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字典里的意思 老在字典里面有幾種解釋
nian
1.a year
2.a person's age
3.a period in one's life or in history
①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年初;今年;年終;三年五載。
②歲數(shù):年紀;年齡;年輕;益壽延年。
③人一生按年齡劃分的階段:童年;中年;老年。
④新一年開始的那天和其后的幾天;過年用品:新年;過年;年貨;年飯。
⑤時期;時代:年代;早年;初年。
⑥一年中莊稼的收成:年成;年景;豐年。
⑦每年的:年會;年報;年產(chǎn)量。
⑧姓。如年羹堯、傻子瓜子年廣久等。
年代: niándài 時代;把一個世紀分為10個單位,1個單位10年,每10年叫做1個年代。
〖例句〗為了判斷出文物確切的歷史年代,考古學家運用最先進的儀器進行測量。
年富力強: nián fù lì qiáng 年輕而精力旺盛。
〖例句〗青年人應該趁年富力強,努力學習,培養(yǎng)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年輪: niánlún 木本植物的主干,因季節(jié)變化而生長速度不同,在木質(zhì)部的斷面上顯出環(huán)形紋理。年輪的總數(shù)與植物的年齡大致相當。
〖例句〗從年輪看,這棵大樹有五十年樹齡了。
年邁: niánmài 年紀老。
〖例句〗在公共汽車上,小強把坐位讓給了一位年邁的老者。
年輕: niánqīng 年紀不大,多指十幾歲至二十幾歲。
〖例句〗這家公司的職員大都是年輕有為的大學畢業(yè)生。
年深日久: nián shēn rì jiǔ 經(jīng)過多年,日子已久。形容經(jīng)歷的時間久遠。
〖例句〗這塊石碑歷經(jīng)風吹日曬,年深日久,字跡已模糊不清了。
關(guān)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年 <名> 形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負禾。小篆字形,從禾,千聲。本義: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義
秊,谷熟也。――《說文》
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谷梁傳•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為大有年。――《谷梁傳•宣公十六年》
豐年多黍多秊。――《詩•周頌•豐年》
有年。――《左傳•桓公二年》。疏:“年訓為稔。”
爾厥有干,有年于芘洛。――《書•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兇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兇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豐收);年荒(谷物歉收);年豐(年成豐收);年饑(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因為有余數(shù),所以公歷規(guī)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閏年三百六十六天。一年有12個月。
⒉歲數(shù):~齡。~紀。也指按年齡劃分的階段:青~。壯~。老~。
⒊時期:乾隆~間。清朝末~。
⒋年節(jié),有關(guān)年節(jié)的:過~。新~。~畫。~糕。
⒌莊稼收成情況:~景。~成。豐~。
①一年:一晃就是兩個~頭兒。
②時代:舊社會那~頭兒,窮人夠苦呀。
③年景:這個~頭兒好,大豐收。
關(guān)于年的傳說
[編輯本段]
“年”是什么呢?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頒布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律,使這一沿續(xù)了幾百年的習俗成為歷史。
中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幾種說法: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guān)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nèi)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熬年的傳說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zhuǎn)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guān)”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梗儆么骤F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這種現(xiàn)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nèi)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另一種說法是:
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jié)。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jié),指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
年--計時單位
[編輯本段]
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謂之一年;
"年"既然是計時單位,自然與歷法有關(guān),而歷法的形成又是天體運行和萬物生長規(guī)律的產(chǎn)物。這一過程是隨著社會的前進和人們知識的提高而發(fā)展的。
