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福音還沒有傳過來,那些很善良的人到世界末了,會被神扔下地獄嗎,因為他們沒有信。。
沒有聽過福音的“好人”能進(jìn)天堂嗎?這個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基督徒圈子內(nèi)引起熱烈討論,也是布道會上慕道友常提的問題。這個問題通常以兩種方式出現(xiàn):第一,中國古代圣賢(如孔、孟、老、莊)們,人格高尚,且苦苦慕“道”、尋“道”,孔夫子甚至悲嘆:“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第四》),卻從來沒有機(jī)會聽福音,難道他們也會下地獄嗎?第二,我所摯愛的親人,生前沒有機(jī)會聽福音,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世,難道他們現(xiàn)在是在地獄里嗎?如果是這樣,神豈不是太不公義了?
有人這樣回答:“你不能斷定他們在地獄里,因為圣經(jīng)上有一句話說,沒有聽過福音就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神不偏待他們,神會按照他們的良心來審判他們。在沒有律法的地方是按照良心,有律法的地方是按照律法。不知道的人,神也不追究他。所以親人如果已經(jīng)離開世界,你不能說他一定下地獄了,因為只有神知道他去哪里了。包括中國的孔、孟、老、莊、這些人,他們沒有聽過福音。但是你在讀他們的文章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期盼的……可以說,他起碼是個慕道友吧!我們不能說這些人都已經(jīng)下地獄了。……因為耶穌降生兩千年了,那在耶穌降生之前的人呢?耶穌還沒有降生,很多人沒有聽到福音,不是他們不聽,乃是沒人向他傳,福音還沒有傳到,你總不能怪他們吧?”
這樣的回答是不符合圣經(jīng)教訓(xùn)的。
不在律法之下、也未聽過福音的人,神會讓他們上天堂嗎?
筆者注意到,對羅馬書2:12的誤解是上述錯誤回答的根源。讓我們先來仔細(xì)研讀一下這節(jié)經(jīng)文:“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審判。”(和合本)
這節(jié)經(jīng)文的前半節(jié),如果不仔細(xì)閱讀可能會產(chǎn)生歧義:“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滅亡。”但是,這半節(jié)經(jīng)文的原意是: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滅亡,只不過他們不按照律法來滅亡。呂振中譯本比較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原文的意思、且不會產(chǎn)生歧義:“凡在律法以外犯了罪的,也必在律法以外去滅亡;凡在律法以內(nèi)犯了罪的,就要憑著律法來受定罪。”
再看英文欽定本的譯文:“For as many as have sinned without law shall also perish withoutlaw: and as many as have sinned in the law shall be judged by the law.”(中文直譯:因為凡在律法以外犯了罪的,也必在律法以外滅亡;而凡在律法以內(nèi)犯了罪的,必將按律法被定罪。)楊氏直譯本(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的譯文為:“…foras many as without law did sin, without law also shall perish, and as many as didsin in law, through law shall be judged.”(中文直譯:因為凡在律法以外的若犯了罪,[雖然]沒有律法,也必滅亡;而凡在律法以內(nèi)犯了罪的,將借著律法被定罪。)
可見,若是仔細(xì)研讀羅2:12,不難看出,這節(jié)經(jīng)文與整本圣經(jīng)的救贖論信息是完全一致的,即:無論有沒有律法賜下,基于人的罪,所有人(無論是古代圣賢還是今世“最好”的人)都是注定要滅亡的。圣經(jīng)上許多經(jīng)文都前后一致、毋容置疑地宣告了這一真理,例如:“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yōu)闊o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12);“我們都像不潔凈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賽64:6;注意“污穢的衣服”原文意思是“污臟的月經(jīng)布!”);“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乃是永生”(羅6:23);“我(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耶穌),沒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約14:6);“除他(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等等。
神如何按人的良心來審判人?
