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燈倩影燕子樓
久居徐州,竟不知有燕子樓。初識燕子樓,緣于一副對聯(lián):
畫棟久銷沉,問何時燕子歸來?
只空嗟名士青衫、美人黃土。
瓊樓新結構,為絕代娥眉增色;
又重睹香山月旦、坡老風流。
這是近人胡佐卿題寫的對聯(lián),從對聯(lián)內容看,應是當時燕子樓重建或維修后所題之聯(lián)。寥寥幾句,便將燕子樓的前世今生,歷史與文化淵源展現(xiàn)出來。
正如其它著名古典建筑承載了太多的文化積淀一樣,燕子樓在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脈絡、積累了自己的文化內涵。當然還有那些與之發(fā)生聯(lián)系的文化生命,正是他們?yōu)檫@些建筑刻上文化印記,使之成為一種文化意象和文化符號。 當歷史落下帷幕,后人再去品評追憶時,是樓因人傳,還是人借樓名,或許已經(jīng)分辨地不那么清楚了。
關于燕子樓的由來,頗有一番故事可講:唐貞元年間,尚書張愔任武寧軍節(jié)度使,鎮(zhèn)守徐州。張愔的府上有許多歌妓,其中一位容貌美麗,能歌善舞,最受張愔寵愛的喚作盼盼。后來,時任秘書省校書郎的白居易自長安游歷徐、泗。張愔素來仰慕白居易的詩才,便在府上宴請白居易。酒興正酣之際,喚盼盼出來相陪,盼盼表演了拿手的《霓裳羽衣》舞曲,技藝幾乎達到出神入化地步,賓主都被其高超的舞技深深折服。白居易因而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宴罷一歡而去,以后也沒有再相見。雖然白居易與盼盼僅此一面之緣,卻給白居易留下深刻印象。以致后來白居易寫燕子樓詩,回憶當時往事,仍頗多感慨。數(shù)年之后,從友人張仲素那里得知盼盼的情況:“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今徐州)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馀年,幽獨塊然,而今尚在”。
講完這個故事,可能會有人發(fā)現(xiàn),整個故事涉及到燕子樓僅僅是一句帶過,如果稍不注意,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這又是無法忽略的。只要稍加細想,便知其中深意。張氏舊第難道僅獨燕子樓?盼盼因何會在燕子樓上一住便是十余年?從中不難看出燕子樓在盼盼心中的地位,進而也可以知道燕子樓應該承載了太多張愔生前與盼盼發(fā)生的美好的故事。睹物思人,這樣做或可稍稍寄托自己的哀思。盼盼身為歌妓,且才貌雙全,若另尋侍主,并非難事。但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燕子樓十余年,可見其對于愛情的忠貞。 燕子樓正因承載了這段忠貞的愛情故事,從此與之再也割舍不開。
白居易自從張愔府中一別,再也沒有見過盼盼。一晃數(shù)年過去,曾經(jīng)的一段美好經(jīng)歷或將成為永遠的記憶且不再拾起。不想有一日,好友張仲素拜訪他,給他覽閱自己近來新作的詩。發(fā)現(xiàn)其中竟有《燕子樓》三首,感到很驚訝,細問之下,友人便將張尚書去世后盼盼守節(jié)的事告訴了他。讀著詩句,白居易陷入了沉思。他的眼前或許又浮現(xiàn)出當年那場宴會上盼盼跳著《霓裳羽衣曲》時優(yōu)美動人的舞姿,和如今獨坐小樓孤獨落寞的身影。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后來的事有如此大的轉折,曾經(jīng)看似柔弱輕佻的盼盼竟是如此堅毅忠貞的女子。正當他想得入神的時候,友人突然打斷了他,這才收回思緒,定了定神,稱贊說詩寫得不錯。然后略加思索,提筆寫下和詩。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wǎng)任從灰。
——張仲素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
我時常在想,燕子樓故事的流傳融入了一些巧合因素,設想如果白居易沒有當年的彭城之游而與盼盼有一面之緣,即便在讀到《燕子樓》詩的時候,也許最多對詩句稱贊一番,未必會作詩唱和。正如他在詩的序言里說“余愛繪之新詠,感彭城舊游,因而同題,作三絕句。”而如果沒有白居易的和詩,燕子樓及盼盼的故事未必會在后世為人傳頌,白居易從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或者如果友人張仲素沒有給白居易看他新作的詩,白居易可能早已忘卻當年的這番經(jīng)歷,更不知后來盼盼的結局,又如何寫出燕子樓詩呢? 正是這些巧合發(fā)生在一起,燕子樓的故事終于傳之后世,也因此被賦予了象征忠貞愛情的印記。
當人們還在品讀《燕子樓》詩,傳頌盼盼故事之時,時代已悄然發(fā)生改變。開元盛世的景象早已成為書上敘述的文字和老人兒時聽長輩們講述的故事。大唐已經(jīng)進入結束的倒計時,亂世即將到來。
中國古代但逢朝代更迭,兵戈踐踏下的除了百姓,還有前朝留下的建筑。不管是皇宮殿堂還是尋常樓閣,都難保無虞。
燕子樓也沒能幸免。
史載,唐景福二年(893年)四月,朱溫手下大將龐師古攻破徐州城,時傅舉族登燕子樓自焚而死,燕子樓遂付之一炬。
燕子樓雖然被毀,但她的文化生命卻仍在延續(xù)。她的文化生命自從被創(chuàng)造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朽。她不會因建筑實體的毀滅而消亡,她的生命已經(jīng)附著在文本文化的傳承之中。而建筑實體的存在,為的是不斷充實她文化生命的厚度,也為后世的追思提供具象的依托。
