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文言文描寫
1. 描寫三峽景色的文言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zhà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tuān),回清倒影。絕巘(yǎ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 關(guān)于描寫三峽的文言文
三峽 徐霞客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并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 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江水 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 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 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 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 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gòu)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 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 驚知己于千古矣。”
3. 三峽文言文 主要描寫哪些景物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jié)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 關(guān)于描寫三峽的文言文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巫山高】鄭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類削成。
霏霏暮雨合,靄靄朝云生。 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
別有幽棲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環(huán)合隱昭回。
俯眺琵琶峽,平看云雨臺。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邊來。
何忽啼猿夜,荊王枕席開。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
裴回作行雨,婉孌逐荊王。 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
霽云無處所,臺館曉蒼蒼。 【巫山高】盧照鄰 巫山望不極,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云。 驚濤亂水脈,驟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況復遠思君。 【巫山高】張循之 巫山高不極,沓沓狀奇新。
暗谷疑風雨,幽巖若鬼神。 月明三峽曙,潮滿二江春。
為問陽臺夕,應知入夢人。 【巫山高】劉方平 楚國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萬重春樹合,十二碧峰齊。 峽出朝云下,江來暮雨西。
陽臺歸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峽見巴東,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
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帶風。 猿聲寒過水,樹色暮連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見楚宮。 【巫山高】于濆 何山無朝云,彼云亦悠揚。
何山無暮雨,彼雨亦蒼茫。 宋玉恃才者,憑云構(gòu)高唐。
自重文賦名,荒淫歸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鄉(xiāng)。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 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沾衣。
見盡數(shù)萬里,不聞三聲猿。但飛蕭蕭雨,中有亭亭魂。
千載楚襄恨,遺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結(jié)深閨門。
【巫山高】李賀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楚魂尋夢風飔然, 曉風飛雨生苔錢。
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云間。
【巫山高】齊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為暮兮云為朝,楚王憔悴魂欲銷。 秋猿嗥嗥日將夕,紅霞紫煙凝老壁。
千巖萬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無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幾人經(jīng)此無秋情。
云深廟遠不可覓,十二峰頭插天碧。
5. 用文言文描述現(xiàn)在的三峽
江水·三峽(酈道元)水經(jīng)注(酈道元)江水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 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后疏鑿者也.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百六 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 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檉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并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江水 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 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 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 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gòu)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 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 驚知己于千古矣.” 選自《水經(jīng)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6. 三峽文言文的景物描寫是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結(jié)構(gòu)布局 1)先寫山,后寫水,結(jié)構(gòu)嚴謹。
2)先總寫三峽形勢(整體風貌),然后分寫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層次分明 3.寫作特色: 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
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春冬,水退潭清,風景秀麗。秋,水枯氣寒,猿鳴凄涼。
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
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以"素"字飾湍,以"綠"字飾潭,以"絕"字狀山,以"怪"字寫柏,真是寫出了景物的神韻。再如以"清榮峻茂"四字狀寫了水木山草四種景物的不同特色,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3)多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jié)奏感。語言精練,表現(xiàn)力強,充滿生氣。
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gòu)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4.段落內(nèi)容理解。 * 第一段 A.第一段總寫了三峽怎樣的特點? (1)峽長(七百里)嶺連(連山,略無缺處)(3)中間狹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第一段中三峽的山具有怎樣的特點? 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C.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寫法表現(xiàn)三峽的特點? 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 第二段 A.三峽的夏水有何特點? 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B.選擇通例"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寫出水勢大,水流速。
特例"或王命---不以疾也"照應平常情況下的"沿溯阻絕", 寫出水速,借以寫出船行之快 C.寫"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這是什么寫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詩? 作用:寫出船行之快,烘托夏天的水流急(水速),寫法:側(cè)面描寫。想到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D."雖乘奔---不以疾也"運用什么修辭?作用? 比喻,夸張。與奔馬、疾風作比較,形象寫出水速、船行快,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E. 作者為什么先寫夏水?又為什么先寫山,后寫水? 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 第三段 A.作者是抓住三峽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寫的?從什么角度描寫?表現(xiàn)了三峽怎樣的季節(jié)特點? 抓住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俯視與仰視。
表現(xiàn)了春冬三峽的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B. 總括春冬之景的四個字是什么? 清榮峻茂。
C."良多趣味"表現(xiàn)在何處?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D.表現(xiàn)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良多趣味 * 第四段 A.寫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作者是從哪一角度寫景的? 秋季。聽覺。
B.作者從幾方面描寫猿鳴?特點?作用? 直接敘述(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猿高嘯長----山高嶺連,峽窄水長。 聲哀 -------渲染秋天蕭瑟氣氛 引漁歌為證 巴東三峽巫峽長----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聲哀 C."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課文結(jié)尾處引用這句漁歌有什么好處? ① (文后引漁歌,從本段說是)對前面寫景的補充,是借漁歌抒寫作者所見所聞,渲染秋天悲涼蕭瑟氣氛,表現(xiàn)作者哀傷、悲涼之情。 ②(從全文看,結(jié)尾引漁歌)與開頭的"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呼應,為赴王命,為了生計,漁民、船夫們?yōu)榱松婵嗖豢把裕磉_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③總結(jié)本段,進一步體現(xiàn)三峽的山高嶺連,狹窄水長。) D. 結(jié)尾漁歌引起人們什么情感?你的學習感受是什么? 悲涼凄苦哀傷。
引用漁歌借景抒情,把自然景物同人們的心情融合在一起,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cè)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fā)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9.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0.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八、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生動描述三峽春冬美景。
九、比較題 1、唐代詩人李白被貶遇赦曾游三峽,寫下了傳誦千古的詩篇: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仔細揣摩,詩人。
7. 誰有描寫三峽的古文啊
《上三峽》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宿巫山》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
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
《三峽歌》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shù)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曉行巴峽》 白居易
際曉投巴峽,
馀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
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
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
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
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
稍解別離情。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瞿塘峽》 張問海
峽兩蒙蒙竟日閑,
扁舟珍落畫圖間。
便將萬管玲瓏筆,
難寫瞿唐兩岸山。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長江》 杜甫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朝宗人共悒,盜賊爾誰尊?