另一個問題是神如何按人的良心來審判人。讓我們查考一下與這個問題直接相關(guān)的幾節(jié)圣經(jīng):
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里,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并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就在神借耶穌基督審判人隱秘事的日子,照著我的福音所言。(羅2:14-16)
仔細(xì)研讀這段經(jīng)文及其上下文,可以看出,保羅在這里的本意是:雖然神沒有將律法賜給外邦人,但神在造人的時候已經(jīng)把律法的功用刻在所有人的心里了,人的是非之心也與這刻在人心里的律法功用同作見證。請注意,和合本在這里譯作“是非之心”、在其他地方譯作“良心”的詞,在新約圣經(jīng)中出現(xiàn)過30次,原意并不是指“良善的心”,而是指“人皆有之、與生俱來的判斷是非的直覺”。馬太亨利圣經(jīng)注釋指出,刻在人心里的律法功用是指神的道德律(這些道德律是盡人皆知的),而不包括禮儀律。在末日審判時,神要按這道德律來審判人。
然而人的思念卻與人的是非之心互相爭戰(zhàn),判斷何為是、何為非。末后,當(dāng)耶穌基督再來審判世界的時候,一切的隱情都會顯露出來,正如保羅所傳揚(yáng)的福音所宣告的那樣。換言之,雖然外邦人沒有律法賜給他們,但按照刻在他們心里的律法功用、以及他們的是非之心同作的見證,他們就應(yīng)當(dāng)知道律法的精義(即道德律)了。
總之,貫穿羅馬書及全本圣經(jīng)的真理是:神刻在人心里的律法功用、以及他們的是非之心同作的見證,必然會在審判之日定他們的罪,而絕不會替他們開脫。神按照人本有的是非之心來施行審判,仍然要定人的罪。“因為神不偏待人”(羅2:11),他要對所有人(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施行公義的審判。羅馬書另一處經(jīng)文與此遙相呼應(yīng):“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里,因為神已經(jīng)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
二十世紀(jì)杰出神學(xué)家弗朗西斯‧薛華(FrancisSchaeffer)在他的名著《二十世紀(jì)末的教會》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如果全世界各地出生的每一個小小孩子,脖子上都掛著一部錄音機(jī);如果這部錄音機(jī)只是記錄下這孩子長大過程中對其他人所作的道德判斷—雖然他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可能比圣經(jīng)的律法要低得多,但這些仍然是道德判斷。
最終,每個人都要面對那重大時刻:站在施行審判的神面前。設(shè)想神只是按下錄音機(jī)的播放鍵,讓每個人都聽到他親口陳述的、對其他人所作的道德判斷。他也許要連續(xù)聽這錄音機(jī)播放好幾年,聽他自己親口對其他人所作出的成千上萬的道德判斷—不是審美方面的判斷,而是道德判斷。
然后神很簡單地對這人說:雖然你從來沒有聽過圣經(jīng),但現(xiàn)在按照你自己的道德判斷來對照自己,你的表現(xiàn)怎樣?
圣經(jīng)指出,……每一個人都要啞口無言。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rèn),他們已經(jīng)故意做了那些他們知道是錯的事。沒有人能否認(rèn)這一點。
中國古代圣賢是“慕道友”嗎?
中國古代圣賢,包括孔、孟、老、莊,確實都在他們的著述中多次提到過、討論過“道”,且對他們心目中的“道”很渴慕。但是,這些圣賢們渴慕的“道”就是圣經(jīng)中的“道”嗎?仔細(xì)比較中國古代圣賢的作品中的“道”與圣經(jīng)中的“道”,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是一種存在于這些圣賢心目中、被他們孜孜追求、適用于一切、指導(dǎo)一切、然而卻始終隱而不現(xiàn)的一種“大統(tǒng)一律”。這個“大統(tǒng)一律”可以指導(dǎo)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是沒有位格的;人可以通過“格物”(即通過自然啟示而非特殊啟示)而“致知”,并通過“誠意”、“正心”而得以施行(參見《禮記‧大學(xué)》)。
然而,圣經(jīng)中人憑之得救的“道”,無論是舊約時代還是新約時代,都是指那位受膏者彌賽亞,即那位“道成肉身”、有位格的救贖主;人必須通過神的特殊啟示才能認(rèn)識他。舊約時代神的選民得救,是通過前瞻性地信靠、仰望這位救贖主的代贖,使他們能夠除掉罪惡,得以與圣潔、公義的神和好;新約時代神的選民得救,是通過仰望、信靠那位已經(jīng)“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彌賽亞耶穌基督,這位救贖主在十字架上受死、并在三日后復(fù)活,使信靠他的人罪惡得贖、并藉之而稱義;人憑此才能夠與圣潔公義的神和好。可見中國古代圣賢所仰慕的“道”與圣經(jīng)里的“道”有著本質(zhì)的差異;渴慕前一種“道”是無法讓人得救(即與圣潔公義的神和好)的。
神讓沒有聽福音的人下地獄,是不是不公義?