中國許多文化勝跡的流傳都得益于文人詩文名篇的助推,這已成為一種文化傳統(tǒng)。他們或因漂泊流浪、或因謫官遠戍,不期然與這些文化勝跡相遇,將自己快樂與痛苦,順利與坎坷寄托于此,留下一些懷古傷今的詠嘆。他們或許不知道,這些文化勝跡已經(jīng)與他們的文化生命聯(lián)系到了一起。
說到這,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出兩個人名——蘇軾、文天祥。
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是一位全才,詩詞文章書畫,都自成一家。但凡與他產(chǎn)生關聯(lián)的事都會傳為后世美談,而燕子樓有幸與蘇軾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從此兩者的文化生命中便有了彼此的身影。
事情還得從蘇軾主政徐州期間說起。
宋熙寧十年三月,蘇軾調任徐州知州。他到任不到三個月,就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上游澶州曹村的黃河大堤決口,隨后洪水順勢而下,奔向徐州。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表現(xiàn)出一名地方官身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他帶領全城百姓,同舟共濟,筑堤搶險,始終奔忙在抗洪的第一線。聽聞城中富人要求出城避難,這本無可厚非,但蘇軾心里很清楚,此刻人心惶惶,若有人出城,民心必亂,這樣徐州就不保了。他站在城頭,對他們澄清利害,好言相勸,最終使民心安定,避免人禍的發(fā)生。而后蘇軾帶領全城官民堅持七十多天,最終戰(zhàn)勝洪水,保全了州城。
洪水雖退,但難保不會再來,于是蘇軾又著手修筑防洪大堤。在大堤修完的同時,在城東門之上也建成了一座十丈高的樓閣,取名“黃樓”。黃樓的命名,與傳統(tǒng)的五行學說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因為水受制于土,而土又為黃色,故此取名黃樓。這既有鎮(zhèn)洪水的寓意,又是全城官民齊心協(xié)力抗洪護城的紀念。
這一年重陽節(jié),在黃樓舉辦盛大的典。那天早上,晨霧迷漫、秋霜初殺,空氣中透出幾分寒意。雖然如此,人們的興致并未受到絲毫影響,百姓們紛紛前來觀看慶典。楚舞吳歌,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蘇軾攜賓客登上黃樓,大家來到樓前,駐足遠望,但見眼前白茫茫一片,已觀賞不到遠處的景物。就連南山上矗立的古剎也不見了蹤影,只聽到城下船只搖櫓的聲響。這時,年老的人畏寒,蘇軾招呼大家就坐喝酒驅寒。一杯熱酒下肚,寒意漸漸散去。大家互相敬酒,面露笑容,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今日的宴席雖算不上豐盛,但能安閑地坐在這里喝酒歡談,已是十分慶幸。去年重陽的情形仍歷歷在目,至今回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fā)。
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
豈知還復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
——《九日黃樓作》
去年九月九日正是抗洪最為艱苦的時候。在那危急時刻,每個人都命懸一線,朝不保夕。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一下子就被縮到了眼前,每個人面前都被設了一道坎,不知能否跨過去,誰又能想到會有今日這番情景。這時蘇軾站起身舉杯向大家敬酒,一切盡在酒中。
洪水退后,徐州又逢大旱。“冬無雪而春無雨,煙塵蓬勃,草木焦然”。作為州官,怎能不想方設法替百姓排憂解難。聽聞城東二十里處有一石潭,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將虎頭至于譚中,即可致雷雨,于是親自前往祈雨。或許是上天眷顧,之后真的接連得雨,旱情得以緩解。
閑暇之時,他時常會約上朋友四處游覽觀賞,吟詩作賦。而來徐州是不能不來看燕子樓的,自唐代至今,燕子樓的故事早已廣為流傳,關于燕子樓的詩已經(jīng)可以匯集成一本詩集。他曾多次來到燕子樓下,駐足凝望,思索良久,卻 未能登樓一看。直到一個月圓之夜,他終于決定要登燕子樓。彼時已月到中天,四周萬籟俱寂,他躡足而上,生怕吵著樓上的人。上樓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四處尋視,等看了一圈后發(fā)現(xiàn)空無一人,他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朗聲而笑。是的,當年盼盼的故事距今已兩百多年,樓也非當年的燕子樓,如何能在這里找到盼盼的印記呢?盼盼當時的孤寂與苦悶或許只有她自己能夠體會,歷經(jīng)歷史的蒼桑,后人除了一番感嘆,還能奢求他們什么呢?想到這,他的思緒開始清晰起來: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錚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永遇樂》
這一夜他想了很多,也回顧了這兩年來的經(jīng)歷。自己帶領全城百姓斗洪水、筑長堤、建黃樓、抗春旱,無一件不盡心盡力,自己盡到了責任,應該對得起朝廷與百姓了。
