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的采分點
1. 如何落實文言文翻譯的“采分點”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xí)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dāng)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wèi)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fēng)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2. 求古文翻譯 急
單(人姓名)煢(沒有兄弟一個人,孤獨)獨立(不依靠他人,自己生活),雖(連詞,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意思)宗族(同族的家族)無(沒)能(能夠)識者(認識他),惟(只有)叔父(父親的弟弟)耽(喜、看好)幼(從小、小時候)而(轉(zhuǎn)折詞,表示轉(zhuǎn)折承接)奇(特殊的才能,稀罕)之。
雅(人名)好人物(博學(xué)多聞,知書達理的人),虛心(謙虛,認真)延(引道,教導(dǎo))裕(人名),裕(人名)乃(于是,就)應(yīng)(接受、順合)之,甚(很、誠然)見(相處)尊重(恭敬、敬重、這里是指裕敬重教導(dǎo)他的雅先生)。
3. 初中文言文的翻譯技巧
三個“遵照” 1.遵照原文語氣 2.遵照原文語義 3.遵照原文習(xí)慣 四個步驟 1.審 審清句中語法要點,找準采分點。
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可以先在草稿紙上抄下要翻譯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筆將這些語法現(xiàn)象一一地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 將句子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釋。 3.連 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xí)慣將釋出的詞義連綴成句。
4.謄 在逐一查對原句語法要點全部落實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卷紙上。在謄寫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
文言句子的翻譯是以準確理解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當(dāng)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的基礎(chǔ)之上的。通常,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可以概括為六個字:留、對、換、補、刪、調(diào)。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保留那些特殊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謚號、年號、廟號、特殊稱謂、專門術(shù)語等,翻譯時照搬即可。
如: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慶歷四年”可不譯。
誤區(qū)點撥:強作對譯。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年號、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譯時可予以保留,不要強作翻譯,因為這些詞大都難與現(xiàn)代漢語對譯。
如: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伯爵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
(“晉侯、秦伯”應(yīng)當(dāng)保留) 2.對:即對譯法。對應(yīng)直譯,逐字落實。
指譯文盡可能對應(yīng)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風(fēng)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語素的雙音詞,要求字字落實。如: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狼》)可譯為:“咬斷了它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誤區(qū)點撥:該譯不譯。
文句對譯,要求一一對應(yīng),絕少不譯的字詞。特別是副、介、連三大虛詞,翻譯時常出現(xiàn)漏譯的現(xiàn)象。
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成:“以藺相如的功勞大,拜他為上卿。”
(譯句沒有把“以”譯出來,應(yīng)當(dāng)譯成“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yīng)當(dāng)譯成“任命”才算正確。) 3.換:即替換法。
對那些詞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說法已經(jīng)不同的詞,在翻譯時要替換為現(xiàn)代詞語。如:“歲征民間”(《促織》)的“歲”要替換成“年或每年”。
誤區(qū)點撥:以今律古。有的詞語隨社會的發(fā)展,意義已經(jīng)改變,如詞義擴大、縮小、轉(zhuǎn)移等,要根據(jù)原文的語境確定語義,切不可以今義當(dāng)古義。
如: 例1.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譯成:使者聽了很高興,按照常惠說的來辭讓單于。
(“讓”屬于詞義縮小,在古代漢語中既可以表“辭讓”“謙讓”之義,又可表“責(zé)備”之義,而現(xiàn)在只用于“辭讓”“謙讓”的意思。譯句中的“辭讓”應(yīng)改為“責(zé)備”。)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譯成: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卑鄙 *** 。
(“卑鄙”屬于感 彩變化。在古代這個詞是中性詞,指地位低下,見識淺陋。
現(xiàn)在是貶義詞,指人的行為或品德惡劣。譯句中以今義當(dāng)古義,應(yīng)改用古義。)
例3.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論》)譯成:不愛惜珍珠寶器肥田沃土。
(把“愛”譯成“愛惜”不當(dāng),“愛”有愛惜之意,但在這個句子中是“吝嗇”的意思。) 4.補:即增補法。
補出相關(guān)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語意。文言文省略現(xiàn)象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語、賓語和介詞“于”,為使譯文明白通順,不產(chǎn)生歧義,必須補充譯出被省略的成分。
可先將其補足,然后依照常規(guī)句式翻譯,譯出補足部分后用括號標示。 (1)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須增補出來。
如: 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2004年浙江卷) 譯文:于是召集他們的首領(lǐng),把利害關(guān)系告知(他們),各部落都認為許逖的話是可信的。
