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版《靜夜思》,本平淡無奇,被人篡改兩字后,為何流傳千古?
我們知道,古代的文人在表達情感方面大都是非常含蓄內(nèi)斂的,因為這和他們所生活的時代是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的,封建社會儒家思想對人的種種約束,反映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就是作品中,文人們就會借用很多“物”或“事”來表達想要抒發(fā)的情感,而不是像如今的人一樣會直截了當(dāng)?shù)谋砻魉寄钪椤嵑拗榈鹊取?/p>
借物抒情時,有一種“物”往往被古人所鐘情,那就是月亮。這顆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在古時就引起了千頭萬緒,看見了月亮,就想到了家鄉(xiāng),朋友等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它也是相隔遙遠的人之間用來寄情的最好依托。和月有關(guān)的古詩詞有很多“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詩詞。
但是要說到這其中最耳熟能詳?shù)脑姼瑁?dāng)屬下面這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此詩堪稱每個人的人生啟蒙詩,大家都知道它出自唐朝大詩人,李白在中國文學(xué)界的地位令人仰望,他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仔細翻閱《李太白詩集》就能夠發(fā)現(xiàn)里面和“月”有關(guān)的作品不在少數(shù),可見李白對于“月”也是情有獨鐘。他一生最愛飲酒、作詩,當(dāng)這兩件事結(jié)合在一起的時候,最是能夠啟發(fā)靈感,“舉杯邀明月”就是最好的例子。
《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眾多的得意作之一,不過令人驚奇的是,有典籍證明李白最初的原作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樣,而是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再讀一遍,是不是感覺不太對勁?如果我們前后仔細對比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整體的意境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沒有改變,但是有個別字改動了,其中第一句的“看”改成了后來的“明”;第三句的“山”改成了后來的“明”。但似乎正是由于這兩個字多的改動,使整首詩句都靈動起來了。
那么,這種改變是從什么時代開始的呢?又是誰擅自作了改動?他為什么要改“詩圣”的作品呢?原來,在宋人匯總的《李太白文集》以及其他有關(guān)的詩集里面都還保持了詩人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這一點可以通過翻閱相關(guān)史料查證。但是到了明朝,再看當(dāng)時編纂的李白作品時,就發(fā)現(xiàn)《靜夜思》已經(jīng)被改動過了,由此可如今的這種版本就是從明朝開始的,而且被后世一直延用了下來。
至于明朝人為什么將這首作品進行了修改,據(jù)猜證,可能是和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相對應(yīng)的。第一個原因,“明”是國號,是非常尊貴的詞匯,如果能夠在影響力很大的古詩詞中加上“明”,豈不是為其增添了光彩。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靜夜思》修改之后比以前更加的有感染力了,“看”是一個表示動作的詞,和下一句對應(yīng)起來的話難免有些過于生硬,改成“明”的話更加的柔和;“明月” 比“山月”的范圍更廣,能夠凸顯更多的意境。
而具體做出改動的人到底是誰,已經(jīng)無從考證,不過很有可能是一名受命整理典籍的官方文職人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的文字堪稱世界上最奇妙的書寫符號,一字的改變,就能影響整個作品的風(fēng)格意境,李白的《靜夜思》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初可能也本平淡無奇,但被改動兩字后,卻能流傳千古,這不得不贊頌漢字的偉大。
因為李白的靜夜思被改字后,其情感的表達更為流暢精準(zhǔn)。
《靜夜思》流傳千古的淵源是其用了短短幾個字,便描繪了一個生動的景象,傳達了深刻的思鄉(xiāng)之情。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兩個字的改動讓這首詩更加的有韻味,更加的有意境,讓讀的人對它朗朗上口。
李白版《靜夜思》,本平淡無奇,被人篡改兩字后,為何流傳千古?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靜夜思》修改之后比以前更加的有感染力了,“看”是一個表示動作的詞,和下一句對應(yīng)起來的話難免有些過于生硬,改成“明”的話更加的柔和;“明月” 比“山月”的范圍更廣,能夠凸顯更多的意境。而具體做出改動的人到底是誰,已經(jīng)無從考證,不過很有可能是一名受命整理...