徐州的這段經(jīng)歷,引發(fā)了蘇軾對人生、對歷史的深層思考。在這期間,頗費了一番心力。所遇到的危險與磨難,生與死的抉擇,個中的辛酸,只有時人才能體會。當時過境遷,今天的磨難早已成為后人追憶的一段舊事時,他們也許會抒發(fā)一番懷古的慨嘆,卻永遠無法體會時人內心的感受。正如今人無法感受當年盼盼的內心一般。所幸,自己留下了一些能讓后人追思自己的東西。如果后人登上黃樓能像自己登燕子樓追思盼盼一樣懷念自己,為自己抒發(fā)一番慨嘆,便是對自己最大的慰藉。
蘇軾與燕子樓的相遇,是彼此的幸運。蘇軾對人生、歷史開始更多的思考,而燕子樓也因此被賦予人世古今的內涵。
講完蘇軾,我們再說文天祥。
自蘇軾以后,經(jīng)歷了靖康之變,燕子樓又毀于戰(zhàn)火之中。等文天祥再次到來,已是兩百年之后了。而此時,大宋王朝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只可惜,燕子樓并未目睹這一切。因為,此時的燕子樓還只是一片廢墟。
然而,如今破碎的山河也并不比這座廢墟強多少,連年戰(zhàn)亂,早已生靈涂炭。在強大的武力面前,文化、文明顯得是那么柔弱無助。但就是蒙古鐵騎眼中那幫柔弱的讀書人,依舊堅持心中的執(zhí)念,頑強地抵抗著。你們可以打敗我,卻永遠不能使我屈服。最終左丞相陸秀夫背負幼帝投海自盡、宋軍統(tǒng)帥張世杰兵敗而死,他們和文天祥并稱為“宋末三杰”。
文天祥是在廣東五嶺坡被俘的,押解到潮陽元軍大營后,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要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原本不從,后被逼無奈,便寫了《過零丁洋》詩,以明心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經(jīng)歷被俘后的不甘與悔恨后,他漸漸冷靜下來。大廈將傾,而他真的已經(jīng)無能為力。如今,除了以死樹立榜樣,他又能為朝廷做些什么呢?他知道,大勢已經(jīng)不可挽回。
平復了一下內心,他開始回憶起自己的過往。想當年在集英殿上答對論策,洋洋萬余言,一氣呵成,深得皇帝贊賞,一舉拔得頭籌,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fā)。而當時,也不過二十歲。從此,也就真正踏上仕途之路,開始實踐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九死不悔。然而現(xiàn)實是何其的殘酷,仕途之路從來就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是布滿了荊棘。爾虞我詐、互相傾軋,這是仕途的現(xiàn)實。自己歷經(jīng)了多少磨難,才一點點接近理想。而更令自己痛心的是,外族入侵,國家危亡之時,朝廷依然是奸臣當?shù)馈W约褐已赃M諫,多遭排擠。后舉兵勤王抗元,東奔西走,至今已有十年。其中辛苦并不值得一說,可嘆局勢日衰,大業(yè)未竟而身陷囹圄。豈不哀哉!豈不痛哉!
文天祥被俘后一心只求速死,然而張宏范卻對他禮遇有加,并被他的忠義打動。上書元廷后,朝廷下旨將文天祥解送大都。1279年四月,文天祥開始了他北上大都的漫漫歷程。
押解隊伍北上途經(jīng)徐州,在徐州城東有燕子樓,而燕子樓的故事文天祥不會不知。正因此,他決定前去探尋。幾百年來,燕子樓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世事變遷,如今只剩下一片廢墟。看到眼前場景,不禁感慨萬千。
自別張公子,嬋娟不下樓。
遂令樓上燕,百歲稱風流。
我游彭城門,來吊楚王闕。
問樓在何處,城東草如雪。
蛾眉代不乏,埋沒安足論。
因何張家妾,名與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義長不沒。
但傳美人心,不說美人色。
當年樓中那位柔弱而堅貞的女子,早已化為一抔黃土。一代代美人香消玉損無人知曉,唯獨盼盼之名終將與山川共存,只因她的那份忠義。而自己從小就懷抱追崇忠義的志向,舉義勤王尤其在被俘后更是抱定為國盡忠氣節(jié)的信仰。如今身為囚徒,身不由己,卻再也沒有人能阻止自己將為國死節(jié)的決心進行到底。
文天祥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他實踐了他的諾言,從容而決絕地接受死亡。而他的這份從容與決絕,使敵人也為之敬佩。
文天祥之后,在燕子樓的文化傳承中又多了一份忠貞,對家國的忠貞。
元明清之際,燕子樓又經(jīng)歷多次毀建。一座木構的小樓,哪怕經(jīng)得起百年的風吹雨打,奈何歷史卻有數(shù)個百年,除了一次次的“重生”,怕也再沒什么辦法可以“對抗”歷史了。 然而,樓起樓塌之間,改變的或是位置與形制,不變的卻是文化與精神。
燕子樓終于跌跌撞撞地走到了近代,但它的坎坷命運并未有所好轉。從資料記載來看,在短短百年間,燕子樓就幾次毀建,可謂命途多舛。
清光緒九年(1883年),徐州知府曾廣照在城西南城垣重建燕子樓。從現(xiàn)有照片來看,形狀如一座亭子。上下兩層,六角形,古樸素雅。光緒十五年(1889年),徐州道段喆又遷建于城西北隅。1914年重修燕子樓,1928年城墻拆除,樓亦廢棄。1932年,又重建燕子樓,位于城西南隅。“樓為二級,五楹七戶十六牖,前有軒方可丈環(huán)以檻,壁嵌白居易《燕子樓》詩等刻石五方。”可見這一次重建的燕子樓形制頗為可觀。而時人胡佐卿題寫的對聯(lián)也驗證這一點。然而好景不長,抗戰(zhàn)時期又被拆為平房,蜷縮在院子的角落中。院中有幾棵凋落的樹木,那幾方刻石已半截埋入土中,一片蕭條景象。燕子樓又再次湮沒。