中國的原始農(nóng)業(yè)社會時期,在耕作的長期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時觀測出天體運行與地上農(nóng)作物生長之間的規(guī)律,即所謂"觀象授時"。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變化,用干支紀年、月、日的辦法。這就是歷法的雛形。每年的第一月稱正月,為歲首。由于各個朝代使用的歷法不一,故歲首也不相同。夏歷的正月是現(xiàn)在我們所用的陰(農(nóng))歷一月,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現(xiàn)在的陰歷十二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丑季冬之月;"周歷以現(xiàn)在的陰歷十一月為歲首,即所謂"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顓頊歷,以現(xiàn)在的陰歷十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漢代初期仍以秦歷為準。直到漢武帝時,才組織專門班子,改顓頊歷為太初歷,并把二十四節(jié)氣納入歷法,仍以夏歷的正月為歲首。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仍把陰(農(nóng))歷稱為夏歷的原因。
"年"字的出現(xiàn)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周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為"載",但為期很短,又復稱為年。年為計時單位,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春夏秋冬一個周期,稱為一年,在書面語言中,亦不時出現(xiàn)"載"字,顯然那是受古時稱謂的影響。
部分地區(qū)過年的習俗
[編輯本段]
上海
臘月二十四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臘月二十三之夜,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慶新年由此拉開序幕。臘月二十五為諸神下界之日。
按傳統(tǒng),各家各戶里里外外撣塵掃除。二十六至二十九,家家戶戶開始磨粉、包湯圓、制年糕,準備新衣,買春聯(lián)、年畫和“門神”。除夕之夜,各家長幼齊集戶內(nèi),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故名“合家歡”。年夜飯后,圍爐守歲。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準備好的壓歲錢。
臺灣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飯(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壓歲錢”等。還在大門后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年夜飯過后便是守歲。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戶戶在一起吃團年飯。團年飯的多數(shù)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過團年飯后,人們通常會到年宵市場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們開始正式慶祝新年,貼春聯(lián)、年畫,舞龍,舞獅等,還會走親友拜年。
澳門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tǒng)的中國年俗之一。
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過年從臘月二十八開始。除夕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開富貴,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大年初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板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要吃“開年”飯,必備發(fā)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
年
nián(ㄋㄧㄢˊ)
[1]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一~。三~五載。
[2]每年的:~會。~鑒。~利。~薪。
[3]一年的開始:~節(jié)。新~。
[4]有關(guān)年節(jié)的(用品):~畫。~禮。~貨。
[5]時期,時代:近~。~華。~號(a.帝王用的紀年名稱;b.公元紀年名稱)。~限。~深日久。
[6]收成:~成。~景。~謹。荒~。
[7]歲數(shù):~紀。~事(歲數(shù))。~高。~輪。
[8]人一生所經(jīng)年歲的分期:幼~。童~。青~。壯~。中~。老~。
[9]科舉時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稱:~兄。~誼(同年登科的關(guān)系)。
[10]姓。
------〖詞性與應用〗-------
年
(秊)
nián
【名】
(形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負禾。小篆字形,從禾,千聲。本義:年成,五谷成熟)
[1]同本義
秊,谷熟也。——《說文》
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谷梁傳·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為大有年。——《谷梁傳·宣公十六年》
豐年多黍多秊。——《詩·周頌·豐年》
有年。——《左傳·桓公二年》。疏:“年訓為稔。”
爾厥有干,有年于芘洛。——《書·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兇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兇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豐收);年荒(谷物歉收);年豐(年成豐收);年饑(年成荒歉);年災(自然災害)
