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懲其心”的出處是哪里
“不懲其心”全詩
《節(jié)南山》
先秦 佚名
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憂心如惔,不敢戲談。
國既卒斬,何用不監(jiān)!節(jié)彼南山,有實其猗。
赫赫師尹,不平謂何。
天方薦瘥,喪亂弘多。
民言無嘉,慘莫懲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鈞,四方是維。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不吊昊天,不宜空我?guī)煛?br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無小人殆。
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屆,俾民心闋。
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不吊昊天,亂靡有定。
式月斯生,俾民不寧。
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lǐng)。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
既夷既懌,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
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節(jié)南山翻譯及注釋
翻譯
巍巍的終南山高聳入云端,層層疊疊的山石危立險矗。太史尹氏正得勢權(quán)位顯赫,引得普天下百姓萬眾矚目。仁人君子為國政憂心如焚,不敢開玩笑哪來幽默談吐!國運已經(jīng)衰落得如此不堪,你為什么還這樣熟視無睹!
巍巍的終南山高聳入云端,山谷幽深草密林木可參天。太史尹氏正得勢權(quán)位顯赫,但他執(zhí)政不平有何善可言?蒼天無眼正降下重重禍患,喪亂何其多竟是不可言傳!百姓們怨聲載道沒人說好,你卻不曾有絲毫愧怍嗟嘆!
我敬愛的太史尹氏大官人!你可是咱大周王室的根本,執(zhí)掌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臣。天下四方的安穩(wěn)靠你支撐,天子權(quán)威的牢固靠你輔振,百姓的生活道路靠你指引!現(xiàn)在卻得不到蒼天的眷顧,你不該總讓我們飽受窮困!
你貴為太史卻不親政勤政,已經(jīng)失去天下百姓的信任!你對朝政也總是不聞不問,不要再欺哄瞞騙至德圣君!你就該靜心執(zhí)政莫再發(fā)昏,不要再委政小人危及國運!那些委瑣宵小的裙帶姻親,就不該教他做高官厚祿人!
蒼天大老爺不肯陽光普照,給人間降下如此大的災(zāi)疫;蒼天大老爺不肯施恩眷顧,給人間降下如此深重戾氣。至德的圣君如果降趾蒞臨,一定會讓百姓的亂心平息;至德的圣君如果執(zhí)政公允,一定會讓百姓的怨怒遠(yuǎn)離!
可嘆命多舛不被蒼天憐憫,天下槽亂至今還沒有平定;禍患滋生伴隨著歲月增長,使黎民百姓生活不得安寧。我憂國憂民之心痛如沉醉,是誰執(zhí)掌國政竟如此無能!你不能鞠躬盡瘁親勞勤政,遭秧受害的還是天下蒼生!
我駕馭著那四匹高頭大馬,四馬奔騰抖動著粗壯脖頸。我站在車上瞻望四方風(fēng)景,心頭茫然不知向何處馳騁!
你剛才還肆意為惡抖威風(fēng),兩眼盯著矛戟想和人作戰(zhàn)。很快又平息戾氣悅色和顏,猶如賓朋對坐把酒來言歡。
蒼天大老爺總是如此不公,害得我君王整日不得安生。太史尹氏不但不自警自省,反倒抱怨君子們行端坐正!
家父大夫苦心孤詣作諷詩,為的是探究我王遭難深因。抑或是為了感化你的狠心,以有利國家造福天下黎民!