一座小樓,經(jīng)得起幾番歷史的風吹雨打。然而,對于歷史又何足掛齒。 歷史是無情的,它從不會因美人如玉而學會憐惜,也不會因名士風流而懂得欣賞。 它冷眼旁觀所有的事物,只做它該做的事,其他的都不重要。也正因此,歷史又是公平的,它會記錄事物所承受的每一次疼痛,也從不吝惜它所給予的歷史積淀。
燕子樓終究沒有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沉寂了四十多年后,她再次向世人展示她美麗的容顏,訴說她動人的前世故事。
1985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在云龍公園知春島上重建燕子樓。樓高兩層,飛檐翹角,輕盈靈動,古樸典雅,獨具特色。樓西、南兩面臨水,四周樹木掩映,大有北宋詩人陳薦“侍兒猶住水邊樓”詩句描述燕子樓的那般景致。隔湖遠眺燕子樓,仿佛覺得盼盼就在樓上,孤燈倩影,靜數(shù)春秋。樓后有一座亭子,重檐四角,亭中有盼盼的雕像。亭亭而立,面容豐潤,卻仍然能看出臉上流露出的一絲哀傷。
在徐州的時候,幾次前往燕子樓探尋。可惜大門緊鎖,不得上樓一看。只好沿著樓四周及廊亭踱步觀看,感受這座在千年文本文化傳承中熠熠生輝的樓閣,所散發(fā)的獨特的魅力。
千年易逝,燕子樓已不知經(jīng)歷多少次毀建,基址也歷經(jīng)變遷。而燕子樓也在毀建的過程中不斷地重塑自身的文化形象和積淀著文化內涵。因而后人在去探求追尋的過程中,關注的不僅是建筑實體本身的古樸與否,也會用心感受她不斷跳動的文化脈搏。
采呂17558197066: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什么意思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在有月有霜的寒冷的秋夜里,別人都按時入睡了,沉沉而香甜地睡了一夜,誰也沒有感到這秋夜之漫長.在這燕子樓中的人,因愁苦相思而不能成眠的只有盼盼一人,此時的她,竟覺這凄涼的秋夜只為她一人顯得特別漫長.
采呂17558197066: 相思的詩詞誰知道
明水縣磨粒: ______ 孩紙,很多額 別離是淡苦的水,孤獨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濃濃,品你留下的芳味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寄...
采呂17558197066: 請告訴我比較有名的詩句有哪些?快速回答一下哈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中國愛情詩詞名句精選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佚名《詩經(jīng)·唐風·綢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
采呂17558197066: "燕子樓"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歷史由來 唐貞元年間,朝廷重臣武寧軍節(jié)度使張 (張建封之子)鎮(zhèn)守徐州時,在其府第中為愛妾關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樓,因其飛檐挑角,形如飛燕,且年年春天南來燕子多棲息于此,故名. 關盼盼,唐代彭城人,約生活于唐代貞元、元和年間...
采呂17558197066: 誰有關于愛情的東西,比如情書阿,古詩,現(xiàn)代詩,什么的.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
采呂17558197066: 關于有風、葉子、草、芽和燕子的詩句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風1、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曉》)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唐.王維.《觀獵》)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唐.盧綸.《塞下曲》)4、野火燒不盡...
采呂17558197066: 燕子樓歌 歌詞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中文名稱:《燕子樓歌》所屬專輯:《阿滕正傳》發(fā)行時間:2013 歌曲原唱:徐譽滕 填 詞:徐譽滕 譜 曲:徐譽滕 編 曲:徐譽滕 歌詞:樓中燕未成雙 孤燈伴曉霜 樓外我的秋來為你長 千里人不返的他鄉(xiāng) 留在盼歸的弦柱上 彈著半生思量 古今如夢 我沉醉在你的亭臺檐廊 朝云暮雨昨日花黃 終染不上畫棟雕梁 門前那波湖光 定然記得 你靜靜憑欄悵望的模樣 樓中燕未成雙 孤燈伴曉霜 樓外我的秋來為你長 風輕荷動舞千年夢 還在等你的霓裳 樓中燕未成雙 單飛空鐃梁 樓外無眠月光上曉窗 照著文墨為你的詩 字字皆含香
采呂17558197066: 唐代那個描述十年不見當初那個名妓的詩句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燕子樓新詠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采呂17558197066: 黑泡歌歌詞中有樓外的歌名 -
明水縣磨粒: ______ 燕子樓歌 演唱:徐譽滕 樓中燕未成雙 孤燈伴曉霜 樓外我的秋來為你長 千里人不返的他鄉(xiāng) 留在盼歸的弦柱上 彈著半生思量古今如夢 我沉醉在你的亭臺檐廊 朝云暮雨昨日花黃 終染不上畫棟雕梁 門前那波湖光定然記得 你靜靜憑欄悵望的模樣 ...
