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皇帝自稱有哪些,尤其是秦朝和漢朝 秦朝女子都自稱什么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于《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guī)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鑒》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后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注:“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后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于是圣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于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后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于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zhàn)國前后,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于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zhàn)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后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后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茍》:“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后: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后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后。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圣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后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乗。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后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后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杰并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后,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于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后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后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后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謚號的皇帝
66 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后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于鮮卑族。
69、單于: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于。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后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后主:后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后主。如南朝陳后主、五代李后主。
希望對你有幫助
BC356年商鞅變法之后,BC221年贏政統一決定用“皇帝”取代“王”這個稱號,從秦朝起皇帝都稱自己為“朕”,以后的漢朝也是如此!
一般稱“朕”或“寡人”。秦漢時期稱寡人較多
秦始皇之后,皇帝都稱朕。
為什么皇帝自稱“朕”,“寡人”?皇后自稱“哀家”?
不過“朕”字雖然是秦始皇開始規(guī)定只屬于皇帝一人獨享的,但是秦始皇乃至到漢朝,皇帝自稱“朕“相對較少,自稱“吾”較多,“朕”真正開始盛行是從唐朝的皇帝開始。三、太后自稱“哀家”的原因 “哀家“在古代的傳統文化中,是失去丈夫的...
漢朝時皇帝自稱什么?是朕、孤還是寡人?
東漢末年,群雄袁術、曹操、孫權、劉備等“南面稱孤”。此時“孤”較為流行。北魏、北周、隋朝的諸侯王常自稱為寡人,而梟雄如爾朱榮、高歡自稱為孤。自唐以后,少有自稱寡人者。如唐朝諸侯軍閥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聯合對抗朝廷,各自稱王,盟主朱滔自稱孤,王武俊等人自稱寡人。唐順宗為太子時自稱...
為什么在秦朝時皇帝叫寡人,到了漢朝皇帝就叫朕了呢?
秦朝有叫寡人和朕的,漢朝為了區(qū)別于前朝且獨立出朕來專指皇帝,謝謝
都是一國之君的稱謂,孤人、寡人、朕的區(qū)別是啥?
秦末漢初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漢王劉邦)等,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如齊王韓信)都自稱寡人,漢朝諸侯后多自稱寡人。3)“朕”,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三、所處的地位不盡相同。1)清代學者趙翼考察了歷史上“寡人”的使用情況:春秋時期諸侯自稱寡人,而較弱的諸侯...
皇帝稱呼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王”。戰(zhàn)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后,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因此創(chuàng)造“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該自稱什么呢?有哪些相應的記載?
寡人這一稱呼多用于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漢朝、南北朝時期(仔細看看除了西漢都是不太安穩(wěn)的時期)孤家簡稱孤,跟寡人意思相近,多與寡人合稱“孤家寡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孤或寡人”。
帝王是最高的統治者,他在太后面前應該如何自稱才對?
先說我的答案:"我","孩兒","兒子"。(后兩個僅限母子關系,兄終帝及還有其他繼承方式產生的其他關系,這里不一一列舉作答)從宋明清的很多文獻上看,皇帝日常應該是自稱我,有時也會文縐縐地自稱吾,這是用得比較多的;還有各種其他你能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第一人稱,你我能用的,任性如皇帝沒...
歷史上有哪些歷史皇帝拜托了各位 謝謝
十六國時期:漢趙、后趙、成漢、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后秦、胡夏9個政權稱皇帝,后涼、北燕2個政權稱天王,前涼、西秦、南涼、北涼、西涼5個半獨立政權稱王。 其中: 漢趙劉淵304年—308年稱漢王; 后趙石勒319年—328年稱趙王,328年—330年稱天王,石虎335年—349年稱天王; 成漢李雄304年—306年稱成都王; ...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分別都是什么皇帝,什么朝代?
中國歷史上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于、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
自秦始皇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以來,到清朝滅亡,這之間2000多年的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幾十個王朝,各個王朝的皇帝數量也不盡相同。秦朝有秦始皇和秦二世兩個皇帝,子嬰初稱皇帝,后改稱秦王,所以他并不是皇帝;西漢有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恒、漢武帝劉邦等14位皇帝,漢朝最后一位劉嬰被王莽扶上位,但是一直居...
相關評說:
墊江縣圓形: ______ 不谷:古代諸侯自稱的謙詞. 寡人:古代諸侯對下的自稱. 孤:古代侯王的自稱.《禮記·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 朕:本為古人自稱之詞,例如屈原:“朕皇考曰伯庸.”自秦始皇起專用為皇帝的自稱.
墊江縣圓形: ______ 朕、寡人、孤、本王……
墊江縣圓形: ______ 朕 寡人.天子.
墊江縣圓形: ______ 秦朝以前沒有皇帝,就成為寡人,孤王 秦以后,皇帝便自稱為朕,而王爺便自稱作本王,皇太后、皇妃、王妃、公主等女性王族便自稱為哀家或本宮 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于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墊江縣圓形: ______ 代王,大王,陛下,國主,朕,萬歲,圣上
墊江縣圓形: ______ 皇帝自己稱孤,或者寡人!臣子稱呼為陛下!稱呼大王有點草寇的味道!一統六國后就自己稱呼朕一直沿用到近代!
墊江縣圓形: ______ 漢末之前的皇帝都稱為孤.
墊江縣圓形: ______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姓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在 位時間為前246—前210年.莊襄王死時,贏政年僅13歲,繼秦王位,大權卻由相...
墊江縣圓形: ______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于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后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