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拼音字母什么時間出現的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反切法流行于東漢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是指用兩個字來注另一個字的音的注音方法。反切上字與所切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切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如“紅,胡籠切”,即取“胡”字的聲母“h”,取“籠”字的韻母和聲調“óng”,拼成“紅”字的音“hóng”。
注音字母:1913年由“讀音統一會”制定的為漢字注音和學習國語的一套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推行,如“ㄅ、ㄆ、ㄇ、ㄈ”等,現在臺灣仍然在使用。缺點:和國際不統一,沒有完全音素化,如ㄣ(en)、ㄤ(ang)、ㄢ(an)、ㄥ(eng)、ㄠ(ao)、ㄡ(ou)。魯迅先生提議使用,林語堂先生批判。
拼音字母:新文化運動后,社會上有了一種廢除漢字的思潮,主張漢字要拼音化,于是出現了兩套方案:國語羅馬字母方案、北方話拉丁字母方案等拼音字母方案,后來都沒有長期正式推行。
總結一下:可以稱為字母的是從民國開始的,包括注音字母方案、國羅、北拉等。后二者稱為拼音字母。漢語拼音方案是拼音字母,是建國以后才有的。
1955年—1957
我國的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qū)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采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qū)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采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采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zhí)行。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
在中國古代,由于沒有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人們在教學生字時,常使用兩個常見的字進行反切或直拼出這個生字的讀音。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準。由于古代沒有標準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漢字古代的讀音與現在的讀音完全不同。
我們的漢語拼音最早是在什么時間出現的呀?
一、漢語拼音運動與國語和普通話 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漢民族標準語的拼音方案。 漢民族標準語是在十九世紀末期興起的對中華民族的社會、科學文化的發(fā)展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語文現代化運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語文現代化運動最初指的是漢語拼音運動(當時叫“切音字運動、簡字運動”)、國語運動和白話文運動。清末民初的三大...
是先有漢語拼音,還是先有英文字母?為什么
你好,是先又字母的,雖然中國的出現比歐洲人早都是字母是有遠古時代就有的,慢慢演變而成,而拼音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才有的,那時的人學習的是筆畫!
...和英語字母那么像呢,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它和英語有關系嗎...
總的情況是花時間多,費力不小,效果不好,師生苦惱,家長不滿。這種情況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漢語拼音方案剛公布不久,人們對方案還缺乏認識,對它的作用估計不足,認為教漢語拼音是多此一舉,不如用原來的注音字母,或者什么符號都不用,直接教漢字更好些。二是各地對小學教師沒有普遍進行培訓,不少老師對《...
中國的拼音字母與英語字母是通用,那這字母的出現誰先誰后?
說來有趣,是一個外國人。我國古代漢字讀音大多采用“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準。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B]問題就出在外國人發(fā)明,中國人學習。[\/B]”(轉引自鄭林曦《論語說文》)。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再搞拉丁化,改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
漢語拼音的全稱是什么
漢語拼音是中國第一套為漢字注音和推行漢語標準音的拼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共計字母39個,1919年增加一個字母,總計數40個。到20世紀中期,終于創(chuàng)制出一套既實用有效又能與國際接軌的注音工具——采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來注音的《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方案》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
我們漢語的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有的呀?
總的情況是花時間多,費力不小,效果不好,師生苦惱,家長不滿。這種情況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漢語拼音方案剛公布不久,人們對方案還缺乏認識,對它的作用估計不足,認為教漢語拼音是多此一舉,不如用原來的注音字母,或者什么符號都不用,直接教漢字更好些。二是各地對小學教師沒有普遍進行培訓,不少老師對《...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以下是漢語拼音的主要里程碑和發(fā)展歷程:漢語拼音是一種用拉丁字母來表示漢字發(fā)音的系統。它的起源發(fā)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的現代化運動中,人們開始意識到漢字的繁復特性給教育和文字輸入產生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學者開始提出使用拉丁字母轉寫漢字的方案。2、1906...
漢語拼音的由來
拉丁字母一旦被用來記錄某種語言的語音,就成了該語言的文字或該語言的拼音方案的字母,如英文字母、德文字母、法文字母等等。所以,漢語拼音方案中的拉丁字母應該稱之為漢語拼音字母。2.字母表中字母的排列順序完全遵照拉丁文原有的次序,元音和輔音參差間隔混合排列,這樣朗讀起來比較好聽,序列的應用價值也比較高,因為這是...
漢語拼音是什么時候有的?
注音字母通過之后,擱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國各地陸續(xù)開辦“國語傳習所”和“暑期國語講習所”,推廣注音字母,全國小學的文言文課一律改為白話文課,小學教科書都在漢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從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國使用了近40年的時間.這對于統一漢字讀音、...
相關評說: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 中國以前是不用拼音的,在清朝之前,我們的祖先是靠已知字的讀音來拼未知的字的讀音,如 '滿'和'以'拼出來就是'米(mi). 頭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拼.就是所說的'切'. 在清朝之后,五四之后,受外來文化影響,我們發(fā)明了用外來字母代替沿用的拼法.共有兩中,受國共對峙的影響,建國后,大陸用了漢語拼音法,就是些拉丁字母.臺灣用了注音法,就是用一些漢字的偏旁代替字母,現在我們的字典里還有注音字母在(類似韓國的文字).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 我以前在某個資料上讀到過有關情況,記得一些,我把這些寫出來.要知道,我所寫的可是我的原創(chuàng)哦,不是搜索得來的. 漢語拼音,在古代就有了.當時創(chuàng)立拼音的目的...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答案] 1、先有漢字,后有拼音. 2、漢語拼音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于1956年制定的,主持人是吳玉章.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 大概在1800年前的古希臘吧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答案] 已解決問題 收藏 漢語拼音什么時候才有的?5 標簽:漢語拼音,時候 古代人一定沒有用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什么時候才有的了?飝飝 回答:1 人氣:4 解決時間:2007-10-14 09:36 檢舉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 這是我國在推出拼音字母之前使用了幾十年的注音字母. 1913年2月,讀音統一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定一切字的國音發(fā)音”和“采定字母”.在這次會議...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 漢語拼音方案 用來拼寫外來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字母的手寫體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書寫習慣. 拉丁字母,是當今三種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字符號(華夏漢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數字)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字母文字系統,也叫“羅馬字母”.
禹王臺區(qū)互換: ______ 其實沒有聯系,漢語拼音采用的羅馬字母,拉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