畫棟久銷沉,問何時燕子歸來?
只空嗟名士青衫、美人黃土。
瓊樓新結構,為絕代娥眉增色;
又重睹香山月旦、坡老風流。
這是近人胡佐卿題寫的對聯(lián),從對聯(lián)內容看,應是當時燕子樓重建或維修后所題之聯(lián)。寥寥幾句,便將燕子樓的前世今生,歷史與文化淵源展現(xiàn)出來。
正如其它著名古典建筑承載了太多的文化積淀一樣,燕子樓在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脈絡、積累了自己的文化內涵。當然還有那些與之發(fā)生聯(lián)系的文化生命,正是他們?yōu)檫@些建筑刻上文化印記,使之成為一種文化意象和文化符號。 當歷史落下帷幕,后人再去品評追憶時,是樓因人傳,還是人借樓名,或許已經(jīng)分辨地不那么清楚了。
關于燕子樓的由來,頗有一番故事可講:唐貞元年間,尚書張愔任武寧軍節(jié)度使,鎮(zhèn)守徐州。張愔的府上有許多歌妓,其中一位容貌美麗,能歌善舞,最受張愔寵愛的喚作盼盼。后來,時任秘書省校書郎的白居易自長安游歷徐、泗。張愔素來仰慕白居易的詩才,便在府上宴請白居易。酒興正酣之際,喚盼盼出來相陪,盼盼表演了拿手的《霓裳羽衣》舞曲,技藝幾乎達到出神入化地步,賓主都被其高超的舞技深深折服。白居易因而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宴罷一歡而去,以后也沒有再相見。雖然白居易與盼盼僅此一面之緣,卻給白居易留下深刻印象。以致后來白居易寫燕子樓詩,回憶當時往事,仍頗多感慨。數(shù)年之后,從友人張仲素那里得知盼盼的情況:“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今徐州)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馀年,幽獨塊然,而今尚在”。
講完這個故事,可能會有人發(fā)現(xiàn),整個故事涉及到燕子樓僅僅是一句帶過,如果稍不注意,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這又是無法忽略的。只要稍加細想,便知其中深意。張氏舊第難道僅獨燕子樓?盼盼因何會在燕子樓上一住便是十余年?從中不難看出燕子樓在盼盼心中的地位,進而也可以知道燕子樓應該承載了太多張愔生前與盼盼發(fā)生的美好的故事。睹物思人,這樣做或可稍稍寄托自己的哀思。盼盼身為歌妓,且才貌雙全,若另尋侍主,并非難事。但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燕子樓十余年,可見其對于愛情的忠貞。 燕子樓正因承載了這段忠貞的愛情故事,從此與之再也割舍不開。
白居易自從張愔府中一別,再也沒有見過盼盼。一晃數(shù)年過去,曾經(jīng)的一段美好經(jīng)歷或將成為永遠的記憶且不再拾起。不想有一日,好友張仲素拜訪他,給他覽閱自己近來新作的詩。發(fā)現(xiàn)其中竟有《燕子樓》三首,感到很驚訝,細問之下,友人便將張尚書去世后盼盼守節(jié)的事告訴了他。讀著詩句,白居易陷入了沉思。他的眼前或許又浮現(xiàn)出當年那場宴會上盼盼跳著《霓裳羽衣曲》時優(yōu)美動人的舞姿,和如今獨坐小樓孤獨落寞的身影。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后來的事有如此大的轉折,曾經(jīng)看似柔弱輕佻的盼盼竟是如此堅毅忠貞的女子。正當他想得入神的時候,友人突然打斷了他,這才收回思緒,定了定神,稱贊說詩寫得不錯。然后略加思索,提筆寫下和詩。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wǎng)任從灰。
——張仲素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
我時常在想,燕子樓故事的流傳融入了一些巧合因素,設想如果白居易沒有當年的彭城之游而與盼盼有一面之緣,即便在讀到《燕子樓》詩的時候,也許最多對詩句稱贊一番,未必會作詩唱和。正如他在詩的序言里說“余愛繪之新詠,感彭城舊游,因而同題,作三絕句。”而如果沒有白居易的和詩,燕子樓及盼盼的故事未必會在后世為人傳頌,白居易從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或者如果友人張仲素沒有給白居易看他新作的詩,白居易可能早已忘卻當年的這番經(jīng)歷,更不知后來盼盼的結局,又如何寫出燕子樓詩呢? 正是這些巧合發(fā)生在一起,燕子樓的故事終于傳之后世,也因此被賦予了象征忠貞愛情的印記。
當人們還在品讀《燕子樓》詩,傳頌盼盼故事之時,時代已悄然發(fā)生改變。開元盛世的景象早已成為書上敘述的文字和老人兒時聽長輩們講述的故事。大唐已經(jīng)進入結束的倒計時,亂世即將到來。
中國古代但逢朝代更迭,兵戈踐踏下的除了百姓,還有前朝留下的建筑。不管是皇宮殿堂還是尋常樓閣,都難保無虞。
燕子樓也沒能幸免。
史載,唐景福二年(893年)四月,朱溫手下大將龐師古攻破徐州城,時傅舉族登燕子樓自焚而死,燕子樓遂付之一炬。
燕子樓雖然被毀,但她的文化生命卻仍在延續(xù)。她的文化生命自從被創(chuàng)造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朽。她不會因建筑實體的毀滅而消亡,她的生命已經(jīng)附著在文本文化的傳承之中。而建筑實體的存在,為的是不斷充實她文化生命的厚度,也為后世的追思提供具象的依托。
