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復姓夏候的來源?
夏侯
解釋
(1)復姓。如三國魏名將夏侯惇、夏侯淵、夏侯玄。
姓氏來源
從《姓譜》和《唐書·宰相世系表》兩書中的記載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夏侯氏的歷史淵源。夏侯氏和單姓的夏氏本是一家,只是夏氏為兄,夏侯氏為弟罷了。春秋時代的杞國被楚國并滅之后(約于公元前445年),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shù)抗驗樗窍挠淼暮笠幔馑麨榫艉睿谑欠Q他為夏侯氏。其后世子孫便以夏侯為姓。得姓歷史應該是距今2400年左右。望族譙郡(今安徽毫縣)。
夏侯姓源流單純, 出自姒姓,以爵號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春秋時建立杞國。西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shù)抗驗樗窍挠淼暮蟠艹踝嫦扔址鉃楹罹簦谑欠Q他為夏侯氏,其后代子孫因以夏侯為氏,稱夏侯氏。分布于山東曲阜、泗水一帶。
根據(jù)一九八五年所做的調查,全大韓民國只有兩百二十五個姓氏。韓國的姓氏通常是單姓,只用一個漢字。朝鮮半島單姓居多,一方面是因為采用了中國姓氏,另一方面是因為韓國從李朝時代開始深受儒教影響,十分重視血脈關系。王族的姓氏多為單姓,繼承王族血脈的大族或兩班(貴族)有金海金氏、慶州金氏、密陽樸氏等等,為了依附這些大姓,所以單姓的情況較多。也有一些例外的復姓,像是南宮、司空、皇甫、夏候、司馬、諸葛、西門、鮮于、東方,但都是稀姓。韓國人大部分是單姓復名,一共三個字,不過偶爾也有單姓單名的情況。
根據(jù)一九八八年的調查,人數(shù)最多的姓氏是「金」,共有八百七十六萬六千人,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李」次之,共五百九十八萬五千人、約占百分之十五;接下來是「樸」,三百四十三萬六千人、百分之九左右。這三個姓氏合計已占總人口數(shù)的百分之四十六。排在三大姓之后的姓氏依序為崔、鄭、姜、趙、尹、張、林。
最近在日本受歡迎的通常是藝人或運動選手的名字,過去也常有人替孩子取偉人或自己尊敬的人的名字。但是在朝鮮半島,不會有人想模仿大統(tǒng)領金大中,將孩子取名「大中」,而且也不會以偉人或藝人的名字來替孩子命名。因為對朝鮮民族來說,名字顯示出他們家族的血脈傳承,非常重要。韓國的人名通常是兩個字,其中一個字必定是顯示自己在家族中排行順序的「行列字」。同族同世代的人,便會使用相同的行列字。例如前大統(tǒng)領全斗煥的弟弟名叫全敬煥,所以「煥」就是他們這一代的行列字。
請問復姓夏候的來源?
夏侯姓源流單純, 出自姒姓,以爵號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春秋時建立杞國。西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shù)抗驗樗窍挠淼暮蟠艹踝嫦扔址鉃楹罹簦谑欠Q他為夏侯氏,其后代子孫因以夏侯為氏,稱夏侯氏。分布于山東曲阜、泗水一帶。根據(jù)一九八五年所做的調查...
夏侯姓的來源 怎么取名好聽
夏侯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一。1、源于姒姓,夏侯為中國復姓,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今河南杞縣)。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國,杞國國君杞簡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魯國,魯國國君魯?shù)抗ㄇ?68年前431年在位)因為他是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封為侯爵,于是稱他為夏侯氏,意為夏禹后裔的侯爵...
夏侯姓的姓氏源流
1. 夏侯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姒姓,這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復姓。2. 歷史記載顯示,周武王在戰(zhàn)勝商朝后,封夏禹的后代東樓公于杞國(今河南杞縣)。3. 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掉了杞國。杞國國君杞簡公的弟弟姒佗在滅國后逃亡至魯國。4. 魯?shù)抗ㄔ谖粫r間:前468年—前431年)接納了姒佗,并因其是夏禹后...
