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幫忙~高中語文重要文言虛詞和實詞~ 高中語文主要(必考)的文言文虛詞,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

    一、【而】
    1、連詞:可連結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1)、表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譯作 “和”或“及”或“又”。如:
    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韓非子•說林》)
    劍閣崢嶸而崔嵬。(《蜀道難》)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如: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3)、表承接關系。一般不譯,有時譯作 “就”“才”“接著”。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
    (4)表轉(zhuǎn)折關系。可譯作“但是”“卻”。如: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5)表假設關系,可譯作“如果”、“假如”。如: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左傳•襄公三十年》)
    (6)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不譯,有時譯作“地”。如: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7)表示因果關系,譯作“因而”“所以”如:
    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8)表示目的關系,一般譯作“來”,或不譯。如: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9)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襯托,譯作“還” “尚且”常與“何況”“而況”相呼應,表遞進。如: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于人乎?(《淮南子•人間》)
    夫禽獸之愚,而不可妄致也,而況于火食之民乎?(尸子《明堂》)
    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通“爾”,一般作定語,譯作“你的”,也可作主語,譯作“你”。如: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②若欲死而父, 即前斗。《書博雞者事》③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④余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3、通“如”:好像,如同。如: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罷了。復音虛詞,表示“限止”,語氣助詞。例: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 尺而已。(《口技》)
    [而后]才,方才。例:①三月而后成。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表》)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②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牛》)

    二、【何】
    1、疑問代詞
    (1)單獨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帶有語氣助詞 “哉”“也”。譯作“為什么”
    “什么原因”。如: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2)用作前置的賓語,問處所或事物,譯作“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如: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3)用作定語。譯作“什么”“哪”。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琵琶行》)
    (4)用作狀語,常表示反問。譯作“為什么”“怎么”。如: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副詞: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詞前。譯作“怎么”“多么”“怎么這樣”。如: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十九首•其三》)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3、構成復音虛詞“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譯作“怎么樣”“什么樣”。如:
    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譯作“拿什么”“憑什么”。如:
    何以哉?(《曹劌論戰(zhàn)》)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3)“奈何”,常用于疑問句中作謂語或狀語。譯作“怎么辦”“為什么”。如: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三、【乎】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譯作“嗎”“呢”。如:
    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
    (2)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呢”。如: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3)表猜度語氣。譯作“吧”。如: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崤之戰(zhàn)》)
    (4)表感嘆語氣。譯作“啊”“呀”。如: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美哉乎,山河之固!(《史記•吳起列傳》)
    2、介詞:用法相當于“于”。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九章•涉江》) 生乎吾前……(《師說》)
    3、作形容詞詞尾。如: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四、【乃】
    1、副詞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作“就”“這才”“于是”等。如: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論戰(zhàn)》)
    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zhuǎn)相背的。譯作“卻”“竟然”“反而”等。如:
    而君幸于趙王……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
    (3)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譯作“才”“僅”等。如:
    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譯作“是”“就是”。如: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人稱代詞:第二人稱,作定語或主語,譯作“你的”“你”,不作賓語。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今欲發(fā)之,乃肯從我乎?(《漢書•翟義傳》)(發(fā):發(fā)兵)

