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家的小故事50字以下 數(shù)學家的故事(不超過50字)
1.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yè)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yǎng)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yǎng)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
2.數(shù)學家高斯在高中時,每天晚上老師都會給他一兩個比較難的題目讓他去練,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決,但是一天,老師給了一個題,他用了一個晚上才做出來,后來到學校一問老師,才知道,那個題目是老師不小心夾進去的,那是個世界上的數(shù)學難題,已經(jīng)困擾了數(shù)學家100多年了。
拓展資料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qū),祖籍江蘇丹陽。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lián)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shù)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shù)論與多元復變函數(shù)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shù)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shù)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小時候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那時華羅庚站在柜臺前,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shù)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顧客的事情發(fā)生,父親又氣又急,說他念“天書”念呆了,要強行把書燒掉。爭執(zhí)發(fā)生時,華羅庚總是死死地抱著書不放。
前212年,古羅馬軍隊突破城防,打進了敘拉古。年已75歲的阿基米德仍在潛心研究數(shù)學,證明他的幾何題。羅馬士兵聲嘶力竭的吆喝,驚動了他。“喂,你們踩壞了我的圖,趕快走開!”阿基米德發(fā)怒地說。兇神惡煞的士兵毫不理會,并把刀劍指向了他的腦袋。阿基米德明白了將要發(fā)生的事情,坦然自若地說:“等一下殺我的頭,讓我把這條幾何定理證完。”然而,無知而又殘暴的羅馬士兵,一刀砍掉了阿基米德的頭顱。
1、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shù)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于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shù)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么這么貴?”。
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后才發(fā)現(xiàn)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
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后,又開始計算起數(shù)學題來。
陳景潤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shù)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fā)現(xiàn)頭發(fā)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fā)店去了。
理發(fā)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fā)。陳景潤拿得牌子是三十八號。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fā)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jīng)]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fā)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fā)了。理發(fā)員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fā)!”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fā)員喊三十八號嗎?。 2、高斯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過于小學時計算1+2+3+...+100的值。當時高斯上小學,老師在班上出了這樣一道題,叫大家算。那個老師以為至少要20分鐘以后才會有答案,正想休息一下,誰知屁股還沒坐穩(wěn)高斯就說算出來了。老師很驚訝,問他怎么算的,他就說先算1+100=101,2+99=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因此結果是5050。
還有一個故事,是高斯19歲的時候,本來他打算學法律的,結果不經(jīng)意間解決了一個2000年的數(shù)學難題,那就是只用直尺和圓規(guī)17等分圓周。高斯還證明了當且僅當N=2^(2^n)+1時,能夠用尺規(guī)N等分圓周。從此高斯對數(shù)學的興趣大增,并走上了數(shù)學研究的道路,成了一名偉大的數(shù)學家。
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yè)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yǎng)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yǎng)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
2.數(shù)學家高斯在高中時,每天晚上老師都會給他一兩個比較難的題目讓他去練,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決,但是一天,老師給了一個題,他用了一個晚上才做出來,后來到學校一問老師,才知道,那個題目是老師不小心夾進去的,那是個世界上的數(shù)學難題,已經(jīng)困擾了數(shù)學家100多年了。

拓展資料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qū),祖籍江蘇丹陽。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lián)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shù)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shù)論與多元復變函數(shù)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shù)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shù)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求3個數(shù)學家的故事,50字左右
那個年輕人跟隨歐幾里得學習了一段時間后,產(chǎn)生了畏難怕苦的情緒,想打退堂鼓。有一次,他向歐幾里得提了這么一個問題:歐幾里得先生,我這么辛苦地學習幾何學,在我學成之后,我會得到什么好處呢?歐幾里得聽了以后,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幽默地對身邊的侍者說:“快去拿三個金幣給這位先生,因為他想在...
關于科學家的故事簡短50字精選6篇
1、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
牛頓的故事簡介50字
一 牛頓的故事五十字。 牛頓小時候家里很窮,他父親早就病逝,牛頓和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生活。版 十四歲那年,因家里實在拿權不出錢,牛頓中途退學了。退學以后,他的心思仍然停留在數(shù)學書上。一天,母親叫他騎馬到山里辦事。他扛著馬鞍到馬棚去牽馬,這時他正在思考一道數(shù)學題。當他把馬牽出來后,突然想起了解題...
