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第一篇寫了什么
譯文:
二月二十一日 走出崇安縣南城門,尋覓乘坐的船。西北面一條溪水從分水關流來,東北面一條溪水從一 溫一 嶺關流來,匯合后流注于縣南,通過郡、省而流入大海。船順流而下三十里,見溪邊一座山峰橫斜,一座山峰獨立高聳。我感到驚詫而很注意,那橫斜的就是幔亭峰,高聳的就是大王峰了。
山峰南面有一條溪流,向東而流入大溪的,就是武彝溪了。沖佑宮背面依傍山峰,前臨溪水。我想先抵達九曲,然后順溪流探勝歷奇,于是舍棄沖佑宮而不登其門,逆流而進。流水很急,纖夫們赤腳行走于溪流之間以挽船前進。第一曲,右邊是幔亭峰、大王峰,左邊是獅子峰、觀音巖。
而溪流右邊瀕臨溪水的叫水光石的,上面幾乎遍滿題詩、刻字。二曲的右邊是鐵板幛、翰墨巖,左邊是兜鍪峰、玉女峰。而鐵板幛的旁邊,崖壁陡峭筆立,其間有三個孔穴,作“品”字形狀。三曲的右邊是會仙巖,左邊是小藏峰、大藏峰。
原文:
二月二十一日 出崇安南門,覓舟。西北一溪自分水關,東北一溪自一 溫一 嶺關,合注于縣南,通郡、省而人海。順流三十里,見溪邊一峰橫欹,一峰獨聳。余咤而矚目,則欹者幔亭峰,聳者大王峰也。峰南一溪,東向而入大溪者,即武彝溪也。沖佑宮傍峰臨溪。
余欲先抵九曲,然后順流探歷,遂舍宮不登,逆流而進。流甚駛,舟子跣行溪間以挽舟。第一曲,右為幔亭峰、大王峰,左為獅子峰、觀音巖。
而溪右之瀕水者曰水光石,上題刻殆遍。二曲之右為鐵板嶂、翰墨巖,左為兜鍪峰、玉女峰。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間有三孔作“品”字狀。三曲右為會仙巖,左為小藏峰、大藏峰。
出處:出自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之《游武夷山日記》。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徐霞客的游歷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雖然他的母親也鼓勵他,并為他制作遠游冠,以壯行色,但直到天啟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時間都不會太長,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例如萬歷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啟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啟三年(1623)出游54日。
第二階段則自天啟五年(1625)他母親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計程亦不計年,旅泊巖棲,游行無礙”,這期間歷游浙、閩、贛、楚、粵西、黔、滇等地。
吳國華為徐霞客作《壙志銘》,說他的游歷“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侖天柱,參西番法寶,往來雞足山中,單裝徒步,行十萬余里,因得探江河發(fā)源,尋三大龍脈”。
徐霞客的游歷日記,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編次。他于崇禎十三年(1640)從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將游歷所記原稿托給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季夢良先是推辭,后來要接受這項任務之時,徐霞客就過世了,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紉攜去,但此時文稿已有部分遺失。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僅將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帶回。徐屺仍將文稿托給季夢良說:“非吾師不能成先君之志也。”于是季夢良“遍搜遺帙,補忠紉之所未補,因地分集,錄成一篇”。
《徐霞客游記》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游記》的第一個抄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霞客游記
關于”徐霞客在寧海”的見聞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撰寫的《徐霞客游記》,記載翔實,文筆精妙,既是一部科學巨著,又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文學游記。讀過《徐霞客游記》的讀者都知道,《游記》第一篇《游天臺山日記》是從寧海開筆的。“癸丑之三月晦(1613年農歷3月30日,公歷5月19日),自寧海山西門出發(fā),...
《徐霞客游記》的目錄!
第十九篇江右游日記 第二十一篇粵西游日記一 第二十二篇粵西游日記二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了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
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及他們在歷史長河中所獲的評價,自己遴選角度,完成對徐...
