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故事:孔子誤會了顏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qū),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啟示】 常言道:「眼見為憑」,但眼睛所見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們可能經(jīng)常以自己所見而下了判斷,判斷的根據(jù)可能依就以往的經(jīng)驗,而經(jīng) 驗的形成卻是依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與各種因素而累積的,或多或少夾帶著個人的主觀意識。 如果只憑所見與經(jīng)驗,同樣的事件卻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對“人”無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對“事”可能因目標錯誤而功虧一簣。 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須根據(jù)事實性、科學(xué)化作判斷,「經(jīng)驗」、「眼見」往往是主觀的,不輕易的論斷才可避免許多的誤會。 第二個故事:顏回輸冠 顏回愛學(xué)習(xí),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fā)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 「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 「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么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斗嘴。 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里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學(xué)習(xí)了。 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準了他的假。 孟子休妻 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與母親的教導(dǎo)是分不開的。 一天,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叉開腿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許我把她休了。” 孟母說:“什么原因?” 孟子說:“她叉開腿蹲在地上。” 孟母問:“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曰:“我親眼看見的。” 孟母說:“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禮經(jīng)》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里誰在里面;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里面的人知道;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禮經(jīng)》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閑居休息的地方去,進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孟子聽了孟母的教導(dǎo)后,認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 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jié)。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學(xué)為喪葬,[足辟][bi,兩字合一]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學(xué)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于學(xué)宮之旁。每月朔[shuo,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i,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xí)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話]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jié)。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xué)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wù)撝螄馈C献訂柫夯萃酰骸坝媚竟鞔蛩廊撕陀玫蹲託⑺廊耍惺裁床煌瑔幔俊?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xiàn)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quán)者在帶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權(quán)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jù)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fēng)氣的創(chuàng)始人。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jié)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zhì)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fēng),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xué)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zhí)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xué)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dǎo);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xué)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qū)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xué)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xué)習(xí)一樣?xùn)|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xué)、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xué)、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xué),對于求學(xué)很是隨便,學(xué)習(xí)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學(xué)到什么東西呢?
求兩個簡短的故事:關(guān)于孔子和孟子的
第一個故事:孔子誤會了顏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qū),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
關(guān)于孔子,孟子的小故事各兩則,每則不超過一百字,呵呵,
孔子出生于貴族,但他因內(nèi)部爭斗而逃走到魯國,因此由貴族身份轉(zhuǎn)變?yōu)槠矫?但他沒有放棄,而且還謙虛求教,終于他創(chuàng)辦了一所學(xué)院,雖然生活非常困難,連三餐也不計,但他還堅持教學(xué)不肯放棄.他曾接受過很多打擊,但他沒有放棄,而且還寫了《春秋》一書,成了萬世師表.孟母為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學(xué)習(xí),一...
求兩個簡短的故事:關(guān)于孔子和孟子的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逝了,母親守節(jié)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xué)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
請概括寫出兩個與孔子孟子或者他們的弟子有關(guān)的故事
2、孟子殺豬 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集市旁居住時,孟子看到鄰居殺豬,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么?”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應(yīng)到:“煮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誠實,所謂“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傳。為了不失信于兒子,盡管家中十分困難,孟母還是拿錢...
孟子和孔子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有關(guān)孔子孟子的故事名稱有如下:1、孟子受教 《韓詩外傳》載: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許我把她休了。”孟母說:“什么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孟母問:“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說:“我親眼看見的。”孟母說...
孔子、孟子故事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jié)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
請你寫出兩個與孔孟有關(guān)的故事名稱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guī)?孔子幼年時家境貧困,難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非常好學(xué),常拜他人為師,哪怕是向年僅7歲的小孩項橐求教.他曾經(jīng)“問禮于老蚺”、“訪樂于萇弘”、“學(xué)琴于師襄”、孔子的故事“學(xué)官制于郯子”……一次,魯國附庸國的國君郯子來魯國朝見魯昭公.郯子雖是小國之君,可自稱是少皞...
孔子孟子的故事20子字
孔子: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時孔子已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知難而退,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孟子 孟母三遷 從前...
與孔子孟子有關(guān)的故事名稱
孔子學(xué)琴、孔子相師、孟母三遷等。1、孔子學(xué)琴:講述孔子學(xué)習(xí)琴藝的故事,強調(diào)了他對音樂的重視和追求。2、孔子相師:描述孔子與一位相師的對話和交流,展示了孔子對于人性和社會治理的見解。3、孟母三遷(韋編三絕):講述了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而三次遷居的故事,強調(diào)了教育的...
有關(guān)孔子與孟子的小故事(短一點)
聰明來自勤奮——孔子少年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cè)龤q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
相關(guān)評說:
杭馮13627805858: 介紹孔子或孟子的一個故事,50字左右. -
德保縣正平:
______[答案] 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huán)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xiàn)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
杭馮13627805858: 請各寫一則與孔子和孟子有關(guān)的成語或故事 -
德保縣正平:
______[答案] 關(guān)于孔子的:兩小兒辯日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
杭馮13627805858: 關(guān)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 -
德保縣正平:
______ 孔子: 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時孔子已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知難而退,仍然樂觀向...
杭馮13627805858: 孔子孟子的故事 -
德保縣正平:
______ 孔子: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
杭馮13627805858: 請各寫一則與孔子和孟子有關(guān)的成語或故事 -
德保縣正平:
______ 關(guān)于孔子的:兩小兒辯日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杭馮13627805858: 孔子、墨子、孟子的小故事 -
德保縣正平:
______ 1、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
杭馮13627805858: 言必信行必果中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 -
德保縣正平:
______[答案]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為了他有一個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wù)撝螄?孟子問梁惠王:“...
杭馮13627805858: 求關(guān)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語和故事 -
德保縣正平:
______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
杭馮13627805858: 孔子,孟子的小故事
德保縣正平:
______ 2、孔子使子路問津 問津遺跡今尤在, 鐫得豐碑立古岑. 約一個小時后,馬車修好了.帶著“惟楚有才,楚地藏龍臥虎” 的喟嘆,孔子師徒一行繼續(xù)往舊街的東南方向馳行.約走了3公里,前邊一條山谷河流擋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