「閩人種茶如種田,郄車而載盈萬千;我來竟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逌然……。」描寫福建人普遍種茶的情形,置身其中,彷佛進入茶世界。《湖上雜事詩》:「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萬片綠云春一點,布裙紅出采茶娘。」描寫身著紅布裙的采茶姑娘在「萬片綠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漁梁道上作》:「遠山聳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間閑立久,采茶人散夕陽西。」可知他旅游時,除了欣賞群山萬壑、山澗溪流的美景之際,亦不忘留意當?shù)氐摹覆枞~文化」,可看出他對茶的鐘愛程度。

    品茶評茶藏茶 獨到妙法妙論

    袁枚70歲那年,游覽了武夷山,對武夷茶產生了特別的興趣。他先前對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濃苦,有如喝藥」,因此他向來不喜歡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他游武夷山,來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卻讓他對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觀。他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記載了當時的情形:「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試一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這位茶葉專家從所用的茶壺、茶具到飲茶的步驟、感覺與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寫,一杯好茶的確能滌凈塵慮,撫平煩躁。
    袁枚認為:除了有好茶必須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長久,而要泡出一壺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對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門極重要的學問。對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敘:「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他以為他以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產的茶為天下第一。
    接著他繼續(xù)提到收藏茶葉的方法:「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槍,綠如碧玉。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古灰,上用紙蓋扎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全變矣。」可說是研究得相當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獨到的妙法:「烹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fā)也,山西裴中丞嘗謂人曰:「余昨日過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
    袁枚不愿在官場上爭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無羈無絆,優(yōu)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歲高壽。

    主要代表作

    黃生借書說
    簡介

    散文篇名。清代袁枚作。文章從一青年學士向作者借書談起,指出借書讀的人用心專一,而自己擁有藏書的人卻往往不讀書,并舉自身經歷為例,勉勵后人珍惜時光,勤奮學習。層次分明,說理透徹,語言誠懇親切。選自《小倉山房文集》

    原文
    <黃生借書說> 清 袁枚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譯文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隨園主人我把書交給他并且勸勉他說: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讀。您沒有聽說過那些收藏書籍的人的事嗎?七略四庫是天子內府的藏書,然而天子中讀書的人又有幾個?搬運時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滿屋子的書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家中讀書的又有幾個?其余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圖書、子輩孫輩丟棄圖書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書籍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會擔心別人催著要回,就憂懼地摩挲撫弄那東西久久不停,說:‘今天存放在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經被我占有,必定會把它用繩子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姑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我小時候愛好書籍,但是家里貧窮,難以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收藏的書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就在夢中還出現(xiàn)那種情形。求書的心情迫切到這種程度。所以只要有看過的書就認真深思并記住。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一堆堆地裝滿書冊,白色的蠹蟲、灰色的游絲,常常罩滿書冊。這樣以后才慨嘆借書的人用心專一,而自己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現(xiàn)在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的書借給別人同別人共用和姓張的人吝惜自己的書籍好像不相同。既然這樣,那么我本來不幸是遇到姓張的呢,姓黃的年輕人本來幸運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么他讀書一定會專心,并且他還書一定會很迅速。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讓它同出借的書一起交給姓黃的年輕人。

    1 . 注音
    塞sāi 摩mó 俟sì 輒zhé 俸fèng 庋�guǐ 惴 zhuì 省xǐng 蟫 yín
    2. 詞句補釋
    書非借不能讀: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強從別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夫,音fú。強假,勉強借來。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將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膽,憂懼的樣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撫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來掛在高處,收藏起來。“高”形容詞作“束”的狀語,“在高處”。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異日觀:姑且等到日后再來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異日,日后、將來。
    故有所覽輒省記: ( 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 ) 所以 ( 凡是 ) 有看過的就記在心里。有所覽,有看到的。輒,就。省記,記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薪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 ( 屋里 ) 到處都堆放滿了。落落,堆集的樣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祿。
    素鐔灰絲時蒙卷軸:白色的蠹魚和蟲絲常常沾滿了書卷。素蟫,指書里的蠹(dù)蟲。灰絲,指蟲絲。
    今黃生貧類予:如今黃生像我 ( 以前 ) 一樣貧窮。類,似,像。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只是我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同別人共用,這和張氏吝惜自己的書 ( 不借給別人 ) 好像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動詞,同別人共用。吝書,舍不得 ( 把 ) 書 ( 借給別人 ) 。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實在不幸而遇到張 ( 這樣的吝嗇鬼 ) 。然而,既然這樣,那么……。固,本來、誠然、實在。
    3 .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覽輒省記 shěng 節(jié)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蟫灰絲時蒙卷軸
    4. 辨義
    (子)不聞藏書者乎 你
    (子)孫棄者無論焉 兒子、兒輩
    (然)天子讀者有幾 然而
    非獨書為(然) 這樣
    非獨書(為)然 是
    若業(yè)(為)吾所有 被
    (為)一說 作、寫
    (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 接著,這以后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這樣說來,那么
    非夫人之(而強假(焉) 表強調語氣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孫棄者無論(焉) 表感嘆語氣
    必高束(焉) 指代書,也可理解為表感嘆語氣授以書而告之曰 代指黃生
    吾不得而見之矣 代指書
    少時(之)歲月 的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獨立性

    說明
    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應該化弊為利,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發(fā)奮求學。