【解析】該句“諭”后面省略了代詞“之”(部落首領(lǐng)),即“諭之以禍福”,翻譯時必須把它補上。 (2)詞語活用時,必須根據(jù)活用的類型增補有關(guān)內(nèi)容。
如: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譯文:肯定對的,否定錯的,叫做聰明;否定對的,肯定錯的,叫做愚蠢。
誤區(qū)點撥: (1)該補不補。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須翻譯出來語意才完整。
如: 權(quán)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赤壁之戰(zhàn)》)譯成:孫權(quán)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應(yīng)補上) (2)胡添亂補。一般說來,文言譯句必須尊重原文意,不能根據(jù)個人的想當(dāng)然增添一些內(nèi)容,以至違背原文的意思。
如: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ā稁熣f》)譯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潔、學(xué)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dāng)我老師的人在里面。”
(譯句中的“品行高潔、學(xué)有專長,樂于助人的人”,是翻譯者隨意加進去的,應(yīng)刪去。) 5.刪:即刪削法。
文言文中的某些虛詞,如發(fā)語詞、襯音助詞、部分連詞等,在句子中只起語法作用,無實在意義,可刪去不譯。如: 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2004年湖南卷) 譯文:獨自整天在山澗。
4. 初中文言文學(xué)習(xí):如何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掌握文言文語句翻譯技巧(1)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2)翻譯“六字法”:留、刪、換、調(diào)、補、變。第一步,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了解所譯文句大體意思,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找出句中需要著重翻譯的重點詞,一則為理清句意,二則為后面給重點詞選擇恰當(dāng)?shù)囊馑甲鰷蕚洹?/p>
第二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②“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
主要有①句首:“夫”、“蓋”等發(fā)語詞。②句中:起結(jié)構(gòu)作用的助詞,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頓作用的助詞,如“者”“也”等,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順承關(guān)系的連詞,如“予與四人擁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補足音節(jié)的助詞,如“頃之,煙炎張?zhí)臁敝械摹爸薄?/p>
以上的文言虛詞在實際的翻譯中,都無須譯出,若強譯,則屬錯誤。③“換”,就是替換。
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①把古代用現(xiàn)在已不用的詞用現(xiàn)代漢語進行替換,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②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詞為主,所以在翻譯時,要把古漢語中的單音詞變?yōu)殡p音詞。
第三步,意譯求文從字順――調(diào)、補、變①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句式。需要調(diào)整的句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調(diào)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裝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翻譯時,要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
古漢語中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無乃……乎”“……孰與……”等,翻譯時,要把這些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的形式表達出來。②“補”,就是增補。
①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古漢語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斷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補出;②補出省略了的語句,古人用筆簡約,往往前面說過的話,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復(fù),而在現(xiàn)代漢語,就要給出。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③“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為相關(guān)文字。
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義及夸張的說法、委婉地說法、互文地說法等,直譯時會不明確。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直譯為“連秋天里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顯得不合道理,而應(yīng)意譯為“連最細小的東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確。
5.關(guān)注七個重點從近幾年的文言文主觀翻譯題來看,考查的是對全句的理解,但命題人選擇文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xiàn)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生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
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diào)”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以下七個關(guān)注點:(1)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xiàn)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guān)注的一項內(nèi)容。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把握,仔細辨別。
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jù)此推斷其意義。
例1: 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于是速歸之。