中國許多文化勝跡的流傳都得益于文人詩文名篇的助推,這已成為一種文化傳統(tǒng)。他們或因漂泊流浪、或因謫官遠戍,不期然與這些文化勝跡相遇,將自己快樂與痛苦,順利與坎坷寄托于此,留下一些懷古傷今的詠嘆。他們或許不知道,這些文化勝跡已經(jīng)與他們的文化生命聯(lián)系到了一起。
說到這,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出兩個人名——蘇軾、文天祥。
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是一位全才,詩詞文章書畫,都自成一家。但凡與他產(chǎn)生關聯(lián)的事都會傳為后世美談,而燕子樓有幸與蘇軾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從此兩者的文化生命中便有了彼此的身影。
事情還得從蘇軾主政徐州期間說起。
宋熙寧十年三月,蘇軾調任徐州知州。他到任不到三個月,就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上游澶州曹村的黃河大堤決口,隨后洪水順勢而下,奔向徐州。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表現(xiàn)出一名地方官身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他帶領全城百姓,同舟共濟,筑堤搶險,始終奔忙在抗洪的第一線。聽聞城中富人要求出城避難,這本無可厚非,但蘇軾心里很清楚,此刻人心惶惶,若有人出城,民心必亂,這樣徐州就不保了。他站在城頭,對他們澄清利害,好言相勸,最終使民心安定,避免人禍的發(fā)生。而后蘇軾帶領全城官民堅持七十多天,最終戰(zhàn)勝洪水,保全了州城。
洪水雖退,但難保不會再來,于是蘇軾又著手修筑防洪大堤。在大堤修完的同時,在城東門之上也建成了一座十丈高的樓閣,取名“黃樓”。黃樓的命名,與傳統(tǒng)的五行學說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因為水受制于土,而土又為黃色,故此取名黃樓。這既有鎮(zhèn)洪水的寓意,又是全城官民齊心協(xié)力抗洪護城的紀念。
這一年重陽節(jié),在黃樓舉辦盛大的典。那天早上,晨霧迷漫、秋霜初殺,空氣中透出幾分寒意。雖然如此,人們的興致并未受到絲毫影響,百姓們紛紛前來觀看慶典。楚舞吳歌,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蘇軾攜賓客登上黃樓,大家來到樓前,駐足遠望,但見眼前白茫茫一片,已觀賞不到遠處的景物。就連南山上矗立的古剎也不見了蹤影,只聽到城下船只搖櫓的聲響。這時,年老的人畏寒,蘇軾招呼大家就坐喝酒驅寒。一杯熱酒下肚,寒意漸漸散去。大家互相敬酒,面露笑容,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今日的宴席雖算不上豐盛,但能安閑地坐在這里喝酒歡談,已是十分慶幸。去年重陽的情形仍歷歷在目,至今回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fā)。
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
豈知還復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
——《九日黃樓作》
去年九月九日正是抗洪最為艱苦的時候。在那危急時刻,每個人都命懸一線,朝不保夕。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一下子就被縮到了眼前,每個人面前都被設了一道坎,不知能否跨過去,誰又能想到會有今日這番情景。這時蘇軾站起身舉杯向大家敬酒,一切盡在酒中。
洪水退后,徐州又逢大旱。“冬無雪而春無雨,煙塵蓬勃,草木焦然”。作為州官,怎能不想方設法替百姓排憂解難。聽聞城東二十里處有一石潭,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將虎頭至于譚中,即可致雷雨,于是親自前往祈雨。或許是上天眷顧,之后真的接連得雨,旱情得以緩解。
閑暇之時,他時常會約上朋友四處游覽觀賞,吟詩作賦。而來徐州是不能不來看燕子樓的,自唐代至今,燕子樓的故事早已廣為流傳,關于燕子樓的詩已經(jīng)可以匯集成一本詩集。他曾多次來到燕子樓下,駐足凝望,思索良久,卻 未能登樓一看。直到一個月圓之夜,他終于決定要登燕子樓。彼時已月到中天,四周萬籟俱寂,他躡足而上,生怕吵著樓上的人。上樓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四處尋視,等看了一圈后發(fā)現(xiàn)空無一人,他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朗聲而笑。是的,當年盼盼的故事距今已兩百多年,樓也非當年的燕子樓,如何能在這里找到盼盼的印記呢?盼盼當時的孤寂與苦悶或許只有她自己能夠體會,歷經(jīng)歷史的蒼桑,后人除了一番感嘆,還能奢求他們什么呢?想到這,他的思緒開始清晰起來: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錚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永遇樂》
