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青銅器何時出現(xiàn)?青銅器哦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在介紹我國青銅器歷史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位在青銅器研究方面做出了極大貢獻,一生為我國考古研究工作鞠躬盡瘁的學者馬承源先生。
馬承源先生為浙江鎮(zhèn)海人,生于1927年11月3日,在學生時代即投身革命。1954年12月到上海博物館工作后,靠勤學苦鉆,學養(yǎng)日深,終于成為馳名全國的文博專家,并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 文博事業(yè)。
馬承源先生1985年3月起任上博館長,1988年10月起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1999年3月起任上海市文管委顧問、上海博物館顧問。他曾任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上海文物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榮獲美國亞洲文化委員會授予的洛克菲勒獎,1998年榮獲法蘭西共和國國家榮譽軍團勛章。
正是在他的主持下,上博開始進行現(xiàn)代化改造;也是在他和同事們的呼吁和努力下,新的上海博物館才能矗立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使上海增添了一座標志性建筑……在他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博物館才能躋身世界先進博物館之列,對上海及全國文博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不忘保護文物。在上世紀50年代的大煉鋼鐵熱潮中,他憑慧眼搶救和征集了許多珍貴文物。70年代,又和收藏家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使一批批得到保護的文物落實政策發(fā)還以后又或捐贈或征集重新成為博物館的收藏。在他和同事們的全力搶救下,上博已先后搶救回歸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石刻造像以及絲織品等各類文物珍品300余件,其中包括晉侯穌鐘、戰(zhàn)國楚竹書等國之瑰寶。尤其是戰(zhàn)國楚竹書的搶救入藏和經(jīng)典解讀,具有多學科、多領域的重大價值,全面地反映了多重文化學術意義。該批楚竹書內容涉及哲學、文學、歷史、宗教、軍事、教育、政論、音樂、文字學等,字數(shù)之巨、跨越領域之廣、所涉書篇之多、提交版本之早,都極為罕見,許多經(jīng)典論點的首見,將對哲學史、思想史、文學史、教育史、音樂史等產(chǎn)生深刻影響。
作為知名文物考古專家,他在中國古代青銅器、古文字學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碩果累累。他撰寫并出版了《上海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古代青銅器》、《青銅禮器》、《中國青銅器研究》等學術專著;主編有《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中國青銅器》、《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 青銅卷 》和十六冊之巨的《中國青銅器全集》、四卷本的《中國璽印篆刻全集》等。其中,《中國古代青銅器》被牛津大學譯成英文,在世界許多國家流傳;文物教材《中國青銅器》已成為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的課本;《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 青銅卷 》收集中國歷代青銅器1300多件,影響廣泛;十六冊《中國青銅器全集》被譽為是20世紀以來最完整、最系統(tǒng)、最權威的青銅器圖錄研究大全。在許多方面,馬先生都有獨到的研究,具有理論突破,在國內外文博界引起高度重視和贊賞。他的努力與創(chuàng)新,不僅使自己的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也使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研究水平處于該領域的前沿,為學術界所廣泛矚目。在文物界“馬承源來看過了”,是表明一件青銅器物或戰(zhàn)國竹簡真假和價值的最有力的證據(jù)。
我認為沒有馬承源上博就沒有祖國文物收藏半壁江山的美稱,本貼介紹的青銅器基本為上博和故宮兩家館藏器物,希望通過以下的介紹能增進大家對青銅器方面知識的了解。
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fā)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由于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中國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遠,青銅器則是其縮影與再現(xiàn)。
出現(xiàn)于原始社會末期,鑄造青銅器的原料有孔雀石,錫與鉛。
在商朝
我國的青銅器何時出現(xiàn)?青銅器哦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青銅時代 (Bronze Age)是以青銅作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類物質文化發(fā)展階段。繼銅石并用時代之后,在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是從公元前第4千年至前第1千年。在這期間,世界上的青銅鑄造業(yè)形成幾個重要的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成了人類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青銅文化以外的其他地...
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于什么時期
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是指4000多年前出現(xiàn)的,由銅和錫合金制成的器物,通常簡稱為“銅器”。這些器物用途廣泛,包括烹飪用具、餐具、酒具、水器、樂器、車馬裝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以及度量衡器等。青銅器從4000多年前的出現(xiàn)到秦漢時代的流行,其工藝在商周時期達到了頂峰。在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
中國歷史最早的青銅器產(chǎn)于那個朝代?
中國歷史中,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于距今約5000至4000年前,正值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據(jù)古文獻記載,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開始冶煉和鑄造青銅器。這些青銅器主要是指在4000多年前由銅和錫合金制成的器物,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1. 炊具和食器:包括鼎、鬲、甗等用于烹飪的器具,以及簋、盨、敦等用于盛放食物的器具。
我國何時出現(xiàn)青銅器
西周初(武王、成王、康王、召王時期)的八九十年間的青銅器,在造型和裝飾上與殷代青銅器大同小異。造型的風格特點明顯類似。但銘文內容較詳,記述了當時的政治活動,不僅便于確定其時代,而且提供了歷史研究的資料。武王時期的“大豐”(或名“天亡”),成王時的“獻侯鼎”,康王時的“盂鼎”,都是有名的代表性作品...
青銅器出現(xiàn)在什么時期 青銅器是什么時候有的呢
1、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2、在中國,距今5000-4000年,相當于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記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jīng)考古發(fā)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fā)現(xiàn)了青銅器制品。3、中國...