[2]時間單位。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一次所需的約365又1/4太陽日的周期
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戰(zhàn)國策·齊策》
又如:今年;去年;年把(一年左右的時間);年根(方言。年底);年復一年(一年又一年);年課(一年征收的稅);年谷(一年中種植的谷物);年常(常年,經(jīng)常)。又指朔數(shù)。即我國的農(nóng)歷平年為十二個朔望月,閏年為十三個朔望月。如:年腳下(年尾,年底);年集(陰歷年底的集市)
[3]年節(jié)
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親的年回來。——《儒林外史》
又如:過年;新年;拜年;年酒(為祝賀新年邀請親友吃的酒席);年敬(年禮。年敬送的禮物);年開(謂新年開始);年對(春聯(lián));年羹(過年時吃的羹湯);年團(過年吃的團子)
[4]年紀,歲數(shù)
年且九十。——《列子·湯問》
時年七歲。——《世說新語·方正》
周處年少。——《世說新語·自新》
彼與彼年相若,道相似也。——唐·韓愈《師說》
永生五年。——宋·王安石《傷仲永》
又如:年計(年紀;歲數(shù));年臘(年紀;歲數(shù));年齒相等(年齡相當);年齒相懸(年齡相差懸殊);年臺(對同年的尊稱);年朽(年紀衰老);年位(年齡和爵位);年次(年齡的順序);年侵(年紀漸老);年高望重(年紀大,名望高);年期(年紀的期限);年輩(年齡和行輩);年德(年齡德行)
[5]壽命;一生的歲數(shù)
人固不可以無年。——《世說新語·品藻》
又如:年壽(人的壽命);年力(年齡與精力);年迫日索(老年逼近,余日不多);年祚(人的壽命;指立國的年教);年衰歲暮(年紀衰老,壽命將盡);年在桑榆(比喻垂暮之年);年運(年壽和氣運)
[6]一生中按年齡劃分的階段。如: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年艾(年老。五十歲叫艾);年耆(年老);年衰(年老);年弱(年輕);年暮(晚年)
[7]年代。如:年世(年代;年數(shù));年候兒(方言。年頭兒;時代);年湮世遠(謂年代久遠);年韶(指美好的青春時代);年名(年號名)
[8]日期,指某一確定時間。如:年庚(泛指年份和日期);年時(當年,往年時節(jié);去年);年勞(任職的年數(shù)和勞績)
[9]歲月,泛指時間。如:年災月晦(倒霉時運);年年防儉,夜夜防賊(隨時要想到意外與不利);年所(年數(shù));年律(年月,年歲);年流(年光流逝);年深(時間久長);年運(謂歲月不停地運行);年賒(年月長久);年數(shù)(泛指時間)
[10]用以指有關(guān)年節(jié)用的〖fortheSpringFestival〗
接襲人家去吃年茶。——《紅樓夢》
又如:年帖(春帖);年物(農(nóng)歷新年用以饋贈親友之物);年春(新春);年茶(指年節(jié)聚會吃的果茶)
[11]假借為“佞”。奸巧諂庾,花言巧語的人
使王近於民,遠于年,嗇於時,惠於財,親賢使能。——《大戴禮·公符》
[12]姓
年
nián
【形】
[13]科舉時代同科考中者互稱
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儒林外史》
又如:年家(稱同科考中者的家庭);年伯(對與父親同榜登科而年長者的尊稱);年誼(同年登科的關(guān)系);年侄(年兄之侄);年叔(對與父輩同榜登科而年歲較小者的尊稱)
[14]每年的。如:年產(chǎn)量(指一年生產(chǎn)的數(shù)量);年年歲歲(每年);年計(年度預算);年租(每年的租稅);年芳(指美好的春色);年柳(春柳)
★部首: 丿 筆畫: 1 外筆畫: 5
☆筆順碼:311212
①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年初;今年;年終;三年五載。
②歲數(shù):年紀;年齡;年輕;益壽延年。
③人一生按年齡劃分的階段:童年;中年;老年。
④新一年開始的那天和其后的幾天;過年用品:新年;過年;年貨;年飯。
⑤時期;時代:年代;早年;初年。
⑥一年中莊稼的收成:年成;年景;豐年。
⑦每年的:年會;年報;年產(chǎn)量。
⑧姓。如年羹堯、傻子瓜子年廣久等。
“年”在字典里的意思
爾厥有干,有年于芘洛。――《書•多士》又指一年的收成兇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又兇年不免于死亡。又如:年登(谷物豐收);年荒(谷物歉收);年豐(年成豐收);年饑(年成荒)年(秊)nián⒈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因為有余數(shù),所以公歷規(guī)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閏年三百六十六天。一年有...
“年”字在字典中的解釋是什么呢?
中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詳細字義 年 nián,形聲。甲骨文字形:上“禾”下“人”,表示“人種禾、禾養(yǎng)人,人禾相互賴以為生”。小篆字形:從禾,從千,千亦聲。“禾”指五谷。“千”字從人從一...
年字怎么查字典?
2、每年的:年會。3、一年的開始:年節(jié)。4、有關(guān)年節(jié)的(用品):年畫。5、時期,時代:近年。相關(guān)組詞:年級[nián jí]學校中依據(jù)學生修業(yè)年限分成的級別。過年[guò nián]在新年或春節(jié)期間進行慶祝等活動。幾年[jǐ nián]暫無解釋!我要編輯詞條。十年[shí nián]形容時間長久。年歲[nián su...
年字查字典查哪個部首?
1. 年字屬于部首“丿”。2. 基本解釋:年(nián)作為時間單位,指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現(xiàn)行歷法規(guī)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個閏年,增加一日,共有三百六十六日。3. 年也用來指代每年的事物,例如會議、年鑒。4. 年可表示人的歲數(shù)。5. 年也可以指人生中的不同年齡階段。6. 年在農(nóng)業(yè)...