注釋
1.節(jié):通“巀(jié)”。長言之則為巀嶭(niè),亦即嵯峨。
2.巖巖:山崖高峻的樣子。
3.師尹:大(tài)師和史尹。大師,西周掌軍事大權(quán)的長官;史尹,西周文職大臣,卿士之首。
4.具:通“俱”。
5.惔(tán):“炎”的誤字,火燒。
6.卒:終,全。
7.何用:何以.何因。
8.有實:實實,廣大的樣子。《詩經(jīng)》中形容詞、副詞以“有”作詞頭者,相當(dāng)于該詞之重疊詞。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
9.薦:再次發(fā)生饑饉。瘥(cuó):疫病。
10.憯(cǎn):曾,乃。
11.氐:借為“榰(zhī)”,屋柱的石磉。
12.均:通“鈞”,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轉(zhuǎn)輪盤。
13.毗(pí):猶“裨”,輔助。
14.吊:通“叔”,借為“淑”,善。昊天:猶言皇天。
15.空:窮。師:眾民。
16.式:應(yīng),當(dāng)。夷:平。已:依全詩前后及此處文義,今理校為“己”,義為以身作則。
17.殆:及,接近。
18.瑣瑣:細(xì)小卑賤,《爾雅·釋訓(xùn)三》:佌佌,瑣瑣,小也。姻亞:統(tǒng)指襟帶關(guān)系。姻,兒女親家;亞,通“婭”,姐妹之夫的互稱。
19.膴(wǔ)仕:厚任,高官厚祿,今世所謂“肥缺”。
20.傭:通“融”,明。
21.鞠讻(xiōng):極亂。讻,禍亂,昏亂。
22.惠:通“慧”。
23.戾:暴戾,災(zāi)難。
24.屆:臨。
25.闋:息。
26.式月斯生:應(yīng)月乃生。
27.成:平。
28.卒:通“悴”。
29.牡:公牛,引申為雄性禽獸,此指公馬。
30.項領(lǐng):肥大的脖頸。
31.蹙(cù)蹙:局促的樣子。
32.茂:盛。惡:憎惡。
33.矛:通“務(wù)”,義為侮。
34.懌:悅。
35.覆:反。正:規(guī)勸糾正。
36.家父:此詩作者,周大夫。誦:詩。
37.訛(é):改變。
38.畜:養(yǎng)。
節(jié)南山鑒賞
《小雅·節(jié)南山》所指責(zé)的對象則是幽王及其權(quán)臣。前人屢辯詩旨是“刺王”還是“刺尹”,甚為無謂。總因古代君臣名分頗嚴(yán),論者又往往橫亙一“詩可以怨”或一“《小雅》怨誹而不亂”之念于胸中,因之便有不同的“先入為主”之念在作怪。今就詩論詩,直刺師尹,頗為鮮明;而一再怨望“昊天”,又借以指責(zé)天子。
關(guān)于師尹,自毛傳以來皆解作“大師尹氏”,至王國維始辨析其為二人,即首掌軍職的大師和首掌文職的史尹。觀《大雅·常武》中大師“整六師”、尹氏及其屬“戒師旅”,則大師統(tǒng)軍而尹氏監(jiān)軍,對照《小雅·節(jié)南山》詩首章,“憂心如惔,不敢戲談”正合于軍國主義背景,偏于責(zé)師;而“國既卒斬,何用不監(jiān)”。乃監(jiān)察司之失職,偏于斥尹。
全詩十章,共分三部分。首二章以南山起興,以象征二權(quán)臣。以山之險要象征其權(quán)之樞要,又以山之不平聯(lián)系到二臣秉政不平。結(jié)合篇末“昊天不平,我王不寧”的呼應(yīng)來看,天怒人怨,總由師尹秉政不平使然,故“不平”二字為全篇眼目。只是第二部分卻一再將不平(不夷)與不己(不自為政)并提而責(zé)難,推思其義,全詩是指斥師尹失政在不能持平(夷),而要持平則又須事必躬親(己),因而全詩結(jié)構(gòu)是起于夷(平)終于夷(平)而介于己。
首章點出“不敢戲談”以致“國既卒斬”;二章點出昊天再降饑疫以致“喪亂弘多”,民眾無法存活,從而“不敢戲談”之高壓失控,遂而“民言無嘉”。一章言人禍,二章言天災(zāi),由時間及順序暗示天災(zāi)實人禍所致,人間暴戾上干天怒所致,此即第一部分的要害。
從第三到第六共四章為第二部分。在上兩章鋪墊的基礎(chǔ)上,三章進(jìn)一步點明師尹之害人害天,天再施報于人,人民雙重遭殃。“詩可以怨”,怨而至天,亦已極矣!