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于什么時期
夏朝時期,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國祖先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并開始使用銅。1973年,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了一件半圓型的殘銅片,經(jīng)過鑒定為黃銅。1975年,甘肅東鄉(xiāng)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土了一件青銅刀,這是目前在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青銅器,標志著中國進入了青銅時代...
中國青銅器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期
1. 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在距今5000至4000年之間,這一時期大致與堯舜禹傳說時代相吻合。古文獻記載,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開始冶煉和鑄造青銅器。2. 在中國,青銅器主要指的是4000多年前用銅和錫合金制成的器物,通常簡稱為“銅器”。3. 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fā)展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形成期、鼎盛時期和...
青銅器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是指4000多年前出現(xiàn)的銅錫合金制成的器物,涵蓋了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多種類型。這些器物從4000年前開始出現(xiàn),并一直流行到秦漢時代,其中商周時期的器物尤為精美。最初,青銅器的形式主要是小型工具或裝飾品。到了夏代,開始有...
青銅器什么時候出現(xiàn)?
問題一:中國最在的青銅器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 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青銅器是甘肅東鄉(xiāng)縣林家村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件青銅刀,是錫青銅,用兩塊范澆鑄而成,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比夏朝的建立早了近1000年,比商朝的建立揣了1400年左右。問題二:我國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青銅器的 夏朝。中國...
什么叫青銅器?哪個時期是我國青銅鑄造業(yè)的繁榮鼎盛時期?
青銅器主要指的是我國夏代末期至秦漢時期使用銅、錫經(jīng)燒制、鍛造形成的各種器物,其銅銹呈青綠色。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鑄造業(yè)的繁榮時期,這一階段的青銅器品種豐富,器型多樣,花紋精美。夏代時期已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種類增多,出現(xiàn)銘文和精細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銅器進入鼎盛期,器...
相關評說:
當涂縣移動: ______ 我國在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xiàn)青銅器,夏朝時期青銅器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到了商朝,青銅制造達到了鼎盛時期,制造規(guī)模宏大,工藝精美,到了西周,青銅器廣泛用于祭祀,因為青銅器的繁榮,所以稱我國的奴隸社會的文明為青銅文明.春秋時期開始出現(xiàn)鐵器,到戰(zhàn)國青銅逐漸被鐵器所取代.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當涂縣移動: ______ 中國青銅器時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距今4000左右,經(jīng)夏、商、周,跨越十五個世紀歷程. 禹是啟的父親,啟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的建立者,夏朝(約前22世紀末至約前21世紀初到約前17世紀初),也就是說夏朝距今約4100年左右,大禹治水也就是估計距今約4150年左右吧.大禹其實也是一個王者,其治水應在為王的當時.青銅器的出現(xiàn)的時間也就在大禹治水之前不久的時期.
當涂縣移動: ______ 我國商周兩代是鑄造和使用青銅器的極盛時期,貴族們除把青銅器作為實用品外,還作為祭祀、朝聘、征伐、陪嫁、宴飧活動的禮器和殉葬物.青銅器種類很多,紋飾精美,銘文尤為珍貴,構成燦爛的青銅文化. 在燦爛輝煌的青銅器群中,1975年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長流爵,為商代早期遺物,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青銅器. 長流爵是古代飲酒器,高22.5厘米,流至尾長35厘米,壁厚0.1厘米,藏偃師縣文管會.長流、尖尾、束腰、平底,三足細長,流近口處有菌狀短柱兩個,腰部的一面有寬1.2厘米的凹線,兩線間橫列裝飾5個乳釘,胎壁較簿,器表粗糙,紋飾簡單,確為中國早期青銅器的特點.
當涂縣移動: ______ 商代
當涂縣移動: ______ 青銅器是由青銅(紅銅和錫的合金)制成的各種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由于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xiàn),所以也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于約5000年到6000年間的西亞兩河流域地區(qū).蘇美爾文明時期的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高.中國青銅器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
當涂縣移動: ______ 名詞解釋 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xiàn)的是小型工具或飾...
當涂縣移動: ______ 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片和黃銅環(huán)就是冶煉而成,距今6700年.我國最早的冶煉青銅器為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青銅刀,距今也有5000年. 銅器,青銅器的簡稱,也泛稱各種銅器.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黃銅冶煉技術的文明,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片和黃銅環(huán)就是冶煉而成,距今6700年.中國的青銅冶煉掌握的也較早,目前我國最早的冶煉青銅器為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青銅刀,距今也有5000年.
當涂縣移動: ______[答案] 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青銅器,(商)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的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當涂縣移動: ______ 夏朝. 中國使用銅的歷史年代久遠.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fā)現(xiàn)并開始使用銅.1973年陜西臨潼姜寨遺址曾出土一件半圓型殘銅片,經(jīng)鑒定為黃銅.1975年甘肅東鄉(xiāng)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銅刀,這...
當涂縣移動: ______ 世界上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是兩河流域和埃及等地,開始于公元前3000年. 我國的青銅時代為夏、商、西周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根據(jù)考古的發(fā)現(xiàn),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里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干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于這個時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qū)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址以西安市豐鎬村地帶、寶雞西周時期的墓葬;春秋時期以洛陽澗濱(澗濱)為中心、上村嶺虢墓、新鄭鄭墓、壽縣蔡侯墓為這個時期的代表;戰(zhàn)國時期,洛陽澗濱為中心,輝縣琉璃閣、古圍村,長沙和唐山的戰(zhàn)國墓地屬于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