夏侯淳的夏侯是復姓
夏侯,中國復姓,夏侯氏出自姒姓,為大禹的后代,得姓始祖為姒佗。周代,夏禹裔孫東樓公受封為杞侯。公元前445年,杞國為楚國所滅,杞簡公之弟奔于魯國,魯?shù)抗蚱錇榇笥碇螅o以采地,封以侯爵,以奉夏的祖先禹之祭祀,稱為夏侯,其后世子孫遂以夏侯為姓,成為夏侯氏。在曹魏時代,曹操與夏侯家...
夏侯這個姓氏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單純,源出有:源于姒姓,夏侯為中國復姓,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今河南杞縣)。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國,杞國國君杞簡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魯國,魯國國君魯?shù)抗ㄇ?68年—前431年在位)因為他是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封為侯爵,于是稱他為夏侯氏,意為夏禹...
夏侯淳的“夏侯”是復姓??
“夏侯”是復姓。一、尋根溯祖 出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春秋時建立杞國。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shù)抗驗樗窍挠淼暮蟠艹踝嫦扔址鉃楹罹簦谑欠Q他為夏侯氏,其后代子孫因以夏侯為氏,稱夏侯氏。二、郡望堂號 【堂號】“汝陰堂”:西漢時有夏侯嬰...
關于歷史中.姓氏的問題
夏侯姓是漢字復姓,源于春秋時代,杞國為楚國所滅后,杞簡公之弟逃往魯國,魯?shù)抗云錇橄挠碇螅鉃楹罹粲谑欠Q夏侯氏。夏侯是當今罕見的復姓,今北京,上海,江西之吉安、萍鄉(xiāng)、興國,山西之太原、晉中地區(qū),臺灣臺中等地均有此姓。
夏侯是復姓嗎
夏侯確實是復姓,同司徒、諸葛、令狐、歐陽一樣,作為姓氏。比較出名的就是夏侯惇了。夏侯姓歷史悠久,源流單純,出自姒姓,以爵號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后者在春秋時建立杞國,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shù)抗驗樗窍挠淼暮蟠艹踝嫦扔址鉃楹罹簦谑欠Q他...
夏姓和夏侯姓是一家嗎
夏姓和夏侯姓不是一家。夏朝是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侯姓是由姒姓轉化而來的,源于姒姓夏后氏,是漢族復姓之一,其源流單一,以爵號為氏,得姓歷史距今2400年左右。夏侯氏的得姓始祖為佗公。在曹魏時代,曹操與夏侯家族關系親近。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存在部分夏侯氏后人因某些因素簡化夏姓的情況。
三國之后很少聽說“夏侯”這個姓了,為什么?
夏侯為中國的復姓,在當今的江西省的南昌市,安徽省的天長市、合肥市、亳州市、阜陽市,臺灣省的臺北市,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日本等地,均有夏侯氏族人分布。一 中國歷史上的復姓本身就不多,只不過在歷史上或者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怕你率比較高,給人一種人數(shù)很多的錯覺,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有那么多...
相關評說:
商丘市從動: ______ 復姓 一、姓氏:1.我國現(xiàn)存的復姓有81個: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
商丘市從動: ______ 復姓來源 1.由封邑而來. 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zhàn)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為姓; 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為姓. 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等復姓,...
商丘市從動: ______ 1系出史皇氏,倉帝史皇姬名岡,字頡,后為侯氏 2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傳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 3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后代.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
商丘市從動: ______ 夏候悙 這些是姓夏侯~不是姓夏`~ 姓夏的最早的一個十常侍 有個叫夏暉的~
商丘市從動: ______ 你好!侯氏遍布北方 傳自姬姓后裔 根據(jù)考證,侯氏發(fā)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 的后裔所傳的晉國.歷來有關的古籍都紀載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晉候緡之后適他國,以侯為氏,鄭有侯宜多,侯多羽,魯有侯叔下,侯妃,齊有侯朝...
商丘市從動: ______ 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歸納為以下類... 一些復姓由于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14、以鄉(xiāng)、亭之名為氏.今日常見...
商丘市從動: ______ 姓氏 1、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傳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 2、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后代.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
商丘市從動: ______ 復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有的由封邑而來.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zhàn)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
商丘市從動: ______ 你好!侯氏遍布北方 傳自姬姓后裔 根據(jù)考證,侯氏發(fā)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 的后裔所傳的晉國.歷來有關的古籍都紀載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晉候緡之后適他國,以侯為氏,鄭有...
商丘市從動: ______ 復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有的由封邑而來.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zhàn)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