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有的?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兩個漢字注出一個漢字的讀音.是一種傳統(tǒng)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對漢字字音結構的分析.第一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讀音.
中國人自己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梁啟超、沈學、盧戇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在切音字運動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瑯滿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號.1892年盧戇章的《一目了然初階》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等都屬于假名系.
② 速記系:采用速記符號作為拼音符號.1896年到1897年兩年間出版的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于速記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號.1906 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黃虛白的《拉丁文臆解》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讀音統(tǒng)一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定一切字的國音發(fā)音”和“采定字母”.會議開了三個多月.在這次會議上,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確定了“標準國音”;擬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個,這套字母采用漢字筆畫式,字母選自古代漢字,音節(jié)采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三拼制,對雙拼的反切法進行了改進,其用途僅在于標注漢字讀音,不作為拼音文字.這套注音字母后來減為37個(聲母12個,韻母13個,介母3個,比雙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幾乎減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過之后,擱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國各地陸續(xù)開辦“國語傳習所”和“暑期國語講習所”,推廣注音字母,全國小學的文言文課一律改為白話文課,小學教科書都在漢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從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國使用了近40年的時間.這對于統(tǒng)一漢字讀音、推廣國語、普及拼音知識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層官員中有人覺得“注音字母”的名稱不好,改稱為“注音符號”,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并行的文字.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就馬上著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xié)會”,協(xié)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問題.
1955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葉籟士在發(fā)言中說:“從1952年到1954年這個期間,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主要進行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經過了三年的摸索,曾經擬定幾種草案,都放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漢字筆畫式)里頭”.這次會議上印發(fā)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后,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毛澤東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澤東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開會通過.
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規(guī)范化普通話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寫方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拼音方案.
我們漢語的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有的呀?
漢語拼音教材的改進,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使?jié)h語拼音教學前進了一步。城市大部分學校,認為漢語拼音教材的改進,既科學又簡便,好教多了,一般的學校用四至五周的時間就可以教完。但是方言地區(qū)和廣大農村及邊遠地區(qū)的教師仍然感到內容繁雜,教學時間長。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江蘇丹陽珥陵地區(qū)40所小學就有28所不教拼音。產生這種...
漢語拼音是哪國的誰發(fā)明的?都有那些國家使用?
4. 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并公布了漢語拼音方案。5. 1982年,漢語拼音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即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6. 漢語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并且在新加坡也被作為官方語言之一。7. 盡管新加坡與中國古代沒有直接聯(lián)系,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獨立建國,但新加坡仍然有大量的華人居民,其中一...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呢?
1958年1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始討論《漢語拼音方案草案》。2月3日,吳玉章在第一屆第五次會議上作《關于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經過討論后,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漢語拼音方案》,并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
我國的漢語拼音是從什么演化而來
1982年,它被國際標準化組織采納為ISO 7098國際標準(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漢語拼音也被海外華人社區(qū),如新加坡,作為漢語教學的輔助工具。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qū)決定將中文譯音政策從“通用拼音”更改為“漢語拼音”,自2009年起在涉及中文英譯的場合正式采用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學習和使用漢字時的一個...
我國的漢語拼音字母是從什么時候有的,誰發(fā)明的
西儒耳目資》。清末明初,出現(xiàn)了用簡單的古字表現(xiàn)漢語語音的拼音方式。民國年間,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這個系統(tǒng)的集中表現(xiàn),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拉丁字的拼音運動,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運動結合很密切。共和國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就是現(xiàn)在使用的這一套方案,聯(lián)合國也承認的。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是誰發(fā)明的?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復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xié)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協(xié)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個.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漢字...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古代學漢語發(fā)音就是用拼音?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如果古代沒拼音,又是怎么學的發(fā)音,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解析: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討論批準的。最初用來為漢字服務的拼音方案是外國人設計的。明朝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漢語拼音是在二十世紀初期發(fā)明的,距今已經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了。下面詳細介紹其背景及發(fā)展歷程。漢語拼音是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和使用漢字而發(fā)明的。隨著清末西方文化的引入,為了更加便捷地學習和掌握漢字發(fā)音,專家學者開始研究并設計漢語拼音方案。最初的拼音方案出現(xiàn)在民國時期,隨著不斷的完善和發(fā)展,...
拼音是哪一年確立的?國內學生有是什么時候開始拼音教學的呢?
在教學實踐中,拼音不僅幫助學生識字、閱讀,還為學習拼音拼寫、拼讀提供了基礎。通過拼音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漢語的發(fā)音規(guī)律,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此外,拼音教學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總之,拼音教學自1958年確立以來,對我國教育事業(yè)和語言文字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
相關評說: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 上面的回答是完全錯誤的! 拼音是建國以后由文化部組織人力物力搞的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答案] 中國的漢語拼音是從1954年10月到1957年10月先后由吳玉章領導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郭沫若領導的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根據(jù)拉丁字母制定、修改、審定,最后在1958年2月11日由全@國@人@大審核通過.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 我國的漢語以拼音的方式標注,可追索到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約1906~1908年).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解放初期(1958年初),都是使用一種叫“注音符號”來拼寫,現(xiàn)在我國臺灣省還是沿用這種注音符號的拼寫和標注方式. 我國大陸是在1958年2月全國人大一屆五次會議通過以拉丁字母為符號的《漢語拼音方案》.此后,大陸開始使用目前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法直到現(xiàn)在.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 民國初期,根據(jù)國際音標發(fā)明的.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 60年代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答案] 答案是B:1625年. 漢字拼音的發(fā)明人金尼閣金尼閣,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戈.《西儒耳目資》作于1625年,1626年在杭州出版.詳見參考資料.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答案] 《漢語拼音方案》于1956年2月擬訂,1958年2月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并正式推行. 古人沒有漢語拼音,他們用直音法或反切法給漢字記音,即用一個字給另一個字注音,或者用兩個字同時給一個字注音.后來又發(fā)展出注音符號...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 1958: 2月11日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3月13日 教育部發(fā)出《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教學拼音字母的通知》.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 《漢語拼音方案》,是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公布的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拼音方案.但是實際落實到教學和普及使用則是1960年前后,當時有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fā)行的漢語拼音報,此后漢語拼音開始逐步取代了原來的漢字注音字母直至現(xiàn)在漢語拼音在我國的社會各個領域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原諒我~~~~~~~~~~~~~ 我抄襲了本頁的答案~~~~~~~~~~~~~~~~~~~~~~
普蘭店市鑄件: ______ 漢語拼音是1954年頒布《漢語拼音方案》之后使用的.反切法是古漢語的一種記音方法.它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