筆者有一位基督徒朋友,當(dāng)我們就這個問題進(jìn)行對話時,他試圖用下面這個比喻來表明,神如果讓沒有聽到福音的人下地獄就是不公義的:
“設(shè)想你死后靈魂來到天堂門口,天使問你:‘你聽過福音嗎?沒有?對不起,你走吧。’你抗議說:‘我沒有聽過是因為沒有出生在基督教的國家,這不是我能選擇的呀?’天使手一攤:‘很遺憾,我們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那些出生在基督教國家的人與生俱來就有這個福利,沒辦法。’”
注意這個比喻有兩個前提假設(shè):第一,神有義務(wù)把福音給所有人。第二,如果神把福音賜給人,人有可能不借助神的特殊恩典而得救。但是,若根據(jù)圣經(jīng)來分析可以看到,這兩個前提假設(shè)都是錯誤的。
首先,神有義務(wù)將福音賜給所有的人,否則就是不公義嗎?在這里必須首先厘清公義的含義。公義是法律用語,指有罪的人就必須受到法律制裁。神是公義的、他不偏待人(參:羅2:11),這意味著世上每個罪人(無論是耶穌道成肉身之前還是之后的人)都必須因他們的罪惡而受到應(yīng)得的刑罰;不僅如此,神是無限、絕對公義的,這意味著罪人應(yīng)得的刑罰就是永刑(即地獄)。然而,神憑著他的恩典和憐憫,決定把福音賜給一部分人讓其可以憑著得救,而不賜給另一部分人,這是神的主權(quán),罪人無權(quán)置喙。
換言之,審判屬公義的范疇,但恩典和憐憫不屬公義的范疇,而屬神主權(quán)的范疇。圣經(jīng)上許多經(jīng)文都表明了這一真理,例如:“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9:15)“窯匠難道沒有權(quán)柄從一團(tuán)泥里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嗎?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quán)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yù)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yù)備得榮耀的器皿上,……這有什么不可呢?”(羅9:21-24)
因此,筆者用下面這則比喻來回答這位基督徒朋友:
甲、乙兩個兄弟,各接受一大筆遺產(chǎn)后大肆揮霍凈盡,很快淪為乞丐。一天他們倆來到一位財主門口乞討。財主動了慈心,決定給甲1000元錢,卻沒有給乙任何錢。乙破口大罵:“你憑什么給他錢、卻不給我?這不公平!”財主平靜地說:“我有義務(wù)必須給你錢嗎?我沒有欠你們倆一分錢;錢是我的,我有權(quán)決定給誰和不給誰。你走開吧。”
其次,神即使把福音賜給了所有的人,如果圣靈不在罪人心中施行救贖之工,使罪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zé)備自己”(約16:8),罪人一定會硬著頸項反叛、背離神,而不會悔改信耶穌而得救的。圣經(jīng)上說:“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yōu)槲鄯x,并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詩14:2-3);“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都偏行己路”(賽53:6)。
他們真的“都”會這樣嗎?有這么絕對嗎?是的!如果不是圣靈做工,所有人依其罪性就是反叛神、逃離神!筆者這些年在傳福音中注意到,即使是那些來教會的“慕道友”(包括筆者自己),開始時的目的也是在尋找一位聽從他們指揮、為他們服務(wù)的偶像,而不是真心來尋求基督的救贖、更不會尋求基督作他們生命的主!只是后來心被神的圣言扎透、因著圣靈的光照,才逐漸感到自己是個多么污穢不堪且無可救藥的罪人,需要耶穌的救贖、也需要耶穌作我生命的主。
既然圣經(jīng)一再宣稱“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都偏行己路”(賽53:6),“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yōu)闊o用”(羅3:11-12),因此不難推定,若是沒有圣靈的光照,那位宣稱“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孔夫子若真的有機(jī)會來到耶穌基督面前,聽到耶穌基督宣告他是個無可救藥的罪人、需要悔改接受他的救贖,那么,依照罪人所共有的驕傲及反叛神的罪性,孔夫子也會照樣“葉公好龍”,而不會欣然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也不會接待耶穌基督作他的救贖主。
應(yīng)當(dāng)怎樣回答“親人是否在地獄里”這類問題?
