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經(jīng)典詩詞名句(孟浩然的古詩詞大全)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yīng)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xué)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dāng)R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達隱居閑適、羈旅愁思。詩風(fēng)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
蔡傳:孟浩然詩組建安,宗淵明,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lián)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fā)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唐人絕句精華》:此古今傳誦之作,佳處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聞風(fēng)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見詩人清致,且有屈子“哀眾芳之零落”之感也。
2.《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fā)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第一句點題,為下文寫景抒情作準備;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兩句,因為“野曠”所以天低于樹,因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guān)系,寫得恰切逼真。此詩前兩句為觸景生情,后兩句為借景抒情,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xiàn)了細微的景物特點。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fēng)韻天成,頗有特色。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語少意遠,清思痛入骨髓。
3.《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此詩寫解下千金劍贈朱大,既襯托了朱大的豪俠性格和對朱大的期望,也把自己平生創(chuàng)建功業(yè)的壯志豪情寄寓其中。首句點出友人所去,暗示朱大豪爽的性情;次句強調(diào)寶劍本身的價值以及贈劍的意義;三句寫分手贈千金寶劍;末句語淺意深,是贈劍時的贈言,表現(xiàn)了雙方平素的情義。感情摯厚,神采激揚,在孟詩中別具一格。
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襄陽詩皆沖和淡逸之音,此詩獨有抑塞磊落之氣。
4.《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wù)f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詩人去洛陽尋訪故人,不料摯友已經(jīng)被貶江嶺。詩人的心緒頗為復(fù)雜,不平、感傷、懷念交織在一起,但表現(xiàn)在詩里的卻含蓄深沉,甚至飄逸灑脫。用“才子”二字,表達對袁拾遺的傾慕。同時“才子”與“流人”的對比,暗喻詩人的不平之氣。雖然說江嶺梅花開得早,風(fēng)光美妙,也不如北地家鄉(xiāng)之春好。詩有收放自如、含蓄不露的美感。這首詩雖然短短二十個字,但其境界非常大,于情感上雖未著一字,但那種寄予的深情卻在相隔千山萬水的南北之間彌散開來,雖不得不淡,卻至死不滅。
5.《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此詩從寫景入筆,通過淼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fā)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guān)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情如春江,洶涌澎湃。“斷人腸”將別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jié)束全詩,離愁別恨,悠然不盡。此詩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體,寫得頗富神韻,自然流暢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也體現(xiàn)出詩人與友人之間的真摯友誼。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真摯中卻極悱側(cè)。
6.《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此詩寫的是詩人應(yīng)邀到一位農(nóng)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jīng)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fēng)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fā)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田園風(fēng)光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唐詩成法》:以古為律,得閑適之意,使靖節(jié)為近體,想亦不過如此而已。
7.《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于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xiàn)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氣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使此詩實際上成為山水杰作。
宋代蔡絳《西清詩話》: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此詩頷聯(lián)一語氣象。
8.《與諸子登峴首》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與諸子登峴首》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一首山水詩。此詩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而作,詩人登臨峴山,憑吊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fā)感慨。詩人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濕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寫景、抒情和說理于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