科學家名人小故事50字
被喻愛因斯坦之后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九 科學家發(fā)明的小故事50字 1、愛迪生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jīng)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 幾天后,愛迪生把幾種化...
一個數(shù)學家的故事50字左右
(5)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wǎng)絡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光學》。『貳』 數(shù)學家的故事50字以下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讀書。徐瑞云從小回喜歡數(shù)學,讀...
數(shù)學家的故事(不超過50字)?
2:古希臘數(shù)學家阿基米德:敘拉古的亥厄洛國王委托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但是懷疑 里面摻了銀子,于是請阿基米德鑒定。一次阿基米德洗澡時,發(fā)現(xiàn)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質(zhì)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不相等。根據(jù)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赤身...
數(shù)學家的故事50字
1、阿基米德:敘拉古的亥厄洛國王委托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懷疑里面摻了銀子,請阿基米德鑒定。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不相等。根據(jù)這一道理,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2、華羅庚:小時候華羅庚貧寒,初中未畢業(yè)便輟學。他一邊幫父店,一邊依舊不忘學沒有時間,他養(yǎng)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
數(shù)學家的小故事50字以下
1.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yè)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yǎng)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yǎng)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2.數(shù)學家高斯在高中時,每天晚上老師都會給他一兩個比較難的題目讓他去練,但他基本...
科學家名人小故事50字
五、霍金身患盧伽雷病,但他克服困難,繼續(xù)研究宇宙學和量子物理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六、斯蒂芬·威廉·霍金,身患盧伽雷病,但仍堅持研究,成為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七、富爾頓從小愛幻想,長大后發(fā)明了蒸汽機輪船,成為著名科學家。八、貝爾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立志幫助聾啞人,最終發(fā)明了...
數(shù)學家的故事50字左右
數(shù)學家的故事50字(一):數(shù)學家的故事 塞樂斯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shù)學家。他原是精明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后,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勇于探索。他的家鄉(xiāng)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
相關評說:
化州市面輪: ______ 1.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yè)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yǎng)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yǎng)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 2.數(shù)學家高斯...
化州市面輪: ______ 華羅庚的少年故事 華羅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數(shù)學家,他在數(shù)學的許多領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他小的時候,卻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其實,華羅庚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歡動腦筋,只是他平時少言寡語,又笨手笨腳,因此別人...
化州市面輪: ______[答案] 華羅庚是現(xiàn)代數(shù)學大師,也是飽學之士.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組織錢三強、趙九章、華羅庚等16位著名科學家出國考察.途中閑遐,科學家便談古論今.華羅庚以錢三強為題,隨口拈出一聯(lián):三強韓趙魏,征詢下聯(lián).眾人面面相覷,苦思冥想,不得善對...
化州市面輪: ______ 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fā)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fā)店去了....
化州市面輪: ______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小時候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那時華羅庚站在柜臺前,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shù)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顧客的事情發(fā)生,父親又氣又急,說他念“天書”念呆了,要強行把書燒掉.爭執(zhí)發(fā)生時,華羅庚總是死死地抱著書不放.
化州市面輪: ______ 泰勒斯(古希臘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測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秦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shù)木嚯x.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于身長”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化州市面輪: ______ 哥德巴赫是一個德國數(shù)學家,生于1690年,從1725年起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結識了大數(shù)學家歐拉,兩人書信交往達30多年.他有一個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歐拉的通信中提出來的.這成為數(shù)學史上一則膾炙人口...
化州市面輪: ______ 自己刪除: 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shù)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shù),3個3個地數(shù),還余2;5個5個地數(shù),還余3;7個7個地數(shù),還余2,請問...
化州市面輪: ______ 數(shù)學家的“健忘” 我國數(shù)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門拜訪,寒暄之后,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 吳文俊仿佛...
化州市面輪: ______ 一天,一群年輕人來到位于雅典城郊外林蔭中的“柏拉圖學園”.只見學園的大門緊閉著,門口掛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不懂數(shù)學者,不得入內(nèi)! ”這是當年柏拉圖親自立下的規(guī)矩,為的是讓學生們知道他對數(shù)學的重視,然而卻把前來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