這一夜他想了很多,也回顧了這兩年來的經(jīng)歷。自己帶領全城百姓斗洪水、筑長堤、建黃樓、抗春旱,無一件不盡心盡力,自己盡到了責任,應該對得起朝廷與百姓了。
徐州的這段經(jīng)歷,引發(fā)了蘇軾對人生、對歷史的深層思考。在這期間,頗費了一番心力。所遇到的危險與磨難,生與死的抉擇,個中的辛酸,只有時人才能體會。當時過境遷,今天的磨難早已成為后人追憶的一段舊事時,他們也許會抒發(fā)一番懷古的慨嘆,卻永遠無法體會時人內心的感受。正如今人無法感受當年盼盼的內心一般。所幸,自己留下了一些能讓后人追思自己的東西。如果后人登上黃樓能像自己登燕子樓追思盼盼一樣懷念自己,為自己抒發(fā)一番慨嘆,便是對自己最大的慰藉。
蘇軾與燕子樓的相遇,是彼此的幸運。蘇軾對人生、歷史開始更多的思考,而燕子樓也因此被賦予人世古今的內涵。
講完蘇軾,我們再說文天祥。
自蘇軾以后,經(jīng)歷了靖康之變,燕子樓又毀于戰(zhàn)火之中。等文天祥再次到來,已是兩百年之后了。而此時,大宋王朝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只可惜,燕子樓并未目睹這一切。因為,此時的燕子樓還只是一片廢墟。
然而,如今破碎的山河也并不比這座廢墟強多少,連年戰(zhàn)亂,早已生靈涂炭。在強大的武力面前,文化、文明顯得是那么柔弱無助。但就是蒙古鐵騎眼中那幫柔弱的讀書人,依舊堅持心中的執(zhí)念,頑強地抵抗著。你們可以打敗我,卻永遠不能使我屈服。最終左丞相陸秀夫背負幼帝投海自盡、宋軍統(tǒng)帥張世杰兵敗而死,他們和文天祥并稱為“宋末三杰”。
文天祥是在廣東五嶺坡被俘的,押解到潮陽元軍大營后,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要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原本不從,后被逼無奈,便寫了《過零丁洋》詩,以明心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經(jīng)歷被俘后的不甘與悔恨后,他漸漸冷靜下來。大廈將傾,而他真的已經(jīng)無能為力。如今,除了以死樹立榜樣,他又能為朝廷做些什么呢?他知道,大勢已經(jīng)不可挽回。
平復了一下內心,他開始回憶起自己的過往。想當年在集英殿上答對論策,洋洋萬余言,一氣呵成,深得皇帝贊賞,一舉拔得頭籌,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fā)。而當時,也不過二十歲。從此,也就真正踏上仕途之路,開始實踐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九死不悔。然而現(xiàn)實是何其的殘酷,仕途之路從來就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是布滿了荊棘。爾虞我詐、互相傾軋,這是仕途的現(xiàn)實。自己歷經(jīng)了多少磨難,才一點點接近理想。而更令自己痛心的是,外族入侵,國家危亡之時,朝廷依然是奸臣當?shù)馈W约褐已赃M諫,多遭排擠。后舉兵勤王抗元,東奔西走,至今已有十年。其中辛苦并不值得一說,可嘆局勢日衰,大業(yè)未竟而身陷囹圄。豈不哀哉!豈不痛哉!
文天祥被俘后一心只求速死,然而張宏范卻對他禮遇有加,并被他的忠義打動。上書元廷后,朝廷下旨將文天祥解送大都。1279年四月,文天祥開始了他北上大都的漫漫歷程。
押解隊伍北上途經(jīng)徐州,在徐州城東有燕子樓,而燕子樓的故事文天祥不會不知。正因此,他決定前去探尋。幾百年來,燕子樓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世事變遷,如今只剩下一片廢墟。看到眼前場景,不禁感慨萬千。
自別張公子,嬋娟不下樓。
遂令樓上燕,百歲稱風流。
我游彭城門,來吊楚王闕。
問樓在何處,城東草如雪。
蛾眉代不乏,埋沒安足論。
因何張家妾,名與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義長不沒。
但傳美人心,不說美人色。
當年樓中那位柔弱而堅貞的女子,早已化為一抔黃土。一代代美人香消玉損無人知曉,唯獨盼盼之名終將與山川共存,只因她的那份忠義。而自己從小就懷抱追崇忠義的志向,舉義勤王尤其在被俘后更是抱定為國盡忠氣節(jié)的信仰。如今身為囚徒,身不由己,卻再也沒有人能阻止自己將為國死節(jié)的決心進行到底。
文天祥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他實踐了他的諾言,從容而決絕地接受死亡。而他的這份從容與決絕,使敵人也為之敬佩。
文天祥之后,在燕子樓的文化傳承中又多了一份忠貞,對家國的忠貞。
元明清之際,燕子樓又經(jīng)歷多次毀建。一座木構的小樓,哪怕經(jīng)得起百年的風吹雨打,奈何歷史卻有數(shù)個百年,除了一次次的“重生”,怕也再沒什么辦法可以“對抗”歷史了。 然而,樓起樓塌之間,改變的或是位置與形制,不變的卻是文化與精神。
燕子樓終于跌跌撞撞地走到了近代,但它的坎坷命運并未有所好轉。從資料記載來看,在短短百年間,燕子樓就幾次毀建,可謂命途多舛。
清光緒九年(1883年),徐州知府曾廣照在城西南城垣重建燕子樓。從現(xiàn)有照片來看,形狀如一座亭子。上下兩層,六角形,古樸素雅。光緒十五年(1889年),徐州道段喆又遷建于城西北隅。1914年重修燕子樓,1928年城墻拆除,樓亦廢棄。1932年,又重建燕子樓,位于城西南隅。“樓為二級,五楹七戶十六牖,前有軒方可丈環(huán)以檻,壁嵌白居易《燕子樓》詩等刻石五方。”可見這一次重建的燕子樓形制頗為可觀。而時人胡佐卿題寫的對聯(lián)也驗證這一點。然而好景不長,抗戰(zhàn)時期又被拆為平房,蜷縮在院子的角落中。院中有幾棵凋落的樹木,那幾方刻石已半截埋入土中,一片蕭條景象。燕子樓又再次湮沒。