《詩境淺說》:前四句俯仰今古,寄慨蒼涼。凡登臨懷古之作,無能出其范圍,句法一氣揮灑,若鷹隼摩空而下,盤折中有勁疾之勢。
9.《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此詩前四句側(cè)重寫“桐廬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風(fēng)、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構(gòu)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襯托出詩人的綿綿愁思;后四句側(cè)重寫“寄廣陵舊游”,詩人向朋友傾述獨客異鄉(xiāng)的惆悵和孤獨之感,又抒發(fā)懷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詩前半寫景,后半寫情,景與情完美融合,寫景愈真切,其情愈深,自然渾成,韻味悠長。
晚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健舉,工于發(fā)端,(首聯(lián)下)。旅況寥落,情景如繪(“月照”句下)。情深語摯(末句下)。
10.《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吾觀鷦鷯賦,君負王佐才。
惜無金張援,十上空歸來。
棄置鄉(xiāng)園老,翻飛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遲回。
此詩是作者為赴京應(yīng)進士舉的丁鳳送行所作。全詩通過對丁鳳才學(xué)的贊許,既抒發(fā)了對賢才被遺棄在野的憤懣,也表白了自己要求出仕,希望得到援引的心情。
11.《舟中曉望》
掛席東南望, 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 來往接風(fēng)潮。
問我今何適? 天臺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 疑是赤城標。
此詩描寫了詩人乘船去往天臺山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的愉悅心情。首聯(lián)寫船在拂曉時揚帆出發(fā),一天的旅途生活又開始了。“掛席東南望”,開篇就揭出“望”字,可見情切。詩人大約又一次領(lǐng)略了“時時引領(lǐng)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的心情;頷聯(lián)寫水程,承前聯(lián)“水國遙”來。“爭利涉”以一個“爭”字表現(xiàn)出心情迫切、興致勃勃,而“來往接風(fēng)潮”則以一個“接”字表現(xiàn)出一個常與波濤為伍的旅人的安定與愉悅感,跟上句相連,便有乘風(fēng)破浪之勢。頸聯(lián)一問一答:“問我今何適?天臺訪石橋。”這里遙應(yīng)篇首“東南望”,點出天臺山,于是首聯(lián)何所望,次聯(lián)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尾聯(lián)寫詩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在詩人的想象中,映紅天際的不是朝霞,而當(dāng)是山石發(fā)出的異彩。此詩似乎信筆寫來,卻首尾銜接,承轉(zhuǎn)分明,章法緊湊;形象質(zhì)樸,真彩內(nèi)映;沒有警句煉字,卻有興味貫串全篇。
12.《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詩中發(fā)泄了一種怨悱之情。首聯(lián)兩句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頷聯(lián)兩句說理,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感慨;頸聯(lián)兩句寫景,自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尾聯(lián)兩句闡發(fā)愁寂空虛之情。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zhuǎn)反復(fù),風(fēng)格悠遠深厚,富有韻味。
方回《瀛奎律髓》:八句皆超絕塵表。
13.《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懷》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一首抒情詩。此詩旨在懷鄉(xiāng)思歸。首聯(lián)起興,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二聯(lián)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尾聯(lián)寫欲歸不得的郁積之情。全詩透露出詩人在長安碰壁之后的牢騷和惘然,思鄉(xiāng)之情和寫景之句渾然一體,深沉含蓄,中間兩聯(lián)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顯示了詩人的藝術(shù)功力。
清末高步瀛《唐宋詩舉要》:純是思歸之神,所謂超以象外也。
14.《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此詩上半首敘事,略微見景,稍帶述情,落筆空靈;下半首以情帶景,以空靈之筆寫內(nèi)在之情。全詩簡淡自然、空靈無跡,頗有隨筆的味道,而在隨意揮寫間,不但勾畫了江山風(fēng)景,而且抒發(fā)了傾慕高僧慧遠、向往隱居勝地的隱逸情懷。
《唐詩廣選》:謝曰:詩有韻有格,格高似梅花,韻高似海棠。欲韻勝者易,欲格高者難,二者孟浩然兼之。
15.《萬山潭作》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此詩中寫了清、閑,從神寄游女、歸舟放歌的情境中,體現(xiàn)了詩人心境的悠閑、清靜、曠達、淡泊。整首詩有動有靜,沖淡之風(fēng),隱含于動靜之中。
南宋·劉克莊·《后村詩話》新集卷三:“孟浩然詩,如……‘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蘿問’,警語不一。老杜少所推服,獨稱其句句堪傳,集中每以孟先生目之。”
16.《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此詩前兩聯(lián)是詩人對自己年過四十卻沒能為官表示哀傷,后兩聯(lián)對和農(nóng)夫一起推測天氣,表現(xiàn)出自適之情。詩人借詩抒情,隱隱透露了不甘隱居躬耕的心情。
17.《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
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
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此詩描繪了一幅落日余輝中,漁舟唱晚、輕棹擊水的耶溪夕照圖。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出詩人此時閑適的心情與喜悅的心境,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清溪麗景,閑遠余情,不欲犯一字綺語自足。
