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山寫水的詩句 寫山的詩句和寫水的詩句各3句!快~~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2.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送別》)
13.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云間》)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王安石《登飛來峰》)
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17.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9.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2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2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2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2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24.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
*詩中水
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渓.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1.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16.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吟》)
17.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18.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9.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溫庭筠:《憶江南》)
20.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21.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學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寫水: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問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淥水曲 李白
淥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
愁殺蕩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詩中水
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8.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9.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寫山:望岳 唐 杜甫
岱夫宗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題西林壁
蘇軾
宋朝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寫山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寫水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白居易)
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唐·王維)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宋·蘇軾)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唐·李白)
初驚銀河落,半灑云天里 (唐·李白)
波濤萬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宋·樓鑰)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明·羅貫中)
水萬物之本源也 (春秋齊國·管仲)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戰(zhàn)國趙國·荀子)
源清流潔,本盛木榮 (漢·班固)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
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水: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寫山水的詩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
描寫山山水水的優(yōu)美詩句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3、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4、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5、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6、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7、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
古人寫山寫水的古詩名句
古人寫山寫水的古詩名句如下: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釋義: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主題: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借江邊垂釣的老漁翁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心中的孤寂,借外部世界的純潔寂靜表現出詩人孤傲清高的心靈境界。2...
看山看水的詩句
看山看水的詩句如下: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4、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5、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描寫有山有水的古詩詞 表示有山有水的句子
描寫山水的古詩詞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黃鶴樓》 唐...
寫山寫水的詩句
杜甫的《望岳》中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展現了詩人對泰山的壯麗景色的向往與贊嘆。站在山巔,俯瞰群山,人的心境也會隨之開闊。這不僅是一次身體上的攀登,更是一次心靈上的超越。它提醒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擁有更廣闊的視野。這些詩句不僅描繪了山水之美,更蘊含了詩人對于...
寫山寫水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幫忙找一下寫山和寫水的詩句
水波蕩漾,山島屹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氣勢磅礴。水面初平,云腳低垂,孤山寺畔,賈亭之西,風景宜人。黃河之水,奔流不息,李白描繪其壯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之情深。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以三峽之水,彰顯自然之力。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清晰可見,吳均筆下的水色,...
寫山水的詩句古詩
——文廷式《天仙子·草綠裙腰山染黛》 14、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張養(yǎng)浩《水仙子·詠江南》 15、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洪升《雪望》 16、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17、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
描寫山或水的古詩句
描寫水的詩句古詩 1、浩蕩故園思,汶水日悠悠。王惲《水調歌頭送王修甫東還》 2、晚樓明宛水,春騎簇昭亭。黃庭堅《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3、山容水態(tài)依然好,惟有綺羅云散。張翥《摸魚兒送春》 4、斷崖幾樹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擇璘《詠杜鵑花》 5、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6、...
相關評說:
文山縣驅動: ______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明?羅貫中) 水萬物之本源也 (春秋齊國?管仲)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戰(zhàn)國趙國?荀子) 源清流潔,本盛木榮 (漢?班固) 清泉自愛江湖...
文山縣驅動: ______ 1.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2.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4.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維)新晴野望
文山縣驅動: ______ 描寫山水詩詞名句(建議適當記憶一部分)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 綠樹村...
文山縣驅動: ______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游《后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
文山縣驅動: ______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
文山縣驅動: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
文山縣驅動: ______ 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嵩山:嵩山高萬尺,洛水流千秋. 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洛水: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黃河: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文山縣驅動: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
文山縣驅動: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
文山縣驅動: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