罪人依著被玷污的理性和情感,往往很難接受自己所愛的親人在地獄里這一事實(但常常并不在意他人所愛的親人是否在地獄里)。因此,當(dāng)被問到“親人是非在地獄里”這類問題時,傳道人該怎么回答呢?筆者也曾多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以下的回答既符合圣經(jīng)、又比較有智慧:
圣經(jīng)很明確、很清楚地說,人得救只能通過耶穌基督的救贖,沒有其它的路可以走。你的親人是否在天堂,這屬神主權(quán)的范疇,不是你所能左右的。神對所有人都是公義的,他不會判無罪的人為有罪,也不會判有罪的人為無罪。無論你的親人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他一定會盼望你趁著尚能悔改的時候趕快悔改。路加福音第16章里記述一個財主,他自己雖在陰間里,卻懇求亞伯拉罕派人去向他那五個仍活在世上的弟兄們傳福音。所以,你若真心愛你的親人,就應(yīng)當(dāng)順應(yīng)他的盼望,踏出信心的第一步,信靠耶穌而得救,然后趕快向周圍還沒有得救的親人們傳福音。
何必小題大做呢?
有人可能會這樣認(rèn)為:對這個問題,用人們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回答,不會得罪人,即使說錯了也無傷大雅;而按圣經(jīng)真理來回答,答案卻是殘酷的,可能會得罪慕道友,使他們對神反感、并因此抵擋福音,失去得救的機(jī)會,得不償失。因此,我們何必小題大做、挑起爭端、并攔阻福音的傳揚(yáng)呢?
持這一觀點的人忽略了一個圣經(jīng)真理:人是否得救乃是神的主權(quán);基督徒的責(zé)任是把純正的福音傳給人,而不是用甜言蜜語勾引人入教。基督徒把神所賜的真福音不折不扣地傳給人,圣靈必然會在人心中動工印證神的話語,使神的真子民悔改、回轉(zhuǎn)歸向神;反之,如果我們傳揚(yáng)假福音、勾引人入了教會,讓人自以為“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6:14),這樣的人即使受洗加入了教會也沒有真正得救。更可怕的是,他們?nèi)蘸罂赡芨y真正悔改得救,這才是真正的悲哀。無論是舊約的先知還是新約的使徒,都沒有避重就輕地專講討好人的話,而是不折不扣地忠實傳揚(yáng)神的圣道。耶穌基督自己在這方面更是為我們樹立了完美的榜樣(參見:約6:24-71)。
其次,對真理的任何偏移,哪怕是微小的偏移,都是危險的。歷史上許多異端的產(chǎn)生,往往起始于一些看來微不足道的錯誤。這就是為什么圣經(jīng)告誡我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對這個問題的上述錯誤回答,有可能使人進(jìn)一步滑向“普救論”的深淵,而且可能會導(dǎo)致另一個后果:既然在沒有律法的地方神不會按律法來審判、因而人更有可能上天堂,那么基督徒有何必要去普天下傳福音、導(dǎo)致人聽了福音卻不肯接受而下地獄呢?