18.《留別王侍御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yīng)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留別王侍御維》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在長安失意后創(chuàng)作的贈別王維之詩作。此詩先述說自己在京城沒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離京卻又不舍得與好友分別,表達了心中的悵惘和矛盾。接著慨嘆自己無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鄉(xiāng)隱居。全詩語調(diào)低沉,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有不忍遠別知心朋友的留戀,還有懷才不遇的嗟嘆。語言淺顯,表達直率,對偶不求工整,但卻自然流暢,顯示出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個中人,個中語,看著便不同(首四句下)。末意更悲。
19.《采樵作》
采樵入深山,山深樹重疊。
橋崩臥槎擁,路險垂藤接。
日落伴將稀,山風(fēng)拂蘿衣。
長歌負輕策,平野望煙歸。
此詩寫深山觀采樵所見景物和隱居的幽趣。首句寫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寫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險阻難行;后四句寫日暮時杖策長歌返歸,蕭然曠遠的意趣想象可得。
20.《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xí)禪寂,結(jié)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yīng)知不染心。
這是一首題贊詩,也是一首山水詩。此詩抒寫了義公超塵脫俗、心潔如蓮的美好品質(zhì)。前兩聯(lián)描繪出禪房周圍寂靜、淡雅的環(huán)境,烘托了義公的潛心修禪、清心寡欲;頸聯(lián)寫天氣變化時禪房的別樣景觀;尾聯(lián)點明義公品行高潔如蓮花一塵不染,表達了詩人對義公純潔心境的感嘆與贊美。全詩以突出“清凈”為主,由景清寫到心凈,層層遞進,相互照應(yīng),筆致疏淡,意境清遠,淡人心魄,用語明朗輕快,詞采清雅秀麗。
明·李攀龍《唐詩訓(xùn)解》:秀語可餐。
21.《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秋宵月下有懷》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一首抒情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凝視那一輪明月時的感懷,觸景生情,流露出詩人心中的閑愁。
劉辰翁:“亦自纖麗,與‘疏雨滴梧桐’相似,謂其詩枯淡,非也。”
22.《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此詩描繪了夏夜乘涼的悠閑自得,抒發(fā)了詩人對老友的懷念。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shè)景;三、四句寫沐后納涼,表現(xiàn)閑情適意;五、六句通過嗅覺繼續(xù)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后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全詩寫景狀物細膩入微,語言流暢自然,情境渾然一體,詩味醇厚,意韻盎然,給人一種清閑之感。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荷風(fēng)”、“竹露”,佳景亦佳句也。外又有“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句,一時嘆為清絕。
23.《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此詩圍繞清秋季節(jié)登高來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寫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隨雁飛滅”。因薄暮時思念之“愁”和清秋之“興”無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見“歸村人”,而不見友人蹤影,所以要相邀重陽節(jié)攜酒登高而醉。全詩用極洗練嚴謹?shù)恼Z言,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二句歷來膾炙人口。
《歷代詩評注讀本》:“天邊”、“江畔”兩句,摹寫物象,超然入神。
24.《送王昌齡之嶺南》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纻,鄉(xiāng)味有槎頭。
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shù)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送王昌齡之嶺南》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寫的一首送別詩。詩從洞庭秋意寫起,給人以蕭瑟之感。接著用羊祜、賈誼作喻,贊嘆王昌齡的政績和才華,對遠謫到未開化嶺南的王昌齡,深表同情與憂慮。
25.《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首聯(lián)寫漁梁渡頭日暮十分喧鬧,并以此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頷聯(lián)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頸聯(lián)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尾聯(lián)寫龐公隱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這首詩筆法順暢,語調(diào)平和,語言質(zhì)樸,結(jié)構(gòu)自然,筆墨省凈,點染疏豁,情感真摯。
明·唐汝詢《唐詩解》:此篇不加斧鑿,字字超凡。
孟浩然最經(jīng)典7首詩(孟浩然唯美的詩詞名句)
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寫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以此贊美孟浩然不慕權(quán)貴的君子之風(fēng)。而在我之言,卻是孟浩然與名利揮手告別,態(tài)度光明磊落,有魏晉之風(fēng)度。有政治抱負與理想,對名利有追求都不是什么丟臉的事情,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名士。而如今是孟浩然放棄對于名利政治的渴求,亦有心灰意冷之態(tài)。《晉...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10首孟浩然的經(jīng)典詩詞)
陳延杰《論唐人七絕》語:孟浩然的七絕詩,往往“造境飄逸,初似常語”而“其神甚遠”,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詩人在杭州時,有句“今日觀溟漲”,可知之前遇潮漲。一旦潮退,舟路通,詩人便迫不及待登舟,首句由三個片語組成:潮落、江平、未有風(fēng),成功地寫出詩人重登旅途的愜意心境。錢塘江江面寬闊,一葉“扁...
