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全詩的意思及出處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寒食節(jié) 離愁 思念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寒食節(jié)的夜晚,我沒有家人伴在身邊,懷念起親人,熱淚如金波一樣流出來。
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樹,月亮的光輝會更加清澈皎潔吧?這樣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輝給家人傳遞思念了。
月亮偏在離別時散播光澤,想必思念故人會使得妻子為之蹙眉吧。
牛郎織女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團聚,可是我與妻子團聚之時卻不知在何日。
注釋
一百五日:即寒食日。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至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無家:沒有房舍,沒有家庭。此處說的是沒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漢班彪《北征賦》:“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寒食:即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 “百五節(jié)”,在農(nóng)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一二天。
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即指月光。《漢書·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日華耀以宣明。”顏師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斫(zhuó)卻:砍掉。一作“折盡”。月中桂:指的是傳說中月宮所植的桂樹,此處暗用了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
清光:清亮的光輝。此指月光。
仳(pǐ)離:別離。舊指婦女被遺棄二離去。清仇兆鰲《杜詩詳注》云:“《詩》:有女仳離,啜其泣矣。仳離,別離也。”紅蕊:紅花。
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樣子。嚬(pín):同“顰”,皺眉,蹙眉,使動用法,使……蹙眉的意思。青蛾:舊時女子用青黛畫的眉。南朝宋劉鑠《白纻曲》:“佳人舉袖輝青蛾,摻摻擢手映鮮羅。”
牛女:即牛郎與織女。這里寫關(guān)于牛郎織女的故事。《世說新語》云“: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則渡河而會”。
秋期:指七夕。牛郎織女約會之期。唐沈佺期《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全詩的意思及出處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寒食節(jié) 離愁 思念譯文及注釋譯文 寒食節(jié)的夜晚,我沒有家人伴在身邊,懷念起親人,熱淚如金波一樣流出來。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樹,月亮的光輝會更加清澈皎潔吧?這樣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輝給家人傳遞思念了。月亮偏在離別時散播光澤,想必思念故人會使得妻子為之蹙眉吧。牛郎織女...
《一百五日夜對月》原文是什么?該如何翻譯呢?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這兩句詩是交待作者當時仍然被困在淪陷的長安,而妻兒卻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處說“無家”實際上是指沒有家人在身邊,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詩中首句“寒食”二字與題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應(yīng)。第二句“有淚如金波”。“有淚”同上文的“無家”相對,表現(xiàn)...
一百五日夜對月譯文 | 注釋 | 賞析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這兩句詩是交待作者當時仍然被困在淪陷的長安,而妻兒卻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處說“無家”實際上是指沒有家人在身邊,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詩中首句“寒食”二字與題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應(yīng)。第二句“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一百五日夜對月》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賞析 詩的首聯(lián)寫到“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無家”此處說的是沒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詩人寫這首詩的時間是至德二年,此時詩人仍然被困在淪陷的長安...
一百五日夜對月簡介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首句描繪了詩人離家在外,寒食時節(jié)無家可歸,心中悲痛之情如同月光般金波蕩漾。接著“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詩人想象砍掉月中的桂樹,月光將會更加明亮,以此寄托對家人的思念。“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這句寫詩人想象著妻子離家后的情景,紅花隨風飄落,妻子...
杜甫寫過的桂花的詩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這首詩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之手,創(chuàng)作于他困居長安之時。寒食之夜,詩人與家人分離,心中滿是悲傷。他望向天上的明月,心中涌起無限感慨。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杜甫想象若能砍去那輪明月中的桂樹,月光是否更加清澈明亮。這不僅是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更寓含著對家庭團圓的...
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無家對寒食①,有淚如金波②。斫卻月中桂③,清光應(yīng)更多④。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⑤。牛女漫愁思⑥,秋期猶渡河⑦。【注釋】①寒食:即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冷節(jié)”、“百五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古代在清明節(jié)前二日。后來直接與清明節(jié)并為一日,所以,寒食節(jié)即為清明節(jié)。在這...
一百五日夜對月的意思?
一百五日夜對月【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一百五日夜對月 【內(nèi)容】: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注釋 此至德二載,寒食時,公在長安作也。《杜臆》:詩題不云寒食對月,而云一百五日,蓋公以去年冬至,...
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此詩作于詩人困居長安時期
《一百五日夜對月》此詩作于杜甫困居長安時期,主要表達了以下情感和思想:夫妻離情:詩中抒發(fā)了杜甫與妻子分隔兩地的離情,通過“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等詩句,展現(xiàn)了詩人因戰(zhàn)亂而與家人分離的悲哀。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詩歌也透露了天下亂離造成家人分離的社會現(xiàn)實,對安史之亂造成的人民流離失所...
這里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桂花再香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樸素的...
《一百五日夜對月》唐.杜甫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其中的“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就是描寫的桂花和月亮,可以這么理解:“斫卻”是砍去的意思,“月中桂”指的是傳說中月宮所植的桂樹,此處暗用了吳剛伐桂的神話...
相關(guān)評說: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1、無家對寒食.——《一百五日夜對月》 2、寒食江村路.——《寒食》 3、虛沾焦舉為寒食.——《清明二首》 4、寒食少天氣.——《句》 5、寒食明堪坐.——《寒食夜蘇二宅》 人物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又叫寒食節(jié) 清明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1. 關(guān)于蘇堤的詩句蘇軾 2. 關(guān)于蘇堤的詩句 關(guān)于蘇堤的詩句蘇軾 1.關(guān)于蘇堤的詩句以及對聯(lián) 鸚鵡曲 憶西湖 馮子振 吳儂生長西湖住.艤畫舫聽棹歌父. 蘇堤萬柳春殘,曲院風荷番雨. 草萋萋一道腰裙,軟綠斷橋斜去. 判興亡說向...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哀江頭》他鄉(xiāng)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真的很難找. 哀江頭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cè).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墜雙飛...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小寒 吳藕汀 眾卉欣榮非及時,漳州冷艷客來貽. 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 【意解】 眾花都競相怒放不趁時節(jié)擠在一起,漳州的冷艷之花也會適時地送來驚喜. 小寒節(jié)氣里只有梅花還在開放了,雖然沒有看到梅花枝頭一樹春光,但...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1、《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江畔獨步...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在月夜彈響了他的《錦瑟》.一曲...
雨山區(qū)躍度: ______ 《寒食》這首詩是詩人韓翃再寒食節(jié)這天寫成,全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詩的后兩句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