譯文:哥哥說:“且不說弟弟不能砍柴,縱使能砍柴,還是不能去做。”于是讓張誠趕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動;“歸”,使動。例2: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譯文: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了。
三天不吃糧食,父親和兒子就不能保全。【解析】“粒”活用為動詞,吃糧食。
(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許多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題老師看重。
要想能夠準確翻譯此類句子,就必須能夠譯出其句式特征;否則就極容易易造成失分。例3.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
譯文:(顧)況,是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文(或詩人)。【解析】無語言標志的判斷句。
例4.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譯文: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解析】結(jié)構(gòu)助詞“斯”為提賓標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3)一詞多義古代漢語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這種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常常是翻譯題考查的重點。
在具體翻譯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結(jié)合具體語境從眾多的義項中選擇出最恰當(dāng)?shù)囊粋€進行翻譯。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復(fù)習(xí)備考中要對詞語的不同義項加以區(qū)分辨別。
例5、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fù)謝。
5. 文言文翻譯
方法指導(dǎo) (一)遵循三條原則:1、信:要使譯文準確無誤,忠實原文意思,如實恰當(dāng)?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2、達:就是要通順暢達,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xí)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3、雅:就是 指譯文要優(yōu)美自然,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fēng)格。
(二)堅持四個步驟:1、審:看清文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和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如省略、倒裝、活用等。2、切:以詞為單位把句子切開,然后用下面介紹的六種方法逐一加以解釋。
3、連:再把解釋好的詞義按照現(xiàn)代的漢語習(xí)慣連綴成一個語義通暢的句子。4、謄:翻譯完畢,帶回原文,仔細檢查,謄上卷子;要注意字跡工整,筆畫清晰,不寫錯別字。
(三)熟悉六種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詞語,以及專有名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沒有必要作變動。例1、日待哺于東南之轉(zhuǎn)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國卷Ⅰ) 譯文: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qū)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jīng)困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2、對——將已由單音節(jié)發(fā)展成雙音節(jié)的詞對譯出來。
對譯時主要有下面兩種情況:(1)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者后面加一個同義詞或者近義詞,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的詞語作為語素之一)。例如: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茍免。
(04湖北卷) 譯文:不能用阿附邪惡、陷害忠正的手段達到免禍的目的。(2)換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
例如:吾但使國家無逋賦,吾職盡矣,不能復(fù)念爾民也。(07江西卷) 譯文:我只要使國家沒有人拖欠賦稅,我的責(zé)職就盡到了,不能再考慮你們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兩個單音詞,在白話文中恰好有一個雙音詞,對這類詞語,需要拆成兩個單音詞來翻譯,而不能用白話中雙音詞的詞義去翻譯。例如:如古語里面的‘是非’應(yīng)該翻譯成:“這不是”,“設(shè)備”應(yīng)該翻譯成“設(shè)置防備”。
4、增——增補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詞語活用后的新增內(nèi)容。(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補出來。
例如:游學(xué)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07上海卷) 譯文:仲長統(tǒng)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帶游歷求學(xué),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認為他與眾不同。
(2)詞類發(fā)生活用時候,必須根據(jù)活用的類型增補有關(guān)活用后的新增內(nèi)容。例如:郭異之,持以白王。
(07廣東卷) 譯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5、刪——文言文中的一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者為語氣助詞,或者表示停頓,或者是湊足音節(jié),或者起連接作用,在翻譯時候可以刪去,而不必硬譯。
例如:蓋忠臣執(zhí)義(07全國卷Ⅰ) 譯文:忠臣堅持道義。6、調(diào)——把文言文中的倒裝句子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語法的習(xí)慣。
例如: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麋哺餓者于其下。(07湖北卷) 譯文:家門前種有一株槐樹,枝葉繁茂,他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那些饑民吃。
(四)關(guān)注七個重點 從近幾年的文言文主觀翻譯題來看,考查的是對全句的理解,但命題人選擇文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xiàn)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生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