孟浩然經(jīng)典詩詞名句(孟浩然的古詩詞大全)
南宋·劉克莊·《后村詩話》新集卷三:“孟浩然詩,如……‘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蘿問’,警語不一。老杜少所推服,獨稱其句句堪傳,集中每以孟先生目之。”16.《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此詩前兩聯(lián)是詩人對自己年過四十...
孟浩然的名句都有哪些出處孟浩然的名句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憶與君別時 ,泛舟如昨日---孟浩然《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迥》孟浩然的名句4 孟浩然詩詞:《田園作》年代:...
孟浩然的詩詞名句精選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宿業(yè)師山房期丁大不至》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與諸子登峴山》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二月湖水清,...
孟浩然的詩詞名句。
1、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nóng)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fēng)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2、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
孟浩然詩詞名句
孟浩然詩詞名句1 1、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2、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3、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4、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5、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代表作,著名詩句詩詞名句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代表作 彭蠡湖中望廬山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fēng)。 掛席候明發(fā),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dāng)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dāng)來...
孟浩然的詩詞名句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清明即事》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田家元日》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 \/ 江上思歸》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有哪些(10首孟浩然詩詞名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早上起來會賴會兒床,是正常,但孟夫子賴床順便就寫了一首婦孺皆知的詩。而且,他一生沒有出仕,卻是大唐詩壇上的萬人迷和交際花。李白給他寫詩:“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杜甫給他寫詩:“復(fù)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王維給他...
相關(guān)評說:
銅鼓縣平面: ______ 春曉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銅鼓縣平面: ______ 春曉 宿建德江 過故人莊 臨洞庭上張丞相 送朱大入秦 夏日南亭懷辛大 與諸子登峴山 夜歸鹿門歌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留別王維 題義公禪房 早寒有懷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歲暮歸南山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①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
銅鼓縣平面: ______ 春曉 [唐] 孟浩然譯文對照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唐] 孟浩然 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洲勢逶迤繞碧流, 鴛鴦鸂鶒滿灘頭.灘頭日落沙磧長,金沙熠熠動飆光. 舟人牽錦纜,浣女結(jié)羅裳.月明全見蘆花白, 風(fēng)起遙聞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途次望鄉(xiāng) [唐]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鄉(xiāng)思重相催. 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 可嘆凄惶子,高歌誰為媒. 途中遇晴 [唐] 孟浩然 已失巴陵雨,猶逢蜀坂泥. 天開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濕猶沾草,殘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鄉(xiāng)思遠凄凄.
銅鼓縣平面: ______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銅鼓縣平面: ______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銅鼓縣平面: ______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天邊樹如薺,江平洲如月.——《秋登萬山寄張五》沈德潛疑曰:語淡而味終不薄.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難亭懷辛大》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銅鼓縣平面: ______[答案] 孟浩然的一生經(jīng)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他的詩雖不如王詩題材廣泛,但在藝術(shù)上...
銅鼓縣平面: ______ 1、《春曉》唐詩三百首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2、《宿建德江》描寫月亮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3、《送朱大入秦》友情詩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寶...
銅鼓縣平面: ______ 1.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春中喜王九相尋》2.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以上詩句皆出自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xiàn)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