四、五兩章句式排比,結(jié)構(gòu)整齊而又不乏疏宕之美。四章圍繞“夷”“己”二字正反展開,既為師尹說法,更為一切秉政者說法,三十二字可銘于座右,可鐫于通衢。五章“昊天不傭(融)”“昊天不惠(慧)”二解是“刺”,“君子如屆(臨、己)”“君子如夷(平)”二解是“美”,也是對師尹說法。兩章排比、對比之勢,酣暢淋漓,一氣呵成,詩人的責(zé)怨之情也推到了高潮。
六章承上啟下,由怒轉(zhuǎn)嘆。
統(tǒng)觀第二部分四個章節(jié),結(jié)構(gòu)頗為講究:五、六章既以“昊天不傭”“昊天不惠”和“不吊昊天”以上應(yīng)第三章的“不吊昊天”,又以“君子如屆(臨、己)”、“君子如夷”和“誰秉國成(平、夷)”、“不自為政(不己)”以上應(yīng)第四章的“式夷式已”,可見此部分是以怨天和尤人雙向展開而又并攏合承,甚耐玩味。
第七、八、九、十章為第三部分。變每章八句為四句,于音樂為變奏。于詩情為由怨怒轉(zhuǎn)悲嘆。唯七、八兩章疑有錯簡而當(dāng)易位:前“方茂爾惡”章言師黨與尹黨既相傾軋又相勾結(jié),以見朝政難革;后“駕彼四牡”章言無奈之下只有往奔四國避亂(或求諸侯勤王),然而四方亦不可往,“蹙蹙靡所騁”。詩人說:既然宗周與四國皆被師尹擾亂,國已不國,今日上干天怒,下危人主,盡管師尹不自責(zé)己而反怨怒匡正,我身為大夫,也只有勇作詩“誦”,“以究王讻”,成此一篇檄文,為來者垂誡了!
節(jié)南山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小雅·節(jié)南山》的時代背景和作年,歷來有周宣王時(《三家詩》)、周幽王時(《毛詩序》)、周平王時(韋昭)和周桓王時(歐陽修)諸說,但詩既以(終)南山起興,則不應(yīng)寫的是周室東遷后事。考慮到宣王時雖用兵頻繁,但畢竟號稱“中興”,與詩中描寫的勢臣跋扈、政權(quán)腐朽之情事不合,因此其事當(dāng)在周幽王時代。又《小雅·節(jié)南山之什》的前五篇哀怨憂憤,非經(jīng)歷國亡家破之大慘痛者不能發(fā)。《小雅·節(jié)南山》既有天再降饑饉、瘟疫、四方不寧及“國既卒斬”,《小雅·正月》又有“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小雅·雨無正》也有“降喪饑饉,斬伐四國”和“宗周既滅”等,因而可知諸詩大致作于東、西周之交,幽王末平王初之際。
“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的出處是哪里
“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的出處是哪里“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出自明代方孝孺的《深慮論》。“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全詩《深慮論》明代 方孝孺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
“欲正其心者”的出處是哪里
“欲正其心者”的出處是哪里“欲正其心者”出自唐代韓愈的《原道》。“欲正其心者”全詩《原道》唐代 韓愈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
“孰若無憂于其心”的出處是哪里
“孰若無憂于其心”的出處是哪里“孰若無憂于其心”出自唐代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孰若無憂于其心”全詩《送李愿歸盤谷序》唐代 韓愈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
...首身離兮心不懲。”是什么意思_出處及原文翻譯_學(xué)習(xí)力
是什么意思?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的意思是:腰間佩帶長劍啊手持秦制的大弓,身首雖然分離啊壯心依然不變。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的出處該句出自《楚辭·九歌·國殤》,全詩如下:《楚辭·九歌·國殤》屈原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
“痛心疾首”的出處是哪里
“痛心疾首”出自明代薛蕙的《善哉行》。“痛心疾首”全詩《善哉行》明代 薛蕙來日大難,痛心疾首。今日為樂,莫懲其后。大難如何,昊天不嘉。吉兇有時,人莫之知。鹿之游斯,在彼中野。庖人調(diào)和,將以為脯。翩翩白龍,好是魚服。豫且射之,載中其目。少康出畋,不復(fù)其舍。戎王朝臥,乃縛尊...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是什么意思?