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diào)”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以下七個關(guān)注點:1、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xiàn)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guān)注的一項內(nèi)容。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把握,仔細辨別。
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jù)此推斷其意義。
例1: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08全國卷Ⅰ) 譯文:兄長為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
例2: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于是速歸之。
(08山東卷) 譯文:哥哥說:“且不說弟弟不能砍柴,縱使能砍柴,還是不能去做。”于是讓張誠趕快回家。
(關(guān)鍵點:“無論”(兩個單音詞)“樵”(名作動)“歸”(使動)) 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05湖北卷) 譯文: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
例4: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06湖北卷) 譯文: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糧食,父親和兒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為動詞,吃糧食。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許多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題老師看重。要想能夠準確翻譯此類句子,就必須能夠譯出其句式特征;否則就極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1.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判斷句](08浙江卷) 譯文:(顧)況,是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文(或詩人)。
解說:無語言標志的判斷句。例2.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賓語前置句](08全國卷Ⅱ) 譯文: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解說:結(jié)。
文言文翻譯質(zhì)量分析
1. 翻譯文言文,多角度分析 肅宗為太子,常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上顧太子,使太子割。肅宗既割,余污漫刃,以餅潔之,上熟視不懌。肅宗徐舉餅啖之,上大悅,謂太子曰:“福當(dāng)如是愛惜。”1.翻譯全文。【】唐肅宗為太子時,經(jīng)常陪同父皇用膳。有一次,掌膳官放置了一塊切熟肉的砧板...
文言文如何高分
高考的主要是考書上的,所以書上的實詞和虛詞的含義一定要知道,比如書上出現(xiàn)了“之”,就要把之的所有常用含義都查到,然后記住,以后讀文言文的時候重點翻譯。其次要多做題,歷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一定要做,先集中做,然后再按套題做,買那種答案里有翻譯,而且講解比較全的,那種一般翻譯題都會給出采分點,對答案時...
文言文翻譯閱卷情況反饋
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xiàn)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生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 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diào)”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以下七個關(guān)注點:1、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xiàn)象,含有詞類...
高考文言文修辭翻譯技巧
然后做翻譯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先把句式看懂,落下來,再慢慢翻譯,多翻譯一點就能多得一點分。 總之,還是積累最重要 嗯,以上,希望有所幫助 4. 高考語文有哪些文言文翻譯技巧 高考語文文言文,有十種常用的技巧: 1.留: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地名、人名、物名、職稱、器皿等,可照錄不翻譯。比如:陳勝自立為將軍,吳...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
總結(jié)近幾年高考文言文翻譯題均是在關(guān)鍵詞句上賦分,那么文言文翻譯需要關(guān)注哪些得分之點呢?主要有以下:關(guān)鍵單音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 例如20xx年全國卷Ⅱ的文言文試題,要求翻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該句的"采分點"是"病肥"、...
文言文古代常識題
例如,(1)采分點“善”“辟”“客”“家”“焉”一處1分。 (2)采分點“闌”“目”“固”“竟”“后”。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警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jié)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guān)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
善人少惡人多文言文賞析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能力。采分點為:(1)“茍”1分,“所以”1分,大意1分。 (2)“非人”1分,“是”1分,大意1分。(3)“畜道德”1分,“然”1分,大意1分。 小題1:本題考查斷句。本題故事性較強,但要注意,其表達的較之他文要簡潔,故短句較多。 可參照譯文: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量好自己腳的...
文言文翻譯十大失分點(十)不懂修辭_200字
十、不懂修辭 例10.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孟子?公孫丑》)誤譯: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發(fā)愁沒柴燒,不能上朝復(fù)命。解析:“采薪之憂”是疾病的婉辭。應(yīng)譯為: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復(fù)命。考生做文言文翻譯題時,不妨從以上幾個...