因此,所有作神話語出口的傳道人,讓我們一起在神面前儆醒:神的講臺是圣潔的;神把他的圣潔講臺托付給人,為要讓人傳揚(yáng)他的圣潔話語。傳道人必須時刻懷著恐懼戰(zhàn)兢的心恪守自己的神圣職守,努力查考并按圣經(jīng)正意不折不扣地傳講神的圣潔真道。即使神的真道不受罪人歡迎、會招致罪人惱怒,傳道人也必須不折不扣地傳揚(yáng),否則我們將會受到神更重的審判(參:雅3:1)。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宗教信仰和道德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信仰。
在古代,由于科學(xué)知識的缺乏和對神靈的信仰,人們往往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隨著科學(xué)的發(fā)展和人類對世界的認(rèn)識,人們逐漸認(rèn)識到,善與惡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因此,即使在古代,人們也并不認(rèn)為善良的人一定會被神扔下地獄,而是認(rèn)為善良的人會得到神靈的保佑和恩惠。
總之,善與惡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我們應(yīng)該相信科學(xué)和理性思考,而不是迷信和信仰。
沒有好,哪有壞。
沒有善,哪有惡。
沒有光,哪有影子。
沒有天堂,哪有地獄。
神造地獄。
福音只是讓人內(nèi)心安寧。
在古代福音還沒有傳過來,那些很善良的人到世界末了,會被神扔下地獄嗎...
在古代福音還沒有傳過來,那些很善良的人到世界末了,會被神扔下地獄嗎,因為他們沒有信。。 雖然這個世界沒有義人,可古代有一些良心很好的,很善良,可沒有聽過福音,他們有沒有可得救?... 雖然這個世界沒有義人,可古代有一些良心很好的,很善良,可沒有聽過福音,他們有沒有可得救? 展開 我來答 3個回答...
在神還沒有重用彼得和約翰之前,他們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神還沒有重用他們之前,彼得和約翰都是普通的猶太人,生活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小鎮(zhèn)上。他們都不是出身于貴族或富有的家庭,但他們都有追求正義和真理的信念。在遇見耶穌之前,他們的生活可能比較平凡,但他們跟隨耶穌之后,成為了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人物。
關(guān)于宗教的看法?人只要是善良的,何必去糾結(jié)上帝和佛是否存在?是否去信...
4.自欺——它曾在撒旦九訓(xùn)中出現(xiàn),然而此刻仍值得重提。這是另一項主罪。我們沒有必要對祭品或是食物保持尊敬,包括別人期望我們扮演的角色。自欺唯一合理出現(xiàn)的情形是那是有意為之的玩笑,但那已并非自欺。5.隨波逐流——根據(jù)撒旦的精神這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一個人的愿望令你受益,那么順從它是理...
人會有來世嗎
相信“靈魂”存在的人認(rèn)為:人的“靈魂”和人的肉體是組成人生命的兩個缺一不可的部份,即使人的肉體死亡了,其“靈魂”依然存在。各種正統(tǒng)宗教信仰都相信有“靈魂”的存在。例如,基督教認(rèn)為,信基督的人的“靈魂”在人死后可以進(jìn)入天堂,而不信基督的人則要下地獄。佛教認(rèn)為,人的肉體死亡之后,“靈魂”要轉(zhuǎn)生,即六...
什么樣的人會和佛有緣?
三、“佛不度無緣之人”說明不是人人都跟佛有緣。傳燈錄四(元圭傳)曰:“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yè);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dǎo)無緣(佛不能度無緣之人);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也。”由此,如果人人都跟佛有緣,就沒有“佛不能度無緣之...
壞人死后真的會下地獄嗎??
一定要清楚,世上所謂的好與壞,都是人定義出來的,都是從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而來。在人里面根本沒有善,只有惡。上天堂只有唯一的一條路,就是“信耶穌”!因為不信耶穌的替死、擔(dān)罪,人的罪就得不到解決;罪的工價就是死、就是滅亡、就是下地獄!不是神要你下地獄,而是你的罪使你下地獄!要...