    課文圍繞中心,夾敘夾議,層次清楚地闡明事理。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出人意表,引人深思,隨后圍繞著這個中心,逐層展開闡述。先以帝王、富貴人家全都藏書豐富,卻沒有幾個讀書人,以及祖父輩盡心藏書而子孫輩隨意毀棄書這三種常見的事實,來作初步證明;再用類比推理,以人們對于借來的東西和屬于自己的東西所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來說明這個論斷是有普遍意義的。作者從那常見的現(xiàn)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這種外來的壓力,會化為鞭策自己的動力,有力地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接著,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時借書之難、讀書用心之專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書籍卻不再讀書等切身經歷,從正反兩個方面做進一步的論證。最后,在上述分析說明的基礎上,緊扣“借書”一事,指出黃生有幸而遇肯“公書”的人,勉勵他應該珍惜機會,勤奮學習。

    課文多處運用對比方法,從正反兩方面去闡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與“若業(yè)為吾有”作對比;以“余幼好書,家貧難致”的勤學與“通籍后,俸去書來”的疏懶作對比;以“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作對比;以自身的“不幸”與黃生的有“幸”作對比,等等。這樣,能夠鮮明地闡述觀點,加深讀者的理解,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論點雖然是“書非借不能讀”,但很明顯,僅從字面上來看,這個論點帶有很大的片面性。“說”本身不同于規(guī)范、正統(tǒng)的論說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氣頗重、任性適情的人。因此,我們更宜于把本文視為作者在有感而發(fā)的情況下率性而為的一篇帶有游戲性質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對逝去的青年光陰的懷念、對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則在鼓勵、教育黃生,只是沒有板起面孔來。 袁枚
    (公元1716年—1798年),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清乾隆四年中進士,入翰林,做過江寧等地知縣。后辭官,定居南京,在小倉山構筑園林,過著論文賦詩、悠閑自在的生活。他主張詩應該抒寫性情,因此,多數(shù)作品抒發(fā)閑情逸致。著有《隨園詩話》、《小倉山房集》和《子不語》等。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又自號隨園主人,蒼山居士。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年間進士,入翰林。曾任溧水、江浦、沭陽等縣縣令。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時,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年三十八即休官養(yǎng)親,不復為官,于江寧小倉山筑“隨園”,收集書籍,創(chuàng)作詩文,悠閑地度過了五十年。晚年游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女弟子甚眾。
    以詩名聞當世,創(chuàng)作講求性情個性,提倡“性靈說”,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使詩壇風氣為之一新,與蔣士銓、趙翼并稱“江右三大家”。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文章主“駢散合一”,兼取六朝駢儷,較桐城派通達。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蒼山居士

    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簡齋,隨園主人,蒼山居士

    相關評說:

  • 止蔣17388782043: 李白的號( ) 蘇軾的號( ) 白居易的號( ) 歐陽修的號( ) 李清照的號( )接補充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李白的號(青蓮居士 ) 蘇軾的號( 東坡居士 ) 白居易的號( 香山居士 ) 歐陽修的號( 六一居士 ) 李清照的號( 易安居士 )袁枚的號(隨園居士, )
  • 止蔣17388782043: 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自稱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 止蔣17388782043: 袁枚是什么居士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青蓮居士——李 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 ...
  • 止蔣17388782043: 《所見》的作者袁枚是哪個朝代的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袁枚是清代的詩人.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作者簡介 袁枚(1716-...
  • 止蔣17388782043: 唐宋元明清,個朝詩人別稱,[附上朝代 -
    隴西縣軸承: ______[答案] 唐 陳子昂 字伯玉, 杜牧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王昌齡 字少伯 譽為“七絕圣手”. 李商隱 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 孟浩然 字浩然,世稱「孟襄陽」 白居易 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 王維 字摩詰,外號“詩佛”. 杜甫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
  • 止蔣17388782043: 在什么代詩人袁枚的筆下?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清代詩人.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等,祖籍浙江慈溪,出生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乾嘉三大家之一、性靈派三大家之一、與紀昀齊稱“南袁北紀”. 袁枚提出的“性靈說”是清代詩壇最重要的詩歌理論之一,他一生至少創(chuàng)作了六千三百余首詩[1],其中的代表作《小倉山房詩集》收錄了271首詠史懷古詩[2].其辭官后隱居于南京小蒼山隨園,于1798年去世.
  • 止蔣17388782043: 家貧夢買書 翻譯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原文】 余少貧不能買書,然好之切.每去書肆,垂涎翻閱,若價貴不能得,夜則形諸夢.曾作詩曰:“塾遠愁過市,家貧夢買書.” 【注釋】 1.書肆:書店. 2.諸:兼詞,相當于“之于”. 3.則:就. 4 . 袁 枚:字子才,號簡齋,晚號隨園...
  • 止蔣17388782043: 袁枚:詩人袁枚,清代有此詩人,唐代是否也有此名詩人?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1. 袁枚是清代文人.唐朝沒有.2. 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先后...
  • 止蔣17388782043: 清代詩壇倡導“性靈說”的是哪位?
    隴西縣軸承: ______ 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詩人、詩論家袁枚.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33歲辭官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
  • 止蔣17388782043: 袁枚是哪代詩人. -
    隴西縣軸承: ______ 清朝
  • 精品妓女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日本做受高潮好舒服视频|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 无码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