一座小樓,經(jīng)得起幾番歷史的風吹雨打。然而,對于歷史又何足掛齒。 歷史是無情的,它從不會因美人如玉而學會憐惜,也不會因名士風流而懂得欣賞。 它冷眼旁觀所有的事物,只做它該做的事,其他的都不重要。也正因此,歷史又是公平的,它會記錄事物所承受的每一次疼痛,也從不吝惜它所給予的歷史積淀。
燕子樓終究沒有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沉寂了四十多年后,她再次向世人展示她美麗的容顏,訴說她動人的前世故事。
1985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在云龍公園知春島上重建燕子樓。樓高兩層,飛檐翹角,輕盈靈動,古樸典雅,獨具特色。樓西、南兩面臨水,四周樹木掩映,大有北宋詩人陳薦“侍兒猶住水邊樓”詩句描述燕子樓的那般景致。隔湖遠眺燕子樓,仿佛覺得盼盼就在樓上,孤燈倩影,靜數(shù)春秋。樓后有一座亭子,重檐四角,亭中有盼盼的雕像。亭亭而立,面容豐潤,卻仍然能看出臉上流露出的一絲哀傷。
在徐州的時候,幾次前往燕子樓探尋。可惜大門緊鎖,不得上樓一看。只好沿著樓四周及廊亭踱步觀看,感受這座在千年文本文化傳承中熠熠生輝的樓閣,所散發(fā)的獨特的魅力。
千年易逝,燕子樓已不知經(jīng)歷多少次毀建,基址也歷經(jīng)變遷。而燕子樓也在毀建的過程中不斷地重塑自身的文化形象和積淀著文化內涵。因而后人在去探求追尋的過程中,關注的不僅是建筑實體本身的古樸與否,也會用心感受她不斷跳動的文化脈搏。
孤燈倩影燕子樓
我時常在想,燕子樓故事的流傳融入了一些巧合因素,設想如果白居易沒有當年的彭城之游而與盼盼有一面之緣,即便在讀到《燕子樓》詩的時候,也許最多對詩句稱贊一番,未必會作詩唱和。正如他在詩的序言里說“余愛繪之新詠,感彭城舊游,因而同題,作三絕句。”而如果沒有白居易的和詩,燕子樓及盼盼的故事未必會在后世...
相關評說:
明水縣磨粒: ______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在有月有霜的寒冷的秋夜里,別人都按時入睡了,沉沉而香甜地睡了一夜,誰也沒有感到這秋夜之漫長.在這燕子樓中的人,因愁苦相思而不能成眠的只有盼盼一人,此時的她,竟覺這凄涼的秋夜只為她一人顯得特別漫長.
明水縣磨粒: ______ 孩紙,很多額 別離是淡苦的水,孤獨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濃濃,品你留下的芳味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寄...
明水縣磨粒: ______ 中國愛情詩詞名句精選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佚名《詩經(jīng)·唐風·綢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
明水縣磨粒: ______ 歷史由來 唐貞元年間,朝廷重臣武寧軍節(jié)度使張 (張建封之子)鎮(zhèn)守徐州時,在其府第中為愛妾關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樓,因其飛檐挑角,形如飛燕,且年年春天南來燕子多棲息于此,故名. 關盼盼,唐代彭城人,約生活于唐代貞元、元和年間...
明水縣磨粒: ______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
明水縣磨粒: ______ 風1、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曉》)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唐.王維.《觀獵》)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唐.盧綸.《塞下曲》)4、野火燒不盡...
明水縣磨粒: ______ 中文名稱:《燕子樓歌》所屬專輯:《阿滕正傳》發(fā)行時間:2013 歌曲原唱:徐譽滕 填 詞:徐譽滕 譜 曲:徐譽滕 編 曲:徐譽滕 歌詞:樓中燕未成雙 孤燈伴曉霜 樓外我的秋來為你長 千里人不返的他鄉(xiāng) 留在盼歸的弦柱上 彈著半生思量 古今如夢 我沉醉在你的亭臺檐廊 朝云暮雨昨日花黃 終染不上畫棟雕梁 門前那波湖光 定然記得 你靜靜憑欄悵望的模樣 樓中燕未成雙 孤燈伴曉霜 樓外我的秋來為你長 風輕荷動舞千年夢 還在等你的霓裳 樓中燕未成雙 單飛空鐃梁 樓外無眠月光上曉窗 照著文墨為你的詩 字字皆含香
明水縣磨粒: ______ 燕子樓新詠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明水縣磨粒: ______ 燕子樓歌 演唱:徐譽滕 樓中燕未成雙 孤燈伴曉霜 樓外我的秋來為你長 千里人不返的他鄉(xiāng) 留在盼歸的弦柱上 彈著半生思量古今如夢 我沉醉在你的亭臺檐廊 朝云暮雨昨日花黃 終染不上畫棟雕梁 門前那波湖光定然記得 你靜靜憑欄悵望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