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
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三峽 酈道元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
從三峽全長七百里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詔書急需傳達,那么,從白帝到江凌,雖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發(fā),晚上便到,即使乘飛奔的馬,駕者烈風也沒這樣快. 每當春冬的時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譚,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兩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怪的柏樹,懸崖上流下的瀑布,飛花四濺,在山峰和樹林之間飛濺,水清、樹榮、高山、草盛,確有許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樹林蕭瑟冷靜,山澗寂靜,猿猴啼啼的長叫,持續(xù)有很久,凄慘的聲音異常,在山谷久久回蕩,所以打漁的人說:"巴東三峽巫峽最長,聽見猿聲后,眼淚沾濕了衣服.
三峽文言文描寫
5. 用文言文描述現(xiàn)在的三峽 江水·三峽(酈道元)水經(jīng)注(酈道元)江水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 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后疏鑿者也.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百六 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自三峽七百里...
文言文三峽文言文三峽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8. 《三峽》文言文漢意+原文 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文言文三峽體現(xiàn)三峽山河秀麗的語句
" 文言文三峽中體現(xiàn)三峽山河秀麗的語句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 《三峽》酈道元中描寫山河秀麗的句子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介紹一下三峽結(jié)合文言文
但山水中有四季的變化穿插其間、巫(wū)峽和西陵峽。 【作者。 2. 求現(xiàn)在三峽的文言文描述 三峽 徐霞客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并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 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
用文言文擴寫三峽
1. 文言文三峽擴寫 每當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來臨,一縷縷、一團團、一片片如棉如煙如水的霧繚繞著三峽,美得萬般神秘,美得萬般朦朧。 一切都籠罩在這飄渺的輕紗里,一切都隱隱約約、模模糊糊、一切都時隱時現(xiàn),若有若無。無法透過這薄霧去洞察三峽的秀麗容顏,只能通過聽覺捕捉每一絲微小的聲音,通過幻覺去想象“...
提到過長江三峽的古詩或古文
關(guān)于長江三峽的古文與詩句 1. 關(guān)于長江三峽的古詩文 1,《上三峽》唐代:李白原文: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白話文釋義:巴水穿過巫山,巫山夾著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盡頭,而青天依然夾在上面。三個早晨行在黃牛峽,三個晚上還在...
三峽的文言文是怎么樣的啊?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略無:毫無,完全沒有。略:皆。闕:通“缺”,缺口,空隙。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襄...
根據(jù)文言文三峽寫一篇介紹三峽的
4. 關(guān)于描寫三峽的文言文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巫山高】鄭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類削成。 霏霏暮雨合,靄靄朝云生。 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 別有幽棲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環(huán)合隱昭回。 俯眺琵琶峽,平看云...
寫三峽風光的文言文翻譯
3. 描寫三峽景色的文言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zhà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tuān),回清倒影。絕巘(yǎn)多生...
描寫長江的文言文
1. 描寫長江的文言文 三峽 作者: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岸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相關(guān)評說: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答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 《上三峽》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宿巫山》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 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答案] 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fā)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在三峽的七百里地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答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答案] 描寫了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山陡水急的險峻形勢,在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色. 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cè)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 翻譯 從三峽全長七百里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 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2.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蘇轍《巫山賦》 3.扁舟轉(zhuǎn)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蘇軾《新灘》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 民諺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郭沫若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登高》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 《三峽》第一段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突出山多、山連、山高的特點. 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出三峽的山連綿不斷,多. 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三峽山陡、高、狹窄.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cè)面看出極力渲染了三峽山高,江水狹窄.
偏關(guān)縣方向: ______[答案] 對夏水的描寫采用了側(cè)面的烘托,更顯出水流的快和急;而最后則用了詩詞的寫法升華了文章境界,文字使全文情景交融 全文主要描寫了三峽的山的多,連綿和高峻 水的特點是迅疾兇猛,秀麗奇絕和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