金庸、古龍妙語20句:江湖世界,方圓智慧,豪情人生
1、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金庸《笑傲江湖》 點評:人心就是江湖! 2、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古龍《三少爺?shù)膭Α?點評:這句話很容易被誤認(rèn)為是一句俗語,或者是出自古人,很少有人留意到它竟是出自古龍。 正因為人們說起來的時候,都忘記了古龍這個原作者,才更顯出這句...
世界上沒有好人嗎?
世界上只有一位是善的,就是天父上帝,好人的話只有他差遣到世間的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肉身),也是完全的神(屬性性情))。單純?nèi)祟惖脑挍]有好人,都是罪人。罪人也分2類,一種是承認(rèn)自己是罪人的,一種是不承認(rèn)自己是罪人的。承認(rèn)自己是罪人的則得蒙救主耶穌基督的拯救,因為神愛世人,甚至...
現(xiàn)在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承認(rèn)有神有鬼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上地下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不論何種信仰的人,心中都有對于永恒的概念。有人尋仙問道,有人刻苦修行以為以此就能“成佛”或往生“極樂世界”,但都沒有求索到真理。用世間這一切也無法填補(bǔ)永恒不變的真理。那就是上帝的道。圣經(jīng)44位作者作者身份各不同,許多未曾...
《童年》的原文
我一點也沒覺著有什么安寧,! 一天到晚,房客們在院子里亂哄哄地來來往往,鄰居的女人們經(jīng)常跑過來,說這個說那個,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總有人喊: “阿庫琳娜·伊凡諾芙娜!” 阿庫琳娜·伊凡諾芙娜對誰都是那么和藹可親,無微不至地關(guān)懷著每一個人。 她用大拇把煙絲塞進(jìn)鼻孔,小心地用紅方格手絹擦試一下鼻子和手指,開...
相關(guān)評說:
太白縣寬度: ______ 神會按他們里面的良心去審判他們(參羅馬書2:12-16),因為人的良心也是神所賜神,神所造的. 彼得前書3:19-20暗示神會讓每人都有一次機(jī)會,非經(jīng)過主,不能進(jìn)他的國,但是否等于我們不用傳福音?讓世人靠自己對神的良心得救?絕不!因為: A. 無人有把握靠行為得憐憫. B. 每人都要通過主這一關(guān). C. 人皆活在沙井,泥濘洞中,無盼望,無平安,喪失人生至終目的,我們愈早傳福音給他們,他們便愈早脫離苦海.因為救恩不獨(dú)帶給人永生,且?guī)Ыo人豐盛的人生.
太白縣寬度: ______ 腓立比書 4:3 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fù)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并其余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
太白縣寬度: ______ 沒有傳不到的,只有不愿意接受的.神愛世人,也有定意的計劃時間表,神是絕對公義的.
太白縣寬度: ______ 總的來說是包容的
太白縣寬度: ______ 很多方法,關(guān)鍵是要與神同工,領(lǐng)受圣靈的即時引導(dǎo).
太白縣寬度: ______ 初代教會的門徒是領(lǐng)受早雨圣靈的能力,才擁有傳講話語的能力將福音傳遍當(dāng)時的世界,為見證他們傳講的話語的真實性,就有神跡奇事伴隨他們,但領(lǐng)受早雨圣靈的條件是他們對...
太白縣寬度: ______ 1、公元元年,沒有記載具體那一天. 生在伯利恒的馬槽里 12月25日是后人為了紀(jì)念他的降生而定的日子.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數(shù)基督徒紀(jì)念耶穌誕生的日子. ...
太白縣寬度: ______ 藝術(shù)的真,善,美,不過是最高理想的有形表達(dá).我們可以把藝術(shù)分成空間藝術(shù)與時間藝術(shù).繪畫必須在空間中欣賞它;音樂則不需空間,需要時間.繪畫,雕刻,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