有人說,李白的《靜夜思》不符合平仄,該怎樣看?
問題是,李清照本身就是女人(當(dāng)然不像男人);蘇東坡是宋朝人(當(dāng)然不是唐朝人)。回歸到這個問題一樣,李白的《靜夜思》本來就是一首古體詩(不是格律詩),當(dāng)然不合平仄。因為我國的詩分為兩大類:古體詩(古風(fēng))和近體詩(格律詩)。格律詩才講究平仄分布格律,在唐朝出現(xiàn)定型。古體詩本身就不是...
古人關(guān)于月亮的詩句解析
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zhuǎn)入“懷遠”。前...
詩句寫友人惜別的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zhàn)T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后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后當(dāng)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
表示嘆息的詩句(感悟人生27首經(jīng)典古詩詞)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首句“深深深”三字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后人評論首句疊用三個“深”字最新奇。《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起句寫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
小學(xué)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復(fù)習(xí)資料
1、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yī)院照顧這件小事,告訴我們真愛就如茉莉辦平淡無奇卻芬芳怡人。2、茉莉 哈欠 揉 胳膊(bo) 縷 幽香莫名其妙 平淡無奇 一本正經(jīng)3、恬(tian)靜嗔(chen)怪 靜謐(mi)美好 睡眼朦(meng)朧(long)躡(nie)手躡腳 眸(mou)子 裊裊(niao) 洗漱(shu)4、為什么...
朋友之間不舍分離的詩句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
關(guān)于離開家人的詩句
(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
古詩及意思
[編輯本段]古詩的意義 “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風(fēng)格,被統(tǒng)稱為“古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
名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故事
平淡無奇的歲月就多了幸福的滿足和美麗的風(fēng)景。 一個平凡的日子, 或者一段極為平淡的經(jīng)歷, 能使?fàn)繏旄锌疅o限。 深深的牽掛, 像一根長藤延伸在人生的旅程 有一種古老的牽掛, 詩曰: 枯藤老樹昏鴉 斷腸人在天涯 塵緣菲薄,只恨無緣聚膝。 我在宿命的湖泊里溯游,心中仍不忘默默祈禱許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
相關(guān)評說: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唐朝大詩仙“李白”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白話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這才是真品 ,最近洛陽一座大墓考古發(fā)現(xiàn)的詩集里記載為此 日本流傳的也是這種版本. 床 前 看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山 月, 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詩仙李白的「靜夜思」幾乎人人朗朗上口,不過現(xiàn)在卻傳出有中文版跟日文版的差別.在一名華裔日本國中生追根究底之下,發(fā)現(xiàn)日文流傳的版本才是李白的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連九官鳥都能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靜夜思》,已經(jīng)流傳一千兩百多年,不過最近卻有人發(fā)現(xiàn),我們所學(xué)的其實并非李白當(dāng)初寫的,來看看日文版的《靜夜思》,「床前看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1、《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絕小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于屋內(nèi)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xiāng)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2、《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這是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nèi)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靜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詩歌 原文 【明代版本】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宋代版本】 床 前 看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山 月, 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李白的靜夜思寫的就是旅人漂泊在外的思想之情 因為古人講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李白年輕的時候就在大唐各地謀職,后來皇帝賜他金牌,他更好的游歷了天下.但是人心是肉做的,常年在外的他常常思念故鄉(xiāng).這首詩就是他厚積薄發(fā)寫出來的千古名作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詩文解釋】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 【詞語解釋】 舉頭:抬頭. 【詩文賞析】 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完全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xiāng)圖生動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鄉(xiāng)、不想念親人呢?如此一個千人吟、萬人唱的主題卻在這首小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致千年以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靜夜思⑴ 床前明月光⑵,疑是地上霜⑶.舉頭望明月⑷,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絕小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于屋內(nèi)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xiāng)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
蓮都區(qū)小齒: ______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三百遍.......