醉尉亭長文言文
(2)采分點“闌”“目”“固”“竟”“后”。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警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jié)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guān)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
文言文翻譯方法技巧
句子翻譯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和句式上。下面是文言文翻譯方法技巧,歡迎查閱!文言文翻譯有兩種形式:一是直譯,即用現(xiàn)代漢語對原文進行機械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一是意譯,即不采取實詞虛詞字字都落實的辦法,僅是根據(jù)文章的意思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無...
相關(guān)評說:
福鼎市中徑: ______[答案] 略 本題考查翻譯能力,注意采分點:固、一、齊各一分,哀、須臾、句式各一分,非常、險遠、所、句意各一分.
福鼎市中徑: ______ 我現(xiàn)代文不好,先說古文翻譯嘛,他是按照得分點的.就算你句子不怎么通順,只要得分的那幾個特殊詞語翻譯的好,一般4分得3,3分得2.5. 翻譯時多注意有沒有古今異義,通假字,虛詞要盡量翻譯的貼切,比如而、于、其這幾個吧. 至于現(xiàn)代文,額,我是直接看完題目去上面找重點相同相似詞匯,注意不要讓他相似而不同的詞騙了,尤其是表示程度的,全部、大部分、小部分、、幾乎沒有、沒有,這一類要看清楚.
福鼎市中徑: ______ 你是哪兒的?這是我們這兒的. 語文科高二年級試題抽樣分析 2010年11月13日 第四題 (一)典型錯例 該題平均得分約16分 13題平均得分7分.(1)采分點為“固”“而”“見”以及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固”大部分同學(xué)能譯成“本來”,但...
福鼎市中徑: ______ (1)確實如此,你不欺騙我. (2)陛下剛剛廣開言路,怎么能過分給他加罪? (3)如果沒有景濂,我?guī)缀蹂e怪進言的人. 關(guān)鍵詞和采分點 (1)注意“誠然”的解釋和“不朕欺”的語序,各1分 (2)譯出大意,1分.譯對“方”和“深罪”,各...
福鼎市中徑: ______ 小題1:D 小題2:子過矣/耕當(dāng)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也. 小題3:(1)豬再大,怎么能耕地呢? (2)您怎么不以責(zé)備我的話去責(zé)備治理百姓的人啊? 略
福鼎市中徑: ______ 文言文翻譯技巧 一、在翻譯上,應(yīng)該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直譯就是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fēng)格與原文一致.意譯,即是按原文表達的大意來表達.如“下車”“視事”“山陵崩”“乞骸骨”等不好...
福鼎市中徑: ______ 一般實虛詞三處采分點,且句意1-2分
福鼎市中徑: ______ 文言文其實不難、三道選擇題、兩句翻譯.(我們這里是這么考的) 先說選擇吧、第一道考實詞:四個選項、你把它給你的意思代回原文、看看通不通順.針對這道題、你就積累詩詞吧、除非你的文言文感覺很好.要知道、高考語文所考的內(nèi)容...
福鼎市中徑: ______ 平時多積累一些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多讀一些文言文,買一本古漢語字典,每翻譯一篇文言文都把實詞和虛詞標注出來,記不住的就拿一個積累本,然后要準備一個本子總結(jié)的,一個月左右的時候,把自己找的實詞的意思都總結(jié)一下,不斷補充...
福鼎市中徑: ______ 平時多練,總結(jié)一些常用的實詞與虛詞的意思及用法,多背多練.慢慢記住就好!高考的主要是考書上的,所以書上的實詞和虛詞的含義一定要知道,比如書上出現(xiàn)了“之”,就要把之的所有常用含義都查到,然后記住,以后讀文言文的時候重點翻譯.其次要多做題,歷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一定要做,先集中做,然后再按套題做,買那種答案里有翻譯,而且講解比較全的,那種一般翻譯題都會給出采分點,對答案時一定要圈出采分點,做多了你就會知道其實采分點大部分都是實詞,虛詞很少,一般就一兩個,總結(jié)出幾個常考的,記住了,其他的積累下來就好了,慢慢讀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差不多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