1. 原文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的開宗之作《盯罩考城隍》,其中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2. 在這段文字中,宋公和其他兩位考生面對試題作文,宋公的文章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3.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故意去行善,即便他做了善事,也不應(yīng)該得到...
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有心為善,雖善不賞.出自哪里?有原文的嗎
上坐十余宮,都不知何人,惟關(guān)壯繆可識。檐下設(shè)幾、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幾上各有筆札。 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 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什么意思?
譯文:一會兒,兩人的文章就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有心做善事的話,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善事而有所賞賜;無心做了惡事,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惡事而有所懲罰。”諸位神人傳著看完,稱贊不已。便傳叫宋公上殿。下令說:“河南缺一個城隍神,你很稱職。”出處:《聊齋志...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懲 的出處
出處:《考城隍_百度百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雖然是做了好事,但不應(yīng)給他獎勵;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壞事,雖然做了壞事,也可以不處罰他。”(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577007.html?si=1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
關(guān)于法律的古詩有關(guān)法律的詩句
2、恥言法律羞丘戎 出處:《新作南門》,朝代: 宋 ,作者: 蘇轍 全文:于公決獄多陰功,自知有子當(dāng)三公,高作里門車馬通。 定國精明有父風(fēng),飲酒一石耳目聰。漢家宰相仍侯封,左右中興始且終。 我家讀書自我翁,恥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黃門中,智巧不足稱愚忠,雖云寡過亦無功。 不忮不求心粗空,舉世知我惟...
相關(guān)評說: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出處:是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出自《孟子·告子下》. 原文為: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1、出處 佛經(jīng). 佛經(jīng)說“紅粉骷髏”,又說身是臭皮囊 佛經(jīng)有一禪理,為”骷髏觀“見何人都為一骷髏,無別.為第二禪境,所謂「泰山崩前而不驚,美色當(dāng)前而不動.」男人見到西施那樣美的女人,當(dāng)做骷髏觀,自然不動其心;女人見到潘...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禮記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出自 {禮記} (只想到這個)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批評的成語1.衣冠禽獸 拼音發(fā)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釋意思 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原文] 孫子曰:智不足,將兵,自恃也.勇不足,將兵,自廣也.不知道,數(shù)戰(zhàn)不足,將兵,幸也.夫安萬乘國,廣萬乘王,全萬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nèi)...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詞目 懲前毖后 發(fā)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釋義 懲:警戒;毖:謹(jǐn)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xùn),使以后謹(jǐn)慎些,不致再犯. 出處 《詩經(jīng)·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 示例 唐總理懲前毖后,實不欲再當(dāng)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著頭皮,出去商辦.(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回) 近義詞 小懲大誡 反義詞 重蹈覆轍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不知無鹽之美為無心也”出自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的《辯通傳》.鐘離春的故事最早見于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的《辯通傳》.她是齊國無鹽縣人,姓鐘,所以又稱無鹽.史書記載,“復(fù)姓鐘離名無鹽(一說名春,字無鹽),因相貌其...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單獨成書 明朝時與內(nèi)訓(xùn)》、《女論語》、《女范捷錄》合稱女四書.
山城區(qū)瓦斯: ______ 屈原的《國殤》是一首寫楚軍戰(zhàn)士的祭歌.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