《徐霞客游記》第一篇寫的就是徐宏祖從寧海西門進入天臺山脈的事。 追問 對徐霞客的研究性學習.不是簡介.我是新升高一的不知道怎么寫. 追答 抱歉,愛莫能助了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已贊過 已踩過< 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 評論 收起 手機用戶12958 2011-07-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納率:0% ...
徐霞客游記成書經過
1634年到1635年,長媳生長孫,次子娶妻,徐霞客沒有進行旅游。從1636年到1640年,他放舟赴浙江,從浙江旅游至江西、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年沒有回家。這一期間,游記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這一四年的游記,每日都有記載,但有部分游記散失。第20卷是他寫的詩文,以及其他人寫的序等。
中國旅游日是根據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什么鎖定的
中國旅游日與我國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有關,翻開《徐霞客游記》,第一篇就是《游天臺山日記》。徐霞客30年來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寫下了許多游記。期間,他三次到過天臺山,并寫下了《游天臺山日記》及《游天臺山日記后》兩篇游記。前一篇是他在于明萬歷四十一年...
《徐霞客游記》游天臺山日記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臺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并另作一記。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臺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準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tài)。三十里,至梁...
徐霞客《游大理日記》原文及翻譯
有雪痕一派,獨高垂如匹練界青山,有溪從峽中東注。即清碧之下流也。從溪北躡岡西上,二里,有馬鬣在左岡之上,為阮尚賓之墓。從其后西二里,躡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與對崖駢突如門,上聳下削,溪破其中出。《游大理日記》是崇禎十二年(1639)三月徐霞客在大理盤桓所寫的日記。
農歷正月十一文言文
1. 丁丑正月十一日,是日立春 出自《徐霞客游記》中的《楚游日記》第一篇,下附原文及譯文供參考。原文: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開霽。亟飯,托靜聞隨行李從舟順流至衡州,期十七日會于衡之草橋塔下,命顧仆以輕裝從陸探茶陵、攸縣之山。及出門,雨霏霏下。渡溪南涯,...
登山里許出自哪里?
《登山里許》出自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是徐霞客游覽黃山后,即入福建崇安,開始了他的武彝之旅。作者簡介: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別號,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他從22歲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區(qū)進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間,幾乎每年都...
徐霞客游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徐霞客游記》簡介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一作宏祖,號霞客)經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
相關評說:
金堂縣過渡: ______ 明代《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chuàng)作的一部散文游記,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
金堂縣過渡: ______ 廬山可說是我國最著名的旅游風景區(qū)之一. 該篇游記雖記敘的內容多為眾人所知,徐霞客也未記他有特別的探險,但文章 寫得非常精彩,主要表現(xiàn)在對各山峰各流水的細致描摹,語言非常豐富,刻劃各泉 水、飛瀑的不同特點非常準確,特別對...
金堂縣過渡: ______ 《徐霞客游記》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歷史遺跡,這些在生活中并不常見的名詞.為此,我們不但對原文中的生僻字詞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對于原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釋中將古地名的地理位置準確標示出來,...
金堂縣過渡: ______ 徐霞客《滇游日記》 忽見層崖之上,有洞東南,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堅,踐之輒隕,攀之亦隕②,間得一稍粘者,繃足掛指,如平貼于壁,不...
金堂縣過渡: ______ 寫下日記《徐霞客游記·游黃山日記》和《徐霞客游記·游黃山日記后》. 1、《游黃山日記》是明代文學家徐霞客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黃山是作者游白岳山后所游覽的又一名山.該文頗為詳細地記敘了黃山的幾大旅游資源和景色特點,如黃山溫...
金堂縣過渡: ______ 《徐霞客游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
金堂縣過渡: ______ 游蹤 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游恒山記〉一文以游蹤為線索,一步一景,描寫生動,是一篇不可不讀的游記美文.
金堂縣過渡: ______ 一條溪水從半空中懸掛奔涌而下,(散成)千萬條白練飛舞空中,溪上的石頭如同向下蓋著的蓮葉,中間剜出了三個缺口,水從蓮葉型石頭的上方漫過葉頂而飛流直下. 這是我自己翻譯的,加了些自己的理解,試試看,可能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