年字查字典查哪個部首?
年基本解釋:年nián。(1)(名)時間的單位;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現(xiàn)行歷法規(guī)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個閏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2)(名)每年的:會,鑒。(3)(名)歲數(shù)。(4)(名)一生中按年齡劃分的階段。(5)(名)時期;時代。(6)(名)一年中莊稼的收成。(7)(名...
年字是什么結(jié)構(gòu)
它在字典中的基本釋義包括時間的單位,公歷一年即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通常分為365天或366天,每四年有一個閏年。此外,“年”還可用于計算年份,如“三五年載”表示幾年的時間;也可指每年的活動,如“年會”“年鑒”等。年還可指人的歲數(shù),例如“年紀”“年齡”或描述人一生中的階段,如“童年...
年字按部首查字典應該先查什么部首?
一、年的釋義 1. 時間的單位,公歷1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平年365日,閏年遲早366日,每4年有1個閏年。2. 用于計算年數(shù)。3. 每年的升旦世吵肢。二、組詞 1. 年級 [nián jí]學校中依據(jù)學生修業(yè)年限分成的班級,如規(guī)定小學修業(yè)年限為六年,學校中就編為六個年級。2. 往年 [wǎng ...
年怎么讀
年,漢語常用字 ,讀作nián,最早見于甲骨文 ,其本義是年成,五谷成熟,即《說文解字》:“年,谷熟也。”引申為一年的收成、年紀、年節(jié)、年代、每年的等義,又是時間單位,指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一次所需的約365又1\/4太陽日的周期 。康熙字典:古文:𠫺。《唐韻》《廣韻》:奴顛切。《...
年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年'字的古文解釋來源于《唐韻》、《廣韻》等多個古代文獻,它最初寫作'秊',象征谷物成熟。'年'字由'禾'和'千'聲構(gòu)成,體現(xiàn)了谷物一年一熟的特點。在《春秋·桓三年》中提到'有年',表示五谷豐收;'大有年'則表示五谷豐登。'年'也代表著歲月,如《爾雅·釋天》中,夏稱'歲'...
年查字典查什么部首
部首丿,拼音為“nián”。在古代文字中,"年"字是通過甲骨文表現(xiàn)的,形象地描繪了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周的時間周期,象征著一年的時間單位。另外,“年”還可以表示歲數(shù),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年齡階段,如童年、中年和老年。此外,“年”還涉及與節(jié)日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例如年糕、年貨和年畫。同時,“年”也...
相關(guān)評說: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責任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動力與保障,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秘訣.一個沒... 責任的意義議論文600字1春天花苞靜靜的生長,帶著我從嬰孩走向花季的少年. 花苞...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1、解釋:天道,天命,緣分.2、尤其是,怨恨,責備.3、當你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你只會抱怨上帝,責怪別人.4、形容事情不如意,一味指責客觀;責怪別人.5、作主語、謂語和定語;是貶義的.本文,抱怨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到此就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虛度年華xū dù nián huá [釋義] 白白地度過年歲.虛:指沒有收獲、成就.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釋義:(1).美好艷麗;好看. 【出處】:《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亂君,鄉(xiāng)曲之儇子,莫不美麗、姚冶,奇衣、婦飾,血氣、態(tài)度擬於女子.”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昔 枚乘 作《七發(fā)》, 傅毅 作《七激》, 張衡 作《七辯》, 崔...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臟,中國漢字,多音詞,讀作:zāng或zàng.該字zāng時字義是玷污,不干凈或不純潔的意思或指語言不文明,罵人.讀作zàng時,字義的是指身體內(nèi)部器官的總稱.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寫 冩 xiě [動] (1) (形聲.從宀,舃(xì)聲.本義:移置;放置) (2) 同本義 [replace;pour] 寫,置物也.——《說文》.俗字亦作瀉. 以澮寫水.——《周禮·稻人》 牛弗進,則置虛命徹.——《左傳·昭公四年》.注:“寫...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解釋】(花朵)綻放;開放.
東河區(qū)瓦斯: ______ 熟 [shú]1. 食物燒煮到可吃的程度:飯~了.2. 植物的果實或種子長成,又特指莊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成~.瓜~蒂落.3. 程度深:~睡.~思(經(jīng)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慮.4. 做某種工作時間長了,精通而有經(jīng)驗:~練.嫻~.~習.~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