    五、【其】
    1、人稱代詞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作領屬性定語。譯作“他(們)的”“它(們)的”。
    如: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2)作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譯作“他”。如:
    秦王恐其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其破璧”主謂短語作賓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其聞道”主謂短語作主語)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如: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4)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譯作“那”“那個”“那些”“那里”。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
    (5)指示代詞。譯作“其中的”,后面多是數(shù)詞。如: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其一人專心致志。(《弈秋》)
    2、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表語氣。相應譯作“大概”
    “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如:
    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猜度,譯作“大概”)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表反問,譯作“難道”)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表祈使,譯作“還是”)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表期望,可省去不譯)
    3、連詞
    (1)表選擇,兩個“其”連用。譯作“是……還是……”。如:
    其然乎,其不然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表假設,譯作“如果”。如:
    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
    4、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如: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六、【且】
    1、連詞
    (1)表遞進關系。譯作“而且”“尚且”“再說”,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zhàn)》)
    (2)表并列關系。一般連接兩個動詞或形容詞。譯作“一邊”“又”,如:
    河水清且漣漪。(《伐檀》)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記》)
    先生倉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卻。(《中山狼傳》)
    2、副詞
    (1)表動作或情況就要發(fā)生。譯作“將”“將要”。如:
    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2)表接近某個時間或數(shù)字。譯成“快要”“將近”。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率其黨且萬人降匈奴。(《漢書•匈奴傳》)
    (3)表短暫時間。譯作“暫且”“姑且”。如: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七、【若】
    1、代詞
    (1)、作第二人稱。做主語或定語。譯作“你”“你的”。如:
    若入前為壽 ,壽畢 ,請以劍舞(《鴻門宴》)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
    (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如: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
    2、連詞
    (1)、表假設。譯作“如果”“假如”。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2)、表選擇:可譯作“或”“或者”。如:
    以萬人若一軍降者,皆萬戶。(《漢書•高帝記》) 時有軍役若水旱……(《漢書•食貨志》)
    3、動詞,像,好像。如: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八、【所】
    1、助詞: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
    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
    2、“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
    ⒊“所以”連用
    ⑴、表原因,譯作“……的原因”。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表根據(jù)、依靠或憑借,譯作“……的根據(jù)”“……的方法“靠他來”“用來”等。如: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察今》) 吾知所以拒之矣,吾不言。(《公輸》)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說》)
    4、名詞: 表處所,地方。如: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九、【為】
    1、介詞:表被動時讀二聲,其它讀四聲。
    (1)表對象。譯作“向”“對”等。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涕。(《觸龍說趙太后》)
    (2)表替給。譯作“替”“給”等。如: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zhàn)》)
    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3)表時間。譯作“當……的時候”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為其貧也,使之有屋廬而多祿廩。(王安石《上執(zhí)政書》)
    (4)表目的。譯作“為著”“為了”。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孟子•告子上》)
    (5)表原因。譯作“因為”“由于”。如: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天論》)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牛》)
    (6)表被動。譯作“被”,“為”引進的是動作行為的施動者,有時也可不出現(xiàn)施動者,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被動式 。如: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 賢能為之用。(《隆中對》)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zhàn)》)
    2、助詞:讀二聲,放在疑問句末,表反問,譯作“呢”。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十、【焉】
    1、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陳述或反問語氣,用在句中,表提頓,相當于“也”。一般譯作“嘛”“呢”“呀”等。也可不譯。如: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
    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莊子•秋水》)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師說》)
    2、代詞
    (1)相當于“之”,作賓語。如:
    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疑問代詞。作狀語,譯作“怎樣”“哪里”等。如:
    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3、兼詞。一種兼“于+何”,作狀語,譯作“在哪里”。一種兼“于+是”或“于+之”,用在句末作補語,譯作 “在那里”,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ā墩撜Z》) 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禮記•檀弓下》)
    集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4、作詞尾。譯作“……的樣子”。如:
    盤盤焉,困困焉……(《阿房宮賦》)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虛詞
    之,其,而,以,予,為,乎,然,蓋,夫,何,乃,也,者,或,焉
    是以,是故,所以,何為,以為

    實詞你只能見一個記一個,翻譯的時候要想達到準確,要采用直譯原則。即將一個字組成兩個字的詞 ,結合上下句意進行翻譯。

    高中語文需要掌握哪些文言實詞,虛詞?
    文言實詞的學習涉及多個方面,包括詞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和詞的活用等。掌握這些知識有助于理解古文的深層含義。虛詞主要有助詞和代詞兩類。其中,代詞如“之”既可以作為第三人稱代詞使用,也可以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例如:“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中的“之”代表“他”,而“太尉茍以為...

    文言文里的所有虛詞實詞
    主要常用的虛詞有:之、其、于、以、而、則、乃、若、且、者、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雖、雖然、然而、然則、也。矣、乎、哉、焉、耳等。實詞:A 1 愛 ①愛,愛護:寬厚而愛人(過) ②吝惜:三國各愛其地(六)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③疼愛:愛其子,擇師...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知識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知識1 (一)詞可分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獨立成句。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 (2)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 一、實詞 1、名詞:表人和事物的...

    高中的18個主要文言虛詞是哪18個
    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的把握是關鍵,前面我們總結了高中語文文言文中最常見的120個實詞,這里我們整理了高中18個最常考的文言虛詞用法及例句講解.[之乎也而何乃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以 因 于 與則 者]一.【之】(一)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于第一人稱或第二人...

    文言文中實詞與虛詞的區(qū)別是什么?
    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四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 “實詞”的對稱。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接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根據(jù)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發(fā)生關系,發(fā)生什么樣的關系,可以把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

    求人教版語文所有文言文虛詞整理,還要例子,最好有實詞
    求人教版語文所有文言文虛詞整理,還要例子,最好有實詞 5個回答 #熱議# 你發(fā)朋友圈會使用部分人可見功能嗎?qsmm 高能答主 ...實詞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養(yǎng))2、卑非天質(zhì)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備前人之述備矣(周全、詳盡 )一時齊發(fā)...

    文言文中什么是實詞和虛詞
    文言虛詞較之實詞比較復雜,靈活多樣,難以區(qū)分和把握。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8個,即:之、其、而、則、以、乃、于、者、因、也、乎、焉、與、何、為、若、且、所。識別常見文言句式 常見的文言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裝句,包括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急求~ 文言文中 重要字詞解釋理解.急急急急急急急
    文言文常用字詞翻譯文言文虛詞用法 之一、代詞 1、人稱代詞,譯作“他”、“她”、“他們” ①公與...文言文實詞用法 1、人不知而不慍(怨恨)《論語十則》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迷惑)(

    必修五文言文重點字詞
    2. 高中語文必修1 文言實詞嗎?必修一——必修五文言實詞《勸學》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由于,因為)《師說》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豈,難道)是故弟子不比不如師(不一定)作《師說》以貽之(贈送)《六國論》六國互喪,率賂秦耶?(都,全)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保全)暴秦之欲無厭(滿足)與贏萬里...

    古文中常見的虛詞有那些?
    (新的語文教學大綱又減少為15個,刪去“何、乃、若”。)文言虛詞與現(xiàn)代漢語虛詞差異較大。現(xiàn)代漢語虛詞一般就當虛詞用,而文言虛詞由于是從實詞演化而來,所以大部分虛詞都有實詞的含義,所謂“虛詞不虛”。文言虛詞與現(xiàn)代漢語虛詞的差異最明顯的是語氣詞,文言文中用“矣、哉、乎、也、邪”,現(xiàn)代...

    相關評說:

  • 語夜18491038978: 文言文中的實詞和虛詞的意思是什么?這些詞在文言文里起一個什么作用 -
    盤縣齒式: ______[答案] 我們所說的實詞 就是指在句子中有實際含義的詞 名詞和動詞就是典型的實詞 實詞很容易弄懂 而虛詞就就很復雜 所有在句中表語氣、停頓、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助詞、連詞、關聯(lián)詞、發(fā)語詞等都是虛詞 可以看出:一個句子,如果少了它們,它的...
  • 語夜18491038978: 高中文言虛詞歸納請幫我歸納高中語文文言虛詞以及一詞多義,舉一些語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課本上的例子幫助復習, -
    盤縣齒式: ______[答案] 十八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一、而(一).用作連詞1.表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2.表遞進,可譯為“并且”或“而且”3.表承接,可譯為 :就;...
  • 語夜18491038978: 高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有哪些?
    盤縣齒式: ______ 一、《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120個文言實詞的用法: http://www.xxjxw.com/Article/xkfd/yw/200512/345.html 二、500個常用文言實詞用法: http://219.136.187.225/users/hzjxxx/RUAN/MYsite/wysc.doc 三、常用文言虛詞用法: http://www.zjtg.cn/teach_web/readingroom/11.htm 四、常用文言句式用法: http://www.610g.com/user1/putoo/archives/2005/31.html
  • 語夜18491038978: 求所有高考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 -
    盤縣齒式: ______ 文言虛詞共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實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
  • 語夜18491038978: 總結下高考文言文常用的實詞 -
    盤縣齒式: ______ 文言文常用實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通假字 1.同音替代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反通返) 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案通按) 2.音近替代 距關,毋內(nèi)諸侯.(內(nèi)與納聲母相同) 舉酒屬客.(屬與囑韻母都是u) 3.形近替代 ...
  • 語夜18491038978: 高中應重點掌握的常見的文言虛、實詞有哪些?
    盤縣齒式: ______ 所謂常見的文言詞語,就是在我們課文中常出現(xiàn)的文言詞語,所謂“解釋常見的文言詞語”,主要是指實詞.現(xiàn)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種版本,但不管哪種版本,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篇目總在必選之列,常見的文言實詞就存在于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篇目中...
  • 語夜18491038978: 高中生需要掌握的虛詞和實詞有哪些 -
    盤縣齒式: ______ 實詞是有實在意義的詞,可以獨立充當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單獨回答問題.每一個實詞都可以詳細解說其詞義.現(xiàn)代漢語實詞一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也有人認為代詞屬于虛詞,但多數(shù)學者認可代詞為實詞,因為代詞...
  • 語夜18491038978: 高中語文必修文言文所有虛詞及意思,要全的!!! -
    盤縣齒式: ______ 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主要有這樣幾種: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于古義.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專指長江、黃河,現(xiàn)在除了指長江、黃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詞義縮小,即...
  • 語夜18491038978: 高中文言字詞有哪些重要義項?
    盤縣齒式: ______ 詞的義項主要有:1、基本義,就是造字時的意義.如:兵,武器. 2、引申義,就是由基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如:兵,解釋為“士兵,軍事,戰(zhàn)爭”. 3、比喻義 4、轉(zhuǎn)注義.如:初,本義是裁剪衣服.裁剪是做衣服的第一道工序.所以可以作“起初”“首先”講.首,本義是頭或腦袋.我們講人的部位一般先講“頭”,所以也可以作“起初”“首先”講.這樣,“初”和“首”就可以互相注解. 5、假借義,就是古文中常見的通假現(xiàn)象.如:坐通“座”.
  • 語夜18491038978: 語文實詞虛詞分別有哪些 -
    盤縣齒式: ______ 虛詞[解釋]:一般不單獨作短語或句子成分,而只同短語或句子的語法結構密切相關的不表示實在意義的詞.如介詞、連詞、助詞等實詞[解釋]:能單獨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獨立成句,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動作、變化、性狀等實在意義的詞....
  • 国产素人自拍亚洲国产观看|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91久久精品中文内射| 亚洲精品无码AV专区最新| 麻